Loading...

安徽省官方报纸数据

时间区间

2023.1.1-2023.12.31


字段展示

中国各省份官方报纸数据字段表
发文时间
板块名称
首标题
标题
尾标题
作者
图片
正文

样本数据

发文时间板块名称首标题标题尾标题作者图片正文
2023/02/28第01版提档升级,打造“放心家政”安徽日报[]提档升级,打造“放心家政”■ 本报记者 罗 宝 本报通讯员 吕 华版次:012023年02月28日“通过系统培训,我的家政服务理论水平提高了,实操流程规范了,薪资也水涨船高,现在平均每月能拿到近8000元……”日前,47岁的来安县水口镇居民董贵发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来安县积极引进专业的家政培训机构,通过系统的基础培训、岗前培训、回炉培训,促进家政行业提档升级,确保员工可提供更专业的家政服务。“今年,我们计划培训专业技能人员500人左右,以养老护理员、母婴护理员为主,培训合格后将推荐到医院、社区或者有需求的家庭就业,预计200人在本县就业,300人输送到苏浙沪等地就业。”来安县秀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秀说。去年以来,来安县共完成岗前培训1599人,回炉培训2646人,新增家政从业者680人,新增员工制企业1家,引导2家大型家政企业在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完成登记。“我们一方面注重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行业市场监管,双管齐下,努力让家政服务更贴心更舒心更放心。”来安县商务局局长余国俊向记者介绍,该县逐步建立家政服务人员全员持证上岗模式,要求家政从业人员必须在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登记基本信息,领取二维码,按照“一人一码(牌)”,实现家政人员“上门亮码(牌)—客户扫码—评价”全流程闭环功能,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序完善家政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此外,该县正在引导大型家政企业服务向社区下沉,鼓励在社区设立服务点,优先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向社区高龄老人等群体定期免费提供照料、访视等家政服务,进一步拓展家政服务覆盖范围。同时,推动家政与电商、养老、托幼、助医等服务产业链融合发展,探索推进“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家政服务”的全链条家政社区服务模式,为有需求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全面提升家政服务水平。
2023/03/31第01版激发市场活力 提质扩量增效安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安徽日报{'hashname': '28adedad54cf06ad8537dfa4418368b6'}激发市场活力 提质扩量增效 安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吴 焰 韩俊杰版次:012023年03月31日扫码阅读更多内容正是梨花盛开时。3月29日,在安徽最北的宿州市砀山县,迈瑞医疗科技产业园区里建设正忙。“再过两个月,我们就可以建成投产了。”来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郭红亮介绍,这是迈瑞在国内县级城市投资的为数不多的项目之一,总投资20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安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2022年,安徽新开工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6个,其中百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比上年增加8个。今年以来,这一势头继续上升。在芜湖,总投资85亿元的苏州李氏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在滁州,集中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1个,总投资超530亿元。来自省发改委的数据表明,全省一季度预计开工项目1017个,总投资7069.1亿元。连续两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都把“新春第一会”主题聚焦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省级领导带头开展现场集中接访企业活动。省里出台促进企业提质扩量增效的意见和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的举措。多重利好政策出台,提振市场信心。今年1月17日,安徽出台“十行千亿万企”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行动3.0版实施方案,与18家银行合作安排不少于60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2022年,安徽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制造业投资增长21.5%,分别高于全国3.9和12.4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安徽有境内上市公司161家,数量居中部省份前列。
2023/04/30第01版旅游新方式拉近“诗与远方”安徽日报[]旅游新方式拉近“诗与远方”韩小乔版次:012023年04月30日“五一”假期你出游了吗?多家预订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国内酒店、景区门票、机票等预订量全面超越2019年同期。“快旅慢游”“特种兵式旅游”等多种旅游方式,为旅游市场再添一把火。旅游方式“百花齐放”,提升了旅游市场景气,提振了旅游业信心。“快旅慢游”依托特色旅游专列,一线多游、一票到底、景随车移。从成都“熊猫专列”到大理“有风专列”,游客无须换乘,即可游览众多景点,丰富旅游体验。“特种兵式旅游”热潮由大学生掀起,他们短时间、高效率逛景区,快节奏“打卡”城市景点,用脚步丈量世界,打开旅行新思路。多种旅游方式兴起,得益于交通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随着高铁网全面覆盖,游客乘坐高铁动车“说走就走”不再是梦想,原本孤立的文化旅游资源被串联起来。互联网技术发展,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机票、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预订快速便捷,“快旅慢游”“特种兵式旅游”因而成为旅游新趋势。不同旅游方式展现不同的生活方式。随着旅游群体不断细分,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对各地管理服务、配套设施提出更高要求。一些旅游专列不仅精准定制出游时间、优化旅游线路,还打造酒吧车厢、娱乐车厢等特色车厢,让旅行更加轻松舒适。随着“特种兵式旅游”升温,一些地方提供出行指南、实行门票减免,帮助大学生降低出行成本,并围绕年轻人喜欢拍照分享的诉求,创新开发“网红”旅游项目,让他们在赶路“打卡”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抓住旅游发展新机遇,紧跟市场热点变化,精准捕捉游客需求,提供更便利的交通工具、更优质的服务供给,一定能打开更多新玩法,拉近“诗与远方”,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活力。
2023/01/31第06版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安徽日报[]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张廷龙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去年底召开的安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深化“锻长补短”做活三产,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安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均位居全国前列。未来,我们必须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机制。一方面,完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前瞻性谋划、战略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重大项目统筹和人才支撑方面作用。通过机制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搭建和政策支持,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联动、竞合共生的生态发展格局。形成多元共治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监管到位、激励有效的治理制度,有效落实从专项整治走向常态化监管。另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好“有效市场”作用,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对数字经济的引领性和控制力,发挥好中小企业补链稳链作用。构建“制度环境、技术变革、基础设施、产业应用和创新主体”为支撑的钻石支撑体系。做好“数字+科创”“数字+产业”“数字+治理”“数字+链接”接篇文章。做强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一方面,提升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加快数字产业能级提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瞄准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前瞻性领域,聚焦、挖掘安徽省比较优势,补齐关键技术短板。优化“揭榜挂帅”,加强“双招双引”,引育数字经济高端人才,鼓励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体等新型创新主体,构建数字技术基础研发体系。聚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建设,加快人工智能、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建设。对标全国软件名园,推动软件园扩量提质。另一方面,布局新基建,筑牢数字化转型新基石。坚持数字基础设施超前性谋划布局,加快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和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城乡泛在高速网络体系和数据终端设备布局。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首先,丰富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数字化落地。围绕现代农业、现代文旅、新零售、智能驾驶、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丰富应用场景,建设全省一体化应用场景大市场。其次,统筹“科技强农”和“数字皖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以科技为先导、数字为手段,针对重点行业和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全链路数字化、直链化和在线化,缩短流通环节,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牌。以数字化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做优定制农品、做大长尾农品、做强特色产业,助力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第三,狠抓“平台打造”和“皖企登云”推动制造业数智化改造。充分发挥安徽在“铜墙铁壁+芯屏器合+大智移云”产业体系基础与优势,围绕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加快建设以奇瑞“海行云”、海螺“云工”、科大讯飞“图聆”为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双跨型平台突出综合引领,区域型平台突出横向覆盖,专业型平台突出纵向连接,企业型平台突出示范效应。最后,坚持“融合创新”和“供需并重”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把数字化作为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力量,加快金融、物流、零售、旅游、创意、贸易等数字化升级迭代。构建数字经济服务体系。一方面,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打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金融服务、专业咨询等各类机构,提供数字化转型“交钥匙”工程。开展“百项大赛、千企诊断、万人培训”等行动,着力做好数字化诊断、数字化辅导、平台资源导入、人才培养、供需对接等。另一方面,畅通数字要素流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数字要素均衡布局、数字要素畅通和数字价值挖掘,缩小城乡之间、皖南皖北之间以及安徽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之间的市场与要素差距。通过数字化提升沪苏浙城市对皖北地区结对合作帮扶成效。
2023/01/31第06版加大惠民生暖民心力度安徽日报[]加大惠民生暖民心力度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 杨国才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政策要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安徽要加大惠民生暖民心力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推动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当前,我省稳就业任务十分艰巨,重点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一方面,要通过挖掘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强化就业帮扶,支持吸引在皖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创业,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稳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另一方面,要通过鼓励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助力劳务品牌建设等服务,帮助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工稳岗增收。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城市应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使其能在城市完全沉淀下来,彻底完成市民化过程;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则要努力突破城镇就业岗位不适、乡村生活品质不优、城乡之间通勤不便的瓶颈制约,积极探索“乡居城业”就业新模式。加强养老保障和服务。当前,老龄社会正加速到来。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新征程上,我省要凝心聚力、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汲取各方面经验教训,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其次,要注重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再次,要顺应广大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的愿望,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精准补齐教育卫生短板。教育医疗是事关民生工作的大实事。精准补齐教育卫生短板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行动。总体而言,我省教育和医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为此,一方面,要促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建立教育、医疗领域的以城带乡机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和服务向乡村延伸。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深化教育卫生战略规划、行动计划、配套改革等方面研究,全面摸清底数,科学合理布局,加快推进高峰学科培育工程,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实施疑难重症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切实增强社会救助的兜底功能。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我省要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工作力度,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针对重病、残疾、就学、失业等情况设置预警指标,根据掌握的救助人群和救助需求,主动匹配现有的兜底保障政策,协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走出身心困境。另一方面,要健全困难群众走访服务机制及分类探访制度,对困难群众的抗风险能力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估,对重点人群进行排查、评估、建档访视,并跟进需求分析、心理疏导等服务,进一步加强急难临时救助,努力做好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2023/01/31第06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安徽日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阜阳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余许友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多渠道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努力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助力实现全民共富。增加就业、促进增收。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收入来源更趋稳定,是农民增收的“压舱石”。首先,对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在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管理中,优先招用当地农民。其次,加大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力度,让更多农民成长为技术型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并为未就业的农民提供就业咨询、指导等全方位服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畅通劳动力社会性流动渠道,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再次,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创造灵活就业岗位、发展共享用工,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农民在农产品初加工、乡土特色手工业、餐饮民宿、快递物流等领域创业就业,保障农民以出集市、打短工等方式实现灵活就业。搞好经营、促进增效。当前种粮比较效益依然不高,受不断走高的生产成本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在农民整体收入中的占比在下降,必须进一步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稳定种粮农民的生产预期,不让他们在经济上吃亏。其一,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利用“电商+帮扶企业+农户”联动带农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搭建电商销售平台,打造基于农业全产业链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其二,通过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为农户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专业化、标准化服务,重点要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户的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再次,推进小农户与广阔市场紧密相连,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其三,围绕农业高质高效,把农业科技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人才单位,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共同体,推动农业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动科技、人才、农业等要素融合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好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问题,让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用活资源、促进增值。农村的土地、房屋和集体资产很多时候也被称为“沉睡的资源”。盘活农村资产,让沉睡的乡村资源“活”起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将农户手中的零、散、乱土地资源进行统一托管,激活农民手中的财产权利。二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高“三农”投资效益,健全利益共享机制,让广大农民受益。三要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共享乡村产业发展成果。四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23/03/31第02版合肥新桥机场S1线开掘本报记者 范柏文 本报通讯员 刘耀祠 摄{'hashname': '5352da6643c05592d315b98e1632fd35'}合肥新桥机场S1线开掘版次:022023年03月31日3月28日,合肥新桥机场S1线先行段工程固镇路站—盾构井区间右线正式始发掘进,为区间双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S1线串联新桥国际机场、新合肥西站两大交通枢纽,建成之后将实现城市中心区与空港组团、岗集组团的快速联系。本报记者 范柏文 本报通讯员 刘耀祠 摄
2023/03/31第02版强化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助力经营主体减负纾困记者 刘良慧[]强化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 助力经营主体减负纾困版次:022023年03月31日本报讯(记者刘良慧)为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助力经营主体减负纾困、激发活力,日前,省民政厅发布通知,部署持续强化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帮助经营主体减负纾困。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要督促行业协会商会严格按照“严禁强制入会和强制收费”“严禁利用法定职责和行政机关委托、授权事项违规收费”“严禁通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收费”“严禁通过职业资格认定违规收费”“严禁只收费不服务或多头重复收费”等要求,对当年所有收费项目进行认真自查自纠,建立整改台账,确保所有自查发现的问题全面整改到位。要重点围绕行业协会商会会费标准制定和修改程序等内容,加强常态化监督检查,坚决履行好会费监管责任。各地民政部门要把行业协会商会违法违规收费与合法合理收费区分开来,提高精准治理水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要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主动减免经营困难会员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会费和其他收费项目,主动降低盈余较多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力所能及地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贡献力量。
2023/03/31第02版二○二三安徽省网商大会召开记者 彭园园[]二○二三安徽省网商大会召开版次:022023年03月31日本报讯(记者彭园园)3月29日,由省商务厅、淮北市政府主办的2023安徽省网商大会在淮北市召开。会议围绕电商发展趋势、新零售品牌建设、电商业态打造等举办主论坛,并同步举办了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美团、快手等专场招商会。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本次大会主题为“融合创新徽动未来”,旨在探索电商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和应用,推动安徽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安徽省加快实施“徽动消费”提振年行动,会上安徽省网商协会发布了全省电子商务行业促消费倡议,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进“电商安徽”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近5年来,安徽省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19.5%,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5.5个百分点;培育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个(合肥市、芜湖市)、示范基地4家、示范企业6家,累计评选省级电商示范园区60家、企业100家,累计培育网络品牌500余个;电商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融合创新态势不断深化,电子商务在保供应、促消费、促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03/31第02版“湖上淮北”风景好安徽日报{'hashname': '7b4102743dd01bfc369a7c920ab9299f'}“湖上淮北”风景好■ 本报记者 丁贤飞版次:022023年03月31日题图:濉溪乾隆湖景区。本报记者 丁贤飞 摄春天的淮北南湖湿地公园格外美丽,绿树鲜花簇拥的环湖步道上,游人们结伴而行。悠悠南湖水,见证了淮北这座城市的发展史,也令游客们产生无尽的遐思。“这里是淮北煤田第一钻,是1955年9月原华东地质局325地质队打下的。那根半埋在水中的钢管,按下了开发建设淮北煤田的按钮。景区内还有淮北国家矿山公园纪念碑、淮北市矿山博物馆等景点。”3月28日,在南湖一隅,导游向记者介绍。南湖景区总面积为20.05平方公里,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是一处煤炭塌陷区。淮北市投入10多亿元进行治理,打造成公园。行走在公园中,记者听到一阵阵悦耳的鸟鸣声,定睛一看,原来远方的一处孤岛上栖息着大量的鸟儿。“鸬鹚、白鹭……岛上有几百种鸟。”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常军娣告诉记者。“没想到,淮北的湖有这么多,这完全颠覆了我对这座煤炭城市的认知。”在淮北市濉溪县乾隆湖畔,徐州游客李方圆说。乾隆湖同样是一处采煤沉陷区域。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综合治理,如今这里已成景点,拥有惠黎阁、文化水街、湖心岛等50余个单体景观。站在惠黎阁上,只见湖畔的桃花、玉兰竞相绽放,令人心旷神怡。乾隆湖景区与濉溪古城比邻而居。“尽享水上风光之后,游客们会来到古城品尝美食,感受银饰制作等非遗手工制作的魅力。”濉溪古城工作人员张瑶说。位于淮北市东北部的朔西湖之夜,绚丽而时尚。“节假日晚上,这里的音乐喷泉都会开放,时长约25分钟。”淮北市杜集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说话间,音乐响起,一道道水柱喷涌而出,有节奏地舞动起来,或舒缓,或动感,在五彩灯光映衬下,如梦如幻。一片片湖泊如同一块块翡翠,镶嵌在淮北的各个角落,吸引着八方游客。其中,南湖景区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近年来,淮北市结合现有矿区特色,精心勾勒绿金湖、南湖、朔西湖等湖泊在内的“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特色风貌。目前,“煤美与共湖上淮北”旅游观光火车公园项目已经启动,计划建设集观光游览、情景体验、运动休闲、科普教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2023/03/31第02版我省平安建设考核连续10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记者 李晓群[]我省平安建设考核连续10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版次:022023年03月31日本报讯(记者 李晓群)3月30日下午,省委宣传部举行“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我省“奋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相关情况。近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平安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锚定职责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徽版,推动平安安徽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安徽之治”成色更足、优势更加彰显。2017年至2022年期间,全省八类严重暴力犯罪发案数、命案发案数、可防性案件发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道路交通事故数和造成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2%、41%、69.1%、44.6%、24.9%、18.2%,全省群众安全感由96.76%上升到99.01%,对政法机关执法工作满意率由92.91%上升到95.57%。我省平安建设考核连续10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平安已成为安徽的一张亮丽名片。党的二十大关于平安建设的新部署,人民群众对更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新期盼,对做好新时代平安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省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工作目标,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持续深化“一改两为”,系统推进理念思路、阵地载体、策略方法、体制机制等改革创新,着力在推进平安建设思想观念现代化、工作体系现代化、工作能力现代化上实现新突破,努力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重点在防控重大风险上下功夫,全力维护国家安全。深入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全面滚动排查、调处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源头管控措施和多元化解机制。探索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平安建设权责清单,分行业分领域抓细抓实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上下功夫,全力促进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培育选树一批乡镇(街道)“枫桥式”工作法,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在维护群众权益上下功夫,全力保障人民安宁。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坚决露头就打,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在破解难题短板上下功夫,全力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健全平安建设目标管理、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等政策措施体系,真正把抓平安促稳定各项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
2023/05/31第08版皖藏一家亲 “充电”促提升安徽日报[]皖藏一家亲 “充电”促提升■ 本报记者 张 岳版次:082023年05月31日5月21日,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迎来了一批来自西藏浪卡子县的党员干部。这是在滁州市开展的西藏浪卡子县村(社区)主干培训观摩班的现场教学活动之一。“举办此次培训观摩班,旨在提升浪卡子县村(社区)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培训以现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重点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红色主题教育、生态环保等方面现场教学。”西藏浪卡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文波说。为期一周的时间里,37名浪卡子县党员干部足迹遍布农村社区、工厂车间,充分感受到滁州市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经验做法和明显成效。“回去以后,我将认真做好本次培训总结,对标对表滁州市的先进经验,同浪卡子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促干。”参加此次培训的党员达娃旦增说。此外,山南市52名村(社区)党员干部在金寨县干部学院开展“学习先进经验强本领·交往交流交融促团结”活动。金寨是革命老区,通过利用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和优质绿色资源多点发力精准施策,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经安徽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统筹协调,山南市52名党员干部在金寨学习先进经验,开拓干事创业思路,深化皖藏深厚友谊。在金寨干部学院精心组织下,学员们深入高湾村委员会、汤家汇镇街道党总支、青山社区,探索学习金寨党建促发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党建数字党建、党建+的全域党建模式。大家一路认真听、用心看,不时提问交流。如何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也是此次学员们“充电蓄能”的重中之重。在桃岭乡高湾村四季村茶叶合作社、面冲村西茶谷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综合体等地,学员们现场观摩学习交流,全方面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情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次赴皖学习对我是一个难得的充电加油机会,我将吸收好、转化好这些宝贵的经验,切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次仁曲培说。在铜陵市委党校教室里,30位西藏错那县各单位负责人济济一堂,专心致志地学习铜陵的经验。“本次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分组研讨和现场教学等形式,把重实践、强实干、抓落实的工作要求贯穿培训班始终,推动错那县各单位负责人真正学出高质量、学出好效果,学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错那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李广进说。据了解,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努力为山南市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从雪域高原到江淮大地,从熠熠冰川到皖山皖水,山南党员干部赴皖交流培训,进一步加深了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共同续写新时代“皖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2023/03/31第02版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共同富裕到2027年全省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力争超四成记者 朱卓[]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共同富裕到2027年全省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力争超四成版次:022023年03月31日本报讯(记者 朱卓)3月30日上午,省委宣传部举办“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2022年,实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群众满意度达91%,财政资金投入920.7亿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浩表示,围绕群众关注的收入、就业、社保、医疗等,我省将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确保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上,我省将完善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政策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共同富裕。注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调节过高收入。到2027年,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2%。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2023年,我省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48.5万人,总量再创新高。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方面,我省将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以产业发展吸纳就业、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注重“扩容量、提质量、优服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精准施策提升就业质量、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到2027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00万人以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我省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社会保障需求,牢牢兜住社会保障安全底线。在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方面,深入实施健康安徽行动,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增加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供给,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优化公立医院便民就医环境;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完善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
2023/03/31第02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记者 范孝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版次:022023年03月31日本报讯(记者 范孝东)3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了有关决定草案和人事任免案,审查了部分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报批准的6件法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踊跃发言、热烈讨论,认真履职。大家普遍认为,修改物业管理条例是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审查研究意见精神要求的有效举措,修改后的条例更加符合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法治精神及相关规定的立法原意;修改价格监督检查条例和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是落实国家政策和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将进一步完善明码标价内容和行政处罚程序,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优化客运市场营商环境,更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议将这两个决定草案提请本次会议表决。在审查合肥等6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报批准的6件法规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赞成法制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审查意见,认为6件法规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我省法规不相抵触,建议提请本次会议审查批准。
2023/03/31第02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开幕记者 范孝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开幕版次:022023年03月31日本报讯(记者范孝东)3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开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明伦主持会议,副主任王翠凤、杨光荣、韩军、魏晓明和秘书长白金明出席。会议学习贯彻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强调要按照省委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各项安排部署上来,扎实推进省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及立法计划、监督工作计划、代表工作计划、调研工作计划的实施,以实际行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积极贡献。会议听取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利民作的关于《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修改稿)》修改情况的说明,省人大城建环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鲍挺作的关于修改《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省司法厅厅长姜明作的关于修改《安徽省价格监督检查条例》《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合肥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淮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马鞍山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铜陵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决定》《池州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黄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黄山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已分别经相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提请本次会议审查批准。会议听取了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曹哨兵受省政府委托作的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及五年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报告说,五年来,我省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完成中央层面交办问题整改337个、省级层面发现问题整改3044个,有效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2022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2.8%。下一步,将以美丽安徽建设为引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好安徽。会议审议了人事任免案。根据任免办法的相关规定,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朱春旭作了有关说明。省政府副省长钱三雄,省高院院长田云鹏,省监委、省检察院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各设区的市和省直管县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省人大常委会各机构负责同志,省政府有关机构和部门负责同志。会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人员听取了关于立法法解读的专题讲座。
2023/03/31第02版唐良智在合肥调研时强调助力“科大硅谷”快速发展 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李浩[]唐良智在合肥调研时强调 助力“科大硅谷”快速发展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版次:022023年03月31日本报讯(记者李浩)按照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3月30日上午,省政协主席唐良智赴合肥市专题调研“科大硅谷”建设运营情况。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助力“科大硅谷”快速发展,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安创谷科技园是“科大硅谷”核心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围绕人工智能、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构建“资本、政策、技术、人才、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的大科创生态平台。唐良智来到这里,听取培育支持创新型企业情况介绍,实地察看入驻企业发展情况。他说,孵化器承载着强化创新策源、培育创新企业、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要锚定科创企业孵化器功能定位,把孵化培育更多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作为发展目标,持续探索孵化器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强化孵化能力,帮助更多企业从种子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调研中,唐良智与合肥市、“科大硅谷”相关负责同志及企业家代表等座谈交流。他指出,“科大硅谷”是我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重要抓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担当职责使命,着力提升发现培育、孵化服务创新企业的能力,集聚创新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高水平科创平台。要完善科创载体,大手笔谋定空间规划,确定各功能区设置,合理布局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和科技人才服务设施,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流环境。要优化组织体系和政策制定,加强制度和政策供给,助力“科大硅谷”提升持续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产业生成能力、经济产出能力。省政协将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科大硅谷”发展中的堵点、卡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助力“科大硅谷”打造合肥科技支撑、安徽发展引擎、国家创新基地。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陪同调研。
2023/01/31第06版加快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安徽日报[]加快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蔡德军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上来,从练内功、增动力、厚基础三个方面做好文章,加快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练内功,深化“两强一增”行动,增强跨越动力。第一,持续聚力科技强农。强化涉农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构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部署一批农业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项目,设立生物种业、农机装备、数字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克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科技瓶颈问题。积极实施江淮百亿斤新粮仓协同创新行动,持续推进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整合科技小院、专业科技服务团等力量,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第二,全面推进机械强农。整合全省农机装备研发力量,突出采收、烘干、分级、包装、精深加工等环节农机装备新产品研发,强化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打造现代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加快畜牧、水产、果蔬茶等产业机械化智能化新产品集成示范、应用推广,推进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优化农业补贴政策推进小微农机应用,补齐农业全程机械化短板。第三,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通过赋权赋能、产业发展、市场建设、法治保障、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实现全方位增收。增动力,深化“三双一提”行动,释放跨越活力。首先,强化产业引导。聚焦十大绿色食品等产业,制定区域重点产业目录和协同支持政策清单,充分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平台载体,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安徽,支持入驻企业通过并购、品牌嫁接等方式进行产业重组。围绕江淮大地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招商引智,推进森林康养和田园式旅居养老等产业发展。聚焦产业需求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做好人才服务,力保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其次,强化品牌建设。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和“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协力打造绿色食品全域公用品牌,提升安徽农产品及服务业的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再次,强化创新创业。进一步改善乡村创新与创业环境,支持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发展,优化科技人员创业体制机制,引导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下乡,激发科技人才创业热情。厚基础,实施“三基一优”行动,提升跨越能力。一是要着力人员素质提升。实施科技下乡、能人返乡、青年留乡、企业兴乡“四乡工程”,持续推进青年农场主培育工程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培养知农爱农、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农人队伍。实施涉农专业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优化涉农行政事业单位招聘要求,提高基层农业管理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二是要着力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不断完善农田水利、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烘干、仓储、冷链物流等农产品初加工和质量安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地区宽带通信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应用,加快数字化赋能。三是要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续完善农业治理体系,坚持农业经营内生性发展导向,推动土地向青年农场主等适度流转,推动农业家庭经营的代际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推深做实“小田变大田”和“大托管”服务改革,促进中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人力投入、物力配置和财力保障,引导市场、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加快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2023/01/31第06版以结对合作帮扶推动一体化发展安徽日报[]以结对合作帮扶推动一体化发展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李 强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安徽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助力皖北欠发达地区发展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立足长三角,安徽要深化皖北地区与沪苏浙城市间结对合作帮扶,激发皖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努力锻造安徽奋勇争先、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极。积极开展干部双向互派挂职,真抓实干提升辖区营商环境。皖北地区与沪苏浙城市间开展干部互派挂职,是皖北地区快速提升辖区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融资环境的重要契机。首先,优化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协作平台,推进数字型政府建设,不断简化优化商事审批流程,同时通过项目全程跟进、干部入驻企业等举措及时获悉企业需求,协调解决企业难题、传递政策信息、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其次,优化法治环境。持续推进产权保护与失信惩戒体系建设,开展面向企业的司法咨询与法律宣传服务,同时与沪苏浙城市开展司法领域经验交流与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涉企行政执法流程规范化、法治化。再次,要优化市场环境。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坚持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倡导市场主体规范健康发展。最后,优化融资环境。积极融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联盟,搭建沪苏浙投资项目与资本对接平台,提高投资项目转化率,同时用好中央专项资金,争取金融机构配套融资支持。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合作建设,筑巢引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皖北地区与沪苏浙城市间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是皖北地区加快实现辖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机遇。其一,探索产业升级路径。遵循互惠互利原则编制承接转移产业指导目录,合理确定产业发展与优化升级方向,主动承接沪苏浙地区产业链整体转移,推进产业配套的小项目投资建设,吸引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其二,创新合作园区建设。根据帮扶城市与受帮扶城市地理空间特征,探索共建产业飞地、省界毗邻园区等新型合作园区,充分调动存量政策资源,推进皖北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已有园区划定产业转移承接片区,实现新老产业园区融合发展、联动发展,探索实施园区建设与运营方面成本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放大产业园区引领示范作用和招商引资优势。其三,引导承接产业集聚。将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平台,主动对接沪苏浙地区产业溢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毗邻建设,促进关联产业集聚发展,发挥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其四,推动产业协调发展。注重引导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既需要立足皖北地区丰富农业资源优势,依托沪苏浙地区资金、技术与人才支持,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也需要开展文旅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发跨省市优质旅游线路,推动文旅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努力倡导才智资源共建共享,“大器皖成”发挥人才集聚优势。皖北地区与沪苏浙城市间开展人力资源合作培养,是皖北地区有效提升辖区人才集聚水平的重要手段。一要开展人才合作培养。积极推进教育领域全方位合作,合作共建高职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用性技能人才,同时组织本地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赴沪苏浙产业链龙头企业学习培训,为产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二要优化人才激励政策。结合本市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引才,在重点领域加强人才引培扶持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吸引沪苏浙城市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随产业迁移在皖北地区落户,营造拴心留人的重才氛围。三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正视中小城市引才难问题,推进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双聘引进等多种引才形式并举,妥善解决人才跨市跨省异地通勤需求,同时探索设立人才飞地开展招才引智,加强政策宣传吸引皖北籍大学生、高技能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四要打造人才创智平台。依托现有创新创业园区场地与政策资源,支持沪苏浙优质科技服务中介机构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中心,引导人才创新成果就近就地转化。
2023/01/31第06版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安徽日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陈江华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随后召开的安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放眼全世界,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持续扩外贸、稳外资、强外经”,明确了安徽未来贸易投资合作重点在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路径选择方面要在开放平台能级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多下功夫。安徽应该抓住机遇,鼓励企业开展国际投资与合作,积极抢占国际市场,并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基础上,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从而助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企业意识,优化营商环境。从宏观上看,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额的持续增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省内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不但有利于整体国民经济的持续进步,还是提高省内人均收入水平的重要保证。而从微观角度来说,国际贸易活动的主体是外贸企业。因此,我省各级政府要着力提高服务外贸企业的意识和水平,努力做到“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各级政府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困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国际贸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走出疫情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好更快参与到国际市场大循环中去。依托国际交流平台,吸引国际投资。以合肥为永久主办地的世界制造业大会,自2018年以来已举办5届。如今,世界制造业大会已经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省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的一张名片,影响力越来越大、联动性越来越强、带动力越来越足。在此基础上,我省要努力办好每一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国内外投资项目落户安徽。除此之外,还要举办更多类型的国际会议和展览,充分发挥平台的招商引资作用。发挥安徽区位优势,促进国际贸易。历史上,安徽受限于地理位置,在开展国际贸易方面,相比于江苏、浙江和福建等沿海省份有着自然劣势。省内虽然有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但全省航运量,尤其是皖北地区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江淮大运河的开凿,连接了皖北、皖中和皖南的大片区域。以前安徽因为交通不便,导致其区位优势不能发挥。经过多年大规模建设,立体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全省铁路密度和高等级公路密度居中部地区前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因此,安徽应该利用国际贸易地理优势,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货物运输选择,从而节省产品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进安徽自贸区建设,打造开放高地。近三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开放高地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去年1月至10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25%的进出口、32.9%的利用外资、3.9%的新增注册企业。高水平开放必须是建立在高水平制度体系上的开放。安徽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改革创新,重点在商事制度、贸易便利、金融开放、科技产业等领域开展探索突破。安徽要在扩大对外贸易上抓提升求实效,加快丰富贸易业态、提升平台能级、壮大贸易主体,促进对外贸易稳中提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实现跨越发展。长江三角洲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工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高校资源集中,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全省域正式纳入长三角地区。由于安徽与沪苏浙之间差距明显,“融入”与“突破”在很长一段时间将成为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主题。安徽要充分利用高水平对外开放契机,将发展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加强全方位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缩小与沪苏浙之间的差距。
2023/01/31第06版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安徽日报[]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安徽工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龚本刚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没有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安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安徽要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着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提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重大论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这表明了党中央进一步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因此,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实力持续壮大。重支撑,全力构建一流营商“生态圈”。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首先,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稳主体增主体扶主体”行动,完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政策,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其次,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健全司法执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再次,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激励干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积极参与“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依托民营企业投诉维权中心开展法律服务、商事调解等工作。强主体,分类实施民营企业赋能倍增计划。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是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排头兵”。其一,加快培育百亿元产值的“航母企业”、50亿元—100亿元产值的“旗舰企业”,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其二,完善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机制,引进民营企业的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工程,构建“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生态圈,做长做宽产业链。其三,建立民营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分类施策,实施骨干企业跨越领航、成长型企业精准助跑、潜力初创企业活力赋能培育计划,健全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独角兽”等民营企业发现和培育机制,并对其提供投融资、辅导培训、技术对接等服务。优结构,持续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一要强化改革赋能,健全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制度。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深化改革,健全法人治理体系和企业家权益保护体系。二要搭建创新赋能平台,聚焦“工业四基”薄弱环节,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合一”,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并纳入技改项目,并按照相关政策给予补助。三要以调整和优化民营经济结构为导向,构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比重,健全和完善相对平衡、协调的新兴现代产业体系。聚人才,精准打造民营企业人才聚集新高地。新时代民营企业要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一方面,要大力弘扬老一辈民营企业家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加强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方法,将培养企业家队伍与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力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保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搭建“育、引、留、用”全方位的创新人才服务载体,支持各地围绕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及技工院校签订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
2023/01/31第06版推动国资和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安徽日报[]推动国资和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院长 章铁生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方面,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加快形成一批行业头部企业。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与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创业安徽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国资国企资源配置效率。在区域结构方面,发挥国资国企战略功能,推动国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服务支持皖北振兴。在产业链结构方面,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围绕企业战略和产业链开展并购重组,对市值较小、效益欠佳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统筹整合,灵活运用市场工具开展资本运作。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专业化整合,推进资产证券化、股权多元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权责清单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加快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完善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厘清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健全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要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完善董事会决策效能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省属企业董事会运行情况及董事履职情况评价。依法优化完善省属企业监事会体制机制,强化监事会监督成果运用,充分发挥监事会全过程监督作用。完善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为重点的考核体系,激发国有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规范实施市场化用工制度,积极探索多种用工方式。全面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不胜任退出等制度,有序开展三项制度改革评估试点工作。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按照约定严格考核、实施聘任或解聘、兑现薪酬,实现省属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持续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构建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绩效贡献为依据的企业内部薪酬管理制度。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开展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支持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加强省属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国有企业家培育行动,完善区别于党政领导干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建立专业高效的国资监管体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国资监管部门、国有企业负责人及管理运营团队更好地认识市场逻辑,善用现代经营理念、手段和工具,盘活国有资本、国企资产,更好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全面开展一流国资监管机构建设,落实省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健全专业高效的国资监管体系,着力创建一流政治机关、一流执行机关、一流服务机关。建设智慧国资监管体系,建立企业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态监管体系与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关键节点的在线监管闭环。完善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核定办法,落实省属企业董事会考核分配职权,构建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动态管理考核指标库、特殊事项清单。
2023/01/31第06版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支柱、新赛道安徽日报[]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支柱、新赛道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洪 进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我们要牢牢抓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机会,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尤其是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努力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支柱、新赛道。实施协同创新行动,开拓战新产业新需求。协同创新是开拓战新产业新需求的内在要求。其一,协同创新通过对接优势资源,促进人才、技术、资本、设施、装备、空间、信息、市场等要素的共享、交流与互动,形成创新要素的互补效应。其二,协同创新充分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实施深度合作和开放创新,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形成创新主体的互补效应。安徽要实施制造业协同创新行动,推动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实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建设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布局量子科技、航空航天、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产业。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催生战新产业新业态。数字赋能是催生战新产业新业态的时代底色。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使传统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更加紧密,还能推动产业之间的供需关联,从上下游分别延伸产业链。安徽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领航链接,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实施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坚持“一区一业一样本”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本;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推广应用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和改造;支持奇瑞“海行云”、海螺“云工”创建双跨平台,打造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实施“中国声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力争“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过2000家、营收达到3000亿元。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打造战新产业新高地。质量提升是打造战新产业新高地的重要保障。其一,质量提升有助于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缓解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双重压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二,质量提升有助于缓解发达地区高端堵截与省内各市后发追赶的“前堵后截”,加快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产业竞争力。安徽要实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办好工业设计大赛,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建立完善选育、赋能、壮大机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实施降本增效行动,塑造战新产业新优势。降本增效是塑造战新产业新优势的根本前提。安徽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关键环节建链、补链、增链、强链活动,加快智能语音产业园建设,重点培育智能语音“平台—人才—技术—资本—推广应用”,电子信息“屏—芯—器”,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整机生产—示范应用”等若干条全产业链条;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落实国家、安徽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实“亩均英雄贷”;坚持降成本、抓改革、强管理,持续提高制造业整体效益水平;持续降低企业用能、用水、用地、用工及物流成本;深化亩均效益改革,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强化战新产业新生态。绿色发展是强化战新产业新生态的重要动力。绿色制造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有利于推动工业发展方式由“高增长高污染高消耗”向“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转变,形成发展新动能,实现国家“双碳”减排目标。安徽要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左右;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走绿色制造之路,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和节能环保提升行动,力争培育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0家、省级绿色工厂60家以上;走集约循环之路,加快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省建设。
2023/01/31第06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安徽日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徐亚平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恢复和扩大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消费率还比较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尚有巨大空间和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激活市场需求潜能,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更好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坚持基本制度保障,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优化居民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合理增长机制,同时优化管理、技术等多种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鼓励劳动者积极增强自身要素积累,增加除劳动报酬以外的其他要素收入。其次,发挥再分配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为重点,进一步释放所有群体的消费能力,以及深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有关税费负担,并且建立支付保障机制,增加对农村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财政转移支付。再次,做好第三次分配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完善收入分配格局。稳定居民预期,增加消费底气。恢复和扩大消费,要多方发力,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提振消费信心,要让消费者有稳定的就业预期和收入增长预期。其一,稳预期需要稳增长,增强居民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信心,稳定居民支出预期,提高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达到提振消费信心的目的。其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医疗、教育和养老领域的投入,尤其需要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出,推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其三,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减轻居民住房担忧,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优化供给结构,提升消费质量。我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持续升级换代,服务消费与中高端消费比重不断提升,消费市场潜力加快释放。面对中高端消费品和服务消费供给不足的问题,一要积极引导资源有序流入中高端生产领域,引导企业围绕消费市场的变化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二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养老、旅游休闲等领域的服务消费供给,满足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消费需求。三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全面提高产品性能、功效和可靠性,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发展数字经济,创新消费模式。当前,数字经济赋能消费领域,改善了消费支付手段,突破了消费的空间局限,重塑了消费模式。因此,要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第一,加强线上线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且要构建符合互联网消费发展需要的物流支撑服务体系,提高线下物流配送效率。第二,推动数字技术与消费领域全方面多方位融合,不断创新“互联网+”模式,培育壮大智慧产品、智慧零售和智慧旅游等消费新模式。第三,充分推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发展绿色消费新模式,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提高绿色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绿色消费产品供给,打造稳定的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绿色消费和助力“双碳”目标。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形成消费规模扩大效应。一方面,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促进行业监管与市场监管的双向融合,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消费信用机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强化部门协同与资源共享,建立客观科学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同时,要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及时增加与数据权益有关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网络等多种消费维权渠道,规范各服务平台的维权渠道,提高公共服务运行效率,推动相关部门协同,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2023/01/31第06版推动安徽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编者按[]推动安徽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版次:062023年01月31日编者按时光向前,安徽向上。新的一年,全省上下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生根。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本报特约请省内十所高校经济(管理)学院负责人,就我省经济工作重要发展举措进行解读。
2023/05/31第01版“神十六”乘组入驻“天宫”新华社记者 李 杰 摄{'hashname': 'e520cfeb97cbe23e10e6a116902ebc56'}“神十六”乘组入驻“天宫”版次:012023年05月31日5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画面。5月30日18时22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新华社记者李 杰 摄
2023/05/31第01版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愈加凸显——加速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安徽日报[]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愈加凸显—— 加速构筑强劲活跃增长极■ 本报记者 王弘毅版次:012023年05月31日长三角,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正绽放出别样的精彩。这里,已成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市场容量最大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始终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扣“三大使命”和“七项任务”,协同创新快马加鞭,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互联互通日新月异,加快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2022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9万亿元,以占全国1/26的面积,1/6的人口,连续五年创造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诞生了世界第六大城市群。8个地级以上城市入围全国“万亿俱乐部”,占全国1/3。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愈加凸显。开放热度再提升 立足全球化打造世界级“一核两带”全域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3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9万亿元,以占三省一市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两周年之际,今年3月1日,2023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上海举行。会上,虹桥品汇·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与江苏苏州、浙江嘉兴、安徽合肥的3家分中心进行深化合作签约。从苏南长江口经上海市域一直延伸到杭州湾北岸,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面积7000平方公里。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擘画出一幅“大虹桥”“一核两带”宏伟蓝图。国际化、世界级,是长三角的鲜明气质。深化开放发展、强化外向型经济,是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沪苏浙皖协力协作,共建开放的“大虹桥”。目前,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加快打造区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苏州打造“北向拓展带”,嘉兴加速构筑“金南翼”,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联通国内国际的“彩虹桥”星光闪耀。今年以来,长三角各区域经济板块纷纷放出“大招”,各地“新春第一会”上传递出全力拼经济、抢抓开门红的强烈信号,从“包机出海”,到“跨域抢人”,频现“高光时刻”。我省启动“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计划组建超过160支小分队,参加206场境内外国际知名展会,在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建立招商联络平台;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地举办4场以上专题招商对接活动。今年一季度,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经济总量相比去年增加近3700亿元,占全国GDP比重小幅提升,约为24.49%。交通建设再提速 “时空距离”持续拉近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的一体化,成为长三角经济活力增强和民生福祉增加的有力抓手。前不久,一则消息引发热议——“00后”大三学生江夏从合肥出发,全程换乘32辆公交车,途经696个站点,用了4天3夜,途经8座城市,返回上海上学。在江夏看来,长三角区域的公交线路一直是最密集的。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公交线路,连接起来星罗棋布。旅途中,江夏真切感受到了一体化的快捷。今年5月,位于来安县汊河镇的汊河大桥上车来车往,当地群众从来安汊河驾车至南京浦口仅需3分钟,跨省来往十分便捷。“零距离、同城化”的交通圈,正在苏皖边界处形成,让省际毗邻地区的群众感受到更多出行的便捷。不仅仅是公路,铁路建设也开启“提速模式”。去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完成了合杭高铁湖杭段、杭台高铁的开通以及宿州站改造等3个项目;推进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沪苏湖铁路、杭温高铁等21个项目建设进度;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今年,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杭昌高铁黄昌段(安徽段)、金华至宁波铁路、宁波铁路枢纽庄桥至宁波段三四线、合肥派河港物流基地等5个项目具备开通条件;计划开工杭州萧山机场联络线、北仑支线复线等5个项目,续建22个项目。产业合作再深化 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产业强,则经济强。长三角深化地区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今年3月,在位于滁州市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的捷泰太阳能电池片二期项目现场,厂房外十几台车辆进进出出运输物料,工人正进行厂区绿化附属工程扫尾;厂房内生产线十分繁忙,上百台自动化机器人来回搬运产品,一个个“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在这里产出,这是屋顶太阳能光伏设备的核心器件。有着“近水楼台”优势的省际毗邻地区,正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以南京滁州合作为例,两市从“点对点”的单一合作,转向“全面对接、多点开花”的更高质量合作,统筹推进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南京都市圈建设等战略任务,滁州市直相关部门赴南京市对口单位对接20余次,建立发改部门牵头、多部门参加的多领域、全覆盖对接机制。在宁滁皖北省际合作园区共建中,宁滁两市率先共同成立3个结对合作园区。目前,已签约落地高端锂电材料、光伏、大型钢结构件生产制造等项目14个,总投资171亿元。滁州作为南京市的近邻,坚持东向发展,推进与南京同城化,抢抓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发展的“近水楼台”机遇,全方位、多领域推进与南京对接合作,一批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取得了积极进展,结出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宁滁省际毗邻地区建设纳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后,宁滁两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以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为抓手,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探索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全力加快两个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产业合作样板区。“紧抓‘产业’这个主引擎,坚持产业协同发展,聚焦南京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发展定位和产业集聚及技术创新优势,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紧密协同发展,建设成为南京产业的‘协作区’和‘承接地’。”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合作交流局局长张汶华表示。结对合作之“手”越握越紧。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成效显著。甬蚌、宁滁、松六、徐淮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挂牌成立,资本对接、民生共享等多领域合作全面深化。这些产业园区正成为一体化发展的“经济链接”,助力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更顺畅、发展动能更强劲。
2023/05/31第01版主产区小麦全面开镰收割全省已收获495万亩,进度11.5%记者 史力 许昊杰[]主产区小麦全面开镰收割全省已收获495万亩,进度11.5%版次:012023年05月31日本报讯(记者 史力许昊杰)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当前,全省小麦已由南向北陆续开始收割,其中主产区收获在5月27日前后全面展开。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5月30日,全省已收获小麦面积495.4万亩,进度为11.5%,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1万台。去年秋种,全省落实小麦种植面积4291.6万亩,较上年增加17.5万亩。今年“三夏”期间,全省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机收率预计在98.5%以上,力争用10天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小麦抢收任务。目前,各地加强区域合作,组建了122个应急抢收作业服务队,落实抢收、烘干设备,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蒙城县积极开展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向各乡镇(街道)农机大户、机手宣传“机收减损”技术措施,让“机收减损”意识深入人心。阜南县要求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有序组织农机手开展收获,增强安全意识、加快收获进度,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濉溪县切实落实好“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做好机具检修、培训、物资储备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加强同当地交通运输、气象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统筹开展机收、机播形势会商。霍邱县农机部门成立13个应急抢收服务队和8个机械抢修服务队,要求每个抢收服务队要准备10台至20台联合收割机,保障异常情况下的小麦应急抢收服务需求,扎实做好小麦抢收服务工作。
2023/05/31第01版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召开韩俊作出批示 程丽华出席并讲话通讯员 郑言 记者 李明杰[]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召开韩俊作出批示 程丽华出席并讲话版次:012023年05月31日本报讯(通讯员 郑言 记者李明杰)5月30日,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在肥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党校工作。省委书记韩俊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校(院)长程丽华出席并讲话。韩俊在批示中指出,近年来,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有作为有成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校姓党,坚守党校初心,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自觉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在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上积极作为,在理论研究、对策研究上推出更多成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履行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为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程丽华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以实际行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切实扛起为党育才主责主业,不断增强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履行为党献策重要职责,扎实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切实抓好质量立校生命工程,着力提升教学、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切实贯彻从严治校基本方针,大兴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各级党委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形成全党办党校工作格局,不断开创全省党校工作新局面。会上,合肥等5家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和金寨等4家县(市、区)委党校(行政学院)作交流发言。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各市、县(市、区)委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常务副校(院)长等350余人参加会议。
2023/05/31第01版韩俊在芜湖调研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上展现更大作为通讯员 宗禾 记者 朱胜利{'hashname': 'fbd3591935cd52bea9ea5a075d14848d'}韩俊在芜湖调研时强调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上展现更大作为版次:012023年05月31日5月30日,省委书记韩俊在芜湖市酷哇科技有限公司了解自动驾驶商用车的科技研发、市场销售等情况。本报记者 杨 竹 摄本报讯(通讯员 宗禾 记者朱胜利)5月30日,省委书记韩俊赴芜湖市调研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努力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创业、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等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乘势而上、作出示范,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上展现更大作为,全力打造安徽经济增长第二极,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芜湖贡献。省领导张韵声、张红文、单向前参加。近年来,芜湖市集聚了通用飞机整机、无人机、航空发动机、航空部件等研发制造项目和一批业内知名企业。30日上午,韩俊来到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企业展厅,听取航空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参观飞机总装产线和核心零部件、飞机成品展示。他说,通用航空产业前景广阔,要坚持创新引领,不拘一格招引人才,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集聚上下游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通用航空研发高地和产业集群。位于芜湖市高新区的安徽长飞先进半导体公司,专注于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产品研发和制造。“产能有多大?”“关键核心技术是否自主可控?”韩俊边看产品展示,边与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企业核心工艺技术、制造流程和器件结构情况,勉励企业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和市场窗口期,加强关键技术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迅速做大做强,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军地位。雕塑公园是芜湖市的“城市绿肺”。下午,韩俊沿芙蓉湖步行察看公园生态环境和雕塑景观,在赤铸书院听取城市书房规划建设及共读计划实施情况介绍。他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酷哇科技是自动驾驶领域独角兽企业,是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商用车服务运营商。韩俊仔细察看自动驾驶作业、无人驾驶清扫车产品展示和工厂数字化产线,了解企业科技研发、市场销售等情况,希望企业加强科技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拓宽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随后,韩俊来到位于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信义七期光伏组件盖板项目,听取江北新区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介绍,他对江北新区建设“彼岸新城、湾畔都心”的发展蓝图给予肯定,要求江北新区抢抓机遇,瞄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和国家(芜湖)“东数西算”数据中心产业,集中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和创新发展高地。他走进信义光伏组件制造工厂,察看企业产线,鼓励企业扎根安徽、深耕市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合作项目落地,助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中,韩俊听取了“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情况汇报。他强调,当前人工智能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要着眼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高标准规划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积极引导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构建完善的数据开发应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着力打造全国数据交易中心和算力交互中心,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高速公路枢纽。
2023/05/31第01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安徽日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 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版次:012023年05月31日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对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权责明晰、严密有力、安全规范、法治高效的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体系,坚决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意见》提出三方面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各方职责。强化医保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对医保经办机构医保协议签订、履行等情况的监督。强化对定点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费用,以及参保人员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监督。强化医保经办机构审核检查责任,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做好服务协议管理、费用监控、基金拨付、待遇审核及支付等工作。强化定点医药机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与医保基金使用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规范使用医保基金。强化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相关监管责任。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工作负领导责任,要统筹区域内各部门资源,形成监管合力,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做实常态化监管。明确要用好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日常监管等监管手段,成体系地推进基金监管工作。创新监管方式,强化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管应用,构建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全流程的技术防线。完善社会监督,健全医保基金举报投诉机制,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持续开展典型案例曝光,强化警示震慑,调动全社会参与基金监管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明确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机制,强化协议、行政、司法综合运用,破解各类监管难题。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监管机制,更大激发医疗机构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内生动力。推进信息互通共享,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衔接。对涉嫌违纪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明确对失信机构和人员的惩戒措施。建立异地就医跨区域监管工作机制,落实就医地和参保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处置机制,加强对地方的督促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同时提升监管能力,强化责任追究,做好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23/05/31第01版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指明教育强国建设方向新华社记者[]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指明教育强国建设方向版次:012023年05月31日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进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室内传出琅琅书声,孩子们在操场尽情奔跑,一派生机勃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各种入脑入心的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八一学校初一年级组长、道德与法治教师贾茜说。贾茜说:“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围绕勠力同心、欣欣向荣、薪火相传等主题,深入开展德育教育,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活动,带领学生汲取精神滋养,坚定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的理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锐深受启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引导广大学子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韩锐说,“接下来,我们要认真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采用专题式讲授、开放式讨论、多样化实践教学方式,努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党委书记王润玲看来,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需要推动专业“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理论学习微党课、赴幼儿园开展义诊等方式,推动学生在学思践悟中练就过硬本领。我们也将继续按照总书记要求,在专业能力和理论知识提升方面双向发力,为学生成长为仁心医者打下坚实基础。”“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国希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出要求,这意味着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抱新趋势,找到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坚守正确价值选择,真正成长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作为一名奋斗在基础教育战线的“老兵”,湖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黄智勇倍感振奋。“基础教育处于人才培养起步阶段,凝结了国家对未来的期望。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座,也是更好满足人民获得感的基石。”黄智勇说,“下一步,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扩容增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化发展,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师生。”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手握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项、SCI期刊论文3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周小川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深耕细作,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进步贡献智慧力量。“从一名高中生成长为科研一线博士生,我真切感受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周小川说,“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为我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条件。我们要乘着时代的东风,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探索前沿,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从培黎职业学院首批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尊重技能、重视技能已经成为新时代主流价值取向,技能人才正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甘肃培黎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教师朱海颖说,“我们要进一步把课堂教学向企业一线延伸、学生作品向企业产品延伸,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努力培养更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应当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通过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改革创新;应当在改革中坚持促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还应当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起有中国特色、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冶成福说。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汇聚550余万条优质资源、6.6万个微课……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整省试点,初步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数字化体系。“数字化的本质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汇聚优质教育资源、赋能教育教学。”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我们将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继续推进‘学在浙江’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好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既要修炼“内功”,也要开放交流。对此,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认为,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提高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我们要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传播中国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提高我国教育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努力。”宋献中说。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重庆,为支持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当地大力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提高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标准。“推进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宴兵表示,“接下来,我们要举全社会之力,培育形成尊师重教氛围,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新华社记者(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2023/05/31第01版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安徽日报[]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版次:012023年05月31日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5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李强、赵乐际、蔡奇出席会议。会议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并不断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转、地方党委国家安全系统全国基本覆盖,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会议强调,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国家安全战线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会议指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更好维护开放安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要推进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手段方式变革,创新理论引领,完善力量布局,推进科技赋能。要完善应对国家安全风险综合体,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打好组合拳。会议强调,国家安全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提升网络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等方面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023/05/31第12版朝鲜下月发射军事侦察卫星安徽日报[]朝鲜下月发射军事侦察卫星版次:122023年05月31日新华社首尔5月30日电据朝中社30日报道,针对美韩近期反朝军事行动以及朝鲜半岛和地区军事紧张局势,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李炳哲29日通过朝中社发表声明,表明朝方强化自卫立场,并宣布朝方将于6月发射军事侦察卫星。声明说,美国等敌对势力的军事行动令人担忧,朝方须尽快拥有可靠的侦察情报手段。朝方将于6月发射的军事侦察卫星一号和预计试验的各种新侦察手段,旨在实时跟踪监视识别敌方军事行动,加强朝鲜武装力量的军事准备态势。声明说,美韩目前在与朝韩军事分界线接壤的韩国京畿道抱川一带进行“联合协同火力剿敌演习”。此外,美军近来动员各种空中侦察手段对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敌对性质的”空中侦察活动。韩联社29日报道,韩方当天就朝鲜计划发射军事侦察卫星一事提出警告,并敦促朝方立刻撤销发射计划。
2023/05/31第11版外籍人士领到了驾照安徽日报[]外籍人士领到了驾照■ 本报通讯员 田斌峰版次:112023年05月31日5月19日下午,经过51天的刻苦学习和训练,在含山生活十多年的缅甸籍女子李某艳顺利通过了驾考,从该县彩虹驾校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驾驶证。这也是含山县首例外籍人士领取的机动车驾驶证。十多年前,李某艳从缅甸嫁到含山县城,在这里安家立业。考个驾驶证,开上小汽车,一直是她心中的小目标。这几年,她先后七八次到该县两所驾校咨询,答复是她还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所以在含山县没有办法在驾校学习,想学车必须到马鞍山市,这对李某艳来说非常不现实。今年3月,李某艳再次来到彩虹驾校咨询,驾校工作人员让她把有效证件带过去,在电脑上录入信息试一试,如果能录进去就能学。李某艳把护照带过去,驾校工作人员在电脑上一录入,就发现不行,原来电脑上面的身份信息为18位数字,而李某艳护照上面的信息连同数字加上字母才8位。得知李某艳一次次失望后,含山县彩虹驾校负责人找到县车管所,希望解决这一难题。县车管所民警主动与上级车管部门对接,最终打通报名通道,在提供材料方面,只要李某艳把缅甸的护照拿去翻译清楚,拿护照原件去权威公证机构公证一下,再到当地的环峰派出所出具一个外国人临时居住登记表,就可以报上名。报名手续完成后,李某艳就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一个交管12123软件,从科目一到科目四进行自学,自己感觉学得差不多了,在上面预约考试就行。通过50多天的学习和训练,李某艳终于通过了驾考并领取了驾照。随着这一难题被破解,目前在含山县居住生活的1名越南籍女子和多名在巢湖市居住生活的缅甸籍人士,也准备到含山县驾校报名学习,考试通过就可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2023/05/31第10版安徽日报{'hashname': 'a78522ecbc8c319eb832e1727de8d052'}版次:102023年05月31日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迎来一批批体验红色研学和开展廉政教育的观众。图为近日中建二局四公司安徽分公司纪委与合肥市纪委监委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廉学联建活动。本报通讯员赵志勇 摄
2023/05/31第09版独行徽杭古道安徽日报[]独行徽杭古道■ 汪东林版次:092023年05月31日我背上行囊,行走在徽杭古道的石板路上。徽州,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上百条蜿蜒的山道,越过崇山峻岭,仅以徽州府治为起点连接邻省的官道就有9条,俗称“九龙出海”。北宋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后迁都临安府(今杭州)。徽州府紧靠京都临安府,当需一条官道。《歙县志》载:南宋,赴京官道改出南门,经昱岭出境,可至京城临安。而我脚下的绩溪县伏岭镇至杭州市临安区马啸乡这条古道,是一条支道。从鱼川入口至施茶亭约3公里路程,是古道的精华路段。几乎是原始模样的石道,一块块长约1.5米的花岗岩,沿着逍遥谷左侧山腰往里延伸,递接云天之上。碧绿的逍遥河缓缓流出,经登源河,成为歙县练江的源头。和无数徽州古人一样,顺石道攀登,一个脚印覆盖了另一个前人的脚印,石阶磨得光滑锃亮。看一眼右边的山谷,愈发陡峭的山崖让人心惊。风帆石,矗立在逍遥谷口,似迎风张开的帆布,载着行人的壮志逐浪前行。将军石,身高50余米,屹立于“江南第一关”旁侧,仿佛带领着千军万马,为百姓守住关口。佛掌峰,从林木中突兀而出的五指手掌,直指苍天。泗州神,一段横出的侧面山崖,貌似人面,眉眼安详,倒是淡然自若。蓝天凹,距离入口约12公里,是古道最高处,海拔约1050米。高峰叠嶂,人间五月,成团成簇的映山红,映红山岭。绝壁上松涛起伏,点缀着点点红晕,衬着褐色裸石悬崖和蓝天白云。难怪取名“蓝天凹”,这里是离蓝天最近的垭口。徽州地域自古山多地少,先民们在群山环绕的夹缝里讨生活。一条条在高山绝壁上凿石而成的古道,带着生存的渴望延伸到山外的世界。在施茶亭附近,一块悬空凸向路中间的大青石上,刻着几行摩崖石刻,记录着“凿去巉岩,甃成阶级,以便往来,永无危险”的故事。在临安为官的绩溪大石门人胡润,每次往返临安均需绕道歙县,路程多出百余里。乡民们冒险攀登赤石坑山谷,翻越艰险的施寺岭才能前往临安。公元1257年,胡润组织乡民顺着逍遥谷开辟新路,成就了徽杭古道的雏形。绩溪先民们用原始的锤子、凿子,在近90度的绝壁上开辟出这样一条近2米宽的古道,付出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江南第一关”处石碑上,记录着历代修建古道的事迹。邵邦升等人重建石纹桥、一得亭;邵道棠等人建“江南第一关”关隘;邵在炳、邵之华、程彦卿等筹资3000余元修筑逍遥岩险段石级……时至今日,当地祝三村依然保存着“祝三路会”义务修路民间组织,目前有成员43人,负责维护岩口亭至施茶亭的盘山石道。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成员上山修整古道。祝三村路会议事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一次义务修路的经过。千年古道上,陆续走出了胡雪岩、胡开文、胡练九等一大批徽商,将徽州的茶、蚕、菊等山货运出。年少外出谋生,这一走,也许是半生奔波,甚至一生都无法荣归故里,眼中含着热泪,脚步却不曾迟疑,一个个徽商的励志故事和商业传奇,成就了这条徽杭古道。黄茅培、下雪堂、上雪堂等自然村,借着徽杭古道的人气“打卡”,一路兴办起农家乐、民宿。拎着饮料、山核桃的老人,出现在山道转弯处,某处树荫下。你刚好口渴难耐时,热情的笑脸马上就迎上来了。蓝天凹路亭和垭口处,一群浙江永来村的村民,或背竹篓,或搭简易棚零卖。零散的叫卖中,是两省居民生活与文化的自然融汇。“江南第一关”入口处,石刻着诗人汪国真赠与古道的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句诗与“徽骆驼”的形象再契合不过。前路有风雨冰霜,有许多人生磨难,但通向改变命运的人生梦想处。避乱的徽州,本身就是桃源。走出封闭匮乏的小“桃源”,连通苏州、杭州、上海,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自己、为家族、为后代子孙营造一个更美好的“大桃源”。汗水凿透高山,脚步丈量奋斗,百折不回向前走,走着,走着,走出一个因坚韧厚重而形成高峰、因开放融通而开源归流的璀璨徽州。
2023/05/31第08版安徽日报{'hashname': '7d1d183817586bb6980df932f85a311d'}版次:082023年05月31日5月30日,芜湖市鸠江区中江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共建单位党员,赴该区官陡街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本报通讯员 郑永星 摄
2023/05/31第07版安徽日报{'hashname': 'cfe2c474f8d2cc22acd5ae562dc190a5'}版次:072023年05月31日
2023/05/31第07版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提效能 抓落实 促发展安徽日报{'hashname': 'd5f48249e4d9bb27f91df35e02510aa9'}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提效能 抓落实 促发展版次:072023年05月31日园区鸟瞰。(资料图片)近日,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效能提升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在园区管委会召开。效能提升行动是寿蜀园区开展的一次贯穿全年、覆盖园区各项工作的专项提升行动,旨在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引导园区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效率意识、效能意识、效益意识,全面提升园区工作能力和水平。行动主要涵盖六大方面,分别是工作效能、服务效能、监管效能、环境效能、作风效能和党建效能提升行动。具体行动方案中,细化了制定工作人员负面清单、项目建设流程化管理、低效闲置土地处置、社区治理服务等17个具体任务,每项任务都明确了牵头部门及责任部门,同时组织园区督查室跟踪督办,压实工作责任。自全省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大会召开以来,园区各部门立足岗位职责,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为园区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效能提升的落实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要充分认识开展效能提升专项行动的意义,把效能提升作为今年工作的主抓手;从思想上做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园区落实,把调查研究和园区实际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寿蜀园区负责人说。下一步,园区将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突破发展瓶颈,尽快完善园区城市功能配套产业,提高园区城市化水平,增强人才粘性,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打破机制固化的障碍,完善“管委会+公司”的管理构架,优化内部机构运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强化对效能提升专门巡查的组织实施,明事项、定措施、抓推进,切实提升工作效能。“我们还将持续推动体制改革和创新,实施精准考核,激发园区工作人员内生动力,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落实,全力建设‘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寿蜀园区负责人说。(梅 竹 龙正锋 季云冈)
2023/05/31第07版合肥加快盘活存量资产记者 许根宏[]合肥加快盘活存量资产版次:072023年05月31日本报讯(记者许根宏)记者5月24日从合肥市发改委获悉,《合肥市加快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措施》日前印发,提出10条具体举措,进一步激发投资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合肥市此次政策措施围绕聚焦重点领域分类推进、公平为先,聚焦重点企业、建立台账清单强化调度、加快完善手续落实条件等10个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在该政策发挥效用的未来3年,合肥将聚焦交通、水利、教育等领域,分类推进盘活存量资产。为保障公平,对于此次参与盘活存量资产的各类经营主体,合肥将一视同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积极盘活自身存量资产,将回收资金用于再投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政策实施中,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合肥全市自然资源“一张图”成果,建立市级盘活存量资产台账。在此次盘活存量资产行动中,合肥鼓励国有企业先行先试,计划每个县(市)区、开发区打造一家总资产50亿元级以上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整合分散运转的各类存量资产。下一步,该市将加快建立全市盘活存量资产台账,依托市重大项目资金保障机制开展协调调度,激发投资活力。
2023/05/31第07版以花为媒,产业融合促发展安徽日报[]以花为媒,产业融合促发展■ 本报记者 罗 鑫 本报通讯员 叶婷婷版次:072023年05月31日5月23日,记者来到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兴洋村的香原料种植基地,500余亩大马士革玫瑰正进入盛放期,粉色的花朵挂满枝头,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香水玫瑰、春黄菊等花卉也陆续绽放,工人们正在花海中采收花卉。“现在村里有了种植基地,一到花期就过来帮忙采摘,既可以拿工资补贴家用,又能照顾孩子和老人。”正在采摘玫瑰花的工人杨海云说。位于该村的焦甜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全自动化玫瑰精油、纯露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技术人员仔细观察仪表,监测生产状况。“我们公司于2022年5月1日正式投产,主要产品为玫瑰精油和玫瑰纯露,目前已建成1000亩香原料种植基地,栽培的香原料花卉有20余种。”焦甜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转化专员姚国强说,“正值大马士革玫瑰采摘期,基地日产大马士革玫瑰约1吨,整个大马士革玫瑰的盛产期内,预计可以产出1公斤玫瑰精油和10吨玫瑰纯露。”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搜集皖南地区的芳香植物,待引种实验后,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移栽至位于杨柳镇的香料园进行示范化种植,实现焦甜香香料作物的自主种植、自主研发、自主调香,并围绕香料作物的预处理、粗加工以及绿色高效提取、产物全利用等,加强研企合作,延长产业链,高效实现成果转化。“除了进行产品生产、研发,我们还计划将花卉种植与兴洋村的文旅产业融合,利用千亩种植基地发展赏花旅游,真正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杨柳镇人大主席方毅说。在香原料种植基地内,不时有游客前来“打卡”。“是朋友推荐我过来的,这么大的花园真是让人赏心悦目,特别是大马士革玫瑰,颜色真美。”游客陈静说。“兴洋村村委会正在进一步扩大香料种植园规模,从村民手中流转近500亩林地用于香料园建设,兼顾文旅景观设计,设置廊桥、木栈道、观景台等景观小品,力争做到四季有花、步步有景。”杨柳镇党委委员邓梦晨告诉记者。
2023/05/31第07版烧烤夜集市点旺烟火气安徽日报{'hashname': '7877ac69980e3982605ce9318f682348'}烧烤夜集市点旺烟火气■ 本报记者 武长鹏 本报通讯员 李 鹏版次:072023年05月31日日前,游客在亳州市谯城区华祖庵景区参观游玩。近年来,亳州市结合当地文旅资源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对繁荣当地经济、拉动旅游消费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报通讯员刘勤利 摄“熟皮坑夜市就在家门口,咱亳州的烧烤也很棒!”近日,在亳州老街的熟皮坑夜市,市民李皓辰对烧烤夜集市赞不绝口。5月1日开业以来,熟皮坑夜市人气一直很旺。李皓辰虽是第一次来,但他已经多次在朋友圈、微信群看过夜市的视频。亳州市民张东林一家对夜市非常满意。“小龙虾味道不错,烧烤也比较有特色。”张东林说。“一般下午四五点开始上人,平均每天晚上要接待上百桌。”负责维持夜市秩序的工作人员朱参军告诉记者。“开业前四天,我们推出了啤酒免费畅饮活动,接着又推出羊肉串、小龙虾优惠促销活动,聚集人气。”烧烤夜集市负责人历雅静对记者说。在她看来,烧烤夜集市人气旺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味道好。“这里每桌配一个烧烤炉,下面放炭,上面是烧烤架子,食客们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决定烧烤程度,边烤边吃。”历雅静说,运营公司重金聘请的大厨都有“绝活”,无论是龙虾还是烧烤,味道都很好。在烤炉房,师傅正在烘制“酥到掉渣”的小烧饼。烘制好的小烧饼,轻轻咬上一口,薄薄的外皮瞬间炸开,香酥有嚼劲。“我们一天要卖出200公斤龙虾、2500个羊肉串。”后厨负责人高磊说,即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晚上8点之后,很多菜都“断货”了。烧烤夜集市的持续火爆,成为亳州市夜间经济一道亮丽风景线,将持续带动旅游市场发展。
2023/05/31第07版黄山市多举措丰富夜间消费场景记者 吴江海[]黄山市多举措丰富夜间消费场景版次:072023年05月31日本报讯(记者吴江海)记者5月30日从黄山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该市通过推出夜游产品、夜市,打造演艺和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发放消费券、相关免费或奖补激励等措施,引导激励夜间经济发展,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黄山市推出一批沉浸式夜游线路和夜游产品:开设屯溪河街夜间剧场,常态化举办周六江畔音乐会;在屯溪江心洲广场常态化举办夜间足球联赛、荧光夜跑、街头篮球联赛、体育舞蹈等夜间体育赛事活动;恢复开放中心城区新安夜市、屯溪夜市,打造南滨江、兖溪夜市,现场发放200万元消费券,在各夜市推出一批“徽字号”特色小店(摊)、徽菜流动餐厅,开展露天电影播放、音乐演出、非遗展示等活动。该市引导中心城区体育场馆、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餐饮、商超等场所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文博场馆夜间轮流延时开放,推出一批夜间咖啡屋、书屋、茶舍;引导民宿、酒店引进文化沙龙、读书会、沉浸式演出、剧本杀、桌游、茶会、斗茶等潮流活动,布局露营基地、房车基地,推出篝火晚会、星空酒吧、乡村美食、帐篷节等特色产品、活动。为方便市民和游客,黄山市已在屯溪中心城区三江口水域推出新安江夜间水上观光巴士,开通夜间旅游专线,串联中心城区主要夜市节点,并在各夜市周边区域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降低停车收费标准,政府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停车位指定区域夜间免费向社会开放。该市建立包容审慎的监管服务机制和审批“绿色通道”,强化市场秩序综合监管和整治,对表现突出的夜间经济招募、运营、传播等各类主体给予奖励或补助。同时加强市县一体联动,鼓励各地推出一批夜间消费场景,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特色品牌。
2023/05/31第08版减访情增感情,提升满意度通讯员 牛顿[]减访情增感情,提升满意度版次:082023年05月31日本报讯(通讯员牛顿)为扎实开展“一改两为”,肥东县元疃镇近来开展“降警情、减访情、增感情”大走访行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营商环境,推动辖区警情下降、访情减少,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据介绍,元疃镇积极构建联动协调机制,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做好重点领域的巡查巡检,消除隐患,降低警情。暑期将至,元疃镇组织力量做好防溺水工作,对境内灌溉区域、河道水库、学校附近塘坝等重点巡查,落实好防溺水各项措施,对辖区内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做到宣传全覆盖,提高家长防溺水意识。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访情,元疃镇大力构建多元化、立体化调解格局,全面摸排梳理汇总12345热线、110警情、各类信访投诉等矛盾纠纷,根据其性质、种类进行分级分类,分别安排镇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等牵头负责处置。截至目前,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镇政府引导各部门和社区树牢服务意识,扎实做好为企优环境、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镇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应急、消防等部门定期深入辖区企业,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和需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现实问题;常态化推进“四事四权”工作法,结合“逢四说事”活动和网格化管理,及时倾听收集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元疃镇共深入辖区企业30余家,走访群众600余户1000余人次,排查消除安全隐患13起,收集各类意见建议70余条,并逐条进行认真办理。
2023/05/31第08版“双向奔赴”实现相互成就安徽日报[]“双向奔赴”实现相互成就■ 殷 琼版次:082023年05月31日功以才成,业由才强。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最根本的优势。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该市“紫云英人才计划”,倾情打造“津梧桐”人才服务品牌,与各类人才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逐步形成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精准引才,让产业和人才“双向奔赴”。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坚持以业聚才,以才兴业,依托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和芜湖通航产业园两大主阵地,聚焦湾沚区航空产业等“一新一轻一重”主导产业,为各类优秀产业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用武之地”。深入实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强化正向激励,加大“揭榜荐才”的引才力度,鼓励以商引才、以才引才、以才荐才。启动“才聚湾沚高校行”“百企进校园”招聘活动,常态化开展好各类青年人才招聘推介活动,绘制产业引才地图,“连线”高铁沿途、长三角院校和云贵地区,定期赴省内外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拿出“货真价实”的就业岗位,精准招引行业紧缺人才,2022年新引进大学生8062名。聚焦航空领域,用好人才载体,实现以产聚才,扩充百家航空航天企业体量,精心打造航空产业园区,集聚优势产业人才,目前园区已集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9人、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人、创新创业高端人才24人,形成了一批省、市、区级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精细育才,让平台和人才“携手并进”。坚持系统化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全力建好人才“蓄水池”。实施产学研教融合发展战略,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紫云英双创学院,依托区内高等院校,开设产业课程,开办“冠名班”“订单班”,选聘“产业教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集中优质资源,搭建人才对接交流平台,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累计培建国家级创新平台9个,省级创新平台74个,入选省级人才(奖补)计划64人次。围绕市“鸠兹英才”、区产业创新团队培育工程,培育了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一大批本土人才。精心留才,让政策和人才“一拍即合”。坚持把人才政策创新作为工作创新的首要任务,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津梧桐”重点人才服务十条》等系列政策,逐步构建“津梧桐”人才政策体系。推进政策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人才分类认定、人才政策申报“一网通办”,人才发展一帮到底、政策兑现及时高效。配备服务专员,设立“津梧桐”人才驿站,为重点人才提供住房保障、金融服务等10大类29小项服务。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支持力度,实现面试到安家的全过程支持,分层分类给予人才购房、租房、安家专项奖励和补助,首创“乐业周转金”新概念,助力高校毕业生在湾沚购房“零首付”、还款“无忧虑”。精确聚才,让城市和人才“共赢未来”。以城市品质提升服务品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在全省率先组建区级人才发展集团,开展跨区域人才交流,与全国各地优质人才公司、高校院所、重点研发平台战略合作,探索构建“引培+服务+资本+产业”业务模式,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项目链、生态链的深度融合。常态化举办人才沙龙、人才体验日等“津梧桐”系列活动,畅通交流渠道,倾听人才呼声,不断增强为才服务的“温度”和“热度”。强化后勤服务保障,悉心照顾人才的“衣食住行”,切实解决好子女教育、配偶安置、医疗保健等“关键”事情。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全力打造好人才安居乐业的沃土、汇聚天下英才的磁场,让人才立于城市舞台C位。(作者系芜湖市湾沚区委书记)
2023/05/31第08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安庆市以抓工业经济的思路,深入实施“培强扶优”专项行动,谋划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破茧成蝶”安徽日报{'hashname': '8be47ae873f3c1b666ed3fe8e46f22c1'}, {'hashname': '098a0a04c86000be01bc717f9297c51b'}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安庆市以抓工业经济的思路,深入实施“培强扶优”专项行动,谋划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本报记者 黄永礼 班 慧版次:082023年05月31日望江县太慈镇慈湖村利用集体林地,打造精品茶园发展文旅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本报通讯员嵇奕华摄桐城市吕亭镇双龙村充分利用村内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本报通讯员胡国贵摄一个偏远山村的蝶变同台竞技,亮家底、展实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5月26日,在安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擂台赛”上,望江县高士镇黄河村从各县区推荐打擂的19个村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一等奖。从几年前的集体经济收入为空白,负债超200万元的贫困村、后进村,黄河村何以一跃成为经济强村、明星村?“2016年以前,是典型的‘空壳村’,10年间换了6任书记,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话说当年,黄河村党总支书记徐根南感慨良多。转机发生在2017年,省国资委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后,徐根南带领村“两委”抓住机遇,理清发展思路,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打造农业种植区、工业集中区、特色种养区三区融合的发展格局,村里先后建成了1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一家纺织公司落户投产。昔日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以来,黄河村每年集体纯收入超百万元,先后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安徽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进集体”“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开启新征程,绘制新蓝图。徐根南介绍,村里目前正申报800万元项目资金,扩容升级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村级工业集中区;推动投资5.5亿元的智能家居项目建设,带动周边300人就近就业。黄河村的蝶变,是安庆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安庆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响鼓重锤地抓、真刀真枪地干,全市130个乡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扩面成景,逐步形成“村村建强、整乡推进”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2022年,安庆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量超9亿元,村均达62.34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超过半数,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质的提升。唤醒沉睡的“金山”村级集体经济是一座沉睡的“金山”。安庆市坚持党建引领,抓好统筹谋划,县级强化规划制定、资源整合、政策配套等,推动集体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乡镇发挥“龙头”作用,坚持“项目为王”,谋划实施一批优质项目,确保选得准、建得好、管得严;村级增强内生动力,精心实施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发展集体经济,人才是根本保障。安庆市在人才的“选、育、用”上求长效,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带动能力强的干部队伍。着眼乡村振兴需要,安庆选拔729名熟悉农业产业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推动村级“两委”班子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全市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3岁,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9%。村党组织书记中农村致富带头人540人,外出经商返乡创业365人,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安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非公工委书记桂锐介绍,安庆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作为县乡党委和政府综合考核评价、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绩效与扶持政策资金、村干部收入“双挂钩”机制,激发基层抓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据统计,全市有443位县级干部联系包保重点扶持村,各县市区累计组建工作专班144个,县乡党政负责同志对全市1404个村(社区)包保联系全覆盖,实现村村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近年来表彰集体经济先进村625个次、奖励资金累计超2500万元。干好有奖励,实干得实惠。安庆市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村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全市32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突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39人挂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或享受待遇,8人提拔为事业单位副科职务,29人转任为事业编制人员。桐城市、岳西县大力开展“十佳”村书记、主任评选表彰,“十佳”人选择优挂任乡镇党委委员、进入事业编制或享受事业副科待遇。对村级集体经济贡献较大的“担当作为好支书”,桐城市还给予1万元奖励。激发持续增收的活力改造利用村内原三线遗址502厂,岳西县主簿镇大歇村打造以红色文化传承、军事文化体验、国防民防科普为一体的“代号502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数量近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多万元。多元化发展,是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的关键。安庆大力实施“培强扶优”工程,引导各地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以项目带动发展,探索形成了“产业培育型”“实体经济型”“乡村旅游型”“电子商务型”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激活沉睡资源,让资金资产动起来。全市开展资源开发利用和资产盘活攻坚行动,出台土地规划、融资担保、项目管理等方面政策措施,累计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2.03亿元。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评定信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114个、信用村855个,累计授信216.61亿元、用信97.04亿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宿松县二郎镇二郎社区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荒地变厂地”“空房变厂房”,使“闲产生金”,实现社区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带动群众累计受益16万元以上。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安庆用好用活桐城六尺巷、石牌戏曲、邓稼先故居、严凤英故居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民宿客栈、农家乐、度假村、农耕体验等旅游新业态,让农文旅资源对接起来,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互联网+”融合行动,让线上线下连起来,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电商销售网络新模式。桐城市老梅村利用“中国淘宝村”品牌效应,投资70万元建设安庆市第一家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通过提供场地给入驻企业收取租金、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收取分红等形式壮大村集体收入。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1.56万元,小微电商企业已达148家,实现网络销售收入1.2亿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安庆各地推动农业生产“接二连三”,做大做强桐城小花、岳西翠兰、天柱山瓜蒌、望江黄鳝等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建成优质粮油、高效园艺、有机畜禽、特色水产和生态林业“五个百万基地”,让村集体“钱包”鼓起来,村党组织“腰杆”硬起来,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安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明月表示,全市将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扩大“朋友圈”、延长产业链、拓展新赛道,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裂变式增长、引领性突破,让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越走越宽、乡村振兴发展路子越走越广。
2023/05/31第09版安徽新文创,如何更“会玩”?安徽日报[]安徽新文创,如何更“会玩”?■ 刘 振版次:092023年05月31日一旅游,最朴素的说法是“出去玩”。好玩、会玩,并不简单。那些旅游达人、收藏大家、摄影“大咖”,莫不是玩出了趣味也玩出了名堂。普通人虽不能“玩物成家”,也不妨“玩物有乐”。试想,旅途中遇到喜欢的物件,体会其精妙之处,收入囊中把玩,甚而烙下一段生动的人生记忆,岂不快哉!要让游客“玩物有乐”,文旅行业先得“玩物有方”。这几年,“会玩”的新文创可不少:故宫文创走红多年,缘于鲜明文化元素与生活实用性“珠联璧合”;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充满考古之疑、挖掘之趣,跨界融合令人叫绝;敦煌推出网上“点亮莫高窟”,玩的是数字文创,穿越古今、灿烂辉煌。凭借创意与品质,这些文创产品无不迅速“出圈”,从小众走向大众。这些“玩物有方”的新文创,将文创产业从1.0时代带到了2.0时代。在文创产业1.0时代,将文物图片或相关元素印在明信片、笔记本、T恤、钥匙扣上。简单的符号嫁接、同质化设计、跟风模仿,往往有颜值无内涵,琳琅满目却缺乏创意,难以让人心动。而在文创产业2.0时代,探寻新文创“出圈”的密码,不难发现,它们有故事、有内涵、有温度、有趣味。新文创之“新”,在于文创产品已经从外形模仿向内容创意、跨界融合、互动型产品演化。它的开发不是简单复制、横向移植,需要设计者充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刻理解其价值所在,再找到把文化内涵嵌入产品的“机关”。如果没有找到这个“机关”,缺少提炼转化的关键一环,创造性转化就不可能成功。新文创,不简单。二具有徽风皖韵的新文创,你能说出几个?安徽博物院的新文创可称代表。这些年,安徽博物院推出“徽风皖韵”“文房雅集”“缤纷生活”“画魂玉良”“青铜古韵”等九大文创系列产品。其中,“铸客来了——文物冶铸盲盒”是扛鼎之作,这款模拟古代青铜铸造过程的互动性文创,市场反馈良好。“画魂玉良”系列涵盖书籍、文具、服饰等八大类共计300余款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安博的一张亮丽名片。2021年,“十三五”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共评出33件文创精品,“画魂玉良”系列名列其中。放眼江淮,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里,“淮系萌军”书签系列、“一路都照”行李牌、广玉兰系列玻璃杯,透着浓浓的“合肥味”,是可以带走的城市名片。亳州推出“一见倾心,一礼知亳”系列文创产品,卡通形象的曹操不失英武之气,憨憨的老虎打起华佗五禽戏。马鞍山市当涂县挖掘李白诗歌文化,开发几十种“太白有礼”文创产品,普普通通的旅游商品有了“文艺范”。黄山景区则引领风潮,截至2022年年底,共发行10款左右的数字藏品,销售总额超过了100万元。安徽的新文创,渐渐“会玩”了。但是,“玩”的水平还不够高,影响力还不够大。主要表现在:整体而言品类普通,缺乏创新创意;缺乏本地文化元素和核心品牌支撑,同质化问题较重;“会玩”的虽有,但能“出圈”、成“爆款”的太少;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不够完善。平心而论,文创产品“出圈”不易。前几年,文创产品呈“井喷”之势,主观说是积累多年之后的厚积薄发,客观说是市场对新奇之物的追捧。如今,众多文博机构进军文创,跟风模仿现象严重,有的热衷于蹭热点、玩噱头,人们渐渐失去新鲜感。新的市场形势下,文创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意与品质的比拼成为关键。归根到底,创造力是文创产品的核心,而创造力永远是稀缺的。谁能把稀缺的创造力释放出来,谁能找到将文化内涵嵌入产品的“机关”,谁就更“会玩”、更“能打”。三安徽的新文创该发力了。安徽大地锦绣多姿,其风景之美早就被无数文人墨客“盖章”验证。每年有许许多多的游客来安徽旅游,探访那些绝美的风景与传奇的故事。但就文创产业目前的市场体量、“出圈”数量而言,与安徽作为文旅大省该有的水准并不匹配。“出圈”不易,但能把不易的事情干好、干出彩,才有意思也有意义。从市场层面说,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人们的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更具文化自信的年轻人喜爱“国风”“国潮”、追求创意与个性,这些都直接推动了文创产业发展壮大。新文创发力,正当其时。《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支持文创企业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设计、开发和生产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旅商品,打造土特产品、传统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康体养生品、文化创意品等系列产品。如何把规划变成现实,让安徽新文创更“会玩”、更“能打”?不妨从以下几点发力。梳理文物家底,吃透文化内涵。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曾说过:“搞文创,首先要研究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研究五千年人们的生活方式,了解老百姓最需要什么。”安徽独特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吃透文化内涵,搞文创才有根基、有底气。整合多方资源,积极跨界融合。仔细分析那些“出圈”的文创产品,很多都是跨界融合的产物。看似奇思妙想,实则融得“天衣无缝”。跨界融合不能“生拉硬拽”,而是要准确地找到融合的“机关”,打通“任督二脉”,通过创造性转化来打通传统与现代、审美与实用之间的隔膜,让一脉相承的文化真实可感。跨界还意味着要动员高校及研究院所、文创机构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在设计、开发、传播、运营等全链条发力,把“会玩”进行到底。数字技术赋能,拓展文创场景。文化数字化为文创产业发展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景。比如,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联合芜湖铁画非遗传承人,推出《天门烟浪》数字藏品,再现芜湖十景之一“天门烟浪”,3000件数字藏品在推出1个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还有媒体运用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李苦禅所绘《盛夏图》“动”了起来,水波浮动,荷花绽放,尽显水墨之美。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创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文创更“好玩”,值得探索。玩物有志、玩物有方、玩物有乐。如果能通过优秀的文创产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市场效益,何乐而不为?
2023/05/31第12版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就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存在的潜在塌陷风险,敦促东京电力公司尽快制定应急措施——福岛核电站为何被示警新风险安徽日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就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存在的潜在塌陷风险,敦促东京电力公司尽快制定应急措施—— 福岛核电站为何被示警新风险■ 新华社记者版次:122023年05月31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近日就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存在的潜在塌陷风险,敦促东京电力公司尽快制定应急措施,以免再次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这一明确警告显示,东电在处理福岛核事故后的核设施退役等工作方面仍存在怠慢和淡化风险的惯性做法,同时揭示福岛核电站今后可能面临的重大事故风险隐患。福岛第一核电站受损的4个机组中,受损严重的1号机组因持续释放致命的高辐射量,工作人员无法接近,东电对其内部受损情况的掌握也不清楚。东电利用水下机器人对1号机组安全壳内部进行了勘查,发现用于支撑反应堆压力容器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严重受损,机器人检视到的范围内,底座下部混凝土已腐蚀殆尽,钢筋裸露。据研判,应为堆芯熔毁时高温的核燃料穿透压力容器、进而烧熔了底座混凝土。受损底座高约8.5米、外径7.4米、内径5米,设计用来承重支撑约440吨的压力容器。东电的勘查结果让专家担心,底座严重受损,必然影响承重性能,而福岛核电站周边地震不断,一旦发生大地震,底座倾斜导致压力容器下坠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日本《产经新闻》29日报道说,压力容器一旦下坠,还可能造成与压力容器连接的各种管道破损,从而导致管道内的放射性物质外泄,在最糟糕情况下,一些落下物质与底部堆积的熔毁核燃料结合后可能导致“再临界”。正是基于这种重大风险可能性,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24日敦促东电正视和评估底座一旦崩塌带来的风险,尽早制定防范放射性物质外泄的措施。1号机组在福岛核事故中发生氢气爆炸,反应堆所在厂房屋顶被炸飞。日本媒体报道,东电原本计划2023年度左右将整个1号机组厂房用一个“大屋顶”罩起来,以防止今后在取出燃料池中的核燃料等施工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外泄。但由于高辐射量导致工程不畅,厂房周边的管线等废弃物处理缓慢,无法如期完成“大屋顶”。而摇摇欲坠的底座随时可能出现问题。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对东电的不满,还因为后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怠慢态度。《朝日新闻》报道说,东电声称,压力容器即使下坠,也会被底座残余的铁板“托住”,不会导致压力容器和安全壳之间各种管线的损伤。但原子能规制委员会的专家指出,东电的这一看法过于乐观,压力容器下坠的话,很可能扯断管线,因此东电要有放射性物质外泄影响的评估和预案。《东京新闻》指出,当务之急,东电应该尽快清理影响“大屋顶”施工的高辐射管线等废弃物,但东电却把施工进度缓慢的责任推给工程承包商,这暴露出东电的“危机意识之低”。有日媒质疑,东电一方面竭力向海外宣扬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另一方面1号机组出现了新的重大风险隐患,东电到底想怎么办?(新华社东京5月30日电)
2023/03/31第05版来安县半塔镇力解春耕用水困难——紧锣密鼓打169眼机井安徽日报[]来安县半塔镇力解春耕用水困难—— 紧锣密鼓打169眼机井■ 本报记者 周连山 本报通讯员 吕 华版次:052023年03月31日春耕育秧插秧在即,生产用水有没有保障?3月28日,记者来到地处江淮分水岭的来安县半塔镇红旗、半塔等村探访。在红旗村联合村民组,只见两名工人正操作一台钻机进行打井作业,不时喷溅出2米多高的水花。“此眼机井计划掘进深度100米,当前深度为40米。”正在现场组织打井作业的项目经理许阳告诉记者,他们将为红旗村打58眼机井,目前已完成45眼。下一步将加班加点作业,在春耕用水前完成剩下的13眼机井。“我们这里从去年夏天以来无有效降水,塘坝大多枯竭,生产用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红旗村党总支书记庄清松说,近年来,在镇政府帮助下,该村2022年在原有机井35眼基础上,新挖机井16眼。今年再挖机井58眼,全部完工后,全村机井总数将达109眼。有了这些机井,全村1.3万亩农田生产用水将得到有力保障。半塔镇水利站站长李开俊告诉记者,机井在全镇抗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面对当前仍在发展的旱情,该镇结合当地实际,继续打机井保障生产生活用水。2022年,全镇在已有440眼以上机井基础上,规划打机井279眼,当年完成110眼,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余下的169眼。下一步,该镇还将筹措1600万元资金,再打200眼机井。“去年,要不是政府帮我们打了两眼机井,我家的200亩高榜田水稻要减产五成以上,有些田块还将绝收。”半塔村种粮大户张俊感激地说。去年,他种的730亩水稻,因为有了机井水灌溉,取得了总产80多万斤的好收成。目前,他家的170亩小麦、300亩油菜等午季作物丰收在望,260亩稻虾连作的小龙虾已上市出售。“今年,镇政府又投入40多万元,帮助我们村新建了一座泵站,加上之前打的多眼机井,完全解决了我们村生产用水困难。”张俊说。
2023/05/31第09版宣城市立足乡村优势旅游资源,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甜美乡村 花果以待安徽日报{'hashname': '6a9ce6e7c0de86f13f49abd9e727f296'}, {'hashname': '762d4f286b0e08fe32a79de81eebac43'}宣城市立足乡村优势旅游资源,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甜美乡村 花果以待■ 本报记者 罗 鑫 本报通讯员 张琪琪 余克俭版次:092023年05月31日游客在郎溪县飞鲤镇蓝莓园中采摘。本报通讯员 余克俭 摄宣城市盛茂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在栀子花基地开展养护。本报记者 罗 鑫 摄春夏更替,宣城大地茶海翻碧波,群花笑东风,果香惹人醉。一叶一花一果,皆可入诗成词,绘画农旅融合景,铺就乡村振兴路。近年来,宣城市立足乡村优势旅游资源,做好农旅融合文章,以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再出发。截至目前,全市现有A级旅游景区61家,已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特色旅游名镇8个、特色旅游名村13个、休闲旅游示范点33个。以茶为凭邀客至上月初,泾县迎来汀溪兰香采摘季。第二届安徽国际茶旅大会暨第十一届泾县兰香采摘节开园仪式在汀溪乡举行。“我们按照‘绿变产业、产业变绿’思路,不断做大做强茶产业规模,深度挖掘生态优势,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诚邀广大游客来‘水清、岸绿、茶香’的水墨汀溪品一杯兰香新茶,在最美茶旅线路中体会山乡风情。”汀溪乡党委书记陈飞告诉记者。沿着“皖南川藏线”蜿蜒而行,花筑伴山民宿位于汀溪乡青龙潭景区内。“高嗨”的冲浪漂流、青春无极限的山地越野车项目,都是新晋的“网红”打卡点。“我们这里好山好水好茶,春茶开采以来,景区游客数量回升,民宿生意也红火。”花筑伴山民宿负责人胡银花告诉记者。花筑伴山民宿三面茶山环抱,门前双溪相交。一进民宿,中庭内山石绿竹相依,水车游鱼成趣,鸟鸣啾啾,溪涧潺潺,正是一处移步即换景的乡间村舍。“这里原本是普通农房,我们投入了700多万元建成了民宿,一砖一瓦、一盏一几都出自我们自己的设计和心血。”胡银花告诉记者,民宿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大阳台,让客人身心都能融入山水美景。来自南京的游客邱之枫在这个五月来到汀溪乡,入住了这家民宿。“这是‘五一’住的最满意的民宿,出乎意料。整个房间都是竹篾包墙,站在阳台近看溪水,远眺茶山,非常幽静,茶元素无处不在,让人不虚此行。”邱之枫感言。依托丰富的茶产业资源,宣城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出茶旅精品路线,包括郎溪茶旅二日游、广德乡野田园采茶体验之旅、“皖南川藏线”茶旅线路等。该市进一步打造沿线旅游项目,推动茶旅有机融合,宣州区引进十八湾大峡谷、雪峰山高山有机茶场等茶旅融合项目4个,溪口镇、天竺村分别获评首届安徽美丽茶镇、美丽茶村;旌德县路西空中茶园景区利用山上闲弃厂房打造“空中茶园”。以花为媒惹人醉万绿丛中铺白玉,寻芳请到古泉来。时值初夏,宣州区古泉镇桃岱崔村暗香浮动,数百亩栀子花次第开放。漫山遍野的栀子花如点缀青翠山野的皑皑白雪,清风徐来,摇曳生姿。慕名而来的游客三三两两漫步于林间小径,一呼一吸间,尽情享受繁花清香。“我在朋友圈看到古泉这一大片栀子花海,真是太漂亮了!”游客徐爱华凑近枝头的栀子花嗅嗅,连声称赞,“好香呀!”据了解,该园种植的栀子花别名水栀子,是提取天然色素的原料,成熟果实可入药,有解热凉血、镇静止痛等作用。此外,植株可在园林中作绿篱用,经济价值高,是一种集绿化、观赏、药用于一体的植物。“我们这个栀子花基地总种植面积有600余亩,每年5月下旬陆续开花,花期在20天左右。”不远处,宣城市盛茂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张先宝正在他的栀子花基地里转悠,侃起了“致富经”。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张先宝看到了栀子花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合伙人承包了林场土地开始了种植之路。“我们栀子花基地一年能产200多吨鲜果,年收益在120万元左右。”张先宝乐呵呵地说。栀子果的采摘期是每年的11月至12月,正值当地农闲的时候,填补了村民生产空档,高峰期用工有八九十人。漫山遍野的栀子果,鼓了村民的“钱袋子”,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山不在高,有“花”则灵。栀子花生态产业的发展是古泉镇践行“两山”理念、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当地积极投入资金致力于软硬件设施提档升级,通过“水泥路”白改黑、沿线景观绿化等项目,扮靓乡村。近年来,宣城市借力“春游江淮请您来”百家媒体旅游推介等活动,各县市区积极推出赏花“打卡点”,大力发展“赏花+”模式,吸引游客到来,地方特产、特色民俗等更借助“赏花游”打响知名度。绩溪县家朋乡连续举办十四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依托本地油菜花名气,延长旅游产业链,发展农家土榨菜籽油产业。广德市连续三年举办菊文化旅游节,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以果为引富乡邻5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宣城市郎溪县飞鲤镇湖滨村的裴宏生态农业采摘园,一丛丛青紫相间的蓝莓果实压弯了枝丫,一股淡淡的果香扑鼻而来。游客们正悠闲地漫步蓝莓丛间,有的提着篮子穿梭在低矮树丛中,有的徜徉在葱郁的果林,摘蓝莓、尝鲜果、拍美照,尽情地“晒”朋友圈,享受着采摘的悠闲与惬意。“现在每天有一批鲜果发往常州水果市场,每公斤价格80元。从5月20日采摘以来,每天果子供不应求,已经发往常州600多公斤。”盘算着可观的收入,负责人裴万庆笑容灿烂。据了解,这片果园是第二年挂果,采摘期一个多月。“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来游玩采摘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裴万庆告诉记者,因为看好村里旅游前景,去年他又栽种了几十亩果树苗。湖滨村的“南湖落雁”正是宣城十景之一。《南湖落雁》一诗云:“时人漫说湖中景,书递麻姑有雁奴。”境内“九嘴十三湾、港汊似蛛网”,每当晨曦初照或夕阳西下之际,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湖湾浅滩自然饵料丰富,招来群雁飞聚落栖。“不少人和我一样周末自驾前来赏景,让人惊喜的是彩虹路夹道,山花盛开,特别适合拍照。除了美景,美食也不能辜负。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到采摘园采蓝莓,再去渔家乐品尝农家菜,一天的时间刚刚好。”正在采摘的游客文娟说。“我在村里经营农家乐已经有两年多了,今年的生意是越来越好。游客多了,节假日更是民宿爆满。”渔家乐老板陈小香忙得不可开交,“郎溪水系众多,水产富足,大闸蟹、沙鳖、青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农家菜里的爆款。”作为2023年度第一批省级美丽宜居村庄,湖滨村的发展一直以乡村旅游为主线,不断在基础设施、服务配套、项目规划等方面下功夫,利用美丽乡村的优势和天然的资源,大力发展了渔家乐、民俗、采摘、特色种植和养殖。“我们将充分利用已有的乡村旅游资源,紧紧围绕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这一目标,对乡土文化非遗传承、农耕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传承,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该镇党委委员陈远芳告诉记者。

数据更新频率

年度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