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术语表

时间区间

2024年4月底的截面数据


字段展示

术语表
类别
词条
简介
概述
解读
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附注

样本数据

类别词条简介概述解读应用领域参考文献附注
术语提法(1)刺法名。指针刺入穴位后向上抽提的方法。《针灸大全·金针刺法:在刺法中,提法常与插法,合称提插。针刺未得气时,可用提(一)刺法1、方法:进针后,由深层提到浅层。2、操作要点:幅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4月
术语二十八脉(1)诊断术语。较常见的二十八种脉象。(2)基础理论名词。二1、二十八种脉象,通常指的是:浮、沉、迟、数、滑、涩、虚、实(二)二十八种脉象及其代表病证1、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
术语化物出焉“化物出焉”指小肠的生理功能而言,小肠接受来自于胃腐熟的食糜《黄帝内经·藏象篇》:“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化物1、受盛化物受盛,即接受、贮盛,凡胃所受纳之饮食物,皆受盛于1、宋一伦、杨学智.《基础理论与疾病》:中医古籍出版社,20
术语毛脉合精“毛脉合精”出现在《素问·经脉别论》,关于这句话的含义,历代用毛脉代指皮毛与血脉,见于《素问·经脉别论》,《素问·经脉别毛脉合精的不同观点1、毛,即肺;脉,即心。毛脉合精,即气血相1、李国清等.《内经疑难解读》: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2
术语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唱歌的、吹管乐的、练武功1、“丹田”的位置关于“丹田”在哪里的说法也很多。有说是在“气沉丹田的功效儒、佛、道都讲求静坐,独道家在极静中必集中一切1、李剑,曾召.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
术语气滑即出疾“气滑即出疾”是《内经》中关于留针内容的描述,指对“王公大人《灵枢·根结》:“气滑即出疾,其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留针的意义与现代针灸关于留针的规定针刺得气后,适当留针,可以1、高忻洙.《中国针灸学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术语气交“气交”即阴阳二气的交会。阴阳感应交合则化生万物,三千多年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气交是指天地1、“气交”是对自然变化规律的概括“气交”是指天地阴阳二气相1、杨坤杰,魏雅川.中医气交理论探微J.辽宁中医杂志,2
术语气乱“气乱”在内经中指气机紊乱,失去正常的升降出入秩序,为《内经1、“气乱”在内经中指气机紊乱,失去正常的升降出入秩序,为《1、“惊则气乱”证治“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
术语气涩则出迟“气涩则出迟”是《内经》中关于留针内容的描述,指对“布衣”之《灵枢·根结》:“气滑即出疾,其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留针的意义与现代针灸关于留针的规定针刺得气后,适当留针,可以1、高忻洙.《中国针灸学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术语气始而生化“气始而生化”指气化过程的特征,气在宇宙形成的开始便具有生化《内经》把气化活动的过程分为化始、成形、布散、化终四个阶段。气始而生化”属生化学说内容,体现其唯物的宇宙观。《内经》认为1、宋一伦,杨学智主编.《基础理论与疾病》:中医古籍出版社,
术语气穴为宝“气穴为宝”是说针刺治病时,选则穴位要根据病情、季节来使用五《灵枢·四时气第十九》:“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气穴为宝”提示针法合于四时1、春夏刺浅,秋冬刺深针刺深度视1、曹洪欣,刘保延总主编,李剑,曾召主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
术语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界规律认识的描" 更,更选;用,作用。气的升降运动在自然界中更迭发挥作用,于"" (一)解释天地万物产生的机理 《黄帝内经》高度概括了天地万"" 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
术语切而转之“切而转之”出自于《灵枢·官能》,是对针刺手法的描述,今天许《灵枢·官能》:“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一)“切而转之”与“捻转补写法”后世诸多医家认为《内经》“1、曹洪欣,刘保延总主编,李剑,曾召主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
术语深浅在志“深浅在志”一语,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其意思为:进针的《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以既有针感又能保证安全为基本原则。具1、陈剑勇.略谈深浅刺法:中医杂志,1982年2、贾成祥,贾
术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生降息”指生物体或自然界气的运动、变化、停止;“气立”指依语出《素问·六微旨大论》。原句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难经·八难》曰:“气者,人之根本也。”中医学认为,“气”既1、李剑,曾召.《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
术语太和“太和“太,至高至极;和,和谐。一作“大和”,为古代中国哲学《易·乾彖辞》:“保合大和,乃利贞。”意即保持至极的协调和顺指导养生1、阴阳协调,保合太和——养生的基本原则《周易》把太1、赵吉惠,郭厚安.《中国儒学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
术语太虚即气“太虚即气”是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来的对世界本源的看法,认为“张载(公元1020 -1077年), 理学开创者之一,北宋时1、张载的“太虚即气”内容及意义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1、赵吉惠, 郭厚安.《中国儒学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
术语切诊“望、闻、问、切”四诊为诊断疾病的方法,切诊是中医四诊之一,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切脉又称脉诊,是通过切按患者的脉(一)脉诊脉诊即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感知脉动应1、袁钟.《中医辞海上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1995年2、
术语五苦六辛“五苦六辛”一词出自《汉书·方技略》,古代医书中都未对其有过《儒门事亲》中明确指出“五苦六辛”一词出自《汉书·方技略》,1、指导遣方用药杨氏按语指出:张氏(张子和)认为五、六系指脏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
术语五疫《黄帝内经》对疫病按照五运之气的角度进行分类,称为木疫、火疫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内经》五(一)五疫病因病机五疫的基本病因病机为“三虚相合”,“三虚”1、李经纬、余瀛鳌等主编.《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
术语小针解《灵枢经》篇名。本篇是对《九针十二原》篇所讨论的有关运用小针“小针解”是《灵枢经》篇名之一。《灵枢经》又名《灵枢》、《黄学术意义1、针刺治疗贵在“守神”“守神”,即掌握人的正气状况1、吴富东.《针灸医籍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2
术语口问《灵枢经》篇名。本篇所论诸病,既非风寒之外感,又非情志之内伤“口问”是《灵枢经》篇名之一。《灵枢经》又名《灵枢》、《黄帝学术意义本篇论述了欠、哕、唏等十二奇邪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指出1、吴富东.《针灸医籍选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2
术语卫气行《灵枢经》篇名。本篇详述卫气在一日中运行全身的情况,指出白天“卫气行”是《灵枢经》篇名之一。《灵枢经》又名《灵枢》、《黄一、卫气的运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灵枢·卫气1、王洪图.《内经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9月2、
术语大惑论《灵枢经》篇名。惑,迷乱眩晕之谓;大,言其甚也。本篇论述了登“大惑论”是《灵枢经》篇名之一。《灵枢经》又名《灵枢》、《黄(一)学术意义1、经文里要在论述五脏精气与眼睛各部分之间所存1、王键.《内经选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2月2
术语气散而有形《内经》把气化活动的过程分为化始、成形、布散、化终四个阶段。《内经》提出“形止气蓄”之说,认为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存在,“气散而有形”属生化学说内容,体现其唯物的宇宙观。《内经》认1、宋一伦,杨学智.《基础理论与疾病》:中医古籍出版社,20
术语不内外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三因学说”是宋代陈言在《内经》、《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根据(一)不内外因致病不内外因是既非内因也非外因对人体的侵害,其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
术语太阳与阳明合病《伤寒论》太阳病中的一种变证,属寒证,太阳、阳明两经同时受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1、第32条葛根汤证此条为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见下利的证治。但言1、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
术语天元纪大论篇《素问》篇名。本篇论述五运六气的一般规律,从太过、不及、平气“天元纪大论篇”是《素问》篇名之一。《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运气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研究天体日月运行,天时气1、王洪图.《内经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2、李经
术语大奇论篇《素问》篇名。大奇是比较《奇病论》扩大的意思。本篇专论奇难疾“大奇论篇”是《素问》篇名之一。《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学术意义1、从论述脉象变化着手,分析了疝、瘕、肠澼、偏枯、暴1.李经纬等.《中医大辞典·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
术语上古天真论篇《素问》篇名。上古,即远古。天真,一谓淳朴无邪,二谓本元之气《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为《内经》组成部分之一。原书九学术思想《内经》的养生理论以“天人相应”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1、李经纬.《中医大辞典·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数据更新频率

年度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