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官方报纸数据

时间区间

2022.2.1-2023.12.31


字段展示

中国各省份官方报纸数据字段表
发文时间
板块名称
首标题
标题
尾标题
作者
图片
正文

样本数据

发文时间板块名称首标题标题尾标题作者图片正文
2023/01/09第08版:理论多点发力促高质量发展宁夏日报[]上一篇 多点发力促高质量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保江表示,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需要系统思维、多重用力、多管齐下。首先,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摆正了、抓好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顺利。其次,必须突出“稳增长”,从需求侧看,培育由提高供给质量、优化分配格局、健全流通体系、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共同组成的完整内需体系;从供给侧看,要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的总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形成驱动经济增长的合力。再次,必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避免政策“冲突”,打好政策“组合拳”。最后,必须加快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各级政府和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容错、纠错机制,科学厘清中央和地方尤其是基层政府的事权、财权责任,依法保护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产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勤劳创新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积极性凝聚起来。(摘编自《光明日报》)
2023/09/14第03版:要闻描绘黄河生态新画卷宁夏日报[]上一篇 下一篇 描绘黄河生态新画卷黄河,自巴颜喀拉山的冰雪之中流出,汇集千万条溪涧河川,穿越九省区滋养着中华文明。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引领下,新一代黄河“治水人”通过不懈努力修复生态、提升水质、合理用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黄河沿岸徐徐展开。水环境: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站。在沙坡头区柔远镇冯庄村,民居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村口一条小河在小桥下静静流淌。“这条河是第四排水沟,以前沟边常年堆着垃圾杂草,污水直排入沟,一到夏天散发着臭味。”冯庄村村干部麦学平说。近年来,宁夏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点入黄排水沟清淤疏浚、人工湿地建设等项目。为保障水系连通后水质不被污染,沙坡头区设立视频监控点、自动水量监控点、水质监控点各5处,并研发专用App,实时在线监测水量水质变化。水环境治理不止于农村面源污染,近年来,城市污染治理也取得明显成效。傍晚时分,青海省西宁市的南川河在夕阳映照下波光粼粼。在南川河沿岸的城市绿道,西宁市城中区南滩街道办事处新青社区河长蒋晓芸打开“智慧水利云”App,点击“巡河”,开始了从洪水桥至昆仑桥的1.83公里的巡河工作。“只有看到河面没有垃圾,水利设施运行正常,心里才会踏实。”蒋晓芸说。(下转第三版)(紧接第一版)如今被称为“城市客厅”的南川河,当初曾深受水质污染、河底淤泥、水草疯长的困扰。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近年来,西宁市通过河流沿岸市政管网改造、污水收集处理、河道底质改良、微生物净化、水生植物配置等措施改善了水质,岸线改造、设施修补美化、湿地生态修复等措施提升沿岸生态环境,人、鸟、鱼和谐共生的美景再现。近年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指引下,沿黄各地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找准病根、系统治疗,黄河流域水质总体呈逐年好转趋势,2022年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水资源:节水引水统筹兼顾秋高气爽,在宁夏农垦前进农场里,数万亩农田身披绿装,展现出别样“颜值”。经过农田高标准改造和智能化灌溉技术应用,这里每亩地能省出一半以上的水。在专属的交易平台上,农场节余的600万立方米水,被两家缺水企业购得用于保障生产。黄河水之于宁夏川,犹如汤与馍。地处西北、干旱少雨的宁夏,发展严重依赖黄河水,过去曾面临一边长期缺水、一边大水漫灌的困境。宁夏的水资源利用是黄河流域的缩影,黄河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支撑着全国12%人口、17%耕地的用水需求。在近年来一系列水权水价改革的基础上,从2021年开始宁夏率先在沿黄九省区探索用水权改革。“水权确权以总量和效率的红线,倒逼用水户认清用水上限,让适水种植、量水生产逐步深入人心。”宁夏水利厅用水权改革工作专班负责人暴路敏说。如今,水作为一种资产,在交易平台展现出巨大价值,工业企业、用水大户通过到专属水市场购买用水权,用于新建项目和扩大规模。夏季过去,黄河三角洲调水调沙工作落下帷幕,但是,水、沙、人的故事还在继续。对黄河三角洲来说,缺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过去,黄河三角洲的湿地补水只能依靠黄河调水调沙期间的自流引水实现。“每年的6月19日到7月10日,只有20天左右的时间。”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静说,“但我们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整个湿地并不是这个阶段最需要水。比如说动植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春季,湿地对水的需求就很旺盛。但这个时段黄河流量小,无法靠自流引水实现补水。”去年8月,保护区建设完成6个引黄闸船,根据动植物的需要随时按需补水。滚滚黄河水在注入渤海前,又浸润了这一片广袤的土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引、输、蓄、排”科学生态补水体系,同时着力构建“河—陆—滩—海”连通体系,连通水系115公里,疏通潮沟76公里,恢复黄河与海洋的水文连通。原先的光板地、盐碱滩,变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湿地。水生态: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初秋时节,站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星星海,无数湖泊宛如繁星洒入大地。一大早,玛多县玛查理镇噶丹村的生态管护员同德带着记者走在巡护星星海的路上。他家世代以放牧为生,亲眼见证了草原生态之变。20多年前由于长期超载放牧,玛多从水草丰美之地变得满目疮痍,牧民收入减少。近年来,玛多县实施“以草定畜”政策,科学合理利用草原,探索现代生态草原畜牧业发展之路。和许多牧民一样,同德放下牧鞭,如今他的工作是捡拾垃圾、巡护湖泊和草原、保护野生动物。黄河自青藏高原的玛多而下,在黄土高原与汾河相遇。汾河山西省万荣段是汾河汇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人们常说,原来黄河只有48个扁担宽,两边喊话都能听到。”万荣黄河河务局办公室原主任潘新杰说,传说轩辕黄帝曾在黄河岸边扫地为坛,祭祀后土。如今扫地坛遗址便在后土祠中,历史上后土祠曾被大水冲毁过三次,搬迁过两次。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对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如今,行走在汾河万荣段,可见沿岸斜坡扎着一个个孔洞,孔洞里种满紫穗槐。“这样的孔洞在万荣的汾河左岸已经扎了400多万个。”万荣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解晓斌说,紫穗槐有护堤防沙、防风固沙的作用,是固坝护堤的“活钢筋”,400多万棵紫穗槐扎根岸边为汾河万荣段筑起一道美丽的生态屏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从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入海口一路逆流而上,山东省重点河湖水生态调查项目组研究人员梁金辉和同事在黄河沿线采样。黄河水、沉积物、着生藻类……一个个样本被悉心收纳入容器中。梁金辉介绍,经过后期对样本检测分析,在黄河岸边的40个点位的取样将生成包含85项指标的“体检报告”,为动态记录黄河水生生物物种交替和演变提供第一手资料。生态保护一盘棋,黄河上、中、下游生态环境各有特点,各展其才发挥生态联动治理效应。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黄河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大河汤汤,不舍昼夜。今天,沿黄各地群众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正持续探索黄河水保护之道,奋力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西宁9月13日电)
2023/08/02第04版:时评短视行为要不得宫炜炜[]上一篇 下一篇 短视行为要不得 宫炜炜连日来,关于“旅游”的话题连连冲上热搜:先是泰山景区商户搞“有偿躲雨”、贵州贵阳甲秀楼景区工作人员“拒绝游客避雨”,紧接着又曝出西藏某国道路段“站在国道上看风景要收费”,联想到今年以来频遭游客投诉的“围墙挡景”“设点收费”,相关景区的这一波操作可谓引起了游客和网友的极大不适。此种短视行为,不仅有损当地旅游形象,产生的负面影响更不容忽视。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互联网时代,可能因一条视频而迅速带火一个地方,反之,也可能会因一些负面新闻而导致景区口碑一落千丈。从这几个被“曝光”的新闻中,我们不难看出网友对相关景区的不满和抵触。换言之,无论是“设点收费”,亦或是“有偿躲雨”,看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随之而来的也必然是游客数量的减少。而进一步分析来看,相关景区之所以如此行事,绝不仅仅只是管理和运营上的疏忽,更多的则是其思想深处“靠山吃山”的短视思维。正是此种急于将资源变现的短视行为,降低了景区的品质和声誉。须知,好口碑不仅在风光,更在服务。只有算明白了眼前账和长远账,游客才会买账,景区才能一直“火”下去。
2023/08/02第04版:时评别让谢师变了味孙莉华[]上一篇 下一篇 别让谢师变了味 孙莉华随着高考、中考成绩相继公布,规模不同、价格各异的“谢师宴”悄然“回潮”。“金榜题名”套餐1699元、“锦绣前程”套餐1999元、“鱼跃龙门”套餐2599元……这些“谢师宴”套餐价格从688元至3000余元不等。师恩重如山。尊师重道是优良传统,感恩图报是美好品质。孩子升学之时,谢师感恩、亲友小聚,怀念过往、憧憬未来,本无可厚非。但曾几何时,一些“谢师宴”开始比规模、讲排场,甚至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不仅有违谢师初衷、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社会风气,还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为刹住这股歪风,近年来我区三令五申禁办“升学酒”,银川市要求坚决做到“五个严禁”,石嘴山市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变了味的“谢师宴”虽遭禁办,但如今又悄然“回潮”,说明攀比的陋习依然顽固、人们的观念仍需转变。其实,感谢师恩的方式还有很多,“谢师宴”并不是唯一。一次真诚的谈心、一句真挚的感谢,或送上一本书籍、一盆绿植,都会使老师感到欣慰,而毕业后的一个电话、一次探访,或许让老师更感欣慰。学子们感恩和奋进的情怀,往往比“谢师宴”本身更有价值和意义。用质朴、健康、文明的谢师方式取代曾经的陋习,才是对恩师最好的致谢。
2023/07/11第08版:六盘山编者寄语宁夏日报[]下一篇 编者寄语千古乡愁系原点,溯古延今,文人墨客们用生花妙笔研磨出多少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绝唱;“其身正,不令而行”——跟古人学执行力,许多见解和过人的智慧至今适用;坐在家门口,没有豪言壮语,却最打动人心……这些,实为“共振”。何为共振?简言之,让无序的信息变得有序。从前,在农村,处处会看到竹子编的簸箕。农人把稻谷、玉米等农作物放在上面筛,通过振动,渐渐地,那些细的就漏下去了,那些粗颗粒的原来可能是横七竖八的,在振动的过程中按照某种次序出奇一致地排列开来,这其实就是通过振动产生的,也可以说,就是通过共振、达到频率合一的结果。由此,之前的无序状态成为有序的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共振的艺术门类很多。比如音乐,传统文化中将有治愈作用的音乐称为“音药”。因为具有与人体共振之功能,可以舒缓压力与情绪,调整睡眠,激活身体细胞,助力人体恢复活力,通达较好的状态。并非所有乐器发出来的都是谐波共振。有一些乐器可以发声,但是它发出来的波频并不是共振式谐波。能够与人体产生共振,甚至会被人体吸收的“音药”,必定不是噪声,必定与人的心灵在同一个波频上,即为同频共振。曾经听过专业演奏者敲击一口300岁高龄的颂钵,当心念静定,仿佛从空空如也的虚空当中发出这样的一声,来到你的耳畔,敲击你的心灵,如同穿越几百年的声音打到了人的深心里去。此时此刻,身心澄澈。一曲清音,胜过万千声响。虽然两两无言,谁说这不是更为真实的共振?这个“管道”远不止“音药”。当一个人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外境所困,当心灵真正安静下来,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时,随着美好共振的产生,就会链接心灵之光、智慧之光。
2023/07/11第08版:六盘山千古乡愁系原点马金莲[]上一篇 下一篇 千古乡愁系原点 马金莲最早进入我阅读视野的关于乡愁的文学作品是《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单到近似白话的十个字,却开启了我关于乡愁的认知先河。据说李白有少数民族血统,关于他的祖籍有多种说法,其中一说就是碎叶城,地理范围上属于西域。李白生于四川,后来出巴蜀入中原,一路走一路醉一路追逐理想,他追逐理想的过程,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生命过程的一个缩影,也就是梦想清远,现实骨感,最后不了了之。李白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乡愁,他一生都在思故乡,却一生都不肯真正回归故乡,甚至有机会回乡他却不回,他等于是有意地流放自己,宁可让自己处在痛苦的思念当中,却不愿用庸常的办法解决问题。这看似悖论的现象,其实背后有着更深刻更普遍的缘由,即个人与故土及乡愁,究竟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这一关系?乡愁作为文学的一大主题,被常写,却能常新,百写不厌,读者也能百读不厌,因为乡愁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类型之一,只要生活生生不息,乡愁就不会止步。孟郊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贺知章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纳兰性德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鲁迅说“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诸多的名句,所表达的都是乡愁。纵观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到今天,广袤、辽阔、厚重的乡土,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根,这个根是扎在泥土里的,我们和泥土的关系是千百年前就缔结下的。泥土养育生命,让生命延续,最后泥土掩埋生命,生命回归泥土,我们从大地上汲取生命养分最后又化为基本成分补充大地母体。由简单的生命赓续,到发展人类文明,这个漫长的过程里,人类从来没有终止过迁徙和变动,河流到哪儿,生存条件发育到哪儿,人类的家园就安置到哪儿,这一过程中就得面对弃旧择新。放弃旧有的田地、林木、家穴甚至钱币,都是有可能的,放弃的同时,就得把附着在物之上的那部分记忆和情感也得放弃,这就产生了一种悲观的愁,宽泛地说,就是乡愁。乡,家乡,故乡,乡村,乡土,是最早哺育滋养人类的地方,后来却又成为人类不约而同的思念和牵挂的目标,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悠扬辽远的蒙古长调里唱得最打动人心的主题,除了爱情,就是乡愁,当年走西口和闯关东的故事里传唱度最广的就是乡愁,台湾作家余光中的那首《乡愁》曾感动了大陆两岸多少中华儿女的心。故乡是什么?是一个人不论走出多久走出多远都回头想念的那个地方。乡愁是什么?是你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贫苦还是富有你都会魂牵梦萦想念一个地方的那种情感。乡愁有多浓郁?陈星那首歌曲《望故乡》里“我望故乡泪眼汪汪”足以抒发改革开放之际纷纷离开乡土进城务工的那批农民工的思乡之苦。如果母亲是我们一辈子都依恋和思念的人,那么故乡就是我们一辈子都不舍和牵挂的地方。故乡给我的感觉是女性的,厚重的,温暖的,包容的。故乡有我们生命最初降落时的鲜血和胎衣,留存了我们人生的第一声啼哭,地面上印有我们学步时踩下的每一个歪歪扭扭的脚印,有我们年轮中的每一轮欢乐与感动。但人总归要长大,长大以后就注定得离开,于是故乡便成为一个注定要被我们告别的地方,就像脱下胎衣一样,就像换掉乳牙一样,就像穿破变小的鞋子,就像一个终究要醒来的好梦。我们总是对故乡之外的世界抱有好奇,牙牙学语时就开始的梦想和理想教育,其本质都是想方设法离开熟悉的故乡。这是多么荒谬的悖论,却又是多么理直气壮的存在。远离故乡的我们,其实重复着一个恩将仇报的行动,那就是从母体里脱出,靠汲取她的养分和爱长大,有足够的能力后,就踩着她的身体大踏步出走,毅然决然地抛弃了那个熟悉的地方,好像只有这样,才是长大,才是成熟,才是寻求梦想,才是实现理想,才是追求完美的人生。离开之后,拉开距离,回头再看,思念就像蜘蛛吐丝一样开启序幕,这根丝扯不断,理还乱,不管你走多远,它都牵绊着你的脚跟,拴着你的心瓣,什么时候扯一把,都扯得心里生疼。随着时代脚步的前行,现代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城镇化成为时代凯歌,一路高唱中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乡村故土,义无反顾地奔向城里,那里有平坦的马路,有高耸的大楼,有崭新的汽车,有丰厚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有日夜不息的热闹,有洁净的抽水马桶,有烤热的面包,有灭菌罐装的牛奶,有时尚,有潮流,有便捷,有通达……唯一没有的便是故乡。故乡依旧有,却在城市之外,繁华之外,富裕之外,发达之外,故乡是老去的爹娘,是失聪瞎眼的土狗,是变矮变小变破旧的老房子,是日渐衰落的乡村,是被发展的脚步淘汰的故土,是再也回不去的记忆……对于故乡的思念是一种病,种在心里,难以疗治,折磨着多少人的心。随着成长,我们都难免成为流浪的人,都日渐离故乡越来越远。如何抚慰思乡的心,如何给流浪的人一个回望故乡的支点?成为时代发展中必须考虑到的一个人文关怀的必然考验。一个地方在发展当中,是否重视、尊重并照顾到这种群体情感,且为保留做出一定的努力,是可以成为考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的。这是我在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被一个叫“原点”的字眼触碰到心灵,从而引发的感受。这些年,随着成长,故乡成为一颗折磨着我内心的石子,时刻在心里蠕动,疼痛感历久弥新。我的家乡,一个深藏在西海固山区的小村庄,因为靠天吃饭,交通不便,饮水艰难,被政府整体搬迁移民到了川区,乡亲们确实过上了好日子,但那个叫扇子湾的故乡,被真正遗弃了,人走村空,屋倒墙塌,草木衰败,田地荒芜,日渐回归为群山怀抱中众多荒山野谷中的一片。乡亲们曾经生存的痕迹正在被自然的力量无情地抹去,刚搬迁出去的这一批人还能记得扇子湾,还会思念,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故乡可能会留下一点记忆,而对于移民后的下一代来说,扇子湾只是老人们口头讲述中的一个地名,他们没有任何的印象,自然就谈不上有感情,更不会像亲历者这样刻骨地思念。如何解决我们这些失去故乡之人的情感寄托?我们的乡愁拿什么来承载或者保存?就成为一个沉重负担压在我的心头。这些年我走过不少地方,发现这个问题太难解决。在大观镇的乡村游客接待点漫步,空气清冽,微冷,树木在道旁肃立,广场上有乡亲们在忙碌,散步的,办事的,做生意的,个个面容和善,人人神色平和,有着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气韵。从肤色举止和穿着打扮看得出都是本乡本土之人,闻得到生活的气息,亲切感油然而生,有一种重回扇子湾的踏实感。慢慢地走,任由耳道里灌满带着泥土味的方言韵味,虽然听不大懂,但有些味道是骨子里有的,这是和地域没有关系没有隔阂的感觉,只和朴素厚重的大地有关,都是泥土里长出来的淳朴,都是乡土中国的味道。广场上有人在做简单的演出,地方风俗的锣鼓声和舞蹈样式,配上鲜艳得夸张的服饰颜色,让人有一种错觉,微微湿润的空气在颤抖。简单的户外货架上有乡村特产在出售,我们挨着这些卖特产的人和他们的特产渐次走过去,同行者们被一锅冒热气的米饭吸引,是卖酱油的在呈现酱油拌米饭的古老香味,可以随便尝,有人接过小碗吃起来。男作家陈继明吃了一碗,又添一碗,吃得投入,啧啧赞叹,看样子确实香。酱油有名字,叫三不加,简单明了,不加色素、防腐等添加剂,是纯粮酿造并长时间晒出来的,有粮食的香味,让你有回到小时候的感觉,香!“小时候!香!”这是近年来我们常会听到的喟叹。语气无比遗憾,深深浸透思念。这里囊括的群体,要远超出失去故乡的那些人,故乡还在且发展得很好的那部分人,也会发如此感叹。其实他们怀念的不止于故乡,他们的情感里不只有乡愁,还有逝去的时光。每个人都有从前,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来,只要你还没能脱离时间的线性轨道,那你肯定就无法摆脱这个轨迹,你就注定有过往,过往里便难免包含有怀念,不管是温暖的,还是冰冷的,是美好的,还是不好的。大多数人的小时候是香的。其实生长于西海固的我,童年记忆里更多的和贫穷及贫穷造成的饥饿有关,那时候我们仅能果腹,衣衫褴褛,可回望的时候,记忆主动过滤掉了那些暗淡,童年的回忆变得五彩斑斓,无比温暖,时间里飘满了香味。由己及人,当今的中国人,普遍如此。小时候,香。吃啥都香,简单,朴素,但是香。除了那时候农药化肥还没有如今普及,人们的味觉还没有被刺激破坏,更重要的是,那是“小时候”的味道,因为时光回溯,记忆为那些朴素的饭菜镀上了一层暖。几滴纯粮酱油真的能那么香?不,主要原因是你找到了小时候的简单和明了。物资匮乏的年代,酱油也是奢侈品,拌进白米饭便是最丰盛的享受。乡愁有时候其实很简单,就像白米饭里拌几滴酱油。在这里不光有三不加拌的热米饭让你免费体验,还有一个叫原点的名词可以用来招待你。在讲解员的语言体系里,原点清晰明亮了起来,不经意间撞疼了我的耳膜。当我从众多词汇里揪住原点,把它们准确地捏在手心里慢慢打量的时候,我发现真正撞疼我的不是原点,是原点前后左右衬托的另一个词,乡愁。这是一个和乡愁有关的名词,背后有一串和乡愁有关系的故事。我抓住这个藤再也不想松手,我想看看藤蔓能扯出来的那一串埋在泥土里的秘密。原点,远看其实是一座酒店,外观呈圆形,玻璃幕墙的外表闪烁着褐中带有淡蓝的光,其高度和外形,都预示着那是一座在乡镇一带少见的豪华酒店。我历来对现代化风格的酒店保持警惕,因为看过了太多的现实存在,现代化脚步所到之处,古老和乡土被破坏或者让步,如此一座酒店,和乡愁如何实现链接?或者,乡愁用在这里,只是一个伪命题?酒店叫大观原点,一个圆形建筑,全体钢结构,据介绍此建筑获得过中国钢结构建筑金奖,设计理念是将现代建筑与大自然无缝衔接,酒店圆环的中间就是一座被包围起来的山,实现了现代生活与自然完美融合,让游客住进来后既能享受最舒适的现代化条件,又能随时欣赏山野的风景与趣味。这是乡村旅游开发与宣传的需要,也是符合现代人的出游心理需求。但我宁愿绕过这些,千篇一律,或者独辟蹊径,都是当下旅游业竞相寻求的,而我真正要抓捕的,还是那乡愁二字。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观镇究竟是什么让人这样心动?就是原点理念中保存的那个“原点”。远观大观原点,其实就是一个大圆环落在了一座山上,挂在了山的脖子里,好像给山戴了顶富丽的金属帽子。这个戴了环形帽子的山包,是大观镇一带的乡亲们原来生活的村落中最高的眺望点,家里有亲人外出寻求生活,相送的亲人就登上小山目送,流浪者的行囊里装满了亲人的不舍与牵挂,随着他渐去渐远,这不舍与牵挂就会化作他内心的沉重和思念。希望在前方,故乡在身后,前行和后退都这样难,生活的需求让这里的人们像世界上所有的流浪者一样,把故乡留在原地,毅然决然奔往他乡。故乡无法养活肉身,他乡无法安置灵魂,这是现当代人的共同难题,大观的乡亲也需要面对。时代在发展,故乡也在变迁,有一天,返乡的游子如何寻找自己的记忆?留守的亲人在哪里等待归来者的脚步?原点所圈住的这个山包,就关照到了这样的情感需求。有一天你风尘仆仆回乡,远远望见曾经的山包还在,那就等于记忆的根还在,故乡的旧风景还在,美好难忘的老日子还在。有一天当你年华老去,步态蹒跚,你漫步在大观的街头,耳畔听得见乡音,抬头就能望见那个熟悉的山包,心便可以安稳,灵魂能稳稳落在这片亲爱的土地上,这才是让人无比欣慰的事。毕竟,对于我们这辈人来说,世上还有什么能比既望得见故乡又记得住乡愁更幸福的!溯古延今,乡愁是千古话题,文人墨客们用生花妙笔研磨出多少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绝唱,从《采薇》,到“月是故乡明”,从《胡笳十八拍》,到“每逢佳节倍思亲”,从李白、杜甫、王维、宋之问、崔颢到鲁迅、余光中、席慕容,千古人物,千古风流,云散风起,思念不绝,故乡是永远的愁。身在大观原点,心飘得很远,我看见无数古人在眼前走过,身后便是今天的我们,还有我们身后的来者,时光流逝,生命接续,一切永不止步,感谢原点将时光定格,将千古乡愁系于一点,不仅让大观的人们留住了乡愁,也让我这个远方而来的过客在这里获得了心灵的慰藉。作者简介:马金莲,中国作协会员。发表作品近500万字。获鲁迅文学奖、骏马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2023/11/28第07版:六盘山编者寄语宁夏日报[]上一篇 下一篇 编者寄语作家的笔触延伸向人性深处的幽微地带,对人性善恶的反复探寻构成作家独特的文学审美世界。作家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疏离,同时也坚持着理性而智慧的写作模式。古典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以通灵宝玉为引且贯穿故事始终,玉文化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玉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折射出中国人美好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品读可以传世的优秀作品,如同向极具智慧的饱学之士请教,受益无穷。然而,饱学之士并不见得有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有知识不代表有智慧。智慧可以令一个人成为更加通透的人,更清醒地面对世界与人生。知识好比是世界在人的眼睛里呈现出来的图像,而智慧,则是看世界的那双眼睛。知识是人人可以习得的,类似“形而下谓之器”,有知识的人被称为“饱学之士”;智慧是需要体悟才能呈现的,类似“形而上谓之道”,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万事万物,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有智慧的人被称为“智者”。知识靠学,我们要努力学,从深度、广度,多维度去接触,去挖掘提升。智慧靠悟,没有谁能直接教给我们,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没办法过好一生。究其原因,不是懂得少,更不是笨,关键在于,没有感悟、沉淀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学了很多知识,这不是终极目的,更重要的是,需用时间去验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更清楚地看人,更透彻地处事,并且从中感悟出自己前行的方向,得到智慧,这就是知识和智慧的最大不同之处。这就像我们想到一个地方,明知开车比走路快,但我们不学开车、不会开车,即便面前有一辆车子,还是驾驭不了,只能走路。如果学会了开车,并且有很多自己的心得与技巧,就可以得心应手地驾驶,怀着愉悦的心情驶向目的地。任何年龄,都要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知识需要大量地汲取,智慧需要不断地淬炼。以知识为径,以智慧为灯,走向生命的灿烂。以智慧之眼,观世间万象,享受生命的喜悦。
2023/11/28第07版:六盘山且听风吟 静等花开任徐涵[]上一篇 下一篇 且听风吟 静等花开 任徐涵数月前,道路两旁的树上还是开满的槐花,远远望去,如同繁星点点。乘车驶过,满满槐花香,让人沉醉、流连忘返。昨天,一片枯黄的树叶掉落在我的脚下,我才意识到,已经是深秋了。站在北安巷,抬眼望去,道路两侧都被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秋季枫叶飘万里,不如十里槐花香。不是说秋季的枫叶不好,只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人们总是更偏爱一些,更喜欢拿来对比一番。我最喜欢槐花开满的季节。少年时期,我骑车上学,路过这条小巷,槐花与我为伴;青年时期,我在这条小巷等公交,槐花与我相拥。这条小巷这道路两侧的槐花,参演了我整个青春,大学时期,我甚少回来,但一回来便会走进这条小巷,只要我在这里,槐花就会在我心里翩翩起舞。常念且长念。可我终究留不住槐花,花期一到,无论多么留恋,也只能明年再会了。内心落寞,但也无可奈何。我留不住要落下的槐花,也抓不住要走的时光。在车水马龙的大街,如果不是着急赶路,大抵早就能察觉到秋的气息,它早已悄悄到来,潜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只是在它的主场没有真正到来之前,它是不会把自己展现出来的,它是最善于隐藏自己的,若隐若现,让人们时常想起它却又无法记住它存在的痕迹。而我还沉浸在开满槐花的五月。不曾忘怀。可悲,我还没来得及认识秋天;可叹,也没有将最爱的槐花拥入怀中。人生也是这样,总有许多与我们擦肩而过而又无法拥有的东西。我站在北安巷,痴痴地望着天空,太阳的最后一丝余晖已然藏于山下。天,暗得昏沉,如同一张巨大的暗网,随时降落将我包围。天,越看越痴迷,越容易陷进去,如同掉落云端,不断下坠。一阵风将我托起,它带我看如何驶过树叶沙沙作响,灯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忽明忽暗。光随着缝隙的大小而变化,好像我心跳的收缩啊,当光打在树叶的那一刻,时光交错,光强有力地穿过树叶,我心跳的张力达到最大值。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下来,聆听过自己内心的声音了。秋带来的宁静,将我从开满槐花的五月拉回,逃离喧闹的街道,让我沉下心来,看着一片树叶如何落入泥土中,结束它这短暂的一生,看着一片树叶如何为明年新的生机作序。我张开手掌,让风从掌心划过,留下它的痕迹,风感受过我掌心的温度,带走了我的心事,而我的掌心留下了风的秘密。这一场神奇的秘密交换,天与地之间,无外人知晓。或许我不该伤感,世间一切自有它的节奏,花开的日子总会到来,太阳在第二天也依旧会升起,带来万丈霞光。而我们本身,也应该顺其自然,顺从本心,抓住自己能抓住的,走好自己当下走的路。即使身处喧闹,也要静心、沉心、听心。不要忘自尊大,更不应妄自菲薄。这个秋天就让我们且听风吟,静等花开。
2023/03/11第07版:2023全国两会特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宁夏日报[]上一篇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一、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加强科学技术部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职能,强化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综合协调、政策法规、督促检查等宏观管理职责,保留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结合、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科研诚信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国家科技评奖等相关职责,仍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村科技进步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职责分别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科学技术部的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职责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挂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调整科学技术部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协调管理、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等职责,将科学技术部所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划入农业农村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划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划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仍由科学技术部管理。科学技术部不再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二、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三、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五、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分行,在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厦门设立计划单列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保留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牌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合署办公。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对边境或外贸结售汇业务量大的地区,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派出机构方式履行相关管理服务职能。六、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按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管理规定,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七、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均使用行政编制,工作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统一规范管理,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标准。八、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九、优化农业农村部职责。为统筹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将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牵头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组织拟订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重点地区帮扶政策,组织开展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研究提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并指导、监督资金使用,推动乡村帮扶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等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在农业农村部加挂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过渡期内,有关帮扶政策、财政支持、项目安排保持总体稳定,资金项目相对独立运行管理。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乡村振兴局。十、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改设在民政部,强化其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责。中国老龄协会改由民政部代管。十一、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职责继续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相关执法工作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业指导。十二、国家信访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更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将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十三、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仍为26个。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科学技术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信访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数据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国务院组成部门以外的国务院所属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2023/03/04第03版:要闻深宁国资国企培育产业“智慧树”记;者; ;李;峰[]上一篇 下一篇 深宁国资国企培育产业“智慧树”本报讯 (记者李峰)3月2日,深宁国资国企招商合作推介会在深圳市福田区召开,在自治区国资委牵头组织下,我区15家国有企业、五市及宁东国资委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会场,亮家底、晒本领,期望通过深宁合作,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当日9时许,一段来自宁夏的“自我介绍”让在场数十家深圳市国资国企负责人赞叹不已:奋起的宁夏,经济增长连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拥有全国最大的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加工基地,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能源装机规模超3000万千瓦……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副总经理曾煜庭对此感慨万千:“我们期望能与宁夏深度合作,通过发挥我们在资金、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优势,投建一些新能源或者环保类的项目。”中国农垦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执行董事刘峥博士,对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肉牛加工、旅游及奶产业等产生了极大兴趣。“经过深度沟通,中垦基金将在奶产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对每年所产的2万头小公牛犊进行包销,对沙湖旅游进行战略股份投资。”宁夏农垦集团公司财务总监马泽强说。自治区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和宁夏在产业属性、资源禀赋等领域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宁夏国资国企将加强与深圳区域合作,鼓励支持深宁国企拓展区外合作新空间,在经贸往来、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2023/02/01第04版:新春走基层惠农区吹响开工“集结号”本报见习记者 张适清[]上一篇 惠农区吹响开工“集结号” 本报见习记者 张适清1月30日,节日的余温还未散去,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大到高新产业小至日用产品,各领域企业铆足干劲,生产车间里一派红火的景象。宁夏启玉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纯L-乳酸生产车间内机声轰鸣,工人们或忙着检查设备或调整机器参数,确保新年第一次生产顺利进行。该公司2020年入驻惠农区,2022年升级建成了5万吨高纯L-乳酸(一期)项目。“食品、饲料、工业、生物降解等领域都需要添加L-乳酸。”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学祥说,得益于广泛的使用范围,去年产品正式投产后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目前向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供货。下个月要向客户交付1000吨货物,现在公司开足马力生产。“从机器整体启动到产品产出需要一周时间,所以我们抓紧开工,保证能按时交货。”李学祥说,“希望今年产能达到3万吨以上。”与此同时,石嘴山市金鼎包装有限公司也火热开工,糟好娃正月初七一大早便来到车间开始忙碌。她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扎针放线,不一会儿便制成了一个塑料袋。边顺着手里的线,糟好娃边说:“从家到这里只需几分钟,上班很方便。车间按件计费,这两天家里没什么事,来上班还能多赚点钱。”石嘴山市金鼎包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塑料袋、包装盒、纺织品等产品制造、销售,订单稳定,车间常年务工人员有30多人。“公司常年有固定客户,生产数量相对固定,且目前还有存货,我们就先让一部分人开工,其余工人下周将陆续到岗。”该公司车间主任马梅说。目前惠农区大部分企业已竞相开工,正全力奋战,力争实现春季“开门红”。
2023/09/22第01版:要闻携手开创中阿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明天宁夏日报[]上一篇 下一篇 携手开创中阿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明天塞上九月风景异,芳菲最是君来时。9月21日,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万众期待中隆重开幕,来自65个国家、地区和区域性组织的中外嘉宾齐聚贺兰山下、黄河之滨,赓续丝路精神,共话中阿合作,携手共赴未来。值此重要时刻,我们满怀喜悦,向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盛大启幕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盛会的国内外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向长期以来积极支持促进中阿友好合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驼铃声声回响千年,中阿友谊历久弥新。曾经,古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声,把中阿人民连接在一起,“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开创了中阿商品贸易交往历程;如今,走过漫长岁月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因丝绸之路相知相交,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团结守正、合作共赢,凝聚成“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引领着中阿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新起点、新征程、新出发。今年,恰逢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起“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也正值中阿博览会创办10周年。走过10年不凡历程的中阿博览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国家共享发展新机遇,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200多个、投资和贸易金额9600亿元,交流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关系越来越紧、成果越来越多,搭建起中阿务实合作、民心相通的桥梁,书写了互学互鉴、互帮互助的佳话。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发出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倡议;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中海、中沙“三环峰会”重要讲话中,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中海合作五大重点领域、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这充分彰显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信心决心,为新时代中阿友好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宁夏扩大开放带来重大战略机遇,为我们继续办好中阿博览会指明了前进方向、锚定了战略定位。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历史上就是丝绸之路的商埠重地,在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中更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着神圣使命。过去10年来,习近平主席连续向5届中阿博览会致贺信,要求宁夏抓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办好中阿博览会,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承重大使命、走开放之路、谱合作新篇,宁夏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作用,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成功举办5届中阿博览会,使这一盛会成为中阿双方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双方企业相互交流合作创造了条件,有力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投资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大道不孤,众行致远。本届中阿博览会秉承“传承友谊、深化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发展”的宗旨,以“携手新时代 抢抓新机遇共享新未来”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下为主”的办会模式,创新设置了专业展区、国际展区、国内展区和宁夏展区四大板块,通过举办“1+8+2+4”项会议论坛和展览展示活动,深化经贸、能源、科技、农业等领域合作,拓展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新的增长极,致力于深挖互补优势,释放合作潜力,为推动中国与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广泛交流合作,创造新机遇、开辟新空间。(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阿拉伯谚语讲,“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中国古语亦云,“言必信,行必果”。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和路径,绘就了中国未来发展宏伟蓝图;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加快“三区建设”、紧盯“四新任务”、实施“五大战略”的发展思路,作出了“更高水平扩大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升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影响力”的重大部署。站在时代潮头、勇担职责使命的新宁夏,必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让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搭上中国发展快车;必将着眼中阿所需、宁夏所能,聚焦中阿经贸务实合作,持续深化经贸、科技、能源、农业、文旅等领域交流合作,助力中阿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更好造福中阿人民;必将坚持好部区联办机制,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互利共赢的政策,高水平、高质量办好中阿博览会,为中阿经贸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今天的宁夏大地,正在书写着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故事。我们相信,经过各方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一定会成为一次务实高效、亮点频现、精彩纷呈的盛会。让我们携起手来、并肩前行,秉持务实理念,赓续丝路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推动新时代中阿经贸合作谱写新篇章,为共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向着开创中阿关系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阔步前行!祝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圆满成功!
2023/09/22第12版:理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孟 筱[]上一篇 下一篇 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孟 筱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没有现代化的教育,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事业。从历史上看,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充分印证了教育兴则民智启、素质高,教育强则人才出、科技强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才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全面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教育发展规律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科教兴国、充分激发社会整体生产力。科技创新活动依靠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本的投入,而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最重要的途径,通过积累存量知识和增量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人才成长规律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度挖掘人才的潜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高精尖人才、基础学科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战略人才力量,培养释放人才效能并转化为发展动能。从科技发展规律来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聚焦科技的动力助推作用,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入领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鲜明价值追求。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一是坚持教育公平。始终将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导向,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持续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配置,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期盼;以内涵式发展统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培养人,回答了新时代教育的方法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讲好思政课,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工程,夯实这项工程必须明确为谁服务、为谁培养人的关键问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奋斗。(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09/22第07版:要闻“预制菜进校园”争议的背后宁夏日报[]上一篇 下一篇 “预制菜进校园”争议的背后开学伊始,“预制菜进校园”引发公众关注。一些家长对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表示担忧。预制菜是否已大规模进入校园网传江西赣州蓉江新区、深圳等地部分学校食堂采用预制菜,但当地相关部门和学校大都予以否认。江西赣州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表示,学生餐食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配餐企业负责人称,每日采购新鲜菜品,从未采购预制菜。记者联系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多所学校,校方均否认采用预制菜。“我们教育集团的学校都是自营食堂,每天采用新鲜食材,菜品都是现炒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学校教务处主任告诉记者。那么,预制菜究竟是否已大规模进入校园?中央厨房配餐是不是预制菜?多位受访人士表示,目前进入校园的主要是热链盒饭或供学校厨房烹制的净菜和半成品菜肴,大都未使用加热即食的料理包。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采用中央厨房配餐,以“半成品”模式进入校园食堂,也属于使用预制菜的范围。在广州某中学开放日,学校邀请家委代表参观食堂,并发送现场照片到家长群。有家长告诉记者,有现场切、炒蔬菜的照片,但一些鸡腿、卤肉、扣肉等,并未看到现场切、煮的照片。有学生告诉记者,他吃了两年食堂,有些肉类菜味道永远一样,感觉是机器标准化做出来的。山东济南一名小学校长表示,不少公办中小学校未配建食堂,学生午餐只能通过配餐公司解决。学校明确要求配餐公司不得使用预制菜,如肉丸不能从市场上买半成品再加工,只能用新鲜肉现做。据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办主任张泰期介绍,目前琼山区义务教育学校主要通过校内食堂、配餐企业供应两种方式提供午餐,有13所学校开办食堂,15所学校依靠企业配餐。采用配餐方式的供应企业,是经学校、琼山区人大代表、家长代表等实地考察并沟通商议后最终选择的。记者采访海口市多家公立学校,校方普遍表示学校营养餐未使用预制菜。记者从龙华区一所公立小学获悉,学校通过招投标选择配餐企业,但中央厨房制作、配送的饭菜也不尽如人意。尽管多地学校否认采用预制菜,家长们仍顾虑重重。在“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现象”的话题投票中,有超过80%的网民选择“不赞成”,仅有不到10%的网民认同。该如何看待“预制菜进校园”家长反对预制菜进校园的理由,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质疑预制菜的安全和质量。不少家长担忧,预制菜中添加剂过多或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良,将给学生健康带来风险隐患。一名三甲医院的营养科主任认为,一些预制菜食材质量一般、高油高盐,部分脱水蔬菜营养流失,增加了肥胖的可能,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春晖认为,理想状态下,预制菜在原料把控上可能更好;伴随技术升级,企业大都会采用速冻锁鲜、天然抑菌抗氧化、冷链配送等新技术。在这种条件下,很多预制菜实际可以做到添加剂减量添加,尤其是采用热链配送和“双厨房”模式配餐的学生餐,不需添加防腐剂。张春晖说,实际操作中,难免会有一些商家使用劣质食材、生产不规范、卫生不达标、包装材料及冷链运输不过关,导致食品不安全、菜品变质。二是质疑知情权和选择权难以得到保障。“涉及孩子长期健康的食品,是否使用预制菜,学校必须公开透明,让大家可以选择、可以监督。”家长胡女士表示。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强调,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重大事项上,应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江西赣州一些家长反映,当地启用中央厨房配餐模式前,学校并未征求家长意见,这意味着配餐方并未向家长充分告知其菜品生产方式,至于配餐是否为预制菜,家长们无从知晓。决策应更审慎,加强预制菜标准化和安全化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也是个新鲜事物,其安全程度并不一定比小作坊制作的食品低。张春晖说,预制菜的优势之一是实现快速供餐,“比如一个学校几千人,如果完全自己采购食材、制作餐食,得需要多少厨师?”不少家长的共识是,在孩子饭菜方面,效率和成本不应作为第一考量。相较社会上的普通餐饮,校园餐食更应注重安全、营养、卫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进入校园的餐食应符合相应安全和营养标准,建立严格的进入制度。其次,必须充分满足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由家委会参与餐食的选择、订购,形成合力监督。“现阶段预制菜进校园仍需谨慎。”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雷望红认为,统一配送模式下,学校对食谱的调整空间较小。配送公司出于盈利考虑,会尽可能压缩成本,选价格便宜的蔬菜,或通过大规模采购单一品种蔬菜来压价。在情况允许下,应给予学校更充分的食材购买权和餐食供应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饮食选择,教育监管部门加强食材抽检和财务管理。专家建议,预制菜在进入更多消费场景之前,不妨先预制规矩。记者梳理发现,多个行业协会已发布数十项预制菜方面的团体标准,多地也发布有地方标准,但预制菜尚无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四川省预制川菜研究院(中心)院长王卫说,目前业内正在制定并推进出台预制菜术语、预制肉制品生产卫生规范以及清洁标签肉制品通则等标准。学生餐等预制食品,应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坚持“非必要不添加”原则。山东一家预制菜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学校食堂不应采用即食、即热类预制菜,对于非正规厂家或中央厨房生产的非正规渠道产品也应坚决防范。希望进一步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及范围,对原材料、加工工艺、储存、冷链运输等细化规范,引导行业沿着标准化轨道发展。(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2023/09/22第07版:要闻我国具备航天员180天太空驻留失重防护保障能力宁夏日报[]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具备航天员180天太空驻留失重防护保障能力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从21日在北京开幕的“第一届航天医学前沿论坛”上获悉,我国已具备航天员180天太空驻留失重防护保障能力,航天医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对于地面大众心血管、骨肌系统、神经退行性病变、人类衰老、药物防护与筛选等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和技术平台。论坛以“揭秘宇宙,健康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联办。两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将全面交流我国空间站任务期间航天医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探讨航天医学前沿理论、未来发展趋势与新技术,展示先进在轨健康维护技术在空间站运营、载人登月任务中的应用等。会上,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张陆结合自己太空驻留186天进行的医学防护保障及航天医学试(实)验情况,也进行了学术交流。他深有体会地评价道:“医学保障及时可靠,失重防护多样有效,航天医学实验成果颇丰。”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发来祝福:“中国空间站已全面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载人登月任务全面启动实施,航天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组建,航天医学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更大机遇。”航天医学是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学科,研究制约人类长期航天飞行的健康问题,为航天员太空长期健康生存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莹辉介绍,作为国内主体承担载人航天健康保障任务的科研团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30多年来,他们聚焦微重力、空间辐射等航天特因环境导致的医学问题,创建了中长期载人航天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体系,研制了覆盖全任务周期的综合对抗防护系统,实现了载人航天从短期飞行到长期健康驻留的突破,我国空间站失重防护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我们还开辟了航天医学空间实验领域,建成了系列化、规模化、通用化的空间医学实验研究系统,取得了一系列航天医学的创新突破,完成了我国及国际首例人工血管组织芯片研究。”李莹辉说。
2023/09/21第03版:要闻宁夏启动2023年度城市国土空间调查监测记;者; ;张;唯[]上一篇 下一篇 宁夏启动2023年度城市国土空间调查监测本报讯 (记者张唯)9月20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根据近日印发的《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实施方案》,我区正式启动2023年城市国土空间调查监测。此次调查监测将以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结合2023年二季度日常调查监测变化成果和外业实地调查,对全区22个县(市、区)的建筑物、学校、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文体活动、公用设施、城市安全韧性等15项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同时在2020年地理国情监测水网、路网成果基础上,监测更新水网、路网数据,并开展23个开发区(工业园区)用地信息监测,摸清“六新”“六优”产业分布情况。“本次监测范围分为全域和5个地级市城区两类。”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处处长郭建林介绍,全域范围指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的全区行政区范围,采集内容包括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方舱医院,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供热厂,殡葬设施,轨道交通站点(地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水电站,河湖(含大型水库)岸线、河渠结构线,铁路(含高速铁路)、公路(含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农村道路等。城区监测范围则涵盖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惠农区,吴忠市利通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和固原市原州区8个市辖区的城区范围和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确定的城市范围。目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已制定印发相关实施方案并开展3次技术培训。
2023/07/21第07版:国际·体育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是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宁夏日报[]上一篇 下一篇外交部发言人: 中国是气候治理的行动派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就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华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是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引领者。中国将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各国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19日,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举行吹风会表示,他同中方进行了非常融洽且富有成效的会谈。未来几周美中将密切合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重要谈判做准备。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毛宁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是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中国贡献了本世纪以来全球25%的新增绿化面积,率先在全球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毛宁说,中国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引领者。中国积极推动全面平衡有效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同时还尽己所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毛宁强调,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中国将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各国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3/07/23第04版:国际·体育祸害世界的美式谎言宁夏日报[]下一篇 祸害世界的美式谎言“芬太尼”近日在美国涉华“谎话榜”上成为热词。美国国会参议院部分议员再次拿芬太尼问题向中国发难,将这种阿片类药物在美国国内的滥用问题甩锅中国,上演又一场“谎言秀”。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芬太尼危机的根源在自身,一些美国政客却编造谎言甩锅推责他国,这已成为他们处理国内棘手难题的惯用套路,实际上美国企图“内病外治”根本行不通,只会害人害己,也使得国际社会日益看清美国“谎言帝国”的真面目。“谎言成为国家安全政策特征”美国前驻苏联大使乔治·凯南曾在一次演讲中承认,必要的谎言是美国二战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美国一些政客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等旗号,对许多国家肆意诽谤诋毁,制造战争动乱,把侵略干涉美化成推进所谓“民主”,把巧取豪夺粉饰成“维护正义”,把生灵涂炭描绘成“保护人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1964年,美国政府宣称美军军舰在北部湾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国鱼雷艇袭击。美国国会随后通过所谓“北部湾决议案”,批准政府全面介入越南战争。2005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发布报告承认,当时美国军舰附近“有很大可能”根本没有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军舰。2003年,美国基于所谓“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拿出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的试管,信誓旦旦地声称这是伊拉克正在研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今20年过去,美国在伊拉克从未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踪影。在苏丹,美军轰炸制药厂,称该厂正在“生产化学武器”,后来调查发现该厂在为苏丹民众生产药品;在叙利亚,美国资助“白头盔”组织制作虚假视频,捏造叙利亚拥有化武的证据,武装干涉叙内政;美国还宣称古巴等国使用“秘密武器”使美驻外使领馆人员患上怪病,美情报部门经联合调查于今年3月承认该事件“极不可能”由外国敌对势力造成。澳大利亚“对话”网站文章指出,几十年来,隐瞒、欺骗和彻头彻尾的谎言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特征,一届又一届政府试图借此误导对手,或掩盖错误和失败。把说谎当做“课程”曾任美国中情局局长的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曾在2019年一次讲话中“交底”:“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程专门来教这些。这才是美国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美国确实将编造谎言变成了不断重复练习和实操的“课程”。从“强迫劳动”“新冠溯源”“间谍气球”到“芬太尼”问题,美方无视自身严重问题,在涉华议题上捏造大量谎言,变换花样给中国扣帽子、泼脏水。这些谎言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2020年,蓬佩奥启动“清洁网络”计划,谎称中国企业对美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构成重大威胁”,企图在5G领域打压华为等中企。为兜售这一计划,蓬佩奥和时任副国务卿克拉奇前往多个国家游说。迄今,欧美国家未发现华为等中国企业的电信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但这并不妨碍一些美国政客进行诋毁抹黑。近期,美国官方和媒体又就所谓中国在古巴修建“间谍设施”散布一系列自相矛盾的信息,无视自己对多国进行大规模、无差别窃听窃密的劣迹。在禁毒问题上,美方无视中方对毒品的“零容忍”态度及采取的最严格管控和最严厉处罚,多次对中国横加指责,却不愿在国内将药物监管落到实处。尼加拉瓜外交部长蒙卡达指出,美国试图利用人权等问题破坏中国稳定,目的“就是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这实际上是在侵犯他国主权,以维护自身霸权。国际信誉严重滑坡“我对美国的未来深感忧虑,因为我们看到自己身处一个将谎言正常化的时代。”今年6月,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前任所长福奇指出,虚假信息和阴谋论在美国盛行,将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基础。近年来,美国国内经济增长乏力,中产阶级收入停滞,贫富差距不断增大。面对自身结构性问题,美国政府选择把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甩锅到他国身上,寻找“替罪羊”。《南华早报》评论文章指出,要让人们害怕一种抽象威胁并将其变成直接威胁,需要最非同寻常的虚假信息宣传。对美国政客来说,中国是一个转移注意力的重大因素,会让美国民众分散对自己社会所面临严重问题的注意力。但谎言是有反噬作用的,美国国际信誉因此不断下滑。德国联邦议院左翼党议员塞维姆·达代伦撰文指出,越来越多的民众受够了美国这种好战、道德说教和新殖民主义剥削延续的混合体。越来越多的国家决定不再用美元进行贸易。这意味着美国的霸权模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尼加拉瓜外交部长蒙卡达认为,面对美国的抹黑和诋毁,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必须揭露美国的国际罪行和谎言,另一方面应努力捍卫真理、独立、国家主权和人民尊严。(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2023/06/29第01版:要闻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宁夏日报[]下一篇 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6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1992年,我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帮助她完成了丈夫梦回故土的心愿。30多年过去了,“鼓岭之友”和两国各界友好人士深入挖掘鼓岭历史,积极传播鼓岭文化,为加深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而不懈努力。习近平表示,很高兴收到“鼓岭之友”成员们的来信,从信中了解到大家与鼓岭更多动人的故事。拍摄了众多鼓岭照片、103岁高龄的林恩先生,留下“我热爱中国人民”遗言的福益华医生,把部分骨灰撒在闽江的穆蔼仁先生……“鼓岭之友”的经历再次证明,中美两国人民完全可以跨越制度、文化、语言的差异,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习近平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根基在于两国人民。希望大家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鼓岭故事是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一段佳话。1901年,在襁褓之中的美国人密尔顿·加德纳随父母来到中国福州生活,1911年全家迁回美国。加德纳先生一直想要再回中国故园看一看,但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在中国留美学生帮助下,加德纳夫人终于了解到丈夫魂牵梦萦的故园就是福州的鼓岭。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了解到这段感人的鼓岭情缘,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中国。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在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讲述鼓岭故事,引发两国各界强烈反响。“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2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主题为“传承友谊薪火共创美好未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鼓岭之友”部分成员等中美各界人士参加。
2023/06/05第05版:要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宁夏日报[]上一篇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一)这样的使命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样的担当铭刻定力、远见和卓识——“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3年6月,中国历史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中国文化与时俱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贡献者和示范者。立足日新月异的现在,从北京冬奥盛会展示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到大唐芙蓉园的梦回千年展现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再到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绽放新韵……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今天中华文化更加蔚为大观,中华文明更加光彩夺目。迈向光明宏大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站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眺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世界性贡献。(二)文者,贯道之器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以梦想为帆,用奋斗作桨。新时代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前进动力更加强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新时代文化建设成就非凡、文化自信夯基铸魂。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到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再到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代表大会……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建设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正本清源中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从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激浊扬清、固本培元的重大举措,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席话,令人感慨万千。“平视世界”的自信,源自新时代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源自世界潮流浩荡向前的“时与势”,也源自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当《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流浪地球》这些浸润着中华文化、饱蘸着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在海内外热播;当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日益走进人民群众心中;当历史学家汤因比预言的“人类的未来在东方,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的引领”正在变为现实,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立,奋斗精神更加昂扬。难以忘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礼序乾坤、乐和天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久久回荡;难以忘记,“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现场热烈庄重,“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成为时代强音;难以忘记,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精彩呈现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迎客松、折柳寄情、雪花主题歌,“中国式浪漫”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珍贵文物“活起来”,让经典古籍“火起来”,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强调“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文化,形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革命文物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的独特价值持续彰显;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时光定格东方大国的奋进雄姿,更彰显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奋发昂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召和滋养中,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一道拼、一道干、一道奋斗,党和人民的奋斗精神,贯穿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脱贫攻坚战中,激扬在“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雄心壮志里,挥洒在“人生能有几回搏”的体育赛场上,镌刻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丰碑上。——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强,必胜信念更加坚定。这是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2023年的春天,北京故宫游人如织、上海黄浦江轮船穿梭、武汉“光谷”创新提速、广交会参展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拨开三年多疫情阴霾,神州大地焕发出新的旺盛生机。回顾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三年多抗疫何其艰苦卓绝,大战大考何其惊心动魄!从“爱人利物之谓仁”的生命救援,到“青山一道同云雨”的守望相助,正是14亿多中国人民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新时代十年来,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强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指出“我们党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引亿万人民,从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不信邪、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历史是精神的大写与展开,思想是文明的凝结与升华。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三十二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拉伯文版引发广泛关注。这部让外国政要感叹“政治抱负、治国理念、宏大规划和真情实感”的著作,不仅在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等各大书展上深受欢迎,也走进美国高端智库、塞尔维亚国家图书馆、埃及国民教育体系。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这本书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进入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能焕发出独特魅力?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展现出新的蓬勃生机?答案十分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再次绽放出夺目光彩,极大增强了亿万人民的精神力量。(三)河南安阳西北郊,洹河静静流过殷墟。刀笔留痕,甲骨呈奇,印证数千年信史,记录方块字源头,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比之为“根和魂”,喻之为“精神命脉”,视之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重心长地指出:“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够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中,在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实践中,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中国方案中,莫不体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也莫不印证着这样的判断——“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长河浩荡,在文化的轴线上,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山巍峨,在精神的维度中,把握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融民族性与时代性于一体,融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于一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了文化坐标、精神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这是宏阔的文化视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昭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气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以百姓心为心”的品格;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折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奋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行动,蕴藏“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深刻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内在贯通,使历史中国的深厚底蕴与现实中国的崭新气象深相融通,形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最新表达和理论上的最新概括。这是复兴的文化气象。指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将中华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高度的文化自觉、深沉的文化自信、勇毅的文化担当,把中华文化发展推向新阶段,激励着亿万人民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是沉淀历史智慧的精神瑰宝。“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是伟大创造精神的集中表达;“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是伟大奋斗精神的庄严宣示;“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是伟大团结精神的一脉相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伟大梦想精神的时代共鸣。结晶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积淀的历史河床之上,蕴藏在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之中,中国精神必将在复兴征程上不断发扬光大,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如天行健、如地势坤。这是引领民族复兴的精神航道。“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炼了一系列内容丰富、气韵生动的中国精神,构筑了绵延中华民族历史、纵贯民族复兴进程、赓续民族精神血脉的精神谱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的鲜明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国精神的风格气派,赋予中国精神以崭新的时代意蕴,使中国精神得到与时俱进的历史升华,在时代的回响中迸发出更加持久饱满的精神能量和实践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拓展之中,融汇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实践之中,体现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之中,让我们更加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回望历史,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深刻的文化自觉唤起了亿万同胞的伟大觉醒。马克思主义以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追寻、对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切中了中华文化的深沉脉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浩荡弦歌。新时代新征程上,一个重大论断引发强烈共鸣——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从过去到未来,一条脉络鲜明浮现——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标志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以文化之光铸时代之魂,以文化之风扬强国之帆,我们必将在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进程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崇龙尚玉”红山遗址、“文明圣地”良渚遗址、“最初中国”陶寺遗址、“华夏主脉”二里头遗址、“古蜀之光”三星堆遗址……5月27日,“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上线,借助沉浸式、数字化的方式,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程,让大众更加直观、形象地体验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何以文明?何以中国?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阐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强调“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敦煌研究院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朱熹园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厚的文化情怀,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坚定的文化自觉,推动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激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领亿万人民迈向复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种契合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以对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历史传承的正确把握,以对文化复兴和文明进步的不懈追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深刻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思想精华、鲜明特质,进一步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和命脉的时代价值。“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筑牢了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21年3月,武夷山九曲溪畔,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看到墙上“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的朱熹民本思想经典论述,驻足凝视良久。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引用的正是这句古语。陕北打坝种地,吟诵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定走村入户,感悟郑板桥的心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宁德翻山越岭,体味寿宁县令冯梦龙的为民举措,还有“三言”中的警句箴言……新故相因、道理相承,人民领袖深沉的人民情怀、笃定的人民至上理念,植根历史的中国,也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的崇高使命感,全方位、多角度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展示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又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一条陆路,一条海路,2013年秋,在世界版图上,两条始自中国的交通大动脉壮阔而恢弘,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重现世界视野。近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吸引全球超过3/4的国家参与,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造福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大事业、深受国际好评的大平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精神血脉的现代化、时代化,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今天的中华文化,正展现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更强大的感召力。在相互贯通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汲取中华文化精华而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华文化因融入伟大时代精神而更好地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展现永恒魅力。——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凝聚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的力量。浩浩江河水,巍巍民族魂。“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千磨万击还坚劲”,映照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彰显高尚坦荡的精神境界;“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昭示忠诚坚贞的理想信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秉持仁、义、礼、智、信,推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加牢固,精神文明的花朵愈发灿烂。从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推进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从大力推动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数字化共享,到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气象一新、格局一新,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巨大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为一体,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正确精神指引。2023年5月,中国与中亚五国领导人“长安复携手”。在赠送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有一件“何尊”。西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从昔日的汉唐气象、万国衣冠,到今天的大国风范、命运与共,一个千秋岁月、日新月异的中国,一种亘古亘今、推陈出新的文化,正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展现在世界面前。(五)升平修典,盛世修文。2022年金秋时节,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出版发行。皇皇巨著,致敬一代代仁人志士追寻复兴的百年求索;字字千钧,回响着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铿锵足音。“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复兴文库》作序,发出“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的时代强音。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立足于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立足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新征程上,我们要从历史长河中看待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功能,在时代大潮中把握文化引领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价值,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以奋斗扬志气,书写复兴伟业的新篇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任重道远,越要志存高远;越是万水千山,越要壮志如山。前进道路上,我们要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勇于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跨越复兴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不管是雄关险隘,还是风高浪急,都压不垮奋斗志,难不倒中国人!(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四版)以斗争壮骨气,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人无刚骨,安身不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今天,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本领,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以发展强底气,创造无愧时代的新业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未来无限广大。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身处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推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善于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才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奋进新征程,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4亿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奋进新征程,让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要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这是一个国家澎湃恢弘的文化气象,这是一个民族矢志复兴的精神图景。(六)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是源自历史的深刻洞察,也是昭示未来的卓识远见。站立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大地上,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手握科学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沐浴文明辉光,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巍巍华夏,壮丽山河。翻开历史长卷,在水墨丹青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在龟甲木牍里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一种文明“亘古亘今”,一个民族“日新又新”,能量正蕴于此,奥秘正藏于此。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明立世,文化兴邦。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赓续千年文脉,共襄千秋伟业——“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载6月4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2023/04/24第03版:要闻范春荣:痴心一片终不悔 呕心沥血育英才本报记者 高 菲[]上一篇 下一篇范春荣: 痴心一片终不悔 呕心沥血育英才 本报记者 高 菲“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实的事业是辉煌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泰戈尔的这句话可以概括中卫中学语文教师范春荣的从教生涯。从教35年来,范春荣将心血与智慧融入教书育人的人生历程。作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首届“中卫名师”的范春荣是“范春荣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并荣获市级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中卫中学首席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范春荣深知,德高方为人师,情挚始能服人。2004年以来,他开始尝试教学改革,把布鲁纳“课堂教学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理论运用于教学中;参与“五步教学法”的实施,大胆改革课堂,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作文评改方面,着力研究评改的实效性和评改方式的多样性,“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中作文评改策略研究”课题已顺利结题,诸多成果已在中卫市逐步推广。耕耘教坛勤奉献,一片丹心换真情。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范春荣倾注了全部心血。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他都喜欢与学生平等交流。他时常告诫青年教师:“每个人都会犯错,好孩子都是在不断犯错又不断努力改正中成长起来的,一定要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老师一定要有包容一切的胸怀。”从教以来,范春荣一直担任班主任,做过语文教研组组长,担任过年级部主任,负责着年级部近2000名师生的全面工作。在他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已经成为骨干教师。精耕细作育桃李,启智润心树栋梁。范春荣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将继续秉持坚定的教育初心,赤忱的教育情怀,努力拼搏,做有温度的教育,当有情怀的老师。
2023/11/20第06版:国内我区更新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蓝图宁夏日报[]上一篇 下一篇 我区更新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蓝图打造西部最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是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地区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做优营商环境成为推动这一目标“接地”、一步步变为现实的重要前提和举措。近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在银川市举办了一场专题观摩会,来自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27个部门(单位),各市、县(区)发展改革委(局)、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宁东管委会等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共100人会聚一堂,进企业、看办事窗口,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交流经验,分享解题思路。“本次观摩会的主旨,就是要进一步加深各地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加深企业家和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总结和交流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升级行动推进情况及成效经验,推动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进展。”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头戏”,从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五大环境、构筑亲清政商关系入手,紧盯打造西部最具吸引力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目标,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升级行动,既锻炼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担当的干部队伍,也创新性地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有亮点、影响的改革做法,各项指标跑出了宁夏改革“加速度”。(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宁夏在经济体量上不能和发达地区相比,但在制度供给上完全可以一争高下,努力在提供最优制度供给上胜人一筹。”该负责人说。我区聚焦企业生存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制定实施营商环境提质升级行动方案,描绘营商环境5.0版改革蓝图。围绕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全面落实《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迭代出台565项工作举措,分批次、分阶段制定开办企业、产权登记、便利融资、获得用电、跨境贸易、纳税服务等领域配套政策制度,构建了营商环境“1+N”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组合拳”效应。参照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修订形成了宁夏特色评价指标体系,设置19个一级、70个二级评价指标,同步将“营商便利度”纳入高质量发展和效能目标考核管理,倒逼相关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11月10日,银川市民毛女士打开“我的宁夏”政务App,进入“税集市”,简单几步操作便完成了一次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以前要去营业网点开发票,现在太方便了。”毛女士感叹。作为一款政务App,“我的宁夏”近年来持续扩能升级,目前已对接整合人力社保、医疗健康、公安、税务等主题服务专区30多个,累计开发接口400多个,可办事项已达1500多项,可查事项3500多项,注册人数达到1116.8万人,累计为群众办事1560万件——“我的宁夏”正在成为全区影响力最大、企业和群众认可度最高的移动政务知名品牌。入列“全国第一方阵”的我区政务服务,目前已打通51个专业系统数据壁垒,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50%以上。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被评定为“非常高”级别,连续6年位居西北第一。企业开办全域达到3小时办结,工程建设审批时限平均提速40%,水电气热报装联合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率超过90%,税费服务事项可“全程网办”。在法治环境建设方面,我区首次发布《破产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典型案例,2022年全区法院民商事案件服判息诉率达89%以上。同时,以“六权”改革为重点的要素市场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用地、用电、能耗等资源要素向园区和产业集中,持续加大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的保障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有力之举。近年来,全区上下全力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市场主体突破80万户大关,年均增速保持在9.75%以上,上市公司、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形成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企业生态。近5年来,全区减税降费近684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助企纾困和援企稳岗政策效应加快释放。“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无止境的工程。”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区将对标先进一流,强化国际规则衔接,打破关键领域瓶颈,优化服务政企沟通渠道,积极谋划一批让市场主体感受更暖、满意度更高的举措,推动解决涉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调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深度参与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积极性。
2023/11/20第06版:国内从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感悟“道之所在”宁夏日报[]上一篇 下一篇 从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感悟“道之所在”历史走到今天,世界面临很多问题。一个走向复兴的大国,在人类前行的历史进程中如何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历史将如实记录。2023年11月14日至17日,举世瞩目的四天。在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大国当如何作为?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的一场场活动、一个个细节里,蕴藏着意蕴深远的答案。寻大国相处之道“中美要好好打交道。”11月15日晚,在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习近平主席用质朴的话语,道出一个走向复兴大国的真诚愿望,也道出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大国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都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两个大国能否走出一条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正确相处之道,攸关世界和平与发展,攸关子孙后代的美好未来。“中国愿意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习近平主席清晰明确的话语,是经过深刻思考后的表达。做伙伴,而不是做对手。这是胸怀天下的大国领袖的坦荡和真诚。两段小插曲,为中美探索相处之道、从旧金山再出发写下新的注脚——午宴之前,拜登总统特地向习近平主席展示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正是1985年青年习近平首次访美时,在旧金山金门大桥前的一张留影。“您一点都没变!”拜登总统说。现场顿时响起一阵欢笑声。会晤结束时,两国元首话别。“这车好漂亮啊。”“红旗车,国产的。”“就像我的凯迪拉克一样。”斐洛里庄园里的这两段对话被全球网友刷屏。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对于中美这样两个大国,只要用心交往、真诚相待、平等合作,完全可以美美与共,书写下有利于两国、有利于世界的佳话。论再创“亚太奇迹”之道今年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三十次聚首。30年来,亚太地区始终走在全球开放发展的前沿,“亚太奇迹”举世瞩目,也带给当今世界许多启示。30年来,中国始终是亚太开放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百年变局深深影响亚太之际,中国方案、中国倡议、中国角色,举足轻重。回应亚太各方和世界各国期待,出席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连续发表重要讲话。在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重温亚太合作初心,总结深刻启示——开放包容是亚太合作的主旋律,共同发展是亚太合作的总目标,求同存异是亚太合作的好做法。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时,习近平主席指出,要进一步凝聚共识,聚焦行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注入更大动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呼吁各方深入思考亚太发展的时代之问:“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亚太带到本世纪中叶?如何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在这一进程中如何更好发挥亚太经合组织作用?”30年弹指一挥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方能更好地迈向未来。如何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习近平主席的话语言近旨远:“我们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普惠共享——秉持合作初心,着眼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点建议掷地有声。“亚太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我多次讲,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中国将继续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共同做大亚太发展蛋糕。”……中国自身发展成就受益于亚太开放合作,也必将以自身的有力行动推动亚太开放合作穿云破雾再出发。弘大国治理之道飞虎队老兵来了,史迪威将军的后人来了,“鼓岭之友”来了,艾奥瓦州、华盛顿州的友人来了……当地时间15日晚,旧金山市中心,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宴会欢迎习近平主席。新朋老友欢聚一堂,场面盛大热烈。“我相信,中美关系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会再被关上。两国人民友好事业一经开启,就不会半途而废。人民友谊之树已经长大,一定能经风历雨。”因为深深扎根人民,中美合作始终拥有茁壮生长的力量。“人民”二字,是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心心念念的关键词。“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殷切心愿”;“中国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必须守住的人民的心”;“在人民中间让我觉得踏实,同人民在一起让我有力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是我终生的信念”……(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习近平主席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向世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在旧金山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下榻酒店会见了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活动的多国领导人。会议间隙,许多领导人主动走上前同习近平主席亲切交流互动。面向未来,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世界要应对种种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也需要一个持续向好发展的中国。“过去,中国在不断战胜风险挑战中爬坡过坎,取得历史性成就。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讲述的一个个中国故事向世界表明:中国一定会更好;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大国的胸襟与担当。习近平主席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旧金山之行,正是为国家担当、对世界尽责的行道之举。 (新华社旧金山11月19日电)
2023/02/28第06版:宁报视点银川聚焦数字经济构建招商引资“强磁场”见;习;记;者; ;何;娟;亮[]上一篇 下一篇银川 聚焦数字经济构建招商引资“强磁场”本报讯 (见习记者何娟亮)近日,“东数西算”宁夏枢纽长三角飞地园区、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城市会客厅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揭牌。该园区的揭牌,将加快银川阅海湾商务区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步伐,成为宁夏枢纽节点建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数字宁夏长三角飞地研发中心正式入驻宁夏“东数西算”杭州飞地园,杭州泰润科技公司、杭州智鹍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抱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与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来自杭州、上海、江苏等70余家东数西算、数字经济领域企业代表,深度了解宁夏投资环境、政策支持等信息后,纷纷表示将尽快来宁夏考察投资。宁夏“东数西算”飞地园的“飞入地”设在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宁夏数字经济产业园,“飞出地”杭州园选址在杭州市东部软件园。飞地园区将围绕智能装备、数据存储、数据服务、软件开发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引进一批高质量发展项目。“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发挥区域核心竞争力,线上招商不断线,驻外招商不停航,持续走出去、请进来,力争有更多优质招商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重点围绕大数据储存、运算、安全、应用、服务、展示等核心领域,吸引数字经济总部企业落户,数字经济集群效应持续显现。从产业到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成功招引落地更多优质项目。银川市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月,该市已通过小分队“走出去”对接山东寿光恒蔬无疆农业发展集团、深圳市全程农业科技等36家企业,邀请中国铝业股份、沐曦集成电路(上海)、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杭州泰润科技等73家企业来银考察。截至目前,共储备第三代半导体外延片项目、银川市大宗固废产业园项目、硅芯研发制造项目等133个在谈项目,计划总投资942亿元。
2023/02/28第06版:宁报视点石嘴山招引优质项目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见;习;记;者; ;蔡;莞;郁[]上一篇 下一篇石嘴山 招引优质项目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本报讯 (见习记者蔡莞郁)今年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石嘴山市引进的金莱特、润阳硅材料、晶体新能源等“六新”产业的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施工设备轰隆作响,为石嘴山奏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强音。预计3月将点火生产的宁夏金莱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开始与石嘴山市洽谈、落户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不到2个月。“石嘴山市像‘娘家人’为我们谋划考虑,让我们下定决心在这里建厂。”金莱特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宁夏大窑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石嘴山市葡萄酒产业引进的产业配套项目,该项目落地将在该市构建新食品产业领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运输的全产业链融合模式。招引项目要抢前抓早,石嘴山市在获悉宝鸡市育才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有对外投资扩增产能意向后,有关县区、园区主要领导先后三次赴企业总部考察对接,经多次协商洽谈,争取到了企业来石落户发展。吸引合适的企业投资只是第一步,让项目建成投产,企业健康发展,还需要用心用情服务企业。石嘴山市以“极简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帮办代办”,快速完成企业登记注册、规划许可等手续,帮助项目“加速跑”。全方位做好要素保障,提前做好土地、供电、供水、基础设施配套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落地建设不受制约。得益于石嘴山市的工业底蕴、区位特点等优势,一大批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以及新数字补链、延链、强链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纷至沓来。近年来,石嘴山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发展动能、积蓄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去年,该市聚焦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市”目标定位,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63个,实际到位资金237.89亿元,“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占比91.67%,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70%。
2023/03/07第06版:2023全国两会特刊新疆从内陆“走向”开放前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蔷薇[]上一篇 新疆从内陆“走向”开放前沿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蔷薇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以“一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两区(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五大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口岸经济带(19个沿边开放口岸)”为主要抓手,发挥“东联西出”“西引东来”区位优势,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如今,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加快推进,自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已建成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等支撑性重大项目,枢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积极落实国家特殊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两区”高质量发展。2022年,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分别增长25%、220%、75%和26.5%、22%、36%。在基础互联互通上,新疆已开通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18条,占中国总数的1/3。新疆至欧洲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与哈萨克斯坦第二条铁路建成运营,中吉乌、中巴铁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中欧(中亚)班列货运通道能力稳步提升,累计过境2.94万列、年均增长23.6%,累计始发5807列、年均增长9%。连通国内与中亚的油气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新疆正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在开放平台建设上,新疆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乌鲁木齐市、喀什地区、阿拉山口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获批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300%。乌鲁木齐、喀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功举办中国-亚欧博览会,其中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签约项目448个,签约总额1.17万亿元,创历届之最。如今的新疆,正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质量建设,用新疆实践在国家向西开放大局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3/03/09第02版:2023全国两会特刊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宁夏日报[]上一篇 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5日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关切,展望美好图景,畅谈未来打算,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凝聚起团结奋斗、向着更美好生活不断前进的信心与力量。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日暖阳中,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村民正忙着大棚升级改造,温室里各种蔬菜青翠欲滴。来北京前,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樊九平代表一直为此奔忙。“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们心坎里。”樊九平说,“靠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这些年我们的日子就像种下的山地苹果,越来越红火!”一个村庄变化的背后,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速度和温度。过去十年,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过去五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过去三年,面对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过去一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阶段性扩大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告别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变成现实——海拔1400米,悬崖古路,天梯彝寨。2018年索道的开通,改变了这个村子的命运。“原本3个小时的山路变成只需3分钟。核桃、花椒都可以运下山了,网络通了,来这里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来自四川省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的郑望春代表说,“脱贫摘帽后,我们想着怎么快马加鞭推进乡村振兴。”曾经被称为“天坑村”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周被千米绝壁合围,同样因为一条出山公路的开通,发展迎来新阶段。“如今大家吃上了旅游饭,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迈上2万元台阶。”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又定下新目标:今年计划引入旅游公司,以照片、影像的方式再现下庄人绝壁开路的故事,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守护生命,守卫健康,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过去三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场景,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代表回忆起来历历在目。2020年2月,他带领170多名浙江援鄂医疗队员出征武汉;2022年4月,带领1800多名浙江医疗队员支援上海方舱,11月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他又坚守在“保健康、防重症”的医疗救治一线。“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我们国家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真正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葛明华说。聚焦民生事,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过去十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民生大计。从心系四川凉山州“悬崖村”村民如何出行,到询问青海农牧民的电热炕,再到关心湖南十八洞村“娶媳妇儿”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代表足足用了6分钟,向总书记道出农民的“八个梦想”:读书梦、健康梦、就业梦、致富梦、环境梦……“如今,村里有了幼儿园、小学,有着500多张床位的医院正在建设……一个个梦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李连成掰着手指头,操着浓浓的濮阳口音细数村里变化。“我们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发展新产业,生活有了大变样。”李连成对未来充满期待,“俺要和乡亲们一起加油干,实现更大的梦想!”在这次盛会上,党的二十大制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将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瞄准“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画卷徐徐铺展。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福祉念兹在兹。近年来,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这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就业、收入、医药、教育、“一老一幼”、住房……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部署一件件民生实事,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就业是民生之本。“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里的部署安排,将有助于更好解决稳就业难题。“原来是大学生回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现在回来了,我们要留住,更要用好。”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代表十分关心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王银香说,通过十多年发展电商产业,培养汉服、木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产业链,曹县吸引了大量返乡创业者。“将来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育农村新业态,增强乡村就业吸引力。”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黎勇委员说:“我们将发挥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创业的作用,开发更多适应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见习岗位,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高质量教育是百姓殷切期盼。过去五年,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委员提交的20多份提案或建议,大多集中在教育领域。“促进教育质量与公平‘双提升’,关键要在教师培训和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在加大对薄弱地区、乡村学校的扶持上下功夫。”戴立益说。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预算报告里一系列民生数字具体而细致。“创新普惠保险能更好破解带病投保难问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委员说,创新的医疗保险制度能更好守卫居民健康,而5G等新科技手段则能更好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让更多人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瞄准健康中国,织牢“一老一幼”健康保障网。“把病床搬回家”,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在家住院、医保报销等医疗服务——这样的场景,正在江苏省无锡市成为现实。“未来,更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将走进更多老年人生活,对养老服务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加大。”江苏省无锡市副市长卢敏委员说,我们要重点加大对服务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实习实训”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以更大力度补短板、破难题。2023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567亿元;计划再开工改造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力争让2000万居民获益……全国两会期间释放的一系列信息令人振奋。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电厂家园小区,绿植环绕、干净整洁,老人们聊天休息,十分惬意。通过引导小区居民参与,白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更好契合居民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无止境。”白城市市长杨大勇代表说,“今年我们将围绕‘一老一幼’、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困难救助等方面谋划实施‘十大民生行动’,全力以赴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奔向光明未来: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未来民生发展指明方向。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局系全局,起步观大势。新起点上,向着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向前——三月江南春好时。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村民一早就忙着打理房前屋后,迎接来参观兰花基地、学习押花工艺的游客。“迈向共同富裕,产业兴旺是基础。”被称为“花木书记”的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代表带领村民发展花木产业,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超12万元。“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花香漓渚’党建联建,努力带动更多周边村庄一起富。”刘建明说。过上更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是关键。2月21日,传化集团化学益农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在杭州正式开工。接下来,企业还会迎来更多项目陆续开工。“开局之年,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干劲奋力‘拼经济’。”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代表说,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传化未来三到四年将投资近200亿元,更好带动就业和民生改善。新起点上,向着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方向不断努力——九色鹿、反弹琵琶、飞天,一个个来自古老洞窟的形象惊艳亮相……正在北京举行的“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一票难求、展期延长。“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才能全面发展。”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代表说,我们将探索应用数字化等新技术,保护、传承和弘扬好敦煌文化,让远在大漠的千年瑰宝“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越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就越要重视读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委员说,随着全民阅读的大力推进,中国人的精神一定会更丰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更深厚的基础和更强大的动力。新起点上,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持续迈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国两会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镇长仁青扎西代表刚驱车前往黄河源头的鄂陵湖、扎陵湖调研生态保护情况。“湖泊面积增大了,野生动物种群也明显增多。”说起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仁青扎西充满自豪。“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片净土,让更多百姓吃上‘生态饭’。”仁青扎西话语坚定,“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打造藏羊品牌、清洁能源、生态体验、文化产品开发等,努力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百姓的幸福靠山。过去“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如今“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通过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浙江湖州安吉余村村民过上了村富、景美、人和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把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湖州市市长洪湖鹏代表说,湖州市正在美丽宜居花园、绿色创新发展、品质幸福生活等五个方面发力探路、争当典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追梦路上,年轻人就要敢拼敢闯。”“90后”杨昌芹代表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她的心愿是让传统非遗文化“老树开新花”,带领更多乡亲们用编织产业“竹”梦未来。实干成就梦想,奋斗创造未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拼搏奋斗,向着更美好生活阔步前进!(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2023/03/11第08版:2023全国两会特刊“创新素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注入“心”动力本报记者 高 菲[]上一篇 下一篇 “创新素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注入“心”动力 本报记者 高 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释放了持续推动‘双减’工作的信号。”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崔波建议,把创新素养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内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我国教育总体水平已处于世界中上行列,优点是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创新素养教育不足是突出短板。为了补短板,宁夏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创新素养教育的改革命题。自2018年在全区初中及以下学段全面实施创新素养教育以来,各学校把创新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积极开展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多维度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已形成了一批“三步五环节教学法”“思维导图与学科融合法”“高效教学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等创新素养特质鲜明的教学方式。“基础教育阶段是培育创新素养的‘黄金期’,加大创新素养教育力度,才能让创新因子镌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根植在每个人的血脉中。”崔波认为,要把实施创新素养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作为青少年教育的核心内容,着力提升青少年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厚积素养之根,培育创新之花。崔波建议,要充分认识把创新素养作为青少年教育核心内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重要性看,只有让我国的一代代青少年具有较高的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从紧迫性看,一方面,当前党和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另一方面,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已严重不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教育是必然选择。崔波建议,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创新素养为核心,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评价标准和体系。立足国家现行课程方案,把创新素养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完善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克服把素质教育简单化为特长教育、爱好引导,真正把创新素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教育理念上,应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增强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上,应在课程设计中优先考虑创造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考试内容上,应从单纯考知识向考基于知识进行更高维度思考和应用的能力转变。教育质量评价上,改变建立在以知识点为重点或唯一的考试成绩基础上的学生、老师、学校评价导向,解决好评价指挥棒问题。应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成长的基本规律,广泛宣传“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等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大力营造家庭、学校、社会重视、推崇、协同推进创新素养教育的浓厚氛围。
2023/03/09第03版:2023全国两会特刊为“三农”发声本报记者 周一青 党 硕 见习记者 何婉蓉[]上一篇 下一篇 为“三农”发声 本报记者 周一青 党 硕 见习记者 何婉蓉人物档案:马慧娟,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2018年,马慧娟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是农家妇女,生于贫困却勇于奋斗。在宁夏易地移民搬迁历史进程中,她用手机记录下村子从贫穷到脱贫摘帽再到致富的巨变,成为用作品映照现实、反映民意的农民作家。“以前看到的只是我生活的这片土地、村庄以及身边人的变化,但是当选人大代表后,更多的是要看到整个国家的变化。”马慧娟说。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让马慧娟看到了世界,让她成为红寺堡区移民群体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也成为外界了解宁夏乡村的窗口。“我希望告诉更多人,西海固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了。我们正在党中央的带领下,用自己的双手,展现着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力量。”马慧娟说。上一个5年,马慧娟提出的建议,件件立足全国、立足农业、立足农民群体。“我来自农村,就要为‘三农’发声!”马慧娟说。这些年,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走村入户调研时搜集到的民情民意,从关注乡村文化发展到基层文化服务基层建设,再到建议把红寺堡区创建成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我们有什么想法,都会去找马慧娟说。”“马慧娟带到北京的建议,都是我们的心里话……”在玉池村,见到记者来采访,村民们对马慧娟过去5年的履职竖起大拇指,对她今后五年的履职充满期待。“今年,我带来的建议仍然是和乡村、文化相关的建议。”第六次站在人民大会堂前,马慧娟告诉记者,移民文化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一次大的移民都伴随着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加强移民文化保护,能让更多人了解移民文化带来的文化传承、民族融合和历史意义,也能通过新旧移民对比,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她建议将吴忠市红寺堡区创建为移民文化基地。
2023/03/09第03版:2023全国两会特刊实干为笔,抒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本报记者 姜 璐 何耐江[]下一篇 实干为笔,抒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本报记者 姜 璐 何耐江迈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每个人心中都生发一股干劲,也有了更多期待。这期待,见之于重大项目只争朝夕、“犇”起来的火热建设现场,也见之于车水马龙、人流不息的繁华街市……当忙碌劲洋溢、烟火气升腾,我们不禁感慨,这个春天,宁夏真是生机勃勃!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要把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政策落实兑现到位,把扩大内需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把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发挥出来,及时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问题。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眼下,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本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已成为各地共识。踏上新征程的宁夏,如何扩内需、挖潜力,打造好投资消费旺地,努力把经济发展的一幅幅“施工图”变成“实景图”,抒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报告说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现场干 这个春天,一派奋跃繁忙3月7日,石嘴山市平罗工业园区红崖子园的宁夏冠能BDO化工材料一期项目现场,800多名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施工车辆忙碌地穿梭于各作业区,厂房林立的“大”场面与热火朝天的“快”节奏相得益彰。“春节期间一天也没停工。”宁夏冠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林介绍,为了能尽快投产,所有工人轮班上阵,一期项目计划今年10月建成投产,届时,可年产27.2万吨BDO,年内可完成销售额6.5亿元,安置就业人员800人。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原始地貌”,在施工方的争分夺秒、大干快干下,厂区办公楼、循环水站、主装置基础等主体建筑已经拔地而起,中间罐区、原料及成品罐区地基施工完毕,“大”厂房雏形已现。为优“链”补“短”、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今年我区制定了一份“重量级”的清单:仅一季度实施重大项目1313个、总投资57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40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再创新高,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2%、14%和4.3%。糖人娃娃、鲜花束、服饰等小商品种类繁多,“优惠优惠、最低五折”的吆喝声不断,各类消费补贴的宣传标语十分醒目……3月6日,一个并非周末的日子,银川市兴庆区鼓楼步行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盼了许久,人气终于旺起来了!”新华百货购物中心珠宝店店员马女士说,开春以来,珠宝销售进入了黄金期,客流量明显增多,到了节假日,选购和付款的人更是排成长队。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提质升级行动,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为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回补提供政策保障;拿出“真金白银”3000万元,以消费券形式发放,大力拉动消费……今年以来,我区研究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的利好政策,释放出力促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代表议 驱动消费和投资“双引擎”当下,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踵推进,经济暖流不断涌动,发展脉动愈发强劲。下一步,宁夏要如何发力,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实现有效投资带动消费、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扩大有效投资有助于补短板、扩就业、促消费。”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李郁华说。今年以来,自治区发改委坚持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全面开展项目“五比”活动和“扩大有效投资巩固提升年”活动,有效支撑全区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开门好”“开门高”。与往年相比,一季度提前一个月集中开工,投资规模实现突破、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效应持续扩大、民间投资信心提振,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李郁华代表建议,要发挥好金融工具在扩大投资上的作用,撬动更多资金进入投资领域。同时,充分发挥财税、金融、产业、科技等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叠加效应,使扩大有效投资实现量的增长、质的提升。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把投资排到月、调度排到周、进度排到日,以实干、快干、真干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防疫政策调整后,各地的消费开始“火爆”起来,如何挖掘消费潜力、提升消费供给,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有地方花钱?在全国人大代表、吴忠市市长王学军看来,恢复和扩大消费,政策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很多利好政策。”王学军代表说,吴忠市用好国家激励政策,出台配套政策,有效激活了消费意愿、释放了消费潜力。今年,吴忠将以大力开展“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为载体,紧盯实体消费、网上消费、大宗消费3个重点,持续开展住房、汽车、家电惠民购及农特产品、餐饮等促消费活动,抓紧筹办第三届早茶美食文化节、宁夏黄河金岸马拉松赛等活动,力争周周有促销、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同时,积极打造消费场景,改造提升牛家坊、光耀美食街等特色街区,激活城市夜间消费活力。以“黄河明珠·美丽吴忠”银川至杭州高铁冠名等宣传活动为新的发力点,推动市域旅游提档升级、积聚人气,把游客“流量”变为消费“增量”,努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适应最具消费活力和潜力群体的需要,积极引导信息、文化、体育、健康等消费,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推动“无接触交易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消费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努力让消费市场更加兴旺活跃。
2023/01/19第01版:要闻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3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张雨浦宁夏日报{'hashname': 'd3363611a24d3fc3841250957fbe063b'}上一篇 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3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 张雨浦1月13日,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银川开幕。自治区主席张雨浦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王鼎 摄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2022年工作总结2018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区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宁夏发展,2018年专门为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写“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贺匾,2020年明确提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一体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十三五”规划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加快实施,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五年来,我们坚定担当重大使命,先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争取国务院批复“支持宁夏建设先行区实施方案”,11个部委出台支持性政策,为宁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自治区实施“三大战略”、守好“三条生命线”、开启“三区建设”,出台先行区建设“条例”“规划”和“实施意见”,编制17个专项规划,率先开展“四水四定”,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一河三山”保护修复持续推进,环保督察反馈的黄河“四乱”和腾格里沙漠污染、星海湖挖湖造景等问题有效整改。地级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3%以上,森林覆盖率由2017年的14%提高到18%,黄河宁夏段水质保持Ⅱ类进出,贺兰山综合治理入选全国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创建5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石嘴山获评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吴忠、固原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银川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深入推动流域合作,签订河湖管理和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承办黄河流域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共同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地区生产总值由3200亿元提高到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6%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万元增加到6.8万元以上,年均增长5%左右。(下转第四版)(紧接第一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万亿元。特色产业不断发展,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年产超过75亿斤。年产葡萄酒1.38亿瓶,居全国酒庄酒产量第一位,获批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奶牛存栏增速、牛奶瓜菜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绿氢、芳纶、氰胺产能等跃居全国第一位,宁东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制油、煤基烯烃生产基地,居全国化工园区第五位,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宁夏成为国家唯一的网络枢纽和互联网交换“双中心”省区,率先在全国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省域全覆盖。加强科技攻关,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实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3D铸造打印技术率先实现产业化应用,借智创新的“宁夏模式”在全国推广,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五年来,我们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胜利。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00多亿元,彻底结束了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的历史,实现了80.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人均收入翻番目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闽宁协作成为全国样板示范,亲自命名的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闽宁镇由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今日的“金沙滩”,《山海情》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持续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宁夏人民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区国土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66.7%。基础设施极大提升,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乡乡通干线路、村村通硬化路,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晋升千万级机场,银西高铁全线通车。城乡环境大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建制村自来水、动力电、光纤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5%、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获批全国首个全域乡村治理示范创建省区,新建美丽城镇、美丽村庄458个,美丽新宁夏更加靓丽。五年来,我们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四权”改革初见成效并扩展为“六权”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农业农村改革等走在全国前列。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5年稳居西北第一位。上市企业达16家。银川成为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经济和人口首位度均列全国第二位。获批全国唯一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举办两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两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旅博览会,世界或中国500强企业入驻74家,国际友城达60个,经贸合作扩大到169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新提升。坚持每年将75%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并拓展为“六大提升行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9400元、10700元提高到40200元、16400元,年均增长6.4%、8.8%,超过GDP增速。“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西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年提高到11年。率先在全国建成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人均预期寿命由74.7岁提高到76.9岁。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音乐剧《花儿与号手》摘取“文华”大奖,广场舞作品《塞上儿女心向党》夺得“群星奖”,6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全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村级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连续5年提高城乡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医保、低保标准,群众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更加便捷,残疾人托养服务比例居西部第一位。累计投入252亿元为民办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各项工作展现新成效。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速。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93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21件、政协委员提案2287件,按期办结答复率100%。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5个市、20个县(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区),宗教依法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连续6年被国家考核为优秀等次。连续5年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国防动员、双拥优抚、审计统计、气象地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参事文史等工作不断进步。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减轻基层负担,逐年压缩“三公”经费,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各位代表,在过去五年中,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为特殊的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疫情反复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我们坚决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迎难而进、逆势而上,取得了殊为不易、弥足珍贵的成绩,宁夏高质量发展迈入了快车道。二季度和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均居全国第一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3.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农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年持平,进出口总额增长20%左右。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多项指标进入全国前列,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重点抓了五件大事:一是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动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落地见效。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政府党组会、党组中心组学习会等开展15次集体学习。特别是改进学习方式,实行专题式、研讨式学习,围绕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等重点专题,形成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七大产业基地”“十条产业链”等多项工作思路和对策。同时,创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专项工作机制,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任务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目标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制度,制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任务分工方案。出台促进数字宁夏建设、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政策措施等60多个配套性文件,确保学有成效、干有实效。二是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的重要要求,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区之力打赢了一系列战役,特别是2022年成功处置了“4·06”“9·20”等90多起突发疫情。加大基础设施保障力度,自治区政府投入10亿多元,建成8个平战结合型方舱医院及1万多间隔离板房,新购6辆移动检测车,创建疫情诊疗咨询服务平台,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疫苗接种、全员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治疗费用等全部由政府承担。按照“二十条”“新十条”要求,不断优化防疫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年来,我们共同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公安民警等一线人员,付出了无数艰辛努力,书写了无数感人事迹,彰显了伟大抗疫精神,诠释了宁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奉献的宝贵品质。三是坚决落实“经济要稳住”的重要要求,全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加强“稳保促”工作,迅速启动“七大战役”,压茬开展“大干40天奋战200日行动”和“稳经济保民生百日行动”,制定“1+N+1”等900多条政策措施,实施了一整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在关键时期稳住了经济大局。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拿出真金白银,为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退减缓税费234亿元、是2021年的3.7倍,新增贷款600多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1.5万户。小牛自动化、东方钽业、天地奔牛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强力推进国能宁煤增资、西部创业大股东股权转让、北京宁夏大厦股权优化等难点改革,区属国企营业收入增幅居全国第二位。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8亿元,增长10.2%,增幅居全国第三位,为近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全国单厂规模最大的宝丰储能电池全产业链、世界最大的生态型葡萄酒产业园、闽宁产业园等2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球单体最大的中环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韩国晓星氨纶和泰和芳纶等100多个项目加快推进,全国单体最大的蒙牛高端数智化工厂一期、鲲鹏年产40万吨乙二醇项目一期、穆和独立储能电站、润阳科技园等338个大项目建成投产。加大促进消费力度,安排扩大消费资金3亿多元,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700余场,撬动社会消费近44亿元,总体上稳住了市场消费。银川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加大“数字宁夏”建设力度,强力推进“五个一”组织体系构建,完成大数据中心、数字宁夏公司筹建,举办首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签约项目投资额700多亿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双百科技支撑行动”,国能宁煤气相法生产聚丙烯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灵武奶牛体外胚胎繁育技术在全国首次实现批量繁育,神州轮胎达到C919国产大飞机装机技术标准,宁夏大学草坪节水灌溉技术走进卡塔尔世界杯绿茵场。成功举办东西部科技合作推进会、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获批全国首个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家,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5%,闽粤两省招商项目到位资金70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85亿元。积极融入“西部大通道”,银兰高铁全线通车,银昆、乌玛、海平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实质性启动,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总体规划、腾格里沙漠东南部大型风光基地获批,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四是坚决落实“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强化应急体系和安全能力建设,实施“四防”常态化督查机制。围绕生产安全,自治区政府集中投入12亿元加强安全基础,是历史上专项投入最多的一年。深入开展自建房、燃气、煤矿、危化等15个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化工园区(集中区)安全风险等级全部降至一般风险等级,全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8%和9.6%。围绕能源安全,全力加强保畅保供,新增煤炭产能460万吨,总产量达9400万吨;新增电力装机200万千瓦,总量达6400多万千瓦,外送电940亿度,创历史新高。围绕生态安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启动贺兰山、六盘山创建国家公园工作,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平罗园区煤企偷排废水等问题整改,全区地级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和PM2.5浓度均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公众气象总体满意度居全国第二位,为历年最好。围绕粮食安全,新建高标准农田96万多亩,大力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首次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自治区储备小麦自给率由7%提升到24%,地方储备粮能力由4.5个月提高到6个月。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储量均超额完成任务。围绕金融安全,建立金融突发事件应急等工作机制,推动企业和金融风险有效化解,政府总体债务规模、债务率实现双下降。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1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新基层治理,实现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重点信访事项化解率居全国前列,“保交楼”任务有效推进,治安整治“百日行动”成效显著,平安宁夏建设持续推进。五是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突出抓好就业创业,创建政企联动模式,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落实率同比增幅全国第一位,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3%,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实现了“两个高于”目标,进入全国前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1%,在全国的排位分别是第六位、第五位、第四位,在西北五省(区)的排位均为第一位。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扩建学校、幼儿园41所,新增城镇义务教育学位1.2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3600个。一批制约高校发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北大第一医院宁夏妇儿医院落地运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新增医院床位2560张、养老机构床位2100张。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域崇军行动”,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受到全国通报表扬。出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20条”政策,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600元、960元,累计发放困难群众补助资金近30亿元。推动银川试点,历史遗留的40多万群众房产证“办证难”问题基本解决。年度10个方面28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兑现了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所有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也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自治区人大、政协鼎力支持和全区人民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国家部委、兄弟省区市、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挑战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宁夏最突出的矛盾,特别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偏重、质量效益偏低、环境容量和资源约束偏紧仍是最现实的问题;人才不足、创新不足、开放不足仍是突出短板;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仍有不少弱项;部分干部观念、能力、作风等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等等。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决不辜负全区人民期望。二、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五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12345”总体部署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牢牢抓住首要任务,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作出宁夏贡献。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27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五大战略”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全面推进,现代化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奋力开创经济繁荣新局面,走好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之路。坚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总量速度明显提升,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市场主体达到100万户左右,民营经济占比达到50%以上。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比分别达10%、15%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占比达40%以上。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3.5%。资源能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煤炭产能达到1.6亿吨,发电总量2000亿千瓦时以上。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基本形成,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奋力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走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现代化之路。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区)创建率达到100%。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领域问题依法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民族和睦、宗教和顺良好局面持续巩固,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共识与合力。——奋力开创环境优美新局面,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加快构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全区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黄河大保护大治理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国家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四水四定”“双碳”“双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黄河宁夏段水质保持Ⅱ类进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5个地级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全区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绿色发展走在沿黄省区前列。——奋力开创人民富裕新局面,走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路。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六大提升行动”“七项民生工程”取得重大成果。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保持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移民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全区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等“五个高于”,力争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全区总人口达到750万左右,城镇化率达到7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7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中上水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率达到100%,既有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着力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有品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三、2023年重点工作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责的第一年。面对严峻复杂、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做好“三稳”工作,科学把握“六个统筹”,聚焦“三区建设”,致力“七大突破”,奋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全力以赴起好步开好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6.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5%和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指标等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坚持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双向发力,优化战略布局,强化系统推进,全面实施经济发展“六大提质升级行动”,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新的增长极、形成新的动力源。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提质升级行动。坚决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把内需拉动作为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出台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整的内需体系。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引擎。全面开展项目“五比”活动,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完成区、市、县三级项目库全面更新升级,形成“五个一批”梯度结构,着力解决“资金等项目”问题。全区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以上。重点实施银川4580大化肥、石嘴山高分子材料、吴忠万头奶牛标准化牧场等526个产业项目,银昆高速、六盘山机场扩建、固海扩灌扬水工程等400个基础设施项目,自治区疾控中心迁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等163个社会事业项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62个民生保障项目。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实际到位资金1870亿元以上,切实形成全区上下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开展“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有效解决消费能力、消费环境和消费政策限制等问题,加力提升本地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积极支持扩大餐饮购物、住房出行、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具等基础性消费,扩大养老育儿、休闲康养、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推动“无接触交易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展“新个体经济”,促进消费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以上,让消费市场更加兴旺活跃。大力实施产业体系提质升级行动。加快建设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产业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实施实体经济、新型工业和制造业强区联动计划,重点建设“七大产业基地”、打造“十条产业链”。抓好传统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实施全产业链补短板项目50个,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0%以上。实施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四大工程”,完善24个园区基础设施,打造1个千亿级园区、12个百亿级园区,力争全区园区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增长10%以上。实施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工程,启动银川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食品产供销冷链全覆盖,力争社会物流总额超过1万亿元。大力培育本土电商企业、网红达人、网货品牌,建设区域性电商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深化电子商务融合创新。实施“文旅创新升级”工程,推动“提点连线结网”,办好全国旅行商大会,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重点打造贺兰公园、大漠星空、科创宁东、闽宁新貌等升级版的“宁夏二十一景”,并着力把这些美景如珍珠项链一样串联起来,以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让宁夏的美食美酒美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大力实施市场主体提质升级行动。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把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基,把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着力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市场活力。坚持国企、民企、外企平等对待,国资、民资、外资平等保护,坚决拆除各种限制性藩篱、打破各种不平等限制。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坚持存量增量齐抓、助强扶弱并举,不断壮大市场微观主体,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规上限上企业200家以上。支持形成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培育引进一批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打造更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面强化企业服务机制,建立企业咨询投诉平台,加大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力度,尽快帮助减产停产企业恢复元气正常经营。继续实施减税退税降费政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100亿元以上。召开全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大发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形成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为企业家创业兴业创造更好条件。大力实施能源保障提质升级行动。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增强当前资源紧缺和未来资源枯竭的危机感,制定煤炭及关联产业安全发展十年战略规划,充分发挥资源能源比较优势。千方百计加大内增产能、外增供给力度,实施能源扩增计划。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加快双马二矿、马儿庄、韦四、月儿湾等新建煤矿核准建设,新增煤炭产能240万吨,总产量达到1亿吨左右。加快提升火电配套产能,开工建设六盘山2×100万千瓦热电、灵武2×66万千瓦火电项目,加快推进中卫4×66万千瓦火电项目,力争电力装机年内达到6800万千瓦。加快气田开发建设,推动盐池千亿方级大型气田、石嘴山煤层气开发利用,开工建设158口气井,力争日产气量达到85万立方米。加快推进绿能开发,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抓好10个大型风电水电基地、11个光伏园区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300万千瓦,占比达到50%,绿氢产能达到2.5万吨,全面强化煤电油气产运供保障,为宁夏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大力实施数字宁夏提质升级行动。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决定未来竞争的关键,高质量建设西部数谷,启动实施“1244+N”行动计划,数字信息产业产值达到850亿元。着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工程,新增超大型数据中心5个、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25万台,5G基站达到1.2万座、5G网络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着力实施产业数字化工程,制定“数字+产业”倍增计划,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成智能工厂15个、产业互联网平台30个,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着力实施数字化政务工程,建设全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打造“一网通办”升级版,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到50%以上。着力实施数字化社会工程,加快环保、交通、金融、文化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教育、+医疗健康、+城乡供水等加快提质增效,力推“互联网+宁夏”全面升级。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质升级行动。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补短扬长的有效竞争力,建立全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加强政务环境建设,靠服务聚人聚财。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力推网上办、一次办、入户办、免申办、容缺办等服务,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加强政策环境建设,靠政策聚人聚财。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制定更加科学有效,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法治环境建设,靠法治聚人聚财。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依法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确保经济发展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加强诚信环境建设,靠诚信聚人聚财。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让守法诚信经营者一路绿灯、让违法失信者无路可行,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带头遵守契约,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二)坚持改革先导,着力推动高水平开放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改革开放是实现宁夏经济崛起的开山斧、金钥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全面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现代化建设不断注入新动能。深化市场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坚持市场和政府两手发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六权”改革,加大试点县政策倾斜,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全面加大各类闲置资源有效利用力度,打破体制壁垒,严控新增投入,让沉睡的资产资源高效利用起来。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实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启动实施财源建设工程,优化重点税源产业支持政策,深化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全球观念、国际视野,增强不沿边不靠海照样可以搞开放的信心决心。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更加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国家“三个试验区”,加快建设开放型省区。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和机制,用好部区、央地和省际战略合作平台,加强与沿黄地区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务实合作,在合作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力争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包银高铁2025年建成通车,早日实现宁夏人民更快进京的梦想。带头落实首届中阿峰会《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与主宾国沙特、主题省广东共同务实办好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加快推进中沙(吉赞)产业园建设。创新办好第二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旅博览会,加快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外资三年外贸五年倍增计划”,强化银川综保区、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中国(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载体功能,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宁夏版。巩固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等新兴市场,实施开放型经济主体培育壮大计划。发展航空经济、跨境电商、海外仓、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进出口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增长10%、20%以上,让更多宁夏制造打入国内外市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动教育科技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教育、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宁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塑造宁夏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确保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深化集团化办学。新建、扩建130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校舍,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学前教育学位2700个。培育全区特色高中10所。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设5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17个现代产业学院。实施高等教育办学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实现宁夏师范大学、宁夏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宁夏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所大学升格,启动建设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宁夏闽江应用技术学院3所本科高校,建好20个优势学科,实现宁夏高等教育发展新突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教材建设管理,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建设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新时代强师计划,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建成智慧校园示范学校20所。进一步办好特殊教育、规范民办教育、抓好老年教育、强化继续教育,为全民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坚持科技支撑发展。科技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强大支撑。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高水平建设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抓好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领域建设自治区实验室,新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0家。围绕重点产业及产业链升级,实行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00个,转移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00项。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研发机构和中试平台。加强全域科普工作,开展“科创中国”宁夏行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健全科技评价体系,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不断提升科技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四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创新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突出创新在宁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组织推动作用,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把创新变成宁夏发展的最大增量。着力推进创新型政府和创新型城市创建,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各类创新中心建设,新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20家,激发企业和高校院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人才政策,积极支持“才聚宁夏1134行动”,支持海归小镇等人才平台建设,推动“塞上工匠”等人才选树活动,培育引进各领域急需紧缺创新人才1万人以上、创新团队15个以上。着力推动审批、包抓、帮扶、落实等机制创新,以及政策、方式、模式等全方位创新,努力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生动局面。(四)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降碳、节水、减污、扩绿、增长,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真抓生态、大抓生态、抓好生态,守好宁夏生态环境生命线。坚决打好全域“四水四定”主动战。始终把水资源作为宁夏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制定“四水四定”实施方案。切实抓好黄河大保护大治理,确保母亲河健康安澜。力争完成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要件准备工作,实施黄河河道三期治理,实现黄河堤防全域贯通目标。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布局,实施贺兰山东麓和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完成20座病险水库、15条河沟治理。加快现代水网体系建设,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打通中部干旱带各县区水网,全面建设“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5%,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3%、2%。加快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实施典农河、渝河等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开展区域水系连通、水美乡村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美丽河湖。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工业园区供水、数字孪生水网等工程,建成银川都市圈、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跨区域调水工程,让“天下黄河富宁夏”永惠子孙后代。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水源涵养、国土整治、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工程,持续推进以“一河三山”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全国科学绿化示范区建设,争创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全年完成营造林和草原修复120万亩,保护修复湿地20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60万亩、盐碱地等退化耕地1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930平方公里。地级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45%,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2%。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支持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用好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利剑”。全面加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力争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进入优秀等次,全力以赴守护好宁夏的绿水青山。坚决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既是宁夏解决生态脆弱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宁夏发挥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强化绿色GDP意识,不以牺牲环境换项目、不以损害生态换增长,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突出抓好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绿色园区和绿色单位创建,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和采购绿色低碳产品力度,积极推广利用绿色技术,推动垃圾发电地级市全覆盖。积极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坚决不上环保不达标项目,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单位GDP能耗下降3.2%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碳交易制度,建设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宁夏分中心。出台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实施意见,每年6月在全区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努力走出一条宁夏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五)坚持区域协同,着力推动城乡山川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面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叠加优势,系统构建覆盖五级五市的区域经济格局。紧紧围绕加快先行区建设,建立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实化。围绕五市和宁东功能定位,支持加快构建“一主一带一副”经济发展格局,实施“强首府”战略,启动宁东基地“二次创业”行动计划。围绕强县强区建设,出台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山区、川区、干旱区差异化支持政策,开展强县强区分类评比活动,力争县域经济占比超过50%。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产业强镇强乡建设指导意见,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打造20个重点小城镇,城镇化率提高到67.6%。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村级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支持央企、区属国企与地方融合发展。抓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加强“五大振兴”。突出加强产业振兴。坚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以产业防返贫、以产业助致富力度,重点抓好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和出村进城工程,精心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加快实现由“原字号”向“精字号”转变、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由“名气高”向“收益高”转变,让更多“宁字号”走向国内外市场。更加主动加强闽宁协作,闽宁产业园年内落地企业不少于20家。更加密切加强与中央帮扶单位衔接,组织新一轮项目对接活动。坚持在强主体、强融合、强政策等“十强”上下功夫,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更好实现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加快建设世界葡萄酒之都、牛羊肉国家储备中心,加力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系统加强生态振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改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实施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年内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4500公里,确保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上硬化路。分类梯次开展卫生、厕所、污水、垃圾等人居环境专项治理,新改建户厕2.56万户。建设美丽宜居村庄50个,开展创建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活动。统筹推进全面振兴。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好人才基础。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35个、乡村治理示范村镇75个,完成整省域乡村治理示范创建任务。开展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试点,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及农民工市民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取得实质性进展,用心用情用力谱写好宁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三部曲”。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力求精心规划、精美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提升城市承载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十项工程”,提升一批老旧小区、传统商圈、特色街区、产业遗存,改造“四类”管线300公里。加快改善大循环、畅通微循环,新建一批疏堵路、停车位、充电桩等。积极推进“海绵城市”“无废城市”“清洁取暖城市”建设和“十小便民工程”。提升城市治理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建设一体化城市运管服平台。科学规范物业、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运营管理。积极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提供暖心服务。有效应对洪涝、风沙、雨雪等自然灾害,确保城市安全。提升城市吸引力。有机融合地方风情、西北风骨、江南风韵、园林风格和现代风貌,着力打造更有韧性、更有智慧、更有魅力的塞上江南。(六)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推动民生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人民利益、人民需要、人民满意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系统化规划、工程化实施,投入68亿元全力办好10个方面30项民生实事,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就业创业优先工程。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开展“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加大稳就业力度。创建政府与企业联动、就业与创业互补、数量与质量并重等“七项机制”,把困难群体、脱贫人口、退役军人、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落实率90%以上的重要任务。开展“技能宁夏”行动,组织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缓解“就业难”“用工难”结构性矛盾。开展“创业宁夏”行动,对毕业两年内初次创业学生给予创业补助,支持城市灵活就业人员从事电商、快递、送餐、家政等行业,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培育创业实体9000个。深化就业兜底援助行动,打好援企稳岗、助企扩岗等“组合拳”,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规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9000个,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实施居民增收致富工程。坚持把提高全体居民收入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力保脱贫群众、移民群众、农村居民等收入实现“五个高于”目标。健全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着力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政策,完善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坚持面向基层倾斜,提高医务人员、义务教育教师、社区工作者等群体待遇,加大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力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科学构建“三次分配”制度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科学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增长制度,为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统筹抓好内部生产和外部供应,全面做好“稳物价”工作,提升粮油肉蛋奶果蔬生产能力,提高储备、物流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价格监测预警,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让全区人民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实施医疗健康保障工程。坚持把保障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健康宁夏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平急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全民全程的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疗服务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启动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银川市人民医院扩建、中卫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推动8家城市医疗集团和14家县域医共体一体化运行,县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年内实现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县域全覆盖,两年内实现三甲医院市级全覆盖。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提高到60%,将贫困患者大病保险起付线由平均9000元降低到3000元、年度最高救助金额统一提高到16万元,将低保边缘人口和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起付标准分别由2万元、3万元降低到3000元、7000元,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全民健康水平。实施住房安居宜居工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持因城施策,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面抓好回迁难、办证难、烂尾楼、自建房、保交楼等专项工作。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万户、棚户区住房3000套,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000套,推动抗震宜居农房愿改尽改,实现农村危窑危房动态清零。深入开展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加快推进全区居民供热室温达到20℃以上,让老百姓住得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巩固拓展全民参保计划成果,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8万、655万、117万、146万。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收统支和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年度提高120元,稳妥开展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事业。做好优抚优待工作,加强妇女、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和权益保障。完善残疾人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000户以上。加大低保扩围提质力度,新增纳入低保对象6.8万人,逐步推进城乡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加强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实施养老育幼服务工程。坚持把完善“一老一幼”服务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积极应对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推进养老托育服务提质扩容,切实解决“养”的难题和“育”的困扰。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完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支持政策。将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由原来低收入群体扩增到全区所有高龄老人。新改建5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6000户,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1%。按国家规定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建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措施,试行宁夏户籍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发放育儿补贴金制度。新建一批公办托育和社会托育服务机构,健全园区、企业、社区婴幼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每千人托位数达到2.4个。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青年发展友好型和儿童友好型社区(城市),启动完整社区、未来社区试点,努力让老年人安享幸福生活、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实施文体惠民提升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支持创建文明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乡文化惠民示范项目实现县级全覆盖。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支持民营文艺团体发展,支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建成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推进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培育5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让宁夏的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用起来”。举办自治区第十六届运动会、首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会,新建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25个,实现体育公园县级全覆盖,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七)坚持安全发展,着力推动高水平安全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推进安全体系和应急体系现代化,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新阶段新要求,认真落实“乙类乙管”措施,统筹抓好后疫情时代各项工作。坚持把防重症、防病亡、保健康、保生命作为主要目标,把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作为主要措施,把重点人群保护、重点机构防控、重点行业防控、大型密闭场所和大型活动防控等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坚持全力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尽快建成自治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银川重症定点治疗医院,重症床位数提高到每10万人12张以上,全区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设尽设,疫苗全程接种率提高到95%以上。加快建设卫生健康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自治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实现全区疾控机构全覆盖,竭尽全力保护好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严格执行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抓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推行耕地保护六级责任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力争用三年时间创建全国整省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严守粮食产量不减、储备充足底线,全面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高效节水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五年内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全覆盖。年内新增高标准农田94万亩、高效节水农业74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75亿斤以上。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建设酿酒葡萄、枸杞、奶牛等13个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以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保障生产安全。坚持以“安全城市”为基础、以“本质安全”为目标、以整治隐患为手段、以资金投入为保障、以责任落实为根本,全面强化煤矿、危化、燃气、交通、消防、网络运行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源头整治,力争2025年前全区正常生产煤矿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及以上、化工园区(集中区)安全风险等级全部降到低风险等级,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建立区市县乡村五级灾害预报预警、快速处置等机制,优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强化气象、地质、地震联动服务,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水旱灾害、极端天气等重大灾害应对能力。巩固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成果,坚决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切实保障金融安全。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血脉”作用,推动农商行和中小法人银行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争取全年新增贷款500亿元以上。全面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保持总规模处于合理水平,债务风险等级持续下降。切实加强“三保”工作,保证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严防国有平台公司风险,担起省级政府主体责任,压实地方属地、金融监管、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高度警惕关联性、传染性,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切实保障社会安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提高城乡社区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信访工作“一重点两重复双交办”化解机制,高效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夏。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有效推进示范区建设,全面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牢把握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持续巩固和谐稳定局面。积极做好新时代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宁夏贡献。四、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打铁必须自身硬,干事必须干部硬。抓现代化建设、抓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长征永远在路上”的重要嘱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带头落实“三个务必”和“四个特别”的重要要求。一是强化政治建设,让政治忠诚成为政府的首要品质。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政府具体工作中、体现到干部实际行动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和“四大”活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自我革命,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二是强化法治建设,让依法行政成为政府的基本准则。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强化行政复议工作,着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执法工作,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更加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水平。完善加强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更加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听民声重民意顺民心,确保政府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三是强化作风建设,让实干担当成为政府的鲜明特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是实干,最迫切需要大批能挑重担、干重活的实干家。实现各项目标,关键在加快行动速度、加大落实力度。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大力倡导“严细深实勤俭廉+快”和“五个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着力提升工作质效和专业水平。突出实干、实效、实绩导向,常态化实行集中办公、联合办公、现场办公、视频办公,深入开展会议、文件、督检、微群等“十减行动”,强化研究式、指导式、帮助式、服务式工作方式,为集中精力抓落实创造良好条件。四是强化廉政建设,让清正廉洁成为政府的立身之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坚决纠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坚持为人民聚财理财,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正确把握、带头建立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切实做到政府清廉、政风清朗、干部清正。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为实现先行区建设光荣使命奋力拼搏的五年、是为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奋力奠基的五年、是为实现新宁夏建设宏伟蓝图奋力开拓的五年,我们将共同担起这份重大责任,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历史!各位代表,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2023/01/19第08版:宁报视点景 区不断丰富游客的冬季外出体验本报记者 张 辉{'hashname': 'f4ce3d23af6da250b40314382d1cb775'}上一篇 下一篇景 区 不断丰富游客的冬季外出体验 本报记者 张 辉“在宁夏·非遗过大年”文旅系列活动。“最近不是出台了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吗,好久没出来了,周末就约了好姐妹一起来逛逛,顺便吃个大武口凉皮。”近日,在沙湖景区入口处,银川市民田女士表示,与朋友一起出来透透气,心情也会跟着变好。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截至目前,全区125家A级旅游景区,已有45家开门迎客,其余景区目前也已做好迎客准备。记者从该厅了解到,目前,宁夏景区已恢复常态化防疫举措,游客进入景区,只需落实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旅游市场迎来利好,但市场全面恢复和发展还会有一个过程。”该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出于安全与健康需求考量,民众可能会对利于健康保障的旅游有更多选择,如自驾游、户外周边游等可能更受青睐。“冬季算是我们景区的旅游小旺季,最近入园的游客是比前一段时间多了许多,但与疫情前同期相比还差得远。”沙湖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景区近日以“冬游沙湖·破冰之旅”为主题的冬日旅游产品将正式上线,游客可以体验乘坐破冰游船,徜徉于塞北冬日的冰湖之上,开启一场“奇妙”的破冰之旅。与此同时,沙湖景区通过人工造雪,打造了沙漠上的冰雪世界,推出了卡丁车、滑圈、骆驼等娱乐项目,丰富了游客的冬季外出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该景区针对所有游客推出了免门票优惠活动。同时,为方便游客更加便捷的出行,景区开通了湖东湿地售票入口,游客可自驾进入湖东园区。沿途可打卡冬日彩虹桥,赏千里冰封、芦花飞雪的盛景,在冰雪世界中解锁更多奇妙玩法,畅享北方冬天的新乐趣。“或许是疫情三年大家圈了太久,我们接到很多区内外游客的咨询。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问的多,来的少。”沙坡头景区相关负责人朱文军表示,“景区这段时间一直在筹备开园后相关事宜,比如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与复工安排等。目前,沙坡头景区入园已不需要查验核酸检测和健康码,但还是提醒大家佩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他还表示,由于疫情原因,今年景区闭园将近半年时间,这次重新开园,虽然预订量不错,但市场完全回暖可能还需要时间。“我们会密切观察园区游客量,做好各项运营准备。期待文旅市场早日回归疫情前的模样,我们对明年的旅游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2023/01/09第08版:理论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写作组;执;笔;:;张;银;霞[]上一篇 下一篇 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写作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赋予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使命。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书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政治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新时代十年,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谋篇布局更加成熟。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一大攻坚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是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增加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绿色发展写入党章。这些都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党中央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此,我们要领会创新理论成果,深化系统思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制度化。坚持创新理论成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的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生态文明新理念都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思想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创新理论成果,进一步理清思路、探索路径,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和今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要树立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服务功能。强化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系统安排,部署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保护红线、河湖长制、林长制、排污许可等一系列重大制度不断建立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基本形成,责任之严前所未有。可以说,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当前和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在宁夏的实践意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是宁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担负起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任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勇担政治使命,把推动先行区建设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行动;把推动先行区建设作为主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促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的责任担当;把推动先行区建设作为推动宁夏事业发展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大机遇。全面落实国务院支持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抓住“双碳”战略机遇,按照“五个区”战略定位和“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在推进黄河大保护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大力探索以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为主的能源转型发展新路,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书写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宁夏答卷。担负起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宁夏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要坚持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修复,有效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逐步改善局部生态环境,促进区域气候条件不断好转,全力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人民立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立场和根本价值取向。宁夏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形成强大共识,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植绿增绿护绿、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成为共识和行动自觉,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执笔:张银霞)
2023/08/02第04版:时评期待更多“满怀豪情向未来”的精气神——以学促干系列谈之二尉迟天琪[]下一篇 期待更多“满怀豪情向未来”的精气神——以学促干系列谈之二 尉迟天琪有了精气神,就有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韧劲,就有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就有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激情。记得曾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个现象,某单位党委书记在接受采访时反映道:“我们单位现在一些干部的躺平现象比较突出。这些干部的人生价值观是这样的,第一是把身体保养好,第二是把家庭照顾好,第三位才是工作,工作差不多就得了。”纵观我们身边,这类现象并非个例。部分干部自嘲“佛系”“躺平”,对评优评先、政治进步、事业成就没有感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想平稳退休。有人评价这是一种“老同志心态”,实则不然。众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甚至退休了还在基层一线继续发光发热的“老同志”可不答应。这样消极混日子的状态,与其说是“早衰心态”,不如说是缺乏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贴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到底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总书记的话语为我们开展好主题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有了精气神,就有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韧劲,就有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就有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激情。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没有精气神,畏难发愁,一筹莫展,不是被困难“吓死”,就是被困难“困死”。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也正是凭借这股强大的精气神,让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迈上新的征程,伟大事业光明在前,召唤着我们要继续发扬这样的精神,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当前,我区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进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接力棒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如果一些干部仍像前文中提到的那样,碰到矛盾和难题绕道走,把自身责任往外推,不敢动真碰硬;或者德不配位、能力平庸,挑不起重担,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底气不足、惊慌失措等,那我们谈何实干?谈何发展?乘风破浪的新时代,不仅呼唤更多“今日长缨在手”的壮举,更期待“满怀豪情向未来”的精气神。党员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紧密联系工作岗位和实际,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敢”的担当,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新征程上,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动向、新特点,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克服干事创业的“本领恐慌”,以过硬本领展现担当作为。还要解决好“敢干”的问题,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等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唯有在战风斗雨中立马阵前,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敢于斗争,才能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继续稳步向前,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3/07/07第07版:国际把反恐做成“生意”——起底美国海外“黑狱”践踏人权宁夏日报[]上一篇 下一篇 把反恐做成“生意”——起底美国海外“黑狱”践踏人权走出关塔那摩监狱大门,阿富汗人哈吉·加利卜终于重见天日。一句话在他脑海中不停回响:“抱歉,你已被证明是无辜的,对美国没有威胁。”那天是2007年3月1日。整整4年的无故关押后,加利卜只得到这句轻描淡写的道歉,再无其他。古巴关塔那摩湾美国海军基地的美军监狱20多年来不断曝出丑闻。今年6月26日,联合国特别报告员菲奥努拉·尼·伊兰在首次获准查看了该监狱后,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对媒体表示,狱中在押人员仍在遭受“残忍、非人道、侮辱性”的对待,监狱存在结构性缺陷和系统性任意关押行为。多年来,美国以所谓“反恐战争”为由,在至少5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秘密监狱规避司法管辖,一些西方媒体将这些秘密监狱称为“黑狱”。美军利用它们非法拘押所谓“恐怖嫌疑人”,大搞刑讯逼供。关塔那摩监狱只是“黑狱”的冰山一角。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战争代价”研究报告指出,“9·11”事件后,美国先后拘禁数十万人,仅在伊拉克就关押超过10万人。抓捕:在锻炼时、在旅行期间、在大学报到途中……现年59岁的加利卜永远忘不了2003年2月26日的那个清晨,身为阿富汗楠格哈尔省加尼希勒地区警方负责人的他突然被美军抓捕。“我记得那天早上大概6点钟,我刚做完晨祷,还没吃早饭,就和同事一起到操场上锻炼身体。突然间,美国飞机和直升机在我们头顶盘旋,美军坦克将我们包围。”加利卜告诉新华社记者。接着,美军士兵抓住他,对他拳打脚踢。美国国防部2005年1月14日发布的文件显示,加利卜并非“基地”组织或阿富汗塔利班成员。然而,他仍被继续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直到2007年才被释放。当加利卜回到阿富汗,发现家人都已去世,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家。“我至今仍生活在痛苦中。”他说。与加利卜有同样遭遇的人还有许多。曾被关塔那摩监狱关押的约780人中,只有不到20人最终被正式起诉,大批无辜者被无端关押,惨遭酷刑,最终却连一个解释都得不到,更遑论赔偿。穆罕默德·萨吉尔是曾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的70多名巴基斯坦人之一。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萨吉尔当时在阿富汗旅行,被美军抓捕后送到关塔那摩监狱,最终因没有证据证明他与恐怖活动有关,才被释放,但生活再也无法回到从前。“被捕前,我有一家木工店,有自己的机器,生意很好。当我被抓走后,我的家人陷入了困境,不得不变卖家产来维持生计。”萨吉尔对新华社记者说。年轻的伊拉克小伙阿拉·卡里姆·艾哈迈德的遭遇同样令人扼腕叹息。20年前,刚被大学录取的艾哈迈德与家人一起乘车去学校报到。当艾哈迈德停车去捡掉落的东西时,旁边的美军突遭爆炸袭击。“我当时还穿着校服,根本不可能是我干的。”但美军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抓走了艾哈迈德,他的大学生活还没开始便戛然而止。艾哈迈德在多所监狱被关押过,包括臭名昭著的阿布格里卜监狱,过了两年半才被释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艾哈迈德卷起袖口和裤脚,手铐和脚镣长期摩擦皮肉留下的疤痕,至今清晰可见。酷刑:水刑、殴打、剥夺睡眠……与无端抓捕相伴的,是无尽的酷刑。刚被抓时,加利卜被美军关押在楠格哈尔省首府贾拉拉巴德机场的地下室。“他们把我的手绑起来,把我的头反复按进装满水的桶里。”几天后,他被押往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北约40公里的巴格拉姆监狱。由于不断曝出虐囚丑闻,这座美军监狱也被媒体称为“阿富汗的关塔那摩”。2002年12月,两名在押人员在一个星期内相继被美军虐待致死。几个月后,加利卜被押上美军飞机,飞往关塔那摩。进入监狱后,他和其他人一样,被强行脱去衣物,由美军士兵用水管冲洗身体,还被强迫剃光头发、胡子和眉毛。加利卜被关在1.5米见方的狭小空间内,里面只有两个桶,一个用来上厕所,一个盛放饮用水。酷刑是每个被关押者都无法逃脱的噩梦,水刑、剥夺睡眠……“他们不让我们睡觉、祈祷或说话。如果我们试图祈祷或说话,他们就会殴打我们,或者勒住脖子让我们失去知觉。”萨吉尔告诉新华社记者。令人闻之色变的水刑是将受刑者绑在倾斜的板子上,头低脚高,用一块布盖住脸,然后向布上浇水,从而使人呼吸困难乃至窒息。受刑者会将水吸进胃、气管和肺中,造成呕吐、痉挛、失禁,感受如同溺水,极度痛苦。水刑可以给人带来强烈的濒死感,并持续很长时间。美国司法部一份文件显示,受刑者遭受水刑之后有问必答,碰到不知道的问题都会编造谎话以避免受刑,甚至不惜“背黑锅”,承认一些自己没做过的事。美军2002年在不属于美国领土的关塔那摩设立监狱,用以关押“9·11”事件后美军在全球反恐行动中抓捕的嫌疑人,以此规避美国国内法律的约束。关塔那摩监狱由此成为美国肆意践踏人权的法外之地。古巴共产党中央机关报《格拉玛报》国际版周刊主编劳尔·卡波特指出,关塔那摩监狱的一些在押者迫于严刑拷打,为求自保而编造口供。许多人被长期关押,没有得到公正合法的审判,身体健康受到摧残。把“黑狱”做成“生意”关塔那摩监狱目前关押人数已减少至约30人。据报道,美国纳税人每年要为关押这几十人支付约5.4亿美元。这或许正是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宣称要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却始终无法做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将这些“黑狱”做成了一门“生意”。系统性地“抓良冒功”,动用冠以“强化审讯技术”名号的酷刑手段,逼迫在押人员承认莫须有的罪名,以此来“刷业绩”,获取巨额经费,这就构成了一条黑色的利益链。美联社曾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一些国家与当地部族串通,后者把所谓的“嫌疑人”以每人3000美元至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方,帮助中情局批量制造“反恐业绩”。中情局还向美国米切尔-杰森联合公司先后支付约8000万美元,以“设计酷刑”。就连美国媒体都提出质疑,关塔那摩监狱已变成一些中情局官员的“取款机”。20多年来,尽管媒体不断曝光各种丑闻,没有一名美国官员因策划、授权或实施秘密拘捕和酷刑而被追究责任。2020年,国际刑事法院裁定,批准对塔利班、阿富汗安全部队、美国军事和情报人员在阿富汗所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展开调查。该法院时任首席检察官法图·本苏达曾表示,有足够证据表明美方人员于2003年至2004年在阿富汗有对在押人员施行虐待、侵犯个人尊严等行为。随后,美国政府对包括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在内的多名官员实施经济制裁和入境限制。2021年,针对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提出中情局海外“黑狱”滥用酷刑等问题,美国政府以保密为由拒绝披露相关信息。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尼·伊兰日前强调,美国政府必须对其在关塔那摩监狱所有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负责,向所有受害者道歉、救助、赔偿,并保证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伊拉克大学法学教授纳吉布·朱布里对美国的罪恶行径深恶痛绝:“美国自诩‘民主灯塔’,号称给世界各国人民带去‘自由’和‘人权’。然而,它的口号被它的侵略行径和美军令人发指的罪行狠狠打脸。美国的所作所为公然侵犯人权,违反国际法、《联合国宪章》和《日内瓦公约》。美国在海外设立了关塔那摩、巴格拉姆、阿布格里卜等诸多臭名昭著的监狱,其中绝大多数被关押者都是无辜的,他们遭受酷刑、羞辱、饥饿甚至性侵。这些监狱就是‘黑狱’,因为那里根本没有法律和人权,美军在那里肆意妄为。”(新华社哈瓦那7月5日电)
2023/01/14第11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赓续前行勇担当 奋楫争先开新局——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扎实开展无冬闲行动宁夏日报{'hashname': '632be69b5a2322230b95b63822face84'}, {'hashname': 'b8b18f6a83b0c99c10db02ff66b00b6a'}, {'hashname': 'e1d371b8db4e621c668120ee92530358'}下一篇 赓续前行勇担当 奋楫争先开新局——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扎实开展无冬闲行动万头奶牛项目助力我区乡村振兴发展。设施温棚内春意盎然。年货购物季让“年味”触手可及。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了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作出的战略部署,更是未来“三农”事业征程上锚定航向的“灯塔”。今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区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暨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以及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坚定扛起‘三农’工作政治责任,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的部署要求,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迅速行动,扎实开展无冬闲行动,变“冬闲”为“冬忙”,在统筹抓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以赴抓好冬春农业生产、农产品促消费、农业招商和产销对接、项目争取和谋划储备、农民技能培训等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保经济保增长 保民生”百日攻坚行动,努力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牢“三农”基础。稳住农业基本盘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有力临近春节,走在宁夏大地,无论是设施蔬菜大棚,还是现代农业园区,处处蔬果飘香、畜禽陆续出栏,广大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持续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把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作为民生之要,确保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以“三农”之稳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全局之稳。——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指导各地做好48.6万亩冬小麦返青前低温防冷害工作,适度开展镇压,提高保暖防冻能力,同时积极做好返青期防寒旱和返青后适时追肥促长各项工作。——抓好春耕备耕准备早着手、早行动,及时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区),督促指导各地将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组、田块,压实各地粮食生产主体责任;组织各市、县(区)调运储备大豆、玉米和马铃薯种子(种薯),做好农机具检修调试。截至目前,全区共收储种子2.3亿公斤、化肥8.48万吨、农药314吨、组织调度各类农机装备15.1万台套,可满足春耕备耕需求。——全力做好蔬菜稳产保供重点抓好设施蔬菜生产管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强降温、降雪、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强化指导服务,指导各地重点做好日光温室维修加固、保温增温、肥水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加强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监测,做好供需对接,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指导农民适时采收上市蔬菜,畅通绿色通道,促进有序流通,确保产销畅通。目前,全区蔬菜在田面积25万亩,本地日上市量2630吨,区外日调入2750吨,储备蔬菜8万吨,能够有效满足全区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科学引导畜禽出栏补栏加强畜产品和饲草料价格等动态信息监测预警,科学研判市场形势,指导经营主体及时补栏、适时出栏。扎实做好饲草料调运和调剂工作,组织辖区内牛羊养殖和屠宰加工企业加强与华南、华东地区客商对接,不断拓宽宁夏优质牛羊肉销售渠道。目前,全区蔬菜、肉、蛋、奶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全面做好冬春季动物疫病防控扎实做好非洲猪瘟、高致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强化出栏检疫、调运、屠宰等关键环节监管,阻断传播途径,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扛牢牵头责任 筑牢筑稳农村疫情防控屏障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抓好民生。春节临近,返乡人员增多,农村新冠疫情防控面临新挑战。为确保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坚决打赢农村疫情防控硬仗,筑牢筑稳农村疫情防控屏障。——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农村疫情防控责任,组建工作专班,在自治区应对疫情工作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厅级领导包抓机制,成立5个调研督导组深入五市开展督导检查,确保把每项防控措施精准落实到村到户。——织密织牢农村疫情防控网持续优化农村疫情防控管理体系,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队、队干部和村医包户的网格化、地域式防控管理,切实做好重点场所防疫工作,协调解决就医、用药等问题,坚决守住农村疫情防线。——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台账,加强重点人群和春节返乡人员定期联系、随访,实施红、黄、绿三色分级健康服务,督促风险人员落实居家管控措施。指导各市、县(区)为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员和困境儿童发放“健康防护爱心包”。——引导农村居民科学防疫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个人防护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面向社会公布工作专班服务热线,畅通政策咨询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持续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适当控制农村集市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引导群众减少外出、串门,不在公共场所扎堆,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疫情传播。抢抓消费旺季 品牌农业助力消费复苏春节临近,年货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买年货的意义,不仅是添置过节物品,还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基于百姓购买年货的传统习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紧抓岁末年初消费旺季的有利时机,联动多部门统筹搭建线上线下消费大平台,持续掀起农产品促消费热潮,提振市场活力,带动农民增收。——精心组织开展“乡味宁夏 农旅有礼 迎春惠民”年货节自2022年12月1日开始,联合自治区商务厅、文旅厅、财政厅、供销社,充分利用“乡味宁夏/宁夏旅游旗舰店+抖音、快手、小红书、视频号”等头部直播平台,开展“乡味宁夏农旅有礼迎春惠民”宁夏农旅云端年货展销节活动。发动全区100余家企业、平台及相关商协会,通过“千万惠民补贴大放送”“农旅有礼购物车”等优惠活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近1万种质优价美的优品年货,进一步提升我区“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唱响“这是宁夏的好东西”。——积极组织开展银川市2023年“迎新春 促消费 助振兴”冬季农业嘉年华活动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环境,拓宽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银川市休闲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银川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于1月14日至1月26日联合主办以“迎新春促消费 助振兴”为主题的冬季农业嘉年华活动。同时举办农产品促销、汽车及家电下乡和商家促销活动,以发放消费券的形式让利于民,让广大市民买年货、迎新春。——精准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和产销对接活动为抓住新冠病毒实行“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平稳度过“迎峰转段”阶段、全国经济加速恢复的有利时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及时成立招商引资及产销对接工作小组,组建5个招商小分队,组织21家区内企业,分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点对点”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和产销对接活动,千方百计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为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赋能蓄力。做好谋划储备 以高质量项目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农民“钱袋子”鼓不鼓。农业竞争力强不强主要看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其重点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持续强化农业项目谋划储备,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和监管力度,以高质量项目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带领相关处室工作人员赶赴北京,到农业农村部沟通对接,大力争取项目资金倾斜支持。目前,已落实2023年中央和自治区安排财政支农项目33个,涉及资金27.55亿元。财政支农项目资金重点用于保障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高效节水、“六特”产业、粮食高质高效、国际农发基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等。已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000万元,支持同心、海原、原州3县(区)实施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整县推进项目。——积极储备申报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社会资本投资项目指导各地编制申报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审查遴选编制宁夏2023年中央预算内农业投资建议计划,包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绿色发展2大专项8类33个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3.89亿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7.96亿元,县级投资及企业自筹5.93亿元。——做好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农业项目谋划建设建立完善2023—2025年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储备库,按照整体推进思路,已将2023年全区93.7万亩高标准农田和74万亩高效节水农业任务分解到县(区)、落实到地块。目前,正在指导各地抓紧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及时开展项目审查、审批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确保今年3月实现40%任务开工建设。——加快建设乡村产业项目库制定《关于建立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业及农业产业项目联系协调机制工作方案》,搭建自治区农产品加工业及农业产业项目联系协调机制,强化与发改、工信、财政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建立高质量乡村产业项目库,目前已初步储备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596亿元。提升技能素质 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如今,农机开到田间,优良品种送到家门口,农业专家在地头手把手指导,想不高产都难!”吴忠市伊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振龙说。强农兴农,科技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何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基层农业干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加快“三农”知识培训更新,提高建设农业强国本领。紧盯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领域,结合农村培训实际需求,创新冬季轮训方式,组织农民走进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大户、农业科技园区、产业示范基地、家庭农场等现场教学点,采取农技进村解惑、基地现场培训、亲身动手实践等方式抓好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引导农民拓宽视野、查找差距、提升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先进典型、“土专家”“田秀才”作用,围绕政治理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技术技能、先进模范五大范畴提供“点单式”授课服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学员听得进、听得懂、有效果,推动农村冬季农民轮训持续“加热升温”,切实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今年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万人以上,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400人次。现代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2023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锚定目标,铆足干劲,正铺展开农业产业更兴旺、乡村面貌更迷人、农民口袋更殷实的壮丽画卷。
2023/01/14第07版:要闻2023首届贺兰山岩画冰峰节开幕探索四季皆宜旅游新模式记;者; ;王;刚[]上一篇 2023首届贺兰山岩画冰峰节开幕 探索四季皆宜旅游新模式本报讯 (记者 王刚)1月13日,2023首届贺兰山岩画冰峰节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拉开帷幕。2023首届贺兰山岩画冰峰节分别打造了冰景奇观观赏打卡活动、冰峰嘉年华、非遗带您过大年、贺兰山冬季山货文化节、攀冰表演赛、岩乐派研学冬令营、贺兰山岩画冰峰摄影展及冰峰节惠民游等8大主题活动。系列活动将地域、历史、人文、特产等要素与冰雪文化深度融合,探索“文旅+特色农业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利用景区的客流与平台,让藏在深山里的好物、产自农田里的特产销路更宽广。此次贺兰山岩画冰峰节以“探寻千古岩画·乐享冰峰盛宴”为主题,利用景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奇峰造型,结合冬天丰富的冰景、冰瀑资源,以延伸“冷资源”文旅产业链为核心,做好“白雪换白银”文章,大力发展“旅游+冰雪”项目。活动通过崭新的视角深度挖掘贺兰山岩画冬季“冰雪与山峰”相契合的旅游亮点活动,塑造景区体验类冬季旅游新形象,探索宁夏一年四季皆宜旅游新模式。
2023/01/14第08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铺开现代化美丽新吴忠锦绣画卷本报记者 张国长 蒲利宏 实习生 彭 斌 文/图{'hashname': '795d75690bd35732944b576a0ad8866f'}, {'hashname': 'aa32d5493fad9c8ed7d518ada6e0afa2'}, {'hashname': '61f88d21a1fb469ea02805698eb12b15'}, {'hashname': 'f203fe76ca35103aefc1ca053c6a18e8'}, {'hashname': 'bc8687d52bab6187652d96650b8b325b'}, {'hashname': '0326ce4789646429bd750cdbd5960025'}铺开现代化美丽新吴忠锦绣画卷 本报记者 张国长 蒲利宏 实习生 彭 斌 文/图罗山叠翠是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吴忠仪表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发展。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承载“六优”产业阔步前行。宁夏伊利以品质引领产业振兴,成为“六特”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牛首山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正酣。城区东片区保障性住房给群众带来家的温暖。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吴忠这片气象万千的热土上,万物孕育着勃勃生机。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吴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的使命任务,吴忠市正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空间、绿色生产空间、绿色生活空间。笃志前行,虽远必达。2022年,吴忠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疫情防控经受住重大考验,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创新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品质内涵有效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政府效能不断增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5%。产业转型 爬坡过关向“新”成长1月10日,一排排自动化纺织机器快速运转,工人忙碌地穿梭其间……吴忠德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建有检测设施先进齐全、技术创新机制科学的新产品研发基地,还研发出“差别化纤维纱线产品”,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吴忠市培育壮大“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酿酒葡萄、枸杞、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8万亩、11万亩、64万亩,奶牛、肉牛、滩羊存栏分别达到33.3万头、32万头、310万只。去年,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规上工业企业26家,5个化工园区(集中区)安全风险等级全部降为C级,金积、太阳山、青铜峡3个工业园区产值均超过200亿元。成功举办第二届“早茶美食文化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荣获“中国民族美食文化地标城市”称号。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吴忠市排名西北第一。今年计划实施通达煤化工液化天然气等70个重点工业项目,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规上企业20家。建设高标准农田10.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300万亩、105万吨以上。加快建设麻黄沟5万头奶牛养殖基地等66个项目,稳定枸杞、酿酒葡萄、冷凉蔬菜种植面积,新增奶牛2万头、肉牛2万头、滩羊20万只以上。适时举办“早茶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推动消费回暖。扶持壮大电商平台。加快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吴忠段)建设,把游客流量变为消费增量。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瞪羚”企业20家,力争R&D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新增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10家。大抓项目 瞄准高质量形成新动能近日,在宁夏电投太阳山能源有限公司热电联产一期工程项目主厂房集控室内,技术人员正专注于设备调试。“一期项目预计今年5月建成投产,预计产值可达2亿至3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解决就业300人。”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国银说,由宁夏电投集团牵头规划建设的“中国氨氢谷”首期示范工程已完成可行性报告编制,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吴忠市突出大抓项目,2022年分三批集中开工项目527个,上方生物食品添加剂等124个项目投产运行,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2亿元、招商引资401亿元。今年继续加快实施青石峁千亿方级气田开发等314个产业项目、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197个基础设施项目、红寺堡区棚改安置区等71个社会民生项目,确保582个计划实施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485亿元以上。力促永杰新材料铝深加工等210个项目落地,新大泽微藻养殖碳汇基地等36个项目建成,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乡村振兴 希望田野上展开新画卷1月12日,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同进移民村帮扶车间里,女工们有条不紊地干着手头的活。30多岁的杨梅已是厂里的老员工,“现在1个月能挣3000多元工资,离家近还能照顾娃娃。”杨梅说。随着车间二期建设,像杨梅这样的留守妇女正转变为产业工人。杨占有是从同心县预旺镇贺家源村搬迁到同进村的,村上有扶贫培训,他学习种植大棚蔬菜,每年收2茬,收入近10万元。目前,同进村建有日光温棚51栋、双层移动冷棚2栋,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9人,户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0.6万元。同进村养殖园区分两期建设,一期养殖圈棚80栋,二期建成47栋,130户从事肉羊养殖,羊饲养量达到2800多只;6户从事肉牛养殖,牛饲养量达到50头,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0余人。吴忠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加固底板、补齐短板,努力打造和美乡村、塞上乐园。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不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深化拓展闽宁协作、万企兴万村、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进一步加大对盐池、同心、红寺堡区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区支持力度,推动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等新业态,2022年新增休闲农庄10家,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不断提高经营性收益。深化跨省区劳务协作,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次以上,切实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等资源资产,持续释放财产性收入潜力。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稳定巩固转移性收入。狠抓乡村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902公里、户厕1.05万户,实施农村清洁取暖“双替代”8万户。新建乡村振兴示范村39个,实施重点镇、美丽村庄建设项目23个,同心县张家塬乡折腰沟村等6个村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专题、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吴忠市举行。今年,吴忠市将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50公里,改建抗震宜居房4000户,实施清洁取暖“双替代”5.1万户,改造户厕6000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0个,着力打造“一村一幅画、一县一风景”的农村新景象。支持利通区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青铜峡市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模式,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独具特色的善治乡村。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前不久,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野外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时,首次发现并记录到成年豹猫育幼行为的珍贵画面。如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草综合植被盖度已达70%,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9.61%提高到现在的18.13%,赤狐、豹猫、鹅喉羚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明显增加。吴忠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加快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实施环罗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程,完成营造林32.2万亩,修复草原8.5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18.8%、54.7%。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7年位居自治区第一。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135.3万吨。实施庆华煤化干熄焦改造等技改项目28个,新能源建成并网规模1509.3万千瓦,宁夏塞外香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创成自治区级绿色工厂。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内。实施牛家坊等人工湿地项目6个,清水河治理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黄河吴忠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用残膜回收率均达90%以上。中央、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贺兰山东麓昔日的不毛之地鸽子山,灌区开发面积已达4.2万亩,全部采用滴灌技术。按照用水权改革要求,青铜峡市将鸽子山开发耕地全部流转给葡萄种植大户,并根据“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原则,将588万立方米用水权落实到28家用水户,做到应确尽确。吴忠市聚焦重点领域,靶向施治、精准发力,持续增强发展动能,不断厚植发展优势。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基层用水合作组织或农民用水协会81个,成功实施水权交易48次,累计交易水量8573万立方米、交易金额5.66亿元。“六权”改革成效显现,水权交易1344万立方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8宗,排污权交易178.5吨,林权抵押2.4万亩,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顺利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管联动”、公共资源交易“加减乘除”做法在全区推广。市级媒体融合改革纵深推进。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5%,成功举办自治区国资国企吴忠行、吴忠籍在外人才家乡行等活动。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25家。稳步推进重点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几”字湾等区域对接,抓好产业转移承接和经贸交流合作。立足绿色发展先行市建设,依托中国滩羊之乡、高端奶之乡、早茶文化地标城市等品牌和平台,鼓励发展跨境电商、服务外包、保税加工等新业态,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美丽宜居 拭亮幸福底色吴忠市区清水街东侧,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这里是吴忠市东片区保障性安置房项目。项目毗邻吴忠高铁站,配套有三纵五横15条城市道路。万达集团建设的3万平方米文化旅游小镇成为商贸、休闲综合体。建成利通区第二十小学,引入陕西师范大学与吴忠市合作办学,建成陕西师范大学吴忠市第十中学、秦宁中学。吴忠市突出完善功能,实施城市东片区开发等项目50个,新增商品房10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61个,实施换热站大温差技术改造54座,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90亩,市区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6%,入围自治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城镇化率达到56.7%。注重精细管理,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建成市区六纵六横绿波网络,修复破损路面28万平方米,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0辆、机动车泊位2900个,疏通市区排水管网42公里,整治地下空间防汛隐患525处。今年将实施“四类管线”改造等城镇项目36个,新增商品房15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9个、老旧路面1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道路、小微公园、公厕、再生水回用、充电桩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换热站大温差技术改造。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市区新增机动车泊位800个、城市绿地面积200亩,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加强城市道路建管养无缝对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强化住宅物业管理,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市政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向城郊乡村及规模较大镇延伸。完善县乡村三级流通体系,深化农村客货邮商融合发展,建设快递进村网点100个,统筹解决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3个“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57.5%。以人为本 增进民生福祉2022年,吴忠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4%,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2万人;新建扩建学校28所,新增学位1.5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4.7%;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得到缓解,普通高中“大班额”占比降至1%,宁夏奶业现代产业学院当年建设当年招生;持续深化“互联网+医疗”,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医保专网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220元,发放救助补助资金6.5亿元,困难群众低保和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今年将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培育创业实体2000个,增加就业岗位1.1万个。新改(扩)建学校15所,新增学位7500个。力促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通过中期评估。推动青铜峡市、盐池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吴忠市人民医院和同心县人民医院分别创成三级甲等和三级乙等医院。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和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和95%,全力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争取和统筹安排资金5.8亿元,办好10项民生实事。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前程越是广阔,就越需要奋力开拓。梦想越是伟大,就越需要奋勇拼搏。吴忠,未来可期。
2023/01/14第07版:要闻图片新闻本;报;记;者; ;鲁;延;宏; ;摄{'hashname': '5b5e143e6705a67d2174aa006db5d2f4'}上一篇 下一篇 图片新闻1月13日,银川迎来降雪过程,兴庆区环卫工人及时清扫路面积雪。 本报记者 鲁延宏 摄
2023/01/16第01版:要闻这个冬天,身暖心更暖本报记者 杜晓星 张国长[]上一篇 下一篇 这个冬天,身暖心更暖 本报记者 杜晓星 张国长小寒时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户外气温-17℃。和往年不一样,村民马其华家没烧炭,用的是阳光和地热。这些清洁能源被制成暖风后从空调里吹出来,遥控器显示,屋内温度23℃。“比烧炭暖和得多,能拿遥控器调温度,不会烟熏火燎,也不怕一氧化碳中毒……”71岁的马其华说起“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的好处滔滔不绝,“感谢政府和中核集团对我们老年人的关怀,这个冬天,我们身暖心更暖。”最近10年,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同心县,并在移民村旱天岭村设立驻村工作队,先后投资近1亿元,实施水源连通、人居环境整治、牧草园种植等10项工程,让这里成为全县有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去年秋季以来,中核集团投资180万元,配套53万元政府补贴,在旱天岭村推广“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优先为100户老年人家庭无偿安装。眼下正值寒冬腊月,项目负责人许昊带领12名工人正在抓紧施工:打地热井,安装陶瓷集热器、热泵主机等设施。据了解,这个项目设计使用寿命长达25年。截至目前,旱天岭村已有30多户居民用上了“地热+PVT”零碳供暖。今年3月,项目将全部建成投用,届时用户将可以利用收集来的阳光和地热,在冬季制暖,在夏天制冷。记者采访得知,这批获益老人年龄最大的92岁,80岁至90岁的有7户。不少老人冬天采暖不方便容易犯病,烟熏火燎咳嗽得厉害,“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投用后,他们可以轻松过冬。但起初,村里不少村民对这个稀罕物件不放心:虽然安装不花钱,可电费总要掏吧,咱农民能用得起这个?(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村里率先用上“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的老人马永俊来了个现身说法:他家1个月电费只有100多元,一个供暖季5个月,满负荷制暖花费不足千元。往年他家烧炭过冬,至少要花2000多元。可喜的是,“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部正向同心县供电局申请清洁能源供暖错峰电价:每天22:00至次日8:00时段,电价由0.4986元降为0.2486元。申请获批后,电费可下降30%左右。中核集团旱天岭驻村工作队队员马思兵说,“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耗电置换的是光伏发电——旱天岭村郊在建12MW分布式光伏项目能满足全村用电需求,这正是“零碳”的由来。眼见“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运转良好,用户反响热烈,中核集团配合自治区清洁供暖示范要求,今年春天将在同心县、固原市原州区的5个村庄继续推广此项目,届时将惠及63户人家。
2023/01/16第01版:要闻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记;者; ;马;越[]上一篇 下一篇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本报讯 (记者 马越)1月15日,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在银川召开。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置专门委员会的决定;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副秘书长名单;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会议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的发力之年,也是本届政协工作的起步之年,要认真学习中共二十大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刻理解“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新论述,“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新精神,“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新部署,“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的新要求,掌握核心要义,把握精神实质。会议指出,要锐意进取,努力提高常委会履职能力水平。要增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过硬的作风展现担当作为,不断把常委会建设成为履职有为的领导集体、改革创新的领导集体、团结共事的领导集体。会议指出,要守正创新,不断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坚持把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实践结合起来,认真谋划落实年度协商计划,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工作机制,搭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载体,更好引领团结界别群众、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各项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2023/11/30第02版:要闻玉塬村:鸵鸟养殖驮起村民致富梦本报见习记者 何娟亮[]上一篇 下一篇 玉塬村:鸵鸟养殖驮起村民致富梦 本报见习记者 何娟亮11月24日,走进彭阳县孟塬乡玉塬村志扬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只只体格健硕的鸵鸟在围栏里悠闲踱步。“这些鸵鸟又称非洲鸵鸟,耐寒耐高温,抗病能力强,食性杂,可实现一年一次产绒、产肉,皮毛可回收加工成皮具,蛋壳可雕刻成工艺品。”说起靠饲养鸵鸟致富,27岁的安海军打开了话匣子。安海军从小喜爱动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络上了解到鸵鸟养殖,便萌生了养殖鸵鸟的想法。“开始引进30只非洲鸵鸟幼苗,花了1万多元购置了1台孵化器,在摸索中开启了自己的致富之路。”安海军说。养殖初期,合作社一片荒凉,鸵鸟的窝棚很简陋,没有动力电让安海军愁眉不展。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彭阳县供电公司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详细了解用电负荷、电力设备和生产计划等,快报快装,为合作社及时安装上了动力电。“有了动力电,鸵鸟养殖规模也不断壮大。如今,饲料机、粉碎机和孵化机等设备一应俱全,不仅节约了劳动生产力,年利润也不断上涨。”安海军说。“鸵鸟肉每斤50元,鸵鸟皮每斤200元,鸵鸟毛每斤300元,一年下来利润能达到20万元左右,这日子可比以前红火多了。”安海军捧起鸵鸟蛋笑着说,经过4年养殖,现在种鸟存栏量达到50只,年出苗1000只左右。合作社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鸵鸟肉、鸵鸟蛋、鸵鸟苗,孵化率由初期的50%提高到现在的70%。冬季降温,国网彭阳县供电公司再次组织人员来到鸵鸟养殖专业合作社,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设备线路和电源运转正常,针对发现的设备及开关连接处的导线裸露情况,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有了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自己更有信心把养殖业发展得更好,后期将进一步拓展鸵鸟养殖的规模和水平,达到种鸟养殖量100只左右。”安海军对产业发展信心十足。
2023/01/09第07版:民政观察聚焦改革创新 聚力服务升级——石嘴山市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综述宁夏日报{'hashname': 'b5439618f0beb547796de62002a92dfc'}, {'hashname': 'f97d5dad198aea2c75912d961ef5c938'}, {'hashname': '6cef8734395f308be8d8a8e0f41fa844'}, {'hashname': 'feca08d45f22987da6f9d3af5e832bb8'}, {'hashname': 'fe531168fd8a3e64c121ba13443392d8'}, {'hashname': '1b6e4ce860fafdec9ea23110e52a6b28'}, {'hashname': '88d78a740bb7ef8f3f7d1a0b1be3571c'}, {'hashname': 'b0c49c13a3cdf0a31c9c6aef95d0c807'}聚焦改革创新 聚力服务升级——石嘴山市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综述2022年8月22日至23日,自治区民政厅在石嘴山市举办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举办全市养老服务培训班。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体验馆和样板间,引入智能物联设备、适老化产品,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问题。平罗县宝丰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巡回大集带领老人画画,预防老年痴呆,增强颜色辨识能力。石嘴山市3名选手代表宁夏参加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的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庆“七一”专场文艺演出。石嘴山市社会福利院。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由石嘴山市民政局提供)探索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五社联动”机制,石嘴山市先后组建“青葱麻花”“凡事帮”“情暖万家”等49个为老志愿服务队伍。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近年来,石嘴山市以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聚焦改革创新,聚力服务升级,着力构建居家孝老、社区助老、旅居乐老、机构享老、医护养老的“五位一体”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适度普惠、就近便捷、服务精准、多元供给、智慧管理的养老服务格局,温馨守护最美“夕阳红”,切实增强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注重政策创制 健全智慧康养发展机制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为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把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上升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度,落实养老服务工作全面领导责任,坚持对标高位、科学统筹,全市上下“一盘棋”,一体规划,全方位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21个部门参与的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养老服务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监督落实,形成相互协作、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近年来,制定出台了《石嘴山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快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石嘴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石嘴山市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石嘴山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石嘴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点)设置和服务标准(试行)》等系列配套方案,为养老服务改革提供政策指引和遵循。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将建设石嘴山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列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纳入年度效能目标考核,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得到有效保障和强力推进。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在石嘴山市召开。创新服务模式 夯实智慧康养服务基础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石嘴山市创新“互联网+养老”,打造“1+4+N”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建成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市级调度指挥中心,开通“12349”养老服务热线,改造建设社区(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55个,开发启用智慧养老“e卡通”管理系统,开展“福满石嘴山”积福享福活动,线上线下同步,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等“十助”服务167万余人次,实现养老服务需求与资源的高效对接和优化配置。大武口区青山街道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石嘴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依托山东青鸟软通信息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汇养通”智慧康养管理云平台,优化升级石嘴山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融合式养老服务样板,助力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引入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配备智能健康体检一体机、社区随诊箱、安装人流量计数器等,积极向老年人推广智能手环、手杖等智能设备,实现智能展示和服务全流程监控,为老年人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体验馆和样板间,引入智能物联设备和适老化产品,解决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问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展示平台和线上颐享乐龄大学直播间,发展壮大养老服务、居家养老设施、老年用品等消费市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与百度公司等进行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为老服务社会组织等资源,举办石嘴山智慧养老订制终端“石颐通”首发仪式及首批“石颐通”进社区发放仪式,为困难失能老年人发放安装小度智能屏,嵌入远程监控、网上问诊、助餐助购等13项助老服务功能,有序开展线上线下服务,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智能化和可及性。在大武口区金山社区等10个社区打造15分钟助老生活服务圈,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利用闲置校舍等设施建设农村互助养老院,为农村留守困难老年人提供互助、便捷、优质的养老场所。保障基本养老 优化智慧康养供给结构民之所需,政之所向。石嘴山市落实老年人高龄津贴城乡一体化、长寿保健金、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17项基本服务项目,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法制化。在全区率先出台农村老年人高龄津贴城乡一体化政策,每年发放500余万元,落实长寿保健金发放、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惠及老年人1.3万人次。采集录入老年人信息10万余人,开发启用留守老人巡访App软件,定期巡访服务6.7万余人次,开展音乐照护等主题活动4万场次、养老服务巡回大集374场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2480名困难老年人进行筛查摸底、需求调查及能力评估,为3643名失能困难老年人分级进行助医、助洁、助浴等精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为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照护指导,提高困难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石嘴山市养老巡回服务“赶大集”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探索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五社联动”机制,先后组建“青葱麻花”“凡事帮”“情暖万家”等49个为老志愿服务队伍,实施公益创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开展“爱心敲门”等关爱留守、空巢、高龄等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600余场次。依托社区养老服务阵地,在原有社区老年人丰富的文化活动基础上,实施“塞上乐龄”老年大学试点项目,其中,大武口区3所,惠农区5所,平罗县4所,实现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完善服务标准 改善智慧康养保障质量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石嘴山市着力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石嘴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列入自治区级民政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动养老服务业标准实施应用。制定了《颐享·石嘴山养老服务品牌规范手册》《石嘴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点)设置和服务标准(试行)》《石嘴山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运营手册》等基本规范,做到品牌logo、管理制度、服务流程、设施编码“四统一”,实现养老服务机制常态化、质量标准化等“六化”目标,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品牌化、精准化发展。加大培训力度。打造石嘴山市智慧养老护理实训中心,邀请全国知名养老专家、教授授课,共举办全市养老服务培训班17期,培训养老服务管理、护理人员1197人次。开发护理微课平台,开展职业素质、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康复服务、技术护理等为老服务培训。谋划建设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养基地。提升技能水平。2021年9月,举办了石嘴山市首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并组织4名选手参加自治区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各一名,石嘴山市民政局荣获突出贡献单位奖。石嘴山市3名选手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及优胜奖各1名,1名护理员荣获“自治区技术能手”称号。强化设施建设 扩大智慧康养有效供给石嘴山市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成功申报民政部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批复项目资金1480万元。争取国家支持,推动投资3460万元的石嘴山市颐享养老中心项目实施。引进民营资本,建成民办养老机构石嘴山市永峰养老院、平罗县颐养中心、石嘴山市兰山养老院等。争取资金19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6个农村老饭桌项目,建设大武口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推进新建居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支持力度,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饭桌每年给予3万元、1万元运营补助;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每年给予5万元、4万元的运营补助,持续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全市运营的18家养老机构中有医养结合机构5家,与就近医院协议对接13家,推动机构医养融合发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核拨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助以及护理型床位改造资金267万元,进一步增强养老机构的基本照护能力。全面推广使用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开发使用全市养老机构服务软件,建设全市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值班和食品安全视频监管平台,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共获评四星级1家、二星级3家、一星级3家。激发市场活力 释放智慧康养消费潜力在落实好政府托底保障职责、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成立石嘴山市养老服务协会,积极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挖掘和利用石嘴山市与国内康养强市在生态、气候、环境、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互补优势,探索“旅居式养老”新业态,市级领导包抓推动,与国务院国资委机关离退休干部局及营口、徐州、遵义、萍乡、宜春、潍坊等城市签订旅居康养战略合作协议,并与5个地市达成意向,通过开放合作、对接联动,促进跨区域旅居康养服务业共享发展,培育和拓展普惠旅居养老服务市场,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积极探索推进康养金融,与中国银行石嘴山市分行、石嘴山市青鸟公司签署“敬老积福”项目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中行分3年共投入130万元,首批选择大武口区长庆社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作为金融积福养老服务示范点,为老年人提供涵盖金融老年大学、康复理疗等便民益民的金融助老服务,开创老年金融领域的创新示范。开展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让康养市场更规范,让老年人消费更放心。在大武口区民生社区启动科技惠民项目——老年健康疾病干预应用试点项目,着力打造康养医相结合的示范社区。2022年5月,石嘴山市民政局与中国电信石嘴山分公司、中行石嘴山市分行、北京百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石嘴山市青鸟公司五方合作,成功签订石嘴山市智慧康养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智慧养老2.0能力提升项目,实现数据共享、科技助老,着力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圈和价值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石嘴山市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作为新使命新任务,把智慧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主线,把推进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作为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建制度补短板、增实效强基础、定标准拓资源,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不断向体系化、精准化、专业化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对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的新期待。石嘴山市养老服务工作大事记■ 2017年11月,石嘴山市被确定为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18年8月,石嘴山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市级健康养老指挥调度中心、“12349便民养老服务热线”、石嘴山市智慧养老护理实训中心启动运行。■2019年1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石嘴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为例,发布推进养老服务改革、释放改革试点红利的调查研究报告,充分肯定了石嘴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成效。■ 2020年5月,石嘴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2020年12月,大武口区青山街道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 2021年6月,石嘴山市委、市政府成立全市休闲康养业工作专班。■ 2021年6月,石嘴山市人民政府与国务院国资委机关离退休干部局签订养老共建合作协议。■ 2021年8月,石嘴山市民政局与中国银行石嘴山市分行、石嘴山市青鸟颐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敬老积福”项目三方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9月,举办石嘴山市首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并组织4名选手参加自治区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各1名,石嘴山市民政局荣获突出贡献单位奖。■ 2021年12月,石嘴山市3名选手代表宁夏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及优胜奖各一名。■ 2022年2月,石嘴山市养老巡回服务“赶大集”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 2022年3月,康养医相结合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石嘴山市颐享养老中心项目落地实施,规划设置护理型床位180张。■ 2022年5月,举办石嘴山市智慧康养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与百度公司、青鸟公司等合作推动智慧养老2.0能力提升项目。■ 2022年5月,石嘴山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列入自治区民政标准化试点项目。■ 2022年6月,民政部、财政部批复石嘴山市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 2022年7月,举行石嘴山智慧养老订制终端“石颐通”首发仪式,为困难失能老年人发放小度智能屏,嵌入远程监控、网上问诊、助餐助购等13项助老服务功能。■ 2022年7月,社会资本参与、免费对外开放的招商引资项目——民办养老机构兰山养老院正式运营。■ 2022年8月,建成智慧健康养老体验馆和样板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展示平台和线上颐享乐龄大学直播间。■ 2022年8月,自治区民政厅在石嘴山市举办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 2021年至2022年,与营口、徐州、遵义、萍乡、宜春、潍坊等城市签订旅居康养战略合作协议。
2023/01/09第06版:国内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宁夏日报[]上一篇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上接第一版)2022年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2022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总结成绩,查摆不足,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明确要求,向全党传递出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松、半步不退的清晰信号。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这是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分析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是强化管党治党全面系统布局、协同高效推进的重大举措;从七个方面对党的建设工作作出部署,内容涵盖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等方方面面;明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首次对“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进行专门部署,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调“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一系列精心谋划、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对严峻复杂考验的清醒认知,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这是最为彻底的斗争精神。2022年10月17日,党的二十大召开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广西代表团,同大家一起讨论二十大报告。谈到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总结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十年来,面对反腐败这一“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亮明态度,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决绝,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斩钉截铁、一锤定音:“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怕什么?接受疾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我说,‘虽千万人,吾往矣’!没什么好怕的。”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标本兼治,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春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主动投案”,这是消息中一个不难发现的细节。事实上,仅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已发布十余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主动投案的消息。数据显示,五年来,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8.1万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2020年以来21.6万人主动交代问题。“只有早投案、早交代,才能早一点把心里的石头放下。”2022年年初热播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刘川生的忏悔,正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变化的有力印证,反映出新时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指向。围绕“国之大者”,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冬日向晚,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漓江江面波光粼粼。近年来,通过关停采石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等一系列举措,漓江生态越来越好,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桂林市纪委监委成立“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专项监督工作专班,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薄弱环节,对有关问题优先查办、快查快结。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9月,桂林共查处生态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53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80人,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呵护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从疫情防控到生态环境保护,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一系列重大战略、重点任务……政治监督始终有力有效,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把握内在联系,不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整体性——2022年岁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年度十大反腐热词,其中一个正是“风腐同查”。而在2021年年底,“风腐一体”就曾入选当年十大反腐热词。从“风腐一体”到“风腐同查”,充分体现出纪检监察机关把握党性党风党纪内在联系,把握“四风”与腐败风腐同源、风腐一体的特征,对风腐问题统筹来抓、一体纠治的治理方式转变。从作风问题入手,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截至目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111个月公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对“四风”问题从严纠治;一体纠治,深挖腐败问题背后的“四风”苗头。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案看风”,精准分析查找哪些作风问题最易演变为腐败,开展针对性纠治整改,不断压缩腐败滋生空间。“三不腐”一体推进,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纪检监察机关在紧盯风腐交织突出问题严打严查的同时,坚持破立并举、扶正祛邪,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2022年6月28日,《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全文公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作为一部规范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的基础性中央党内法规,规则着眼健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的组织设置、领导体制、工作职责、履职程序等作出全面规范。这是纪检监察机关把握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内在一致性,推动构建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五年来,纪检监察主要法规制度共增加111项,初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纪检监察法规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建设贯通纪检监察业务全流程、全要素的信息化系统,建成覆盖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程再启,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2年11月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一句话”新闻,宣告党的二十大后“首虎”落马。随后一个多月时间里,又有多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战。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新征程再出发,必须扛起“两个维护”重大政治责任——2022年10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李小豹被“双开”。通报指出,李小豹“背弃‘两个维护’,搞‘七个有之’,组织‘小圈子’‘小团伙’,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对其“两面人”属性进行了精准画像。始终抓牢政治纪律这个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消除政治隐患、维护政治安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有力政治监督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新征程再出发,必须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紧盯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影响安全发展、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治打折扣、搞变通、各行其是,急功近利、脱离实际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2022年11月,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工作的意见》,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这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职责,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的一个缩影。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2022年10月29日,十届河北省委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暨巡前集体谈话会议在石家庄召开,明确要求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围绕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监委专门作出部署,明确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进行坚决治理;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辽宁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金融、政法、国企领域腐败治理,着力查处资本无序扩张、平台垄断等背后的腐败行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完善纪法规定,严格执纪、严肃纠风、严厉反腐,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浓厚氛围。新征程再出发,必须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70多次。“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党能不能长久执政,主要看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人民群众拥不拥护、满不满意。在浙江湖州,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对乡村养老托育等服务的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清单化、项目化监督,确保村里的老人、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服务;在湖南新化,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直查直办”“提级办理”,从严查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工作中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在河北魏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打造办事直通车,帮助解决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矢志不渝、笃行不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百年大党必将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2023/01/09第05版:要闻中国战“疫”进入新阶段——我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纪实宁夏日报[]中国战“疫”进入新阶段——我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纪实2023年1月8日,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从推出“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再到由“乙类甲管”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面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不断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与病毒对决,为抗疫平稳转段赢得宝贵时间和最大空间。因时因势科学决策,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进入2022年,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对中国而言,把握好世纪疫情应对的变与不变,是一道重要考题。始终跟踪病毒变异特点,密切关注疫情演变态势,时时牵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22年11月10日,深秋的北京。一场非同寻常的会议,在中南海召开。听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要在落实各项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举措不能放松”……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作出重大决定。首次提出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向海内外释放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防控政策的鲜明信号。隐匿传播特点明显、清零难度大、疫情防控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变高……面对持续变异的病毒和不断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每一步抉择,都要反复权衡、审慎决策。就在一个月前,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波及31个省(区、市),部分地方疫情持续3个月左右,疫情控制的社会成本攀升。病毒致病力减弱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2022年11月9日,乌鲁木齐在院感染者中无症状、未分型和轻型占91.3%,重型、危重型占1.5%;呼和浩特在院感染者中无症状和轻型占98.6%,重型、危重型占0.36%。尽力用最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尽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2022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第二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二十条’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作出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负责人表示,这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与此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赴多个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设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在抓实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防止防控简单化。然而,这场硬仗的复杂程度非同一般。一面是奥密克戎隐匿传播、免疫逃逸能力不断增强,快速识别、追踪、诊断和隔离的难度增加;一面是新冠疫情三年的持续影响,疲惫、焦虑、紧张等复杂情绪开始蔓延,防疫成本日益加大。2022年11月下旬,北京社会面病例数不断波动上升,病毒传代时间平均仅约2天,重庆、广州等地疫情多点多链并行、散发聚集并存。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如何科学防控,没有现成答案。14亿多人口的中国,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成为防控策略调整的关键。2022年11月30日、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召开座谈会,听取张伯礼、沈洪兵、王军志、梁万年、杜斌、冯子健、杨维中、董小平8位专家及8位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发言。与会专家、代表交流了对防疫的认识和体会,对疫情防控措施提出意见建议。“优化防控策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抗击疫情,最重要的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参加座谈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这是我国应对世纪疫情的一条重要经验。密集召开的座谈会,释放明确信号: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关键时期要有关键之举。2022年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根本指针。次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也不再查验,不再开展落地检……“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第九版、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不到位、不准确等问题,‘新十条’提出针对性优化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一面是疫情形势不断演变,一面是防控策略不断优化,中国始终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2022年12月13日,针对新增感染者快速增长的现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多家医院、连锁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调研,实地了解发热门诊设置、就诊转诊流程、分级诊疗运行、药品储备供应等情况,强调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围绕医疗救治、重点物资生产保供、交通运输保障、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养老机构管理保障等疫情防控重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等多部门加大工作部署,推动落实落细,为防控措施优化完善做准备。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防控能力提高,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从法理依据来看,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就应当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不断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决定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依法将新型冠状病毒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党中央在统揽全局、综合研判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科学、及时、必要,我国具备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基本条件2022年10月,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一个个急诊、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从哨点医院抽样采集,经过基因组测序后,数据汇集到一起。专家团队慎重做出研判:席卷全球多个国家的奥密克戎BA.5亚分支,已成为我国优势流行毒株,传播速度极快,但致病力与奥密克戎其他亚分支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监测还显示,国内当前流行的多个新冠病毒亚分支,均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即便是正在海外加速传播的BQ.1和XBB亚分支,致病力也未发生明显变化。用通俗的话来讲:新冠病毒没有变得更“坏”。迎战奥密克戎近一年,中国对这个变异株的认识越来越多。2022年4月至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大连、苏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和成都等7个入境城市开展了为期4周的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天至4天。此后,我国又监测到多个亚分支。传播指数R0值从原始株的2.5至3,一路攀升至21,达到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值。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解释,感染人数呈几何指数增加,这意味着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1传21”,防控难度之大超乎想象。事物总有两面性。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病毒变异大方向除了传染力更高、潜伏期更短,也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2022年上半年的香港、上海,下半年的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以及海外多个国家……一年来,越来越多病例数据显示,大部分人感染奥密克戎后表现为轻症或无症状,极小比例发展为重症。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不论是体外感染还是动物模型,奥密克戎对肺组织细胞的感染能力显著减弱……相较于原始毒株和随后出现的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的致病力趋于温和,病毒变异总体朝着季节性传染病方向发展——对病毒的跟踪研究,为科学决策不断提供依据和参考。抗疫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筑起应对全球数波大流行的防波堤。在这一过程中,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这为疫情防控策略调整创造了重要前提。病毒变异情况,并非防控策略调整的唯一变量。2022年春天,大上海保卫战开始打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密切跟踪病毒传播力、致病性等变异情况,研究不同人群免疫策略,做好疫苗接种效果评估等,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办法。新冠病毒的危害性、人群免疫水平和卫生健康系统承压能力、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自疫情发生以来,为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始终密切关注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大规模接种疫苗,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的安全有效手段。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联合进行的研究显示,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接种2至3剂新冠灭活疫苗的60岁以上感染者,重症保护率可达到90.15%。如果统计范围扩大到所有感染者,重症保护率则为96.02%。来自香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发布的数据同样支持了国产灭活疫苗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论文刊登在2022年10月的《柳叶刀·传染病》。2022年11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对当前疫情形势研判的报告指出:考虑到病毒致病性下降、我国疫苗接种率较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有必要继续推进防疫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截至2022年11月上旬,全国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人数已超过总人口的90%。对于人口大国而言,优化防控工作的每一步,都必须反复衡量“家底”。我国持续推进部署,加速扩容医疗资源。2022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部署全国医疗机构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2022年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应对处置方案》,明确了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定点医院储备等要求。2022年6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总结北京冬奥会等防控成功经验,推出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减少隔离时间,推动诊断标准与国际接轨。2022年11月24日,《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资源准备工作的通知》印发,要求确保12月底前医疗资源准备到位。有效药物也是疫情防控中保健康、防重症的关键手段。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多路径药物研发,多种药物或疗法纳入诊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在分层干预、降低转重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22年2月,国家药监局经过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进口注册。7月,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了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适应症注册申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12月,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莫诺拉韦胶囊进口注册。此外,我国还有多个新冠治疗药物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部分药物已在国内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冠治疗药物研发主要围绕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开展,我国在这些技术路线上均有部署。疫情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防控策略因时因势优化调整。2022年7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要求,密切跟踪其他国家防控策略调整及其效果。进入9月,有关方面要求密切跟踪有关国家和地区放松管控后的影响,系统研究医疗资源使用、重症率等情况,及时提出优化防控政策的建议。2022年11月下旬,一些群众反映部分地区“静默”管理、“层层加码”等防控问题,引起高度关注。我国新冠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更加有针对性地优化防控举措。多地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的精神,相继宣布调整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防控措施,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减少疫情防控给群众带来的不便。从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到保障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力量;医疗救治、重点物资生产保供、交通运输保障、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养老机构管理保障……一个个底数在盘清,一组组数据在上报,一块块短板在加快弥补。防控工作稳中求进,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三年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工作,为我国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根据疫情形势,主动调整防控策略是科学、及时、必要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负责人说。专家研判,各省份将梯次进入疫情流行高峰期。按照部署,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及时研判疫情形势,动态采取适当的压峰措施,确保实现平稳转段和稳定接续。上下一心同舟共济,防控工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强传染性,使感染者人数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作为第一批遭遇疫情“洪峰”的特大城市,北京120急救电话呼入量急剧增加,2022年12月9日进入高峰,日呼3.1万次,为常态时的6倍。12月11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新冠与流感双重风险叠加,部分患者出现肺部感染,一些高龄老人也面临重症、危重症风险……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北京西直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大楼,会议室的灯光常常彻夜不熄,疫情三年来已是常态。应对防控转段的挑战,必须抓住“脆弱人群保护”“精准快速分流”“重症患者救治”和“药品物资供应”四个关键。2022年11月11日,二十条优化措施重点就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推进疫苗接种,加快药物储备,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等作出部署。关口前移,着力加强脆弱人群保护——目前,我国全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4.8亿剂次。统计表明,面向全国2.67亿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又有200多万人筑起免疫屏障。三年来的战“疫”实践表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是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也是疫情中的脆弱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平稳渡过疫情高峰。2022年11月底开始,接连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关于开展新冠重点人群健康调查的通知》《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我国加快推进疫苗接种进度,全面展开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调查和分类登记,推进重点人群分级分类救治。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对“一老一小”、有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关注尤为重要。按照相关部署,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实施健康监测,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以绿(低风险)、黄(中风险)、红(高风险)不同颜色进行分级标识,专人专案管理。快速分流,推动分类收治加强分级诊疗——应对疫情高峰,发热门诊、急诊是第一道“关口”。2022年11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医疗救治资源准备工作,召开全国视频会进行部署。针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建立调度机制,指导各地加快配备并培训医务人员,国家专家会诊力量进行远程指导。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应开尽开;简化就诊流程;密集发布居家治疗、抗原检测等相关文件对居家治疗进行指引;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截至2022年12月25日, 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北京市西城区,广安体育馆。2022年12月14日,这个由体育馆改造而成的简易发热门诊正式启用,设有临时药房、药库,配有解热镇痛药品。2022年12月22日起,太原市小店区的便民核酸采样亭迎来“大变身”。“便民发热诊室”以“政府+企业、医药+服务”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诊疗、免费发放退烧药。政策调整之后,会带来哪些改变?风险如何防范?如何有效防止医疗资源挤兑,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坚持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从“二十条”到“新十条”再到“乙类乙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密集召开10余场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对中外媒体提出的问题应答尽答。新冠是否导致“白肺”和心肌炎、新冠治疗有没有特效药、“乙类乙管”是否放任不管……坚持公众关心什么就及时回应什么,国家卫生健康委密集组织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接受采访,引导群众科学就医、合理用药,有效纾解疑虑,凝聚社会共识。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救治重症患者——尽管奥密克戎的重症率与原始毒株、德尔塔相比有所下降,但再低的重症发生率,结合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从世界范围来看,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并不是个例现象。我国抗疫实践表明,“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就能一定程度减少重症发生。统筹调配医疗资源,扩容医院重症床位,简化重症患者转诊流程……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全国多地医院开始超速运转,医疗资源加大向重症救治倾斜。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18.1万张,较12月13日增加3.1万张,增幅20.67%。全国储备“可转换ICU”床位10.48万张,增幅26.53%。收治病人是第一要务,必须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医院、朝阳医院等急诊数量激增,大量患者都要及时进行吸氧处置。泪水,来不及擦干;勇毅,刻印在脸庞。从急诊到ICU,医护人员昼夜奋战,克服身体不适、人手紧张,咬紧牙关坚守阵地。强化保障,全力以赴保药品供应——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的增加,用药需求在短时间内激增,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囤药”“抢购”现象,部分品种的退烧药、感冒药一度暂缺。尽快研判疫情形势,拿出关键举措,多管齐下,着力保证群众用药需求。国家药监局加快新冠临床诊疗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截至12月20日,已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疫苗5个,另有8个新冠病毒疫苗经有关部门论证同意后纳入紧急使用;批准治疗药物11个、各类检测试剂128个。工信部加强统筹调度,抢抓生产,建立重点保供企业白名单,实行药品生产情况日调度机制,打通重点药品稳产增产堵点,加速扩大产能产量。进入2022年12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类重点解热镇痛药产量迅速提升,日产能达到2.02亿片;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扩产到1.1亿人份;N95口罩日产能超过1.9亿只。一根温度计、几粒退烧药、“互助药箱”……全国多地社区居民自发行动起来,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统一思想、提振信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统一思想、科学防控、提振信心,找到杠杆的平衡点,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相信曙光就在前面”。坚定信心、站稳脚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就在11天前,一支由浙江省级部门相关负责人及企业代表组成的队伍包机前往欧洲,巩固和拓展海外市场。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从东部沿海到内陆省市,多地外贸企业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掀起到海外“拓市场、寻商机”的热潮。防疫和发展,天平的两端,都重若千钧。疫情防控策略在调整的过程中,为有效遏制病毒扩散,一些地方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生产生活的暂时“停摆”,引起高度关注,各级党委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确保社会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面对世纪疫情,中国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掌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的平稳有序。坚持系统观念,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3年1月7日,为期40天的春运将正式启动。对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返乡潮”将是一场严峻考验。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2022年12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强调重点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方面工作。接连印发“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检测方案等多个指导文件;多地加强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第一道防线;为患者提供开具治疗处方、送药上门、心理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做好相关防控和救治工作,千方百计降低重症、减少病亡;在城乡基层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治疗……这些天,河北省安平县组建了245支家庭巡诊小分队,覆盖当地230个行政村和15个社区。湖北组织开展关爱重点人群“敲门行动”,从2022年12月起,党员干部入户上门,为农村特困供养户等困难群体,解决就医用药问题。截至目前,全省累计为20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防疫物资“健康爱心包”。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扩充发热诊室,畅通渠道,加大药品采购,多地正努力构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防线,确保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2023年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方案因时因势调整收治策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并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2023年1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新版防控方案倡导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整了传染源管理方式和检测策略,优化了重点环节防控,并明确在疫情流行期间采取紧急防控措施。优化防控举措,不断为经济活力加速释放创造条件——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2022年12月30日,起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线路全长2121公里的白浙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这标志着中国装机规模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面建成。连日来,全国不少地方接连开工、竣工一系列重大项目,这是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农业、乡村振兴、养老就业等多项2023年预算资金;多地发放文旅、零售、餐饮等消费券;多措并举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坚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防疫情、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和优化措施正接续落地,为2023年经济发展积蓄动能。坚持精准施策,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最优路径——对拥有14亿多人的大国来说,平衡好、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并非易事。2022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回稳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这是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取得的,是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下取得的。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明确提出“六个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在坚持中赢得战略主动。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冲击,有效扛过病毒最猖獗的艰难时期。在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提升了6位。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同疾病的斗争史。在与病毒对决的“持久战”中,不断提高科学认识,不断走向主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2023年元旦期间,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逐步见效,多地复工复产速度加快,生活服务业有序恢复。眼下,多地城区人流量、车流量明显增加;餐饮堂食陆续恢复,多个商圈客流量增多;热门景点游客量回升,文旅市场显现复苏趋势……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3年新年贺词,字字温暖、句句恳切。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也好,什么时候没有困难?只要14亿多中国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让我们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2023/01/09第04版:喜迎自治区两会在“算力沃土”绽放创新之花陆 军[]上一篇 在“算力沃土”绽放创新之花 陆 军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算力、算法正成为新的生产力。近年来,宁夏积极响应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号召,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势,以“宁夏枢纽”为牵引,大力开展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了一批大数据和算力产业集群,对催生新的数字经济产业活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迭代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的宁夏已经具备将数字基础设施打造为服务、再将服务打造为高附加值产品的条件,这为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循方案。当前,量子技术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新高地,量子算力替代电子算力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已然势不可当。宁夏已经在电子算力方面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未来应当把握量子科技发展契机,一方面按照科技产业体系发展新范式“ABRDP”,即以“工业软件”(A)+“公共基准、工业母机、验证样机”(B)为基座,支撑“科学研究(R)—工程研制(D)—产品生产(P)”科技产业循环进行战略谋划,筑牢电子/量子科技产业体系基座,为电子/量子算力的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打下稳固基础;另一方面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系统布局电子/量子混合算力网,提前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试点工程建设,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更快速、更专业、更安全、更廉价的算力服务,抢占算力网领域战略科技产业集群建设先机,为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保障国家战略安全、重塑世界科技产业体系格局贡献宁夏力量。宁夏自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未来希望宁夏能在“算力沃土”中绽放出创新之花,耕耘出产业之田,助推“数字宁夏”高质量发展。(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2023/01/09第04版:喜迎自治区两会助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王林伶[]上一篇 下一篇 助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王林伶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有利于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速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和各类市场主体深度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品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激发出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重塑着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体系。及时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做优做强我区数字经济,已是大势所趋。要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来装备企业,给企业赋能,充分利用我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优势,瞄准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推动数字和产业深度融合。巩固和提升光伏产品制造、多晶硅单晶硅产品制造、电子信息专业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以及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数字经济的成长,必然需要适合其发展的良好生态,需要加快培养这类实体企业,而实体企业是有层次的,既要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要培育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要看到,数字经济既能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也能推动各类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关键举措,有利于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的数字化生态,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育商育企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要了解市场、了解企业诉求,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开出“药方”,拿出硬核政策举措和“真金白银”的支持,通过数字技术“改造唤醒”传统产业,用数字“模式”装备企业,帮助企业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奠定基础,赋能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宁夏社会科学院综合经济研究所)
2023/01/09第08版:理论在新征程上弘扬伟大斗争精神郭小涛[]上一篇 下一篇 在新征程上弘扬伟大斗争精神 □ 郭小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提到了全党面前,并强调要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政治要求和重大原则,对“什么是斗争”“为什么进行斗争”“怎样进行斗争”要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不断夯实斗争的底气,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踔厉奋斗。没有躺出来的精彩,只有斗争出来的辉煌。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宝贵品格。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通过斗争解决矛盾推动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斗争是认识、分析、解决矛盾问题,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看家本领和优势。回溯百年党史,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全党同志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斗争精神,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团结带领人民涉险滩、爬陡坡、闯难关,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而是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中得来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坚决斗争的结果。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在党的领导下,宁夏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实现了翻身解放做主人,满怀豪情建设幸福家园的美好愿景。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宁夏人民锐意进取、负重拼搏,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胜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宁夏的新时代十年同全国一样,就是一部在伟大斗争中开辟新局面、闯出新天地、书写伟大变革的光辉历史。敢于斗争是战胜风险挑战的前提,善于斗争是战胜风险挑战的保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目标,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加快“三区建设”、必须紧盯“四新任务”、必须实施“五大战略”,我们要时刻强化斗争意识,正确理解和把握斗争精神,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时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增强斗争本领要锚定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始终保持再出发的心态、冲锋者的姿态、加油干的状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锻造“风雨无阻向前行”的担当能力。要始终把学习作为增强斗争本领的第一需要,在理论学习中固本培元,在深学笃信中拓展思维视野,从百年波澜壮阔的党史中汲取斗争智慧,在总结探索中提升素质本领,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要从新时代以来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领悟斗争经验,掌握斗争方法,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团结奋斗全过程,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自己锻造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新时代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新的辉煌。(作者单位: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3/01/06第01版:要闻用水权变现、土地权确权、排污权交易、山林权抵押、用能权控能、碳排放权减碳宁夏“六权”改革披荆斩棘直大道记;者; ;裴;云;云[]上一篇 下一篇用水权变现、土地权确权、排污权交易、山林权抵押、用能权控能、碳排放权减碳 宁夏“六权”改革披荆斩棘直大道本报讯 (记者裴云云)用水权变现、土地权确权、排污权交易、山林权抵押、用能权控能、碳排放权减碳……昔日制约宁夏发展的山、水、林、能等资源要素,通过确权、赋能、定价、交易,赋予其商品属性、市场属性、金融属性,实现了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截至目前,宁夏累计交易水量9098万立方米、金额3.37亿元;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5.52万亩;开展排污权交易168笔;山林权改革推进以林养林、以地换林新路径,引入社会资本,经营利用林地面积139.3万亩;用能权和碳排放权改革推动绿色发展。2022年,全区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用能权围绕“控能增产”,加快制定用能权改革实施方案,2022年1—10月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3%;碳排放权围绕“减碳增汇”,主动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41家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用水权推动“节水增效”,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在全国率先出台“四水四定”管控方案,总量控制、指标到县、用途管控的“硬约束”体系已形成。适水种植、量水生产成为常态,水资源配置初步实现由“政府主导、无偿配置”向“市场主导、政府调节、有偿使用”的根本性转变;山林权改革推动“植绿增绿”,全区无权属争议林地确权515.9万亩,确权率达到75%。推进以林养林、以地换林新路径,引入社会资本5600万元,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040家,经营利用林地面积139.3万亩,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9.11万亩,新增林权抵押贷款4.08亿元;土地权改革推动“盘活增值”,基本建成五市土地交易二级市场,保障296宗9100亩闲置工业建设用地重新进入市场交易。累计批准建设项目用地207批次(宗)、7.5万亩,国家和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六大提升行动”和20个重大项目用地快审快批、应保尽保;排污权改革推动“降污增益”,建成了全区统一交易平台,2022年排污权累计交易168笔。
2023/01/09第08版:理论深刻领会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中共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执;笔;:;王;志;岚[]上一篇 下一篇 深刻领会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课题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既是对百年党史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郑重要求和殷殷嘱托。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奋斗精神。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力量所在、魅力所在。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充分证明,团结奋斗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福祉不断提高的重要法宝,也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经验。具备伟大团结奋斗精神的中华民族,已经深深将团结奋斗的价值理念融入自身的精神世界,具备团结奋斗精神标识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也必将不断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提出团结奋斗的新要求。“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心任务的提出,是在总结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工作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伟大变革的基础上,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定位。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下一个一百年,中国式现代化、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鲜明目标。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所要进行的奋斗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将会伴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将团结奋斗精神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末,不敢有丝毫松懈和观望,才能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只有具备“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才能在各自岗位上展现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两个确立”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提供了根本遵循。人类社会的实践表明,任何一个组织的行动、奋斗,都需要领导集体,尤其需要一个核心,没有权威的社会极易陷入无政府状态,没有权威的社会组织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无序无效的组织。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权威人物或集团,无产阶级是难以作为一个整体的阶级采取有力行动的。列宁指出,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一切经典论述深刻表明,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显著特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命题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所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宁夏在完成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时代重任的奋斗过程中,只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可能画出宁夏各族人民最大的同心圆,凝聚起各族群众最大的正能量,最终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奋斗目标。(执笔:王志岚)

数据更新频率

年度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