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表

时间区间

2024年4月底的截面数据


字段展示

疾病表
类别
词条
简介
概述
基本病因
诊断原则
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其他治疗
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实验室检查
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
典型症状
饮食调理
急诊(120)指征
门诊指征
发病率
总述
危险因素
诱发因素
伴随症状
并发症
就诊科室
就医准备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预计检查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病理检查
其他检查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相关药品
手术治疗
放化疗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一般预后
危害性
治愈性
治愈率
根治性
心理护理
用药护理
生活管理
病情监测
复诊须知
饮食建议
饮食禁忌
临床分类
传染性
发病趋势
好发地区
病情发展
自愈性
术后护理
相关疫苗
急性期治疗
复发性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家庭处理
心理治疗
中医治疗
后遗症
转移性
生存周期
死亡率
好发季节
物理治疗
特殊护理
其他注意

样本数据

类别词条简介概述基本病因诊断原则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其他治疗预防措施流行病学好发人群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典型症状饮食调理急诊(120)指征门诊指征发病率总述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并发症就诊科室就医准备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预计检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其他检查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一般治疗相关药品手术治疗放化疗治疗周期治疗费用一般预后危害性治愈性治愈率根治性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管理病情监测复诊须知饮食建议饮食禁忌临床分类传染性发病趋势好发地区病情发展自愈性术后护理相关疫苗急性期治疗复发性传染源传播途径家庭处理心理治疗中医治疗后遗症转移性生存周期死亡率好发季节物理治疗特殊护理其他注意
疾病牙痛牙痛,中医病名。是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失和所致的以牙齿疼痛为主要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李佳瑜 主任医师 审核牙1、风寒外袭暴饮冰凉,或风寒之邪,侵犯牙体,寒凝不散,经脉痹1、病史可有龋齿、牙体缺损、牙周组织疾病等病史,或牙齿收到化1、病史可有龋齿、牙体缺损、牙周组织疾病等病史,或牙齿收到化本病应注意与鼻渊、面痛(三叉神经痛)、干槽症及颌骨肿瘤引起的1、含漱法风热牙痛用露蜂房水煎含漱,或用薄荷、白蒺藜、露蜂房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牙齿清洁。2、及时
疾病肺癌肺癌,中医病名。是指可能因吸烟、毒气刺激、慢性肺脏疾患等所致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林洪生 主任医师 审核肺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吸烟、毒气剌激、慢性肺脏疾患等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男多于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男多于1、肺痨有潮热、盗汗等症,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抗痨治疗有效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1、胸部CT、X线检查发现呈肺癌特征的改变。2、痰脱落细胞或
疾病胞肿如桃胞肿如桃,中医病名。是指以胞睑高肿难睁,皮肤红赤疼痛,其状如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胞肿如风热毒邪,脾肺壅热,肝经实热。1、常单服发病,胞睑红肿,疼痛难睁,如红桃,似杯覆。2、常伴1、常单服发病,胞睑红肿,疼痛难睁,如红桃,似杯覆。2、常伴胞虚如球病因脾虚气弱,水湿上泛,以胞睑肿胀,皮色正常,虚软如1、点眼药法局部滴用清热解毒的眼药水,如鱼腥草眼药水、熊胆眼1、避免嗜食辛辣炙博之品,注意调理脏腑功能,防止火热毒邪侵入本病病情急重,根据“实者泻之”、“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以清胞肿如桃病一、辨证要点本病以胞睑的红肿痛为主症,往往起病急、
疾病目痒目痒,中医病名。亦即目痒症,是指以眼部发痒为主要症状的眼病。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目痒,本病多因风邪外袭,邪气往来流行于睑眦腠理之间;或脾肺湿热蕴积双眼内或两眦作痒,或痒如虫行,或奇痒难忍。双眼内或两眦作痒,或痒如虫行,或奇痒难忍。本病应与椒疮病相鉴别后者胞睑内面红色细小颗粒密集丛生,状若椒1、选用以下中药煎水外洗,防风、苦参、白鲜皮、秦皮、龙胆草各患者平素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发病季节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如植眼部检查或于上睑内面有扁平、大小不等、质坚而硬的淡红色颗粒,祛风止痒。目痒病辩证要点胞睑属脾,白睛属肺,脾肺湿热流窜胞睑白睛,则见
疾病青盲青盲,中医病名。以指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为特征的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青盲,高风内障、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络阻暴盲、目系暴盲等失治或演变1、视力逐渐下降。2、视盘色泽变淡或苍白。3、可有视野和视觉1、视力逐渐下降。2、视盘色泽变淡或苍白。3、可有视野和视觉暴盲眼外观端好,猝然一眼或两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内1、慎用对视神经有毒害作用的药物,如乙胺丁醇、奎宁等。2、积1、眼部检查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视盘色淡或苍白,边界清楚,筛若为头眼外伤、肿瘤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本病者,应针对病因治疗辩证要点本病总的病机为目中玄府闭塞,不外是虚、实、虚实兼夹三
疾病天行赤眼天行赤眼,中医病名。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天行赤本病多因外感疫疠之气所致,或兼肺胃积热,内外合邪交攻于目而发1、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呈点片状,耳前或领下可扪及肿核。21、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呈点片状,耳前或领下可扪及肿核。2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暴风客热的鉴别。前二者系猝感疫疠毒邪1、滴滴眼液鱼腥草滴眼液,每日6次,症状严重者可每小时2次;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脏毛巾揉擦眼部。2、急性期的病人成年人1、眼部检查初起胞睑红肿,白睛红赤,甚至红赤壅肿,睑内粟粒丛清热解毒,祛风散邪。天行赤眼辩证要点本病系感受疫疠之气所致,处在流行区内都看染病目痛羞明,碜涩灼热,泪多眵稀;可有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
疾病赤丝虬脉赤丝虬脉,中医病名。是指白睛较长时期出现赤脉纵横,虬蟠旋曲,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赤丝虬本病常因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成;或风、沙、烟1、有“红眼病”病史,或眼部长期受风、沙、烟、尘等刺激,或有1、有“红眼病”病史,或眼部长期受风、沙、烟、尘等刺激,或有1、与白涩症(干眼症)相鉴别白涩症是指白睛不赤不肿,而以自觉1、对“红眼病”宜审因论治,彻底治疗。2、避免强光及风、沙、1、眼部检查结膜充血,球结膜可见粗细不等,疏密不均,方位不定本病的治疗,实者宜清热散瘀,虚者宜滋阴降火,凉血散瘀。
疾病突起睛高突起睛高,中医病名。是指以眼珠突高胀起,转动受限,白睛红赤臃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突起睛风热火毒攻目。1、发病前常有感冒或眼珠、眼眶周围或全身感染史。2、发病急骤1、发病前常有感冒或眼珠、眼眶周围或全身感染史。2、发病急骤鹘眼凝睛为双侧眼球渐渐突起,病势缓,且伴心烦少寐,倦怠易出汗1、涂眼药膏眼珠突出,黑睛暴露者,可涂抗生素眼膏,以保护黑睛1、对面部疖肿等感染病灶应积极治疗,切忌挤压和过早切开,以免1、眼部检查眼珠向前突出,转动受限,甚至完全不能转动;胞睑红本病为眼科急重之症,临证须循证求因,标本兼治;若病情危急,宜突起睛高辩证要点风火热毒攻目,火热不止则胞睑、白睛红赤肿胀,
疾病云雾移睛云雾移睛,中医病名。是指眼外观端好,唯自觉眼前似有蚊蝇或云雾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云雾移本病主要由痰湿上泛,瘀血停滞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所致。自感眼前有云雾或蚊蝇样物飘浮,且随目珠转动而呈无规律飘动。自感眼前有云雾或蚊蝇样物飘浮,且随目珠转动而呈无规律飘动。本病应与圆翳内障相鉴别。二者均可出现眼前有黑影遮挡。主要区别1、滴滴眼液氨碘肽滴眼液滴眼,每次1滴,每天3-4次。2、手1、情志调畅,避免急燥、沮丧。并向患者说明病情。2、高度近视1、眼部检查眼外观如常。玻璃体内可见细尘状、絮状、团块状混浊扶正祛邪。扶正以补肝肾、养精血为主。祛邪以除痰湿、消瘀滞为主云雾移睛辩证要点本病主要由痰湿上泛,瘀血停滞或肝肾亏损,精血
疾病视直如曲视直如曲,中医病名。是指眼外观如常,而自视正直之物若弯曲状或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视直如1、眼外观如常,视正直之物如弯曲状或视物扭曲变形2、视力下降1、眼外观如常,视正直之物如弯曲状或视物扭曲变形2、视力下降本病临床上应与云雾移睛、神光自现、视正反斜进行鉴别。1、视直1、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合理用眼,爱惜目力。2、发现眼病,积眼内检查黄斑部渗出、出血,色素紊乱,瘢痕等。治疗以辨证论治,内服药物为主,配合针灸等疗法可以提高视力。视直如曲辩证要点痰湿结聚:视直如曲,视物昏蒙或视大为小,胸闷
疾病倒睫拳毛倒睫拳毛,中医病名。是因椒疮经久不愈,胞睑癜痕挛缩内翻所致,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倒睫拳1、风热外袭,客于胞睑,脉络阻滞,筋肉拘挛,睫毛倒人。2、脾1、常由椒疮、睑缘赤烂等后遗而来。2、自觉眼内沙涩不适,羞明1、常由椒疮、睑缘赤烂等后遗而来。2、自觉眼内沙涩不适,羞明1、点眼药法局部滴用清热解毒的眼药水,如鱼腥草眼药水、熊胆眼倒睫不断刺扫黑睛,损害黑睛,危害视力,应及时治疗。治疗以手术细辛汤方知母二钱,茺蔚子二钱,黑参一钱,大黄一钱,细辛一钱,
疾病视瞻有色视瞻有色,中医病名。是指眼外观无异常,自觉视野中心出现灰色或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视瞻有1、忧思过度,内伤于脾,脾失健运,水湿上泛。2、情志不畅,肝1、眼前灰黄色固定暗影,视物变形。2、视力轻度下降。3、眼底1、眼前灰黄色固定暗影,视物变形。2、视力轻度下降。3、眼底1、保持环境安静,室内光线宜暗,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眼部检查(1)视力轻度下降,尤以近视力下降为明显。(2)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3-6个月或能自行痊愈。但部分患者经自觉症状自感视野中心部有类圆形灰色或淡黄色的固定暗影,遮挡视线,视物变暗同时出现视物变形、变小、变远。
疾病绿风内障绿风内障,中医病名。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严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绿风内绿风内障多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火生风,风火上扰于目;或饮食不节1、发病急骤,眼珠胀痛欲脱,头痛如劈,常伴同侧头痛、虹视,全1、发病急骤,眼珠胀痛欲脱,头痛如劈,常伴同侧头痛、虹视,全绿风内障转入慢性者,其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为青风内障。但1、局部宜及早频用缩瞳剂。可用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症本病病因虽比较复杂,但是摄生有方,生活起居有常,劳逸得当,并40岁以上女性1、眼部检查(1)先兆期:偶有昏朦雾视。可见前房稍浅、房角窄本病发病急,对视力危害极大,甚至可致失明,以挽救视力为先,临绿风内障辩证要点本病主要由风、火、痰、郁及肝之阴阳失调,引起
疾病睥肉粘轮睥肉粘轮,中医病名。是指胞睑内面与白睛外膜粘着不开的外障眼病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睥肉粘1、椒疮等病,脾胃湿热上蒸,风邪外袭,久积不散,热邪蒸腐,湿1、多并发于椒疮、粟疮、胞肉胶凝及睥急紧小等病症。2、自党眼1、多并发于椒疮、粟疮、胞肉胶凝及睥急紧小等病症。2、自党眼本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服药不能凑效。但对于并发于椒疮、粟疮等
疾病睥急紧小睥急紧小,中医病名。是指由某些病变导致上下胞睑紧缩,目窍渐渐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睥急紧1、椒疮等病失治误治,邪气久留,热郁血分,以致眦部睑弦相互粘眼干涩不爽,灼热羞明,紧急难开,胞睑紧缩,睑裂变小,甚者小如眼干涩不爽,灼热羞明,紧急难开,胞睑紧缩,睑裂变小,甚者小如1、点眼药法局部滴用珍珠明目液或熊胭眼液,每2小时1次,每次积极预防本病发生比治疗更重要。忌食辛辣上火之品,防胞睑外伤。本病治疗较为辣手,重在预防,原发病的控制对缓解本病病情有重要
疾病睥翻粘睑睥翻粘睑,中医病名。睥翻粘睑是指胞睑向外翻转,贴于外睑之上,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睥翻粘1、脾胃湿热郁遏胞睑,壅塞脉络,筋骨拘急而外翻。2、胞睑外伤1、常由胞睑痈疽、眼丹等症后遗,或胞睑外伤,烧伤后结瘢所致。1、常由胞睑痈疽、眼丹等症后遗,或胞睑外伤,烧伤后结瘢所致。本病应与风牵出睑相鉴别二者均有眼睑外翻,但风牵出睑多限于下睑由瘢痕所致者,宜行瘢痕松解及植皮修补术;胞睑闭合不全而黑睛生本病由癜痕所致者,药物难以奏效,宜手术治疗;风中经络所致者,
疾病眼丹眼丹,中医病名。是指胞睑漫肿热痛,焮赤如丹,继之成脓的外障眼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眼丹,1、多因过食辛辣炙煿、肥甘燥热之品,脾胃热毒内蕴,又复感风热1、病初眼胞微浮,继之赤痛漫肿,边界不清,触之肿硬,焮痛拒按1、病初眼胞微浮,继之赤痛漫肿,边界不清,触之肿硬,焮痛拒按眼丹应与针眼鉴别两者虽然皆为风热邪毒客于胞睑所致,但针眼病位1、点眼药法局部滴用清热解毒的眼药水,如鱼腥草眼药水、熊胆眼1、注意饮食习惯,少食辛辣炙博、肥甘燥热之品;加强身体锻炼。对未酿脓者,应退赤消肿,促其消散;已酿脓者,当促其溃脓;脓已
疾病宿翳宿翳,中医病名。是指黑睛疾患痊愈后遗留下的瘢痕翳障,临床特征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宿翳,宿翳系由黑睛疾病或黑睛外伤痊愈后遗留瘢痕翳障所致。黑睛生翳多1、有黑睛疾患史。2、眼无红赤疼痛。3、黑睛遗留瘢痕翳障,表1、有黑睛疾患史。2、眼无红赤疼痛。3、黑睛遗留瘢痕翳障,表混睛障黑睛呈灰白色混浊,如镜面哈气状,边界不清,且伴有眼部红1、点眼可用障翳散滴眼液,每日2-3次;或用障翳散粉剂,每次慎饮食,避风寒,防止聚星障等黑睛疾病复发。眼部检查黑睛上有翳障,部位不定,形状不一,厚薄不等,或为冰瑕本病之辨证首应分清翳之新久。新患而浅薄者如坚持用药,可望减轻宿翳辩证要点辨证首宜分新久,新患日浅者,耐心调治,可望收效。
疾病瞳神紧小瞳神紧小,中医病名。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伴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瞳神紧1、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攻目。2、外感风湿,郁久化热;或素体阳1、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力下降,或见眼前似蚊蝇飞舞。2、抱1、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力下降,或见眼前似蚊蝇飞舞。2、抱绿风内障患眼红赤、畏光流泪、视物模糊与瞳神紧小相似,但以瞳神1、滴滴眼液(1)散瞳是治疗本病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措施。发病之1、本病早期应及时散瞳,防止瞳神后粘连,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1、眼部检查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胞睑红肿或重或轻,抱轮红赤或白本病的治疗务必尽早在局部应用散瞳药物,防止黄仁与晶珠黏着,减瞳神紧小辩证要点本病初起,以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为常见。实证多因
疾病神水将枯神水将枯,中医病名。是指因气郁化火,阴津亏损,泪液减少所致。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神水将1、椒疮毒邪,客于睑络,瘀阻窍道,泪液减少,目珠失润而成。21、眼干涩灼热,刺痛畏光,泪液减少。2、视力锐减,严重者可致1、眼干涩灼热,刺痛畏光,泪液减少。2、视力锐减,严重者可致1、三黄眼液滴眼,每日数次2、蛋黄油眼膏点眼,每日2次。3、1、病后宜少食辛辣炙煿之品,以免助热化火,伤阴耗液而加重病情本病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意滋阴润燥药的应用,但补阴不可神水将枯辩证要点本病以虚证为主,因泪为肝液,肝肾同源。现眼干
疾病风牵偏视风牵偏视,中医病名。又名风牵??斜、口眼??斜。多因邪中经络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风牵偏多因邪中经络,气血不和,筋脉失养,弛张不收所致。1、复视。2、眼球斜向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1、复视。2、眼球斜向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本病应与通睛相鉴别。两者相同之处是均有目偏斜。不同之处是通睛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或病情好转停止、稳定4-6个月,可采用手1、 遮盖麻痹眼,以消除复视。2、 本病忌食肥甘厚味,以免渍儿童、成人1、眼部检查眼珠斜向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运动受限。外展肌群本病早期应针药并用,疗效更佳。若经6个月以上治疗而麻痹肌功能猝然发病,视一为二,常伴有视物模糊、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
疾病混睛障混睛障,中医病名。是指黑睛深层生翳,状若圆盘,其色灰白,混浊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混睛障本病多因肝经风热或肝胆热毒蕴蒸于目,邪伏风轮,热灼津液,瘀血1、自觉眼痛,羞明流泪,视力下降。2、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灰白色1、自觉眼痛,羞明流泪,视力下降。2、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灰白色1、点眼(1)激素类滴眼液:如0.02%-1%氟米龙滴眼液或1、本病病程较长,应淡定心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2、饮1、眼部检查(1)胞睑难睁,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深层生内治法用于急性发病者,以疏风清热解毒为主;病程日久者,补肝益混睛障辩证要点本病之辨证,须细审因。肝经风热所致者,治宜疏风
疾病天行赤眼暴翳天行赤眼暴翳,中医病名。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天行赤天行赤眼暴翳多因外感疫疠毒邪,内兼肺火亢盛,内外合邪,侵犯肝1、发病迅速,双眼先后发病,常有相关接触史。2、自觉碜涩疼痛1、发病迅速,双眼先后发病,常有相关接触史。2、自觉碜涩疼痛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暴风客热的鉴别二者系猝感疫疠毒邪,起1、滴滴眼液鱼腥草滴眼液,每日6次,症状严重者可每小时2次;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脏毛巾揉擦眼部。2、急性期的病人1、眼部检查初起胞睑微肿,泪多眵稀,白睛红赤壅肿,耳前及颌下清热解毒,祛风散邪。天行赤眼暴翳辩证要点本病因突然感受疫疠之气,侵扰于目。若肺胃灼热目痛,碜涩羞明,泪多眵稀,视物模糊。
疾病血灌瞳神血灌瞳神,中医病名。见于《证治准绳》。血灌瞳神是因目内之血不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血灌瞳1、撞击伤目或手术误伤,目络受损,血注睛中。2、肝胆火炽,迫1、黑睛与黄仁之间积血,量少者积于仁下部,上界呈水平或凝为血1、黑睛与黄仁之间积血,量少者积于仁下部,上界呈水平或凝为血与色似胭脂症相鉴别表现为白睛表层出现点状或片状鲜红色出血,甚1、若由外伤或内眼手术导致本病发生者,早期可双眼包扎,压迫止1、避免过食辛辣厚味及烟酒之品,以防热从内生。2、如发生内眼所有人1、眼底检查是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本病为眼科血证之一,在按脏腑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亦应考虑血证治
疾病聚星障聚星障,中医病名。是指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联缀,或团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聚星障本病系因肝火内盛,兼之风邪相挟,致风热相搏而起。1、自觉沙涩疼痛,怕光流泪,视力减退。2、黑睛病变早期有多个1、自觉沙涩疼痛,怕光流泪,视力减退。2、黑睛病变早期有多个本病应与凝脂翳早期鉴别。聚星障多因感冒或劳累后诱发,病变区知1、银黄注射液稀释一倍后滴眼,或用熊胆眼药水滴眼,每日6次以聚星障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故增强体质、保持正气存所有人1、眼部检查可见胞睑微红肿,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知觉减退内外治结合,扶正祛邪,清热解毒,退翳明目。外治以清热解毒、退
疾病凝脂翳凝脂翳,中医病名。是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凝脂翳本病多因风热邪毒入侵所致。1、常有黑睛外伤史,或同时伴有漏睛病史。2、黑睛生翳如米粒样1、常有黑睛外伤史,或同时伴有漏睛病史。2、黑睛生翳如米粒样1、聚星障其诱因为感冒、高烧而一般不是黑睛浅层外伤;黑睛病变1、点眼(1)清热解毒类中药滴眼液:如鱼腥草滴眼液。(2)抗1、防止黑睛外伤??注意劳动保护,防止黑睛外伤。佩戴隐形眼镜1、眼部检查初起可见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出现米粒或绿豆大风热邪毒壅盛者,治宜祛风清热解毒;里热炽盛者,治宜泻火解毒;凝脂翳辩证要点本病初起病急,来势猛,发展快,变化多。辨证须别发病急,常在黑睛外伤后24-48小时发病。初起时眼内涩痛,或灼热刺痛,畏光流泪,眵黄黏稠,视物模糊。病情进展,严重者症见头目剧痛,羞明难睁,热泪如汤,视力剧降。
疾病胞生痰核胞生痰核,中医病名。是指胞睑内起核性硬结,逐渐长大而不红不痛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胞生痰多由恣食炙馎厚味,脾失健运,湿痰内聚,上阻胞睑脉络,与气血混1、胞睑皮内可触及圆形硬核,压之不痛,与皮肤无粘连。2、翻转1、胞睑皮内可触及圆形硬核,压之不痛,与皮肤无粘连。2、翻转针眼眼睑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睑内针眼可见红赤或有脓点,溃破后自1、滴滴眼液若睑内紫红或有肉芽时,可滴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1、若系老年人,术后复发且迅速增大者,须做病理检查以排除肿瘤青少年眼部检查睑肤色正常,可见硬核凸起,触之有如米粒或小豆的硬核,硬核小者经治疗可消散;较大或有溃破趋势者宜用手术治疗;如已溃硬核小者自觉症状不明显;硬核较大者胞睑可有重坠感;如硬核从睑内面溃破,睑内生肉芽,可有摩擦感。
疾病振胞瘀痛振胞瘀痛,中医病名。是指因眼部被钝器撞击后,瘀血内停所致;以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振胞瘀1、工厂皮带、工具、金属板、木板、高压液体或气体。2、农村树1、有眼部被钝器撞击史。2、上睑或上下睑呈青紫色肿胀,疼痛难1、有眼部被钝器撞击史。2、上睑或上下睑呈青紫色肿胀,疼痛难1、凝脂翳因风热邪毒入侵所致。黑睛生翳,表面色白或黄,状如凝1、注意休息,避免活动过多。2、血止后积极热敷。3、加强劳动眼部检查根据受力大小及着力点部位的不同,可能出现眼睑肿胀,皮内、外治结合。振胞瘀痛辩证要点中医认为本病系暴力伤络,血溢脉外,临床多分期
疾病花翳白陷花翳白陷,中医病名。是指黑睛生白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状如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花翳白本病多因外感风热毒邪,肺肝火炽于内,内外相搏,攻冲风轮所致。1、患眼疼痛剧烈,羞明流泪,视物模糊。2、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1、患眼疼痛剧烈,羞明流泪,视物模糊。2、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1、赤膜下垂为赤脉密集,翳膜自上而下,非花翳骤起,疼痛不剧,1、点眼(1)激素类或胶原酶抑制剂或免疫抑制剂滴眼液:黑睛边1、积极治疗,及时了解有无眼珠胀硬和黑睛逐渐变薄,以防黑睛溃1、眼部检查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初起黑睛四周边际生翳,色灰白本病有虚实之分,以实证为多,初起多系肺肝风热,治宜疏风清热;花翳白陷辩证要点本病急重,且以实证为多。初起多系肺肝风热,治
疾病针眼针眼病,中医病名。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冯俊 主任医师 审核针眼病1、风热之邪直袭胞睑,滞留局部脉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2、1、胞睑局部痒,红肿疼痛。2、胞睑边缘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1、胞睑局部痒,红肿疼痛。2、胞睑边缘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1、胞肿如桃胞睑皮肤红赤,高肿难睁,状如桃李,肿痛拒按,白睛1、滴滴眼液患眼滴鱼腥草滴眼液或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1、注意眼睑局部卫生,不用脏手或不洁手帕揉眼。2、不要偏嗜辛1、眼部检查初起胞睑局部肿胀、微红,按压疼痛,且可扪及形似麦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针眼辩证要点风热之邪初犯胞睑,风邪为甚,故辨证以胞睑肿胀、痒以胞睑局部肿胀、疼痛、痒为主。一般初发多肿痒明显,中期以肿痛为主, 脓成溃破后诸症减轻,红肿渐消。病情严重时可伴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数据更新频率

年度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