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OpenData推出的国土空间监测监管基础指标数据库以多源数据融合为基础,构建了一套科学化、标准化、动态化的国土空间监测指标体系。数据覆盖全国分县尺度,涵盖资源禀赋、空间演变、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12大核心维度,共240+项精细化指标,为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链条数据支撑。
国土空间监测监管基础指标库概览展示了包含国土资源、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等240+可定制的地理指标列表。
一、核心监测维度与指标概览
1.资源禀赋与土地结构
基础资源:区域面积、陆域/海域/水域面积、耕地/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冰川及永久积雪面积、水资源量。
人均资源:人均耕地/林地/建设用地、人均水资源、乡村人口人均宅基地等。
农田专项: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灌溉农田面积及空间稳定性指标。
2.国土空间动态变化
土地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多年平均动态度;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动态度及变化速率。
流向分析:耕地-园地/坑塘/设施农用地互转面积、耕地流入/流出/损毁面积。
3.自然环境与地形特征
气候水文:年降雨量、≥10℃/≥0℃积温、年均温、辐射量。
地形地貌:平均/最大/最低高程、地势起伏度、山地/丘陵/平地面积比例。
分区体系:地貌分区、农业分区、气候分区。
4.农业生产与耕地质量
产能监测:粮食产量(水稻/玉米/大豆/小麦)、肉类产量、复种指数。
耕地空间属性:坡度分级面积(平田/坡地/梯田)、平均高程/坡度、耕地破碎度;非粮化比例(含种粮耕地比例、未耕种比例)。
生产力评估:耕地空间NPP/NDVI、人工/天然草地NPP。
5.生态保护与红线监管
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自然保护区比例、湿地/有林地/红树林面积。
生态质量: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等级、生态空间NPP/NDVI均值。
退化监测:沙化土地、盐碱地、荒漠化土地面积。
6.城镇开发与集约利用
建设活动:城镇建成区面积、不透水面、工业用地、扩展速度。
集约水平:国土开发强度、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
人均城镇用地/村庄用地、地均GDP、农田水利设施用地比例。
7.社会经济与公共服务
经济指标:GDP(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
人口与城镇化:常住/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人口结构、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万人图书馆/医院/学校数量、交通路网密度、通勤时间。
8. 碳中和与可持续性
碳汇能力:土壤有机碳储量(0–60cm)、碳汇面积及吸收量。
能源用地:风电/光伏用地面积(戈壁荒漠未利用地开发)。
二、数据特色与价值
- 全要素覆盖:整合自然资源(水、林、田、草、湿)、人类活动(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环境响应(碳汇、生态退化)全链条指标。
- 多源数据融合:融合遥感影像(30m DEM、土地利用栅格)、统计年鉴、地面勘测、矢量边界等多源数据,确保精度与时效性。
- 动态监测机制:指标按年/5年/10年周期更新(如土地利用动态度年更新,地貌分区10年更新),支持时空对比分析。
- 空间化管理:基于分县单元统计,兼容GIS空间分析(如分区统计、栅格叠加、路网密度计算),可直接用于空间规划决策。
时间区间
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