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结算公司经过3年研发,推出市场上首个应用于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中央结算公司从数千份绿色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百万条数据中搜集项目环境效益披露信息,经提炼筛选和补充优化,设计了30个通用指标和13个适用特定行业的特殊指标,可用于对 “203+2”5个行业类别的环境效益进行量化刻画,每个子行业都有一组体现其特点的环境效益指标组合。在此基础上,中央结算公司上线全国首个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
“实质绿”债券,是指募集资金投向符合四项绿债标准之一,且投向绿色项目的募集资金占比不低于50%或发行人绿色主营业务占比不低于50%的债券,绿债标准如下:
- 中国人民银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 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债券发行指引》
- 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绿色债券原则》
-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气候债券分类方案》
CnOpenData获得中央结算公司的许可,将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收录于公共数据专区,以便各位学者浏览阅读。数据下载请跳转至“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数据库”,更多关于绿色债券数据的信息请访问中债官网(http://lzpl.chinabond.com.cn)。
数据规模
时间区间
2011-2022.5
数据说明
- 贴标绿标识:指债券为经监管机构认可发行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气候变化的资产或项目,通常含有第三方绿色债券评估机构认证
- 宽口径:对于2021年7月1日之前发行的债券,债券募集资金投向至少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绿色债券原则》《气候债券分类方案》;对于2021年7月1日之后发行的债券,券募集资金投向至少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绿色债券原则》《气候债券分类方案》。同时,投向绿色产业项目的资金规模在债券募集资金中的比重应不低于50%。在募集资金用途相关信息不足以支持对债券进行绿色属性识别的情况下,债券发行人来源于绿色产业的主营收入占比不低于50%。
- 窄口径: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同时满足上述各项绿色债券标准。同时,投向绿色产业项目的资金规模在债券募集资金中的比重应不低于50%。在募集资金用途相关信息不足以支持对债券进行绿色属性识别的情况下,债券发行人来源于绿色产业的主营收入占比不低于50%
- 判定依据:根据募集资金用途或发行人主营业务对债券进行绿色属性识别
- 绿色占比:投向绿色产业项目的资金规模(或来源于绿色产业的主营收入)/募集资金规模(或主营收入)
字段展示
样本数据
绿色债券基本信息表
数据更新频率
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