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OpenData平台整合发布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统计数据。该数据库严格遵循2016年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标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的近3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专利数量统计表、质量统计表及专利详情表三大模块,构建了涵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技术领域分布、合作模式、专利复杂度及长期引用价值的立体化指标体系。数据追溯企业自认定前后全部专利活动,实现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数量与质量双维度量化追踪,为研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微观实施成效提供了权威、全面的数据基础。
数据特点:
- 企业创新全景刻画:完整覆盖近37万家经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从微观企业到宏观区域的跨层级创新网络分析,为研究国家创新系统资源分布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
- 质量评估多维穿透:突破单一专利数量指标,从合作模式(独立/合作完成)、技术复杂度(1/2/4位IPC分类号)、知识扩散效应(1-5年累计被引次数)三维度构建质量评估体系,为精准识别高质量创新主体与泡沫化创新提供了关键的鉴别依据。
- 动态引用网络溯源:通过专利详情表中的引用与被引关系,构建跨年度知识流动网络,既可追溯企业技术演进路径,又能量化创新成果的行业影响力与知识溢出效应(注:外观设计专利依规不纳入引用统计)。
- 时空双轴监测能力:时间维度覆盖企业认定前后完整的专利生命周期,支持政策冲击效应(如认定管理办法修订)的准自然实验研究;空间维度细化至省级行政区与计划单列市,为分析区域创新收敛与分化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底。
- 多模态数据耦合:专利数量统计与质量统计分别对应申请与授权双口径,专利详情表则进一步按发明申请、发明授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四类构建独立模块,各模块均包含基础信息、引用、被引、事务全链条字段,形成了结构自洽、相互校验的模块化数据库体系。
潜在应用场景:
- 学术研究:通过专利合作网络揭示知识溢出效应与集群创新模式,借助IPC分类复杂度测度企业的技术转型与专业化路径。
- 商业服务:助力风险投资与金融机构甄别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硬科技"企业,结合专利质量指标优化尽职调查模型,规避创新"伪能力"风险。
- 政策优化:为各级政府提供高新技术企业动态监测与政策评估工具,依据区域技术复杂度特征与专利质量表现,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扶持与人才引进政策。
本数据库通过标准化处理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数据,实现了创新活动从数量积累到质量跃迁的可视化测量。其多层级、长周期、全类型的结构设计,既弥补了传统专利统计中质量维度缺失的遗憾,又为构建中国创新指标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数据支撑。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该数据将持续为学界、业界和政界的相关决策提供不可或缺的关键参照。
数据特点
- 本数据详细统计了各企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前后所有申请过的专利信息;
- 本数据在至少三个方面对专利质量进行了统计:
一,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专利数量;
二,分别以1位、2位和4位IPC分类号统计的专利技术复杂度;
三,各类型专利公开当年至五年内每年度累计被引次数;
数据规模

时间区间
- 发明公布按照申请公布日统计:1985-2024年
- 发明授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按照授权公布日统计:1985-2024年
数据结构展示
字段展示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数量统计表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质量统计表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详情表
样本数据
因表格众多,本页仅做专利申请模块(数量及质量统计表)/发明申请专利(详情表)展示,其他版块详见左侧各模块分支页面进行查看。
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统计表
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质量统计表-发明专利
高新技术企业发明申请专利详情表-基本信息表
高新技术企业发明申请专利详情表-专利引用表
高新技术企业发明申请专利详情表-专利被引用表
高新技术企业发明申请专利详情表-专利事务表
相关文献
- 邱洋冬、陶锋,2021:《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政策的有效性评估》,《经济学动态》第2期。
- Josh L . and Amit S . 2021, "The Use and Misuse of Patent Data: Issues for Finance and Beyond",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数据更新频率
年度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