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表

时间区间

2024年4月底的截面数据


字段展示

方剂表
类别
词条
简介
概述
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功用
方义
配伍特点
运用
加减化裁
使用注意
各家论述
注意事项
制法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样本数据

类别词条简介概述组成用法用量主治重要文献摘要歌诀功用方义配伍特点运用加减化裁使用注意各家论述注意事项制法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方剂大补保命汤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曹炜 主任医师 审核《大黄芪,人参,川芎,赤芍,地黄,当归梢,官桂,甘草,防风,连翘古代用法:上??咀。水煎,入烧人屎服。痘疹红活充肥,以指捺之欲破者(《痘疹全书》);痘疮浮囊空壳如《医部全录》引《幼科全书》:“主治痘疮浮囊空壳如麸皮,中无水
方剂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为祛湿剂。具有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寇秋爱 主任医师 审核独活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1、现代用法:水煎服。2、古代用法:上??咀,以水一斗,煮取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1、原书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8:“治腰背痛,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1、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方剂大通丸《急备千金要方》大通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急备千金要方》卷十九。具有补虚益精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霍艳明 主任医师 审核大通干地黄八两(240g),天门冬、干姜、当归、石斛、肉苁蓉、白上为末,白蜜、枣膏为丸,如弹子大。空腹服一丸,每日三次。五劳七伤。《眼科纂要》:“肺家实症从何别,白珠肿突红如血,大肠若闭大通补虚益精。干地黄、当归、芍药养血补虚;人参、白术、甘草、茯苓补中益气;黄岩:肝肾为子母之脏,若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远声色,淡情志。
方剂补虚益精大通丸《备急千金要方》补虚益精大通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具有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李曰庆 主任医师 审核补干地黄八两(240g),天门冬、干姜、当归、石斛、肉苁蓉、白上为末,白蜜枣膏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服,一日三次。五劳七伤百病。《孙思邈医学全书》:“补虚益精大通丸主五劳七伤百病方。干地黄补虚益精,祛风通便。方中干地黄、当归、芍药养血补虚;人参、白术、甘草、茯苓补中益
方剂白槟榔散白槟榔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卫济宝书》。具有收疮口,长肉之功本词条由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门九章 主任医师 审核白槟炒槟榔、白及、黄柏(去粗皮)、木香各半两。上为末。加轻粉二钱和匀。如疮干,即以腊月猪脂调药敷之,湿则干痈疡。《卫济宝书》:“白槟榔散,收疮口长肉。槟榔炒、白及、黄柏去粗收疮口,长肉。本方有燥湿收敛,收疮口长肉之功。方中槟榔、黄柏、木香燥湿收敛现用于治疗臁疮(小腿静脉曲张性溃疡)。
方剂败毒生肌散败毒生肌散,中医方剂名。出自《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主治痘收本词条由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朱章志 主任医师 审核地骨皮、黄连(炒)、黄柏(炒)、五倍子、生甘草各等分。??上为末。干掺之。??痘收结后,仍作热,臭烂,出脓水。《罗氏会约医镜》:“败毒生肌散治痘收结后,仍作热,臭烂出脓水地骨皮凉血除蒸;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五倍子止
方剂保生无忧散保生无忧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沈氏尊生书》。具有通行气血之功本词条由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杨明会 主任医师 审核保当归(酒)、枳壳(盐水制)、川芎、木香、白芍、甘草(炙)各一等分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日二服。若胞水既破,其血已涸,元气胎肥气逆,临褥难产。《济阴纲目》:“保生无忧散,治妊娠身居安逸,口厌甘肥,忧乐不通行气血。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枳壳理气宽
方剂保胎散保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验方新编》卷十。为补虚剂。具有清热本词条由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杨明会 主任医师 审核保玉竹四钱,当归三钱,续断、杜仲(炒)各一钱五分,茯苓、黄芩(水煎服。治妊娠胎热。内热心烦,口渴,尿黄,胎动不安,舌红苔白,脉弦滑保胎清火芩砂仁,四物荆芥草翘陈;其症有余无不足,须分气血两家平。清热,安胎。方中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续断补肝
方剂保婴槐花散保婴槐花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永类钤方》卷二十一。具有疏风清本词条由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杨明会 主任医师 审核保荆芥穗、槐花、枳壳(麸炒去瓤)、甘草各等分。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1.5-3g,蜜汤调服。小儿因热便血。疏风清肠,凉血止血。方中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枳壳理忌服辛燥之品。
方剂备金散备金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沈氏尊生书》。具有理气化淤之功效,本词条由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杨明会 主任医师 审核备香附(炒)四两(120g),当归尾一两二钱(36g),五灵脂水煎服。主治肝气郁结,瘀血阻滞所致的崩漏不止,或经行腹痛,及产后恶露妇人良方备金散,灵脂归香共同煎;理气化淤止腹痛,妇人产后多用方。理气化淤。本方中香附疏肝行气,当归养血和血,取其尾者,专攻行瘀活血。五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盆腔炎、崩漏、产后恶露不净、胃脘痛等。如见瘀血停滞,月经后期量少者,合四物汤以养血和血;腹痛者,加蒲黄、乌药、延胡
方剂倍术散倍术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是斋百一选方》卷五。主治酒癖痰饮。本词条由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杨明会 主任医师 审核倍白术二两(60g),附子(炮,去皮脐)一两(30g)。古代用法:上锉散,分作三服。水一大盏,姜十片煎,空腹服。脏腑酒癖痰饮。原方选录《是斋百一选方》:“治酒癖痰饮倍术散,季成弟屡服有效素体阳虚而又嗜酒无度者,则酒随寒化,易于结为寒痰酒癖。本方倍一方,除附子,加干姜、肉桂各一两,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米饮下,食前,大效。
方剂倍榆散倍榆散,中医方剂名。出自《赤水玄珠全集》卷十五。具有涩肠固脱本词条由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杨明会 主任医师 审核倍五倍子、地榆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1.5-3g),米饮调下。小儿脱肛。涩肠固脱。五倍子酸咸性寒,能敛肺降火,涩肠止血;地榆苦酸微寒,能凉血止
方剂柏姜散柏姜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喉证指南》卷四。主治喉证,阴虚火盛本词条由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朱章志 主任医师 审核黄柏二钱,干姜八分。合焙成炭(存性),研极细末。吹之。喉证,阴虚火盛。本方以黄柏坚阴降火为主药,少佐干姜味辛散火结,有阳升阴降之妙
方剂半钱散半钱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二一八。具有补气养血,温本词条由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朱章志 主任医师 审核大川芎(锉作四块)二枚(6g),大附子(和皮生捣为细末)一个每服半钱,葱茶调下,不拘时服。气虚头痛。补气养血,温阳止痛。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上行头目,为治疗头痛一为川芎血中气药,附子以补为药,二者配伍补中寓行,补而不滞;二为附子能引川芎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若风寒较重,又胸中寒痰,呕吐清水者,加生姜。上以水和附子末如面剂,裹芎作四处。如附子末少入面,裹毕以针穿数孔子,用真脑、芎穹附子汤为半钱散加生姜而成。前者善治因风寒外感而致头痛,后者偏于阳气虚衰而致头痛。
方剂扁鹊丁香散扁鹊丁香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心悟》卷二。具有温补中焦,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主任医师 审核扁鹊丁香散,中丁香五个,柿蒂五个,甘草(炙)五分,干姜一钱。上为末。沸汤点服,与附子理中汤同服。中焦虚寒气逆,呃逆。温补中焦,降逆止呃。本方主治证为中焦虚寒,温运无权,胃失和降,冲气上逆者。法当健本方以三阴中寒,胃气欲绝而呃者,其证厥冷恶寒,下利清谷,呃逆不止,声低1.柿蒂汤:丁香、柿蒂、生姜。水煎服。治胸满呃逆不止。2.柿钱散:
方剂柏仁散柏仁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千金要方》卷五,名见《奇效良方》卷本词条由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朱章志 主任医师 审核防风一两半(45g),柏子仁、白及各一两(30g)。上为末。以乳和,敷囟上,每日一次。十日知,二十日愈。小儿囟开不合。1、《大医马氏小儿脉珍科》:“有解颅一症,其囟缝不合,此肾气补益肝肾。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柏子仁入肾经,养心安神,止汗;白及苦
方剂补肝地肤子散补肝地肤子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具有养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主任医师 审核补肝地肤子散,地肤子(阴干,捣罗为未)一斤,生地黄(净汤捣绞取汁)五斤。1、现代用量:水煎服,9-15克。外用适量。2、古代用量:上1、《太平圣惠方》:肝虚目昏。2、《圣济总录》:风热目赤肿痛1、方论选录《千金方衍义》:“地肤子利小便,治膀胱之热;生地养肝明目。地肤子功类黄柏,有清利湿热之效,然其力稍逊;配以生地则能清热
方剂侧柏散侧柏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救急选方》卷上引《卫生家宝》。具有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苏惠萍 主任医师 审核侧侧柏叶(蒸干)一两半,人参一两,荆芥(烧灰)一两。每服二钱,入飞罗面二钱相和,用新汲水调如稀糊啜服。血如涌泉,1、《救急选方》引《卫生家宝》:吐血下血,其证皆因内损,或因1、《东医宝鉴》:“九窍出血,宜侧柏散方见上。”《中同医学大辞典》引《证治准绳》:止血。侧柏叶,味苦滋阴,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与止血之荆芥配伍,一为补血药与止血药配伍应用;二为用补气药之人参,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矣。
方剂澄清散澄清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万病回春》卷七。主治小儿大便白,小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赵进喜 主任医师 审核澄白术、茯苓、白芍(炒)、黄连(姜汁炒)、泽泻、山楂(去子)各上锉。水煎,空心服。小儿大便白,小便浊,或澄之如米泔。《万病回春》:“治初生婴儿,七日之内,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白术甘苦而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而平,利水渗湿;泽泻利水渗湿
方剂澄泉散澄泉散,中医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幼科》卷五。主治痘中板黄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赵进喜 主任医师 审核澄黄芪、当归、红花。上药和酒入坛,固密煮之。另用蝉蜕、金丸(即雄鸡尾后硬石子)细痘中板黄。1、《证治准绳·幼科》卷五:“痘澄脓则毒尽全美矣,何有乎板黄黄芪甘温,脱毒排脓,生肌敛疮;当归补血活血;红花活血祛瘀止痛
方剂冲和散冲和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是斋百一选方》卷七。主治感冒风温之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赵进喜 主任医师 审核冲苍术六两(1.8kg),荆芥穗二两(900g),甘草一两一钱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感冒风温之气,头目不清,鼻塞声重,肢体倦怠,欠身出泪。1、方论选录《世医得效方》:“治寒温不节,将理失宜,乍暖脱衣荆芥解表散风,取其穗发散之力犹佳。苍术散寒解表,健脾气。甘草
方剂赤豆当归散赤豆当归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排脓血,除湿热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赵进喜 主任医师 审核赤赤小豆(浸令芽出,晒干)三升(30g),当归三两(10g)。上为散。每服方寸匕,浆水下,一日三次。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1、《金匮要略》:“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赤豆当归散除壅,蕴毒成脓浆水用;湿热成脓狐惑病,活血排脓湿热清。排脓血,除湿热。此方用于湿热蕴毒成脓的狐惑证候,重用赤小豆清热渗湿、排痈脓解症见先下血后大便的出血,肛门溃烂化脓。临床用于肠痈便毒,及下部恶血诸疾;痔疮出血;便血;赤白带下者。
方剂必胜散《杨氏家藏方》必胜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杨氏家藏方》卷二。主治一切风寒客搏本词条由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杨明会 主任医师 审核必附子一枚(端正重八钱者,生,去皮脐,切为四段,生姜自然汁一大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腊茶清调下,食后连进二服。一切风寒客搏阳经,偏正头痛不可忍,及阳虚头痛,连绵不愈。本方中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的功效,高良姜具有忌热物少时。
方剂抽脓散抽脓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具有补益托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赵进喜 主任医师 审核抽黄芪、金银花、当归、白芷、连翘、防风、甘草。(原方无药量)水煎内服。痔痈。补益托毒。黄芪、金银花清热凉血,托毒排脓,二者共为君药,治疗气血亏虚,
方剂抽薪散抽薪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古今医鉴》卷十二。具有滋阴养血,敛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赵进喜 主任医师 审核抽熟地四钱(12g),当归四钱(12g),干姜(炒黑)一钱(3上锉一剂。水煎服。产后血虚发热。1、方论选录《医钞类编》:“此以干姜之苦温为从治,收其净散之滋阴养血,敛阴除热。产后血虚阴亏,阳无所依,浮越于外而发热也。以熟地、当归滋阴养五心烦热加玄参3g,内有虚热加麦冬、生地。
方剂草果平胃散草果平胃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方类聚》卷一〇〇引《医方大成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苏惠萍 主任医师 审核草苍术(去皮,米汁浸二日)五两,厚朴(去皮,姜制,炒香)、陈皮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一个,煎,或盐汤点服亦可。1、《医方类聚》引《医方大成》:脾胃不和,不进饮食。2、《医1、《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方书 03》:“对金饮子,治寒热疟疾1、《医方类聚》引《医方大成》:暖胃消痰,除山岚瘴气。2、《医学入门》:调理脾胃。苍术燥湿健脾;厚朴燥湿消痰;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调和方中草果用量原缺。
方剂菖附散菖附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幼科释谜》卷六。具有开窍益肾之功效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苏惠萍 主任医师 审核菖附子(炮)、石菖蒲各等分研为末。棉裹塞耳。小儿耳内疼痛。1、原方选录《幼科释谜》:“刘完素曰: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开窍益肾。附子归于肾经,具有助相火,解毒止痛的功效。肾开窍于耳,小儿耳诊断要点:耳部肿痛,两耳常有哄哄者。忌辛燥之品。
方剂白牙药升麻散白牙药升麻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御药院方》。具有祛风止痛,消本词条由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朱章志 主任医师 审核川芎四钱(12g),升麻一两(30g),藁本一两(30g),上为末,纱罗三度。每用牙刷蘸药少许刷牙,用温水漱之。风牙疼痛及牙龈肿硬不消。祛风止痛,消肿散结。本方主治风侵牙龈,致牙痛牙龈肿硬不消者。方中皂角辛散温通,药1.细辛与石膏合为“二辛散”,是治疗风火牙药效方。2.石膏为软而细滑之磨蚀剂,与皂角共同去污洁垢。皂角,烧存性用。
方剂补损当归散补损当归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具有活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李曰庆 主任医师 审核补泽兰(制)、附子(炮去皮、脐)各一分(0.4g),当归(炒)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次。跌打损伤,伤筋折骨。??《仁斋直指方论》:“补损当归散疗坠马落车,伤腕折臂疼痛,活血通络,温经定痛。方中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当归补血病人恢复期,疼痛末止,功能未复。忌生葱、猪肉、冷水、菘菜。
方剂倒换散倒换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宣明论方》卷十五。具有活血通窍之功本词条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王俊宏 主任医师 审核倒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各等分。上药各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久新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活血通窍。用荆芥之轻清者,以升其阳;用大黄之重浊者,以降其阴;清阳既出大黄以降为主,荆芥穗以升为要,两药相配为伍,参合而用,一升一降,相互制临床用于前列腺癌,小腹急痛,肛门肿疼者。加浮萍、僵虫治疗头面肿痛;加晚蚕沙、冬瓜仁治疗肛门脓肿;加防风治风热眩晕;加防风、川芎治疗头目眩晕。

数据更新频率

年度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