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
2022/1/13 |
第A003版专栏 |
|
应防范证券服务业备案制的副作用 |
|
证券时报 |
[{'hashname':'866116e76326c8e65223f5cab021f647','stream':'imgs/866116e76326c8e65223f5cab021f647.jpg','annotation':''}] |
【锦心绣口】要充分发挥备案制改革的正面效应、减少副作用,就应强化监管执法。熊锦秋1月7日证监会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拟对堂堂会计师事务所采取“没一罚六”的行政处罚,相关主体涉嫌犯罪问题将移送公安机关。笔者认为,应防范证券服务行业备案制副作用。堂堂所在明知ST新亿年报审计业务已被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拒接”的情况下,与ST新亿签订协议,承诺不在审计报告中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并要求如发生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情形,ST新亿应予补偿,审计独立性严重缺失。监管部门追责堂堂所并不意外。老《证券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须经证监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新《证券法》调整监管方式,将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证券服务业务改为备案制。2020年7月《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备案包括“首次从事证券服务业务时备案、发生重大事项及时备案、每年4月30日前年度备案”等三类。“备案”并非行政许可,会计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备案属于“事后备案”、“告知性备案”,备案不对证券服务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设定前置性条件,应该说,会计师事务所进入证券服务业的显性门槛大幅降低了。正是在这种政策背景下,一些原来没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陆续到财政部、证监会备案。2020年11月2日证监会发布首批46家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备案名单,除去原有的40家证券从业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堂堂所等6家也进入备案名单;截止2021年9月30日,备案名单包括73家会计师事务所。堂堂所可称为新手中第一个吃螃蟹者,2020年承接了ST新亿2019年年报审计业务后,又陆续承接*ST金洲、ST斯太等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审计业务。证券会计师备案制改革,在放松管制、降低从业显性门槛之后,部分质素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能进来浑水摸鱼。本来有个别上市公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公司之前年报真实性存疑,要厘清历史问题也较困难,一般大型优质会计师事务所或不愿接手此类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因为收了上市公司的审计费,却不敢包庇或参与造假;而一些质素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或敢于迎合这些上市公司另类需求。回头来看,2019年末堂堂所只有3名注册会计师,这样的小所承揽到ST新亿的审计业务,或非依靠其专业能力或声誉,而可能是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意图出卖中介机构橡皮图章的结果。备案制下,部分“问题公司”聘请“问题会计师事务所”,或逐渐形成一种相互需要的另类审计市场,既影响证券会计师行业的风气、也可能严重影响投资者利益。要充分发挥备案制改革的正面效应、减少副作用,就应强化监管执法。事实上,新《证券法》在取消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业务的行政许可准入同时,也大幅提升了对违法违规的法律责任;比如对证券服务机构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的违法处罚幅度,由原来最高可处业务收入五倍的罚款,提高到十倍。本案拟对堂堂所实施“没一罚六”的行政处罚,力度超过老《证券法》规定的顶格处罚尺度,彰显强大震慑力。除了行政处罚,违法违规会计师事务所还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连带责任,刑事责任则主要包括“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这些法律责任当然也要追责到位。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需要具备较高专业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才能胜任,这或属隐性门槛。在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由原来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成为必然选择,为此要严厉查处滥竽充数、包庇或参与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人员,唯有如此,才能守住证券会计师从事证券业务的隐性门槛、在市场形成较强硬约束。(作者系资本市场研究人士)2022-01-1300:00:00:0熊锦秋77502710http://epaper.stcn.com/con/202201/13/content_775027.htmlnullcontent_775027.html11应防范证券服务业备案制的副作用/enpproperty-->本版导读智能风控的关键价值2022-01-13NFT掀起的数字艺术品风潮2022-01-13应防范证券服务业备案制的副作用2022-01-13炉火暇忆2022-01-13 |
证券时报 |
2022/1/13 |
第A004版聚焦资本市场“新地理” |
|
医疗器械产业培育难?“苏州现象”这样破题 |
|
证券时报 |
[{'hashname':'12b548fc800f2bb756b1c89d03d17271','stream':'imgs/12b548fc800f2bb756b1c89d03d17271.jpg','annotation':''},{'hashname':'2544014101747af84b80f37e8764a989','stream':'imgs/2544014101747af84b80f37e8764a989.jpg','annotation':''},{'hashname':'b52c63d312450673d779a4d86980f7e1','stream':'imgs/b52c63d312450673d779a4d86980f7e1.jpg','annotation':''}] |
本版供图:苏州科技城图虫创意证券时报记者陈霞昌吴少龙当下,一大批医疗器械企业正从被誉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强势崛起。作为江苏省“一区一产业”政策唯一重点支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区域,十多年来,苏州高新区聚焦构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最优生态圈。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目前,全区已集聚近700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产业年产值连续多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2020年全年产值达200亿元,2021年预计产值达300亿元。医疗器械发展的“好声音”,每周、每月都在这里唱响。作为跨学科、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的孵化培育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为何该产业能在苏州高新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带着问题,近日证券时报资本市场“新地理”采访团队走进苏州高新区。藏在丹青里的新产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及苏州,“山水如墨染,宛若丹青未干”的景色令人印象深刻。冬日的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内,风细雨缥缈。绿樟、黄杏、橙杉、红枫,与现代工业风的建筑厂房,高低错落,疏密相间,构成一幅富含现代气息的水墨丹青。在这里,一个备受瞩目的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它就是医疗器械产业。漫步科技城内,醒目的医疗器械企业徽标接二连三展现。鱼跃医疗、中生北控、乐普医疗、恒瑞医疗等国内知名企业在这里汇聚,除此以外,还有德国卡瓦科尔、美国Hill-Rom等响当当的外资企业。2021年,苏州高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朋友圈”不断扩大,不少企业是拥有全球首创、填补国内空白的优质项目。行业领先的角膜接触镜研发生产企业——欧几里德集团在这里建立了美国总部以外的第一个全球性生产基地,也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生产的外资角膜塑形镜企业。世界500强企业——赛默飞落地苏州高新区,首期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体外诊断中心中国区总部及生物医药中国区总部。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艾迪康集团将投资15亿元,在苏州生命健康小镇设立江苏省全科临床医学检验中心、特检中心、研发中心及新冠核酸检测基地,打造艾迪康集团长三角区域总部。苏州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忠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苏州高新区是江苏省唯一重点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国家级高新区,依托区内的科技城,苏州高新区正全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医疗器械产业高地。目前,全区已集聚以医用机器人、医学影像设备、检测设备和诊断试剂为重点的超700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各类独角兽培育企业、瞪羚及瞪羚培育企业84家,31家企业获批市级以上研发中心,亦有百源基因、恒瑞迦俐生等18家企业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累计引进和培育各级领军人才430人次,从业人员超万人,拥有各类专利2000余项。产业年产值连续多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2020年全年产值达200亿元,2021年产值预计达300亿元,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与后劲活力。数字的背后,是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2021年6月底,我国专利领域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出炉,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企业揽下全国30个金奖中的2个;同年7月初,由苏州高新区企业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世界第二个、中国首个磁悬浮体外人工心脏帮助一位女士度过了12天的心脏移植等待期;截至目前,高新区近百家医疗器械企业已从知名头部资本融资超100亿元。“近年来,科技城紧盯医疗器械产业,集中资源推进产业发展,稳步开展各项工作,在项目引进、人才招引、创新平台和产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扎实的发展成效。”黄忠华介绍称。栽下科研“梧桐树”医疗器械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学科交叉广泛、技术集成融合等特点,这也意味着,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与技术相伴相生。当前,伴随着政策、资金的不断加码,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在积极布局和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这座景色优美的城市为何能成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弄潮儿呢?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回溯苏州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苏州医工所全称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于2008年落户苏州高新区,该所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设,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历经多年的发展,苏州医工所围绕医用光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用声学技术、医用电子技术和康复工程技术等研究方向,设立了9个研究室。已建成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与健康研究基地(苏州)、中科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工程实验室和9个苏州市高技术重点实验室。雄厚的科研力量,为苏州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源头”,使多项重大医疗器械装备实现了源头技术自主可控。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医工所对本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科研辅助上,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外溢也为医疗器械产业在苏州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苏州医工所所务委员、国科医工集团董事长董文飞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苏州医工所已成功孵化项目公司59家,注册资本9.3亿元,吸引社会投资5.7亿元。其中,水性胶微柱凝胶产品、时间分辨能量分析仪、超声溶栓治疗仪等项目已顺利转移转化,深层光谱治疗仪、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血栓弹力图仪、流式细胞仪等拿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转让给企业。从苏州医工所开始,当地近年来还先后引进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开展前沿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经与近100家大院大所大平台开展紧密产学研合作。栽下科研“梧桐树”,自然便能引得医疗器械的“凤凰”聚集。构建产业发展最优生态圈大院大所为苏州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人才和科研,而项目从孵化、落地到走向市场则需要精准的服务。服务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科塞尔医疗科技是苏州高新区一家专注于外周介入、心脏电生理和冠脉介入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的企业。2021年11月22日,科塞尔自主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国内首个伞形长效腔静脉滤器,在广州清远市中医院完成首例置入应用。此前,该产品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进入绿色通道。时隔3天,科塞尔公司再传喜报,自主研发的心脏射频消融导管荣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证,这意味着公司又一国产电生理产品正式上市服务临床。喜讯连连的背后,这家成立于2013的初创企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公司先后被认定为省市区各级领军企业,承担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类似科塞尔的案例还有很多,它们正是如今苏州高新区众多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蒸蒸日上发展气象中的一个个缩影。“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高新区的扶持与帮助。”谈及公司发展历程,科塞尔首席执行官胡清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谈及产业发展扶持,黄忠华表示苏州在培育医疗器械产业具有三大优势,分别是政策支持优势、产业聚集优势、产业配套优势。这其中,政策支持的精准令胡清感受颇深。他表示,“以产业政策为例,政策从企业设立、研发、注册检测、临床实验、认证、销售甚至到取得国际认证,为我们医疗器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支持。每个关键阶段均对企业进行补贴,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负担。”另外,在产业配套方面,苏州高新区与苏州医工所共建国家级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Medpark)。该产业园负责统筹苏州高新区资源,依托“载体开发建设+园区运营+产业投资”三大核心能力,聚焦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为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产业园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全产业链生态圈。”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向记者介绍,产业园引进大院大所等创新平台,为产业注入持续创新活力;引进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国仟创新医疗科技研究院等孵化平台,推动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引进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医疗器械可用性测试平台等服务平台,提供产业配套资源,助力企业加速成长和发展。在多平台的推动下,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呈现企业创新驱动不断强化、成长势头强劲等态势。数据显示,目前园内承担省级及以上重点项目的企业占高新区医疗器械企业的比例约为32%,中小型科技企业占比约38%,各级领军人才创办企业占比约50%;引进和培育各级各类人才41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31人,省级人才43人,省双创团队5个,姑苏领军人才91人,姑苏重大创新团队2个,区领军人才239人。另外,园内高新技术企业68家,营收超亿元企业19家,规上企业40家;医疗器械注册证方面,累计拥有医疗器械二类或三类注册证820张,CE证书(欧盟安全合格认证)、FDA证书(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证书)近200张;知识产权申请方面,累计拥有各类知识产权2571项。打造强有力上市企业军团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7556”的推进思路,即围绕7个重点领域、部署5项重点任务、实施5个专项行动、采取6项保障措施,推进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规划》的发布对医疗器械企业构成全面重大利好。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0年市场规模达8400亿元,年均符合增长率为11.8%。开源证券医药团队认为,我国医疗装备领域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形成了众多细分品类的产品体系及协调合作、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为“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医疗装备工业基础和产业协同发展环境。国家层面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这对苏州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苏州高新区推进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2021-2023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苏州高新区集聚高端医疗器械企业超1000家,产值规模突破400亿元。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完整性、安全性、产业集聚度、产品质量卓越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力争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地。未来3年,苏州高新区按照打造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地标“两核”之一的重要定位,聚焦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强化产业链,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着力在产业规模及结构、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生态优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将聚力推动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产业要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医疗器械产业具有孵化培育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与资本市场有着天然“适配性”。实际上,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企业频频收获头部资本的投资。阅微基因、康多机器人、心擎医疗、无双医疗、德品医疗、EDDA健康科技、宽岳骨科、巨翊医疗等数十家企业获得了红杉资本、深创投、鼎晖投资、北极光创投、启明创投等知名头部资本融资。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近百家医疗器械企业获得头部资本各轮融资,融资金额超100亿元。与此同时,苏州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快头部专业基金引进,与博行资本、博远资本、北极光创投、辰德资本等展开深度合作;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苏州医工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规模100亿元的苏州高新阳光汇利股权投资母基金和首期规模30亿元的苏州钮尔利新策股权投资S基金。作为本土重要的资本力量,苏高新金控也不断赋能当地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据苏高新金控总经理周琼芳介绍,苏高新旗下创投集团已经建立了覆盖天使、VC、PE、产业、并购定增等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资体系,累计设立基金近70只,参股基金投资项目700余个,扶持51家企业上市(含科创板注册企业10家),以及一大批企业挂牌新三板。除了对高新区内重点行业进行股权投资外,苏高新金控旗下非银金融服务同样对区内初创企业给予了极大帮助。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苏州科技城计划重点打造强有力的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军团。黄忠华介绍,苏州科技城已经建立后备企业资源库。目前已有心擎、科塞尔等B类(重点推进企业)10家,C类(广泛培育企业)60余家。苏州科技城将不断加强企业培育工作,不断挖掘和培育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将产业发展与上市培育相结合,围绕区内产业链培育优质企业上市,以企业上市促进产业链发展。“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占地152亩的四期创新基地即将开工,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产业园五期——上市基地也已在规划建设中。”黄忠华表示,“政策层面,苏州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企业上市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优质企业集聚。另外为提供更高效精准服务,苏州将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提供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到科技贷款、科技保险、上市辅导、产业基金等专业化服务服务。探索制定一些针对性政策,研究制定针对北交所上市专项支持政策,减轻企业上市挂牌负担,为企业做好上市挂牌服务,提升企业上市挂牌效率。另外,在企业上市过程中,协助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上市方案,以不变的上市目标应万变的市场环境。”2022-01-1300:00:00:0陈霞昌吴少龙77502910http://epaper.stcn.com/con/202201/13/content_775029.htmlnullcontent_775029.html11医疗器械产业培育难?“苏州现象”这样破题/enpproperty-->本版导读医疗器械产业培育难?“苏州现象”这样破题2022-01-13微信好友扫码分享QQ空间微博复制手机WAP扫码阅读2022-01-13聚焦资本市场“新地理” |
证券时报 |
2022/1/13 |
第A008版公司 |
|
同城配送商业模式趋稳玩家抢滩千亿市场却难分杯羹 |
|
证券时报 |
[{'hashname':'e17d88c1ddeee9c1b7e91c220c7c7514','stream':'imgs/e17d88c1ddeee9c1b7e91c220c7c7514.jpg','annotation':''}] |
图虫创意/供图翟超/制图证券时报记者王小伟“同城即时配送领域激烈竞争已经基本告一段落,差异化定位下的竞争格局趋稳态势开始显现。”这是闪送副总裁杜尚骉12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给出的新判断。这意味着,前些年各路派系都在抢滩的即时配送赛道正在步入新阶段。一方面,参与城市即时物流服务的各头部企业,已经逐步形成各自的差异化定位;另一方面,从“送外卖”到“送万物”的发展方向也趋于清晰。不过,难赚钱仍是摆在这个千亿级市场面前的重要课题。B2C模式下的顺丰同城和达达年亏损仍在亿元甚至十亿元级别,进而形成了资金情绪上“一级市场热、二级市场冷”的反差。另外,部分C2C平台迈向盈亏平衡,如何破解规模化难题成为新挑战。从市场规模最大的快递产业看,正在出现从“跨城”转向“同城”的新趋向,这给快运市场和前置仓产业链带来新机遇,也给即时配送市场带来增量。各大参与主体将如何顺势而变?第二曲线剑指何方?监管如何推动行业的有序竞争?这些都成为这条赛道上的新课题。巨头与草根的决斗场常年任职于邮政系统的物流专家郭朝栋(化名)对记者介绍,近年来,即时配送行业消费者规模和订单量增速放缓,行业整体态势由早期的快速增长模式逐步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这成为参与城市即时物流服务的各头部企业形成各自差异化定位的中观背景。2015年即时配送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速翻倍,交易额也突破百亿元,这也带动2015年前后赛道的融资热潮。在此前后,作为物流业的“最后一公里”,同城即时速递迎来众多参与者,既有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电商设立的餐饮外卖配送业务,也有以顺丰同城为代表的快递巨头,还有并无任何流量背景的闪送和发家郑州的UU跑腿等“草根”独立第三方,共同组成城市物流微循环市场系统的动脉。从上个世纪开始,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快递公司就先后问世。为何近些年来,即时配送的硝烟战才被点燃呢?杜尚骉认为,与三方面主客观因素有关。第一是技术原因,尤其以4G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把沟通成本迅速拉降,使各平台可以在市场需求出现后迅速作出响应。第二是需求原因,随着外卖和新零售产业的发展,相较于传统快递更快的即时物流需求爆发性增长。第三是个性化消费潮的带动,继重社交(例如线下聚餐)和轻社交(例如微信沟通)之后,“中度社交”崛起。“比如,闪送起来之后,倘若一个人现摘了草莓,就可以实现在1小时内分享给朋友。”这也形成为快递物流的不断迭代。在杜尚骉看来,1.0为依赖电商件的传统快递服务模式;2.0阶段为以京东为代表的自建仓储模式,可以实现当天早间下单午后送到;3.0阶段则是在2015年前后,随着新零售和外卖需求的增长,比前一阶段更为即时,通过商流和物流的紧密配合,实现1小时送达。值得注意的是,在沉寂多年之后,伴随着前述参与主体激烈竞争基本告一段落,资本再次迎来抢滩高峰。2021年12月,顺丰同城登陆港股,总市值维持在130亿港元上下。此外,去年闪送完成超过1.25亿美元的D++轮融资,小米雷军顺为资本等再度入场;UU跑腿也获得来自58产业基金等数亿元B+轮融资,被市场冠以与投资方本地生活协同的新预期。郭朝栋对记者说,对于同城即时物流市场而言,每隔两三年就会被市场和资本关注一次,原因就在于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发生新变化。“以2020年为例,当时阿里旗下菜鸟网络全资收购点我达,顺丰试水团餐外卖,达达赴美提交IPO招股书,加上疫情因素带来的物流市场诸多新变化。而从近期来看,市场再度关注这个赛道,则是因为各头部企业基本形成差异化定位。”这种竞争格局的稳定趋向,不仅延伸了传统物流服务的触角,而且还推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带动了整个商业条链的激荡。胡大饭馆是北京地区最知名的主打小龙虾的餐馆。公司内部人士介绍,此前公司扩张最关注的点就是选址,因为会直接影响到客流。但随着即时配送服务把商超、餐馆覆盖的面积半径从过去的1000米内拓展到3-5公里,公司人效、坪效和商品效率都得到提高。千亿市场下的共同挑战即时配送一方面为线下商家打破业务时空掣肘,另一方面为线上商家完成O2O商流闭环,同时也扩张了C端消费者的消费半径。据艾瑞咨询数据,在多方链接中,早在2019年行业规模就已超1313亿元。不过,在这个千亿级市场之下,难赚钱却成为一众玩家共同面临的挑战。以顺丰同城为例,从2018年到2021年净利润亏损额逐年扩大,分别亏损3亿元、4亿元和7亿元规模。因此,虽然一级市场周期性融资火热,但二级市场资金并不买账,公司股价在破发处徘徊。“亏损是一众玩家共同面临的课题。”郭朝栋对记者说,虽然同城即时配送底盘稳固,更不愁需求,但从这个赛道诞生开始,就面临着规模和成本两重困境。规模效应较难形成,主要指向非外卖送餐高频刚需之外的品类,尤其是连接C端的个人配送,由于需求的高离散、即时性和个性化,导致个人配送与外卖配送标准化完全不同,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很难。加之需要重金布局运力,这也意味着巨额补贴,规模难起一直是悬在这个赛道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郭朝栋分析说,C2C盈利的难点,就在于“非标”意味着难上规模。因为C2C市场既面临需求的随机性,也面临运力的非标,比如,配送员配送装备、交通工具选择、所需配送技能也完全不同。两端都会提高平台的运营成本。“传统快递平台全部坚持成本导向,这种模式需要快速做大单量,以便把成本降到最低。因此,也便出现即便是同城的配送,也需要在中转站周转这一‘反常’现象。但同城即时配送平台通常不能通过固定资产等资本开支投入来提升效率,降低运转成本,进而带来履约成本的节约。特别是C2C模式下,比如闪送所切入的市场,就是通过一对一、点对点地即时送达,以求满足消费者在最着急时候解决关键问题,这就决定了其业务模式是重时效不重价格。”B2C模式下的配送以商圈为主,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均为盈利。对此,顺丰同城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会专注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上取得长远业绩,会继续专注扩大客户群、服务网络等,而非寻求即时财务回报或盈利能力。相较来看,C2C则在呈现出另外一番光景。闪送方面对记者表示,在闪送之前,C2C即时配送是国内外都没有人涉足的赛道,因此2015年闪送曾进行了业务模式的盈利验证,当时的验证结果是可以实现年度盈利。从近些年来公司运营情况来看,“处于不错的状态。”这显然与较高的客单价不无关系。那么,即时配送赛道会否也出现2021年极兔问世所带来的鲶鱼效应呢?郭朝栋认为,可能性不大。“目前各平台差异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尤其对于C2C平台来说,运力和需求两端的算法模型都需要长期积累,由此已经构筑起先发优势。闪送与极兔可以看作两个极端。拼多多和极兔完全成本为导向;闪送则是倾向于品质导向。”运力:高成本与“蓄水池”运力成本是即时配送平台运营成本的绝对大头。“目前骑手活跃度最高的是闪送,顺丰同城骑手黏性则最高。”郭朝栋对记者说,这一部分成本很难节省。尤其是随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要求保障骑手权益,未来相关成本仍有可能攀升。有接近闪送的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平台发牌闪送员达150万人,公司运营成本的80%会给到运力,剩余的比例给到客户补贴、留存公司运营。同时也有接近顺丰同城方面的人士指出,产业内公司通常将与骑手有相关的劳务外包成本及员工福利费用之和称为“履约成本”,而顺丰同城这块成本大致占到营业成本超95%。杜尚骉对记者介绍,“庞大运力下之下,很多订单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比如,相当比例的可接单闪送员都是依靠闪送专职生存的。曾经有一个闪送员只身来到北京,起先每晚只能睡在自带睡袋中,不过到现在已经一点点做起来,做到了挣钱、自由和快乐。”除了运力之外,主要成本之一还在于科技投入。这与外包模式之下,即时配送平台不会选择重资产运营模式有关。国家知识产权局显示,北京同城必应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申请了一项名为“订单分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的专利,该项专利可实现基于闪送员对订单的接单意愿,将订单均匀分配给各个闪送员,并根据各闪送员被分配订单的优先顺序不间断地为其推送订单。这成为C2C模式解决“非标”困境的折射镜——利用数据化解决标准化难题。杜尚骉介绍,通过把供给端标签化、数据化,而后借助后台算法匹配最适合的闪送员。“从配送员分配来看,1.0时代默认为距离最近就上门时间最短,2.0时代加入了平均速度、客户配送差异化等匹配维度。在订单量快速增加的3.0阶段,闪送又致力于从个体需求最优走向区域最优。”快递业转向“同城为王”随着商流和信息流的打通,不少平台都可以提前预测客户需求,不少货物可以提前放到前置仓。由此,快递行业正在出现“跨城业务”转“同城业务”的新趋向。杜尚骉认为,如何优化同城快递业务,未来同城也要中转的传统模式或也会改变。这种新趋向正在带来三方面重要影响。首先,会带来大件物流快运市场的增长。以最新登陆港股的安能物流为例,公司货运总量2015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其中2020年日货运量3.84万吨,单日货量峰值突破5万吨,全年零担货量也首次突破千万吨。其次,城市周边大仓和城市内小仓(包括独立建设、第三方建仓两种方式)等前置仓储也会迎来大发展。此外,快递业务结构也有望迎来较大调整,同城占比增加。此外,也会给新生态下的即时配送市场带来新机遇。郭朝栋表示说,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陆续推出一小时送达业务,这一方面是基于现有零售店,另一方面也基于前置仓布局。从配送端来看,未来依靠即时配送来进行物流服务的占比将越来越大。对于即时配送来说,未来的增量空间不止于此。郭朝栋表示,同城即时配送一方面连着C端消费者,具备向消费互联网延申价值链的潜力;另一方面连接着B端制造商和服务商,具备向工业互联网延伸价值链的潜力。所以,同城即时配送这项业务在C端和B端都有增量价值空间可以挖掘。“整体来看,快递业正在出现分流。”郭朝栋认为,一个方向是以即时配送为代表,物流服务速度越来越快。另一个方向则以极兔为代表,在成本导向下向较慢的方向前进。2022-01-1300:00:00:0王小伟77503810http://epaper.stcn.com/con/202201/13/content_775038.htmlnullcontent_775038.html11同城配送商业模式趋稳玩家抢滩千亿市场却难分杯羹/enpproperty-->本版导读同城配送商业模式趋稳玩家抢滩千亿市场却难分杯羹2022-01-13中国石油2021年净利创7年来新高2022-01-13通达股份:立足主业扩产线剑指万亿大市场2022-01-13 |
证券时报 |
2022/1/13 |
第A001版头 版(今日116版) |
|
[报眼]星辉环材 |
|
证券时报 |
[{'hashname':'3545786f43d2a815819ea27c0d65176d','stream':'imgs/3545786f43d2a815819ea27c0d65176d.jpg','annotation':''}] |
2022-01-1300:00:00:077501810http://epaper.stcn.com/con/202201/13/content_775018.htmlnullcontent_775018.html11[报眼]星辉环材/enpproperty-->本版导读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规划落地2022-01-13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显效CPI、PPI增幅双双下行2022-01-13同城配送商业模式趋稳玩家抢滩千亿市场却难分杯羹2022-01-13此繁荣非彼繁荣新发基金开门红怎么没了?2022-01-13深交所与港交所联合举办跨境投资推介会2022-01-13今日导读2022-01-13[报眼]星辉环材2022-01-13[报眼]万朗申购2022-01-13 |
证券时报 |
2022/1/13 |
第A001版头 版(今日116版) |
|
同城配送商业模式趋稳玩家抢滩千亿市场却难分杯羹 |
|
证券时报 |
[{'hashname':'fc9bc1f27b3d943b7bcfbb608dbd77a2','stream':'imgs/fc9bc1f27b3d943b7bcfbb608dbd77a2.jpg','annotation':''}]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王小伟/制表图虫创意/供图证券时报记者王小伟“同城即时配送领域激烈竞争已经基本告一段落,差异化定位下的竞争格局趋稳态势开始显现。”这是闪送副总裁杜尚骉12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给出的新判断。这意味着,前些年各路派系都在抢滩的即时配送赛道正在步入新阶段。一方面,参与城市即时物流服务的各头部企业,已经逐步形成各自的差异化定位;另一方面,从“送外卖”到“送万物”的发展方向也趋于清晰。不过,难赚钱仍是摆在这个千亿级市场面前的重要课题。B2C模式下的顺丰同城和达达年亏损仍在亿元甚至十亿元级别,进而形成了资金情绪上“一级市场热、二级市场冷”的反差。另外,部分C2C平台迈向盈亏平衡,如何破解规模化难题成为新挑战。从市场规模最大的快递产业看,正在出现从“跨城”转向“同城”的新趋向,这给快运市场和前置仓产业链带来新机遇,也给即时配送市场带来增量。各大参与主体将如何顺势而变?第二曲线剑指何方?监管如何推动行业的有序竞争?这些都成为这条赛道上的新课题。巨头与草根的决斗场常年任职于邮政系统的物流专家郭朝栋(化名)对记者介绍,近年来,即时配送行业消费者规模和订单量增速放缓,行业整体态势由早期的快速增长模式逐步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这成为参与城市即时物流服务的各头部企业形成各自差异化定位的中观背景。2015年即时配送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速翻倍,交易额也突破百亿元,这也带动2015年前后赛道的融资热潮。在此前后,作为物流业的“最后一公里”,同城即时速递迎来众多参与者,既有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电商设立的餐饮外卖配送业务,也有以顺丰同城为代表的快递巨头,还有并无任何流量背景的闪送和发家郑州的UU跑腿等“草根”独立第三方,共同组成城市物流微循环市场系统的动脉。从上个世纪开始,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的快递公司就先后问世。为何近些年来,即时配送的硝烟战才被点燃呢?杜尚骉认为,与三方面主客观因素有关。第一是技术原因,尤其以4G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把沟通成本迅速拉降,使各平台可以在市场需求出现后迅速作出响应。第二是需求原因,随着外卖和新零售产业的发展,相较于传统快递更快的即时物流需求爆发性增长。第三是个性化消费潮的带动,继重社交(例如线下聚餐)和轻社交(例如微信沟通)之后,“中度社交”崛起。“比如,闪送起来之后,倘若一个人现摘了草莓,就可以实现在1小时内分享给朋友。”这也形成为快递物流的不断迭代。在杜尚骉看来,1.0为依赖电商件的传统快递服务模式;2.0阶段为以京东为代表的自建仓储模式,可以实现当天早间下单午后送到;3.0阶段则是在2015年前后,随着新零售和外卖需求的增长,比前一阶段更为即时,通过商流和物流的紧密配合,实现1小时送达。值得注意的是,在沉寂多年之后,伴随着前述参与主体激烈竞争基本告一段落,资本再次迎来抢滩高峰。2021年12月,顺丰同城登陆港股,总市值维持在130亿港元上下。此外,去年闪送完成超过1.25亿美元的D++轮融资,小米雷军顺为资本等再度入场;UU跑腿也获得来自58产业基金等数亿元B+轮融资,被市场冠以与投资方本地生活协同的新预期。郭朝栋对记者说,对于同城即时物流市场而言,每隔两三年就会被市场和资本关注一次,原因就在于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发生新变化。“以2020年为例,当时阿里旗下菜鸟网络全资收购点我达,顺丰试水团餐外卖,达达赴美提交IPO招股书,加上疫情因素带来的物流市场诸多新变化。而从近期来看,市场再度关注这个赛道,则是因为各头部企业基本形成差异化定位。”这种竞争格局的稳定趋向,不仅延伸了传统物流服务的触角,而且还推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带动了整个商业条链的激荡。胡大饭馆是北京地区最知名的主打小龙虾的餐馆。公司内部人士介绍,此前公司扩张最关注的点就是选址,因为会直接影响到客流。但随着即时配送服务把商超、餐馆覆盖的面积半径从过去的1000米内拓展到3-5公里,公司人效、坪效和商品效率都得到提高。千亿市场下的共同挑战即时配送一方面为线下商家打破业务时空掣肘,另一方面为线上商家完成O2O商流闭环,同时也扩张了C端消费者的消费半径。据艾瑞咨询数据,在多方链接中,早在2019年行业规模就已超1313亿元。不过,在这个千亿级市场之下,难赚钱却成为一众玩家共同面临的挑战。以顺丰同城为例,从2018年到2021年净利润亏损额逐年扩大,分别亏损3亿元、4亿元和7亿元规模。因此,虽然一级市场周期性融资火热,但二级市场资金并不买账,公司股价在破发处徘徊。“亏损是一众玩家共同面临的课题。”郭朝栋对记者说,虽然同城即时配送底盘稳固,更不愁需求,但从这个赛道诞生开始,就面临着规模和成本两重困境。规模效应较难形成,主要指向非外卖送餐高频刚需之外的品类,尤其是连接C端的个人配送,由于需求的高离散、即时性和个性化,导致个人配送与外卖配送标准化完全不同,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很难。加之需要重金布局运力,这也意味着巨额补贴,规模难起一直是悬在这个赛道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郭朝栋分析说,C2C盈利的难点,就在于“非标”意味着难上规模。因为C2C市场既面临需求的随机性,也面临运力的非标,比如,配送员配送装备、交通工具选择、所需配送技能也完全不同。两端都会提高平台的运营成本。“传统快递平台全部坚持成本导向,这种模式需要快速做大单量,以便把成本降到最低。因此,也便出现即便是同城的配送,也需要在中转站周转这一‘反常’现象。但同城即时配送平台通常不能通过固定资产等资本开支投入来提升效率,降低运转成本,进而带来履约成本的节约。特别是C2C模式下,比如闪送所切入的市场,就是通过一对一、点对点地即时送达,以求满足消费者在最着急时候解决关键问题,这就决定了其业务模式是重时效不重价格。”B2C模式下的配送以商圈为主,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均为盈利。对此,顺丰同城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会专注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上取得长远业绩,会继续专注扩大客户群、服务网络等,而非寻求即时财务回报或盈利能力。相较来看,C2C则在呈现出另外一番光景。闪送方面对记者表示,在闪送之前,C2C即时配送是国内外都没有人涉足的赛道,因此2015年闪送曾进行了业务模式的盈利验证,当时的验证结果是可以实现年度盈利。从近些年来公司运营情况来看,“处于不错的状态。”这显然与较高的客单价不无关系。那么,即时配送赛道会否也出现2021年极兔问世所带来的鲶鱼效应呢?郭朝栋认为,可能性不大。“目前各平台差异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尤其对于C2C平台来说,运力和需求两端的算法模型都需要长期积累,由此已经构筑起先发优势。闪送与极兔可以看作两个极端。拼多多和极兔完全成本为导向;闪送则是倾向于品质导向。”运力:高成本与“蓄水池”运力成本是即时配送平台运营成本的绝对大头。“目前骑手活跃度最高的是闪送,顺丰同城骑手黏性则最高。”郭朝栋对记者说,这一部分成本很难节省。尤其是随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要求保障骑手权益,未来相关成本仍有可能攀升。有接近闪送的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平台发牌闪送员达150万人,公司运营成本的80%会给到运力,剩余的比例给到客户补贴、留存公司运营。同时也有接近顺丰同城方面的人士指出,产业内公司通常将与骑手有相关的劳务外包成本及员工福利费用之和称为“履约成本”,而顺丰同城这块成本大致占到营业成本超95%。杜尚骉对记者介绍,“庞大运力下之下,很多订单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比如,相当比例的可接单闪送员都是依靠闪送专职生存的。曾经有一个闪送员只身来到北京,起先每晚只能睡在自带睡袋中,不过到现在已经一点点做起来,做到了挣钱、自由和快乐。”除了运力之外,主要成本之一还在于科技投入。这与外包模式之下,即时配送平台不会选择重资产运营模式有关。国家知识产权局显示,北京同城必应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申请了一项名为“订单分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的专利,该项专利可实现基于闪送员对订单的接单意愿,将订单均匀分配给各个闪送员,并根据各闪送员被分配订单的优先顺序不间断地为其推送订单。这成为C2C模式解决“非标”困境的折射镜——利用数据化解决标准化难题。杜尚骉介绍,通过把供给端标签化、数据化,而后借助后台算法匹配最适合的闪送员。“从配送员分配来看,1.0时代默认为距离最近就上门时间最短,2.0时代加入了平均速度、客户配送差异化等匹配维度。在订单量快速增加的3.0阶段,闪送又致力于从个体需求最优走向区域最优。”快递业转向“同城为王”随着商流和信息流的打通,不少平台都可以提前预测客户需求,不少货物可以提前放到前置仓。由此,快递行业正在出现“跨城业务”转“同城业务”的新趋向。杜尚骉认为,如何优化同城快递业务,未来同城也要中转的传统模式或也会改变。这种新趋向正在带来三方面重要影响。首先,会带来大件物流快运市场的增长。以最新登陆港股的安能物流为例,公司货运总量2015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其中2020年日货运量3.84万吨,单日货量峰值突破5万吨,全年零担货量也首次突破千万吨。其次,城市周边大仓和城市内小仓(包括独立建设、第三方建仓两种方式)等前置仓储也会迎来大发展。此外,快递业务结构也有望迎来较大调整,同城占比增加。此外,也会给新生态下的即时配送市场带来新机遇。郭朝栋表示说,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陆续推出一小时送达业务,这一方面是基于现有零售店,另一方面也基于前置仓布局。从配送端来看,未来依靠即时配送来进行物流服务的占比将越来越大。对于即时配送来说,未来的增量空间不止于此。郭朝栋表示,同城即时配送一方面连着C端消费者,具备向消费互联网延申价值链的潜力;另一方面连接着B端制造商和服务商,具备向工业互联网延伸价值链的潜力。所以,同城即时配送这项业务在C端和B端都有增量价值空间可以挖掘。“整体来看,快递业正在出现分流。”郭朝栋认为,一个方向是以即时配送为代表,物流服务速度越来越快。另一个方向则以极兔为代表,在成本导向下向较慢的方向前进。2022-01-1300:00:00:0王小伟77501410http://epaper.stcn.com/con/202201/13/content_775014.htmlnullcontent_775014.html11同城配送商业模式趋稳玩家抢滩千亿市场却难分杯羹/enpproperty-->本版导读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规划落地2022-01-13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显效CPI、PPI增幅双双下行2022-01-13同城配送商业模式趋稳玩家抢滩千亿市场却难分杯羹2022-01-13此繁荣非彼繁荣新发基金开门红怎么没了?2022-01-13深交所与港交所联合举办跨境投资推介会2022-01-13今日导读2022-01-13[报眼]星辉环材2022-01-13[报眼]万朗申购2022-01-13 |
证券时报 |
2022/1/14 |
第A002版综合 |
鸿道投资执行董事、投资总监孙建冬: |
潮水退去看好电网设备投资机会 |
|
证券时报 |
[{'hashname':'fa75bbfdff994acee02d21206e9f6afd','stream':'imgs/fa75bbfdff994acee02d21206e9f6afd.jpg','annotation':''}] |
证券时报记者李丹周媛1月13日,证券时报时报会客厅对话北京鸿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投资总监孙建冬。孙建冬2010年创办鸿道投资,曾任职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委会成员、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从事证券研究和投资工作22年,投资业绩持续保持优异,曾获金牛奖、英华奖等荣誉奖项。孙建冬认为,2022年是比较特殊的年份,稳增长是第一要务。潮水退去,股票市场资金面可能会有所变化,公募基金销售量存在压力。行业方面,比较看好电网设备等。潮水退去的一年证券时报记者:以一年为维度,2022年市场整体大概会是什么情况?孙建冬:2022年是潮水退去的一年。2022年股票市场的资金面相对2021年可能会有所变化,公募基金的销售量会有下降的压力。从2019年到2021年新兴成长股有三年的牛市,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既受益于新经济的基本面,又受益于旧经济收缩的一个资金链。那么,在一个资金面没有那么充裕,潮水退去的一年如何做好投资呢?我觉得更多需要一些多空思维。站在全年投资的角度,在做多的同时,做一些在你能力范围内有把握的、相应的做空投资是比较稳妥的。2022年上半年整个行业β向下的空间大于向上的空间。如果说行业β没有机会的话,全年要去取得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可能需要寻找一个比较大的α。我们认为,这个可能要寻找的α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认知格局的差异,一个是2022年可能会有一个新α主线,就是国企改革。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政策宽松?是否给市场带来一些正面的因素?孙建冬:我们跟大家对于市场的看法不太相同,最大的分歧点在于2022年居民购买基金这块我们不是那么看好。广大居民购买基金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可支配收入。我们认为,2021年中国居民的收入也好,可支配收入也好,其实是有向下的压力,2022年的压力比2021年更加明显。总体股市的资金面还是需要一个比较综合的考量。证券时报记者:从中长期角度,大家比较看好会有大量居民财富入市,您如何看?孙建冬:首先要看时间多长,第二个看你的钱是不是自己的钱。如果对于中长期没有定义,这是一个伪命题。证券时报记者:很多人觉得2022年会有多次的降息和降准,这点您怎么看?真的降息,它对二级市场会不会有较大的影响?孙建冬:我觉得不一定会有多次的降息,降准是客观形势的需求。此外,2022年降息对股票市场没有那么大的影响。降息归根结底是对经济短期调整的一个确认。2022年可能是实体经济先探底,然后慢慢往上走。相比2021年,这是一个实体经济对流动性更充分吸纳的一年。看好电网设备投资机会证券时报记者:您对2022年市场总体看法似乎还是比较偏谨慎?孙建冬:2022年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上涨的股票会比2021年明显变少,但上涨的股票幅度会比较大,因此机会变少,资金的堆积效应会更明显。所以,我们在《2022年投资展望》中提出,2022年A股市场是一个收益率更高偏度的市场。2022年新兴成长行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但很可能是符合新世界大方向的新变化新机会,而不是去年底市场普遍看好的行业方向和个股标的,后者或者太拥挤、预期透支得过多,或者行业基本面近期出现了向下的变化。证券时报记者:哪些新兴成长的机会比较大?孙建冬:之前在《双碳目标的“先立后破”与股市的“先急后缓”》里把整个大新能源产业分为四个行业:以光伏供电制造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绿电运营商以及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代表的电网设备。对于今年放开能耗强度指标,股票市场的反应是四个行业一起无差别下跌。但客观分析下来,四个行业今年基本面的趋势是有较大差别甚至方向性差别的,这也是2022年大新能源行业α投资的来源,而电网设备将在2022年将迎来一个壮大加速的机会。当然这里面还要再做区分。比如光伏行业里面上游硅料产业,无论供给面还是需求面,可能都会更差一些,资金面机构这块可能也会有压力。比如说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个行业2022年本身的需求增长应该还是不错的,但是它也会有一些投资方面的问题。短期来讲,上游锂矿价格涨得太多了。此外就是供给的变化。双碳大目标的达成要“先立后破”。“先立”包括两个重要方面:首先,建设有灵活调度能力的火电项目,灵活火电与绿电搭配成相对稳定输出的电源基地、后面配合绿电的大放量;其次就是电网建设先行。电网投资、电网改革先行,先立后破,这是2022年大新能源行业的α投资最重要的来源。2022-01-1400:00:00:0李丹周媛鸿道投资执行董事、投资总监孙建冬:77550810http://epaper.stcn.com/con/202201/14/content_775508.htmlnullcontent_775508.html11潮水退去看好电网设备投资机会/enpproperty-->本版导读多地再提就地过年经济账该怎么算2022-01-14多家券商资管领罚单监管强调合规经营2022-01-14潮水退去看好电网设备投资机会2022-01-14琴澳金融政策将陆续实施现代金融业发展再加速2022-01-14上交所推动产融结合助力债市支持实体经济2022-01-14 |
证券时报 |
2022/1/14 |
第B003版信息披露 |
|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交易信息 |
|
证券时报 |
[{'hashname':'d992c8e0df772922fc04d9ac052429e2','stream':'imgs/d992c8e0df772922fc04d9ac052429e2.jpg','annotation':''}] |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