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Field display

Operation Review Form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Stock code
Report Date
Report content

Sample data

Stock code Report Date Report content
600000 2022一季报 1.集团整体经营情况经营效益实现“双增”: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00.02亿元,同比增加4.80亿元,增长0.97%;利息净收入345.02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69.00%;非利息净收入155.00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3.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27.42亿元,同比增长1.95%;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88亿元,同比增加6.91亿元,增长3.70%。成本收入比率为23.38%。资产负债稳步增长: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84,230.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63.17亿元,增长3.52%;本外币贷款总额48,555.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94.95亿元,增长1.45%;对公贷款总额(含贴现)29,701.10亿元;零售贷款总额18,854.25亿元,贷款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末负债总额77,273.1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87.78亿元,增长3.60%;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45,311.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80.86亿元,增长2.91%。不良指标连续“双降”:公司持续推进不良压降、严控风险成本、把控投放质量,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连续九个季度实现“双降”。报告期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本集团后三类不良贷款余额765.1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18亿元;不良贷款率1.5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46.95%,较上年末上升2.9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2%。资本保持稳健充足:公司坚持审慎稳健的原则,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满足资本监管法规和政策要求的同时,不断推动轻型化转型,强化资产合理配置,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报告期末,集团口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资本充足率为14.06%,较上年末稳步提升。全力服务疫情防控:为支持疫情防控,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保障金融服务不间断,公司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出《浦发银行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十六条”措施》,设立专项信贷额度2,000亿元,提供直接融资渠道1,000亿元,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输血供氧”。跨前投资各类抗疫主题债券,快速开辟线上审贷“绿色通道”,为中小企业发放纾困贷款。勇担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为各地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600000 2021年报 一、公司总体经营情况报告期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聚焦“十四五”战略规划,以“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目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主动优化业务结构,坚定推动转型发展,打造“轻型银行”“绿色银行”和“全景银行”,大力强化风险压降,高质量发展基础稳步夯实,各领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资产负债规模稳中有进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81,367.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65.39亿元,增长2.35%;其中,本外币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为47,860.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20.67亿元,增长5.56%。本集团负债总额74,585.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41.38亿元,增长2.11%;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为44,030.5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65.72亿元,增长8.01%。经营效益稳中略降报告期内,本集团加强转型发展、调整业务结构、强化风险压降,实现营业收入1,909.82亿元,同比减少54.02亿元,下降2.75%;实现利润总额590.71亿元,同比减少76.11亿元,下降11.41%;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03亿元,同比减少53.22亿元,下降9.12%。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为0.6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8.75%,成本收入比为26.17%。业务结构稳中提质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和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的支持,资产结构稳步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三大业务板块营收贡献保持合理比例,零售业务贡献继续保持领先。负债总量、成本、结构均呈现向好趋势,存款总额占总负债比重较上年末提升3.22个百分点至近60%,负债来源稳定性提升。对公贷款总额(不含票据贴现)24,077.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19.41亿元,增长4.42%;零售贷款总额18,906.2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3.42亿元,增长5.49%。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报告期内,本集团坚持风险“控新降旧”并举,持续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风险压降成效显著。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768.2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32亿元;不良贷款率1.61%,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43.96%,较上年末下降8.8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拨贷比)2.31%。集团化、国际化经营稳中有升报告期内,本集团强化协同力度,推动子公司落实监管要求,保持稳健发展。公司充分利用跨境业务平台,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报告期内,主要投资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10.27亿元、净利润38.31亿元;国际业务平台资产合计3,693.03亿元,实现营收40.97亿元。香港、新加坡、伦敦三家海外分行克服疫情影响,保持经营稳定,取得良好业绩。香港分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新加坡分行持续打造大宗商品服务特色,伦敦分行有效助力公司跨欧亚、跨时区经营。二、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发挥长三角主场优势,建立高质量增长平台公司立足上海、长三角优势区位,抓住国家战略、区域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上海重大任务等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公司在对公业务领域的传统优势,加大对上海、长三角区域的资源投入力度,进一步巩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特色;以高质量的金融创新积极支持新时期上海的发展建设,全面提升助力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金融服务能级;打响浦发银行“长三角自己的银行”、“从长三角走向世界的银行”品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长三角区域内贷款余额1.49万亿元,存款余额1.88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均位列股份制同业第一位。公司用好“长三贷”“长三债”“长三链”“长三购”等长三角一体化工具箱,为企业同城化授信、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升级和跨区域并购等需求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公司积极助力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公司发挥自贸金融方面龙头辐射作用,加快推进自贸金融创新发展,抓住自贸区多区域推广、纵深发展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将在长三角区域的成功模式复制升级,进一步服务好全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FT自贸业务核心指标始终保持股份制银行领先地位。截至报告期末,FT存、贷规模分别突破人民币900亿元和人民币500亿元。推动轻型化转型,服务实体经济,打造“轻型银行”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对公、零售、金融市场业务轻型化转型,重点做强投行、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理财、资产托管等轻资本业务,打造特色业务和产品,实现更少资本消耗、更集约经营、更高效发展和更丰厚价值回报。投行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发挥主要业务和牌照优势,聚焦中概股回归、国企改革等市场机遇,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截至报告期末,新发放并购贷款600.06亿元,同比增长23.38%;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5,326亿元,承销金额排名全市场前列。财富管理方面,公司建立零售财富和私人银行、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托管的财富管理生态链,共同推进“大财富”管理发展;深化集团协同作战,合作代销基金规模大幅增长,保持同业优势地位;加强头部保险机构合作,实现争先进位。公司建成集产品、渠道、旅程、营销、风控、决策为一体的零售数字化2.0体系,实现智能洞察、智能投研、智能交互、智能规划、智能风控五大智能化全面落地。手机银行APP11.0焕新登场,围绕理财投资、账户管理、贷款融资、生活服务四大核心场景,重塑手机银行五大频道,升级关爱版服务,精心打磨人工智能“数字理财专员”,创新纯线上财富智能服务,打造智能、流畅、便捷、有温度的移动金融服务。截至报告期末,个人客户(含信用卡)突破1.38亿户,AUM个人金融资产余额(含市值)达到3.87万亿元,个人客户持有的理财产品余额10,344亿元,基金保有量达到1,860亿元,保险资产迈上千亿台阶;报告期财富收入达到67.57亿元。私人银行客户规模(月日均金融资产800万元以上(含))2.7万户,管理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超过5,100亿元。消费金融方面,整合优化“点贷”手机端渠道功能,实现统一入口,服务千人千面。信用卡深化平台经营,交易额与净增贷款规模实现稳步发展。报告期末,公司信用卡流通卡数4,843.45万张;贷款余额4,161.42亿元;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额22,157.16亿元,实现总收入380.79亿元。金融市场方面,公司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导向,秉承“开放、整合、贴心”服务理念,纵深推进“浦银避险”品牌战略。依托投研一体、靠近市场、专业经营的领先优势,连续四年发布浦银避险市场展望蓝皮书,浦银避险服务公司客户2.3万户,外汇业务规模超590亿元,同比增18%。公司持续提升在债券、货币、外汇、贵金属及大宗商品等各细分市场的交易能力和产品创设能力,以系统重构强化科技赋能,以平台整合优化客户体验,加快从产品输出到策略输出,不断巩固产品报价、系统研发以及客户服务优势,推动重点FICC业务交易量和客户数显著增长。报告期末,公司主动运作资金类资产规模2.2万亿元,理财产品余额10,896亿元,符合资管新规的理财产品规模达9,618亿元,较年初增长3,083亿元,占比88%。报告期内,实现金融市场业务营业净收入378.4亿元。资产托管方面,公司稳步打造领先的资产托管服务品牌,保持创新优势,完善业务协同,推动业绩稳健增长,综合效益持续提升,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托管业务发展模式。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托管规模为14.47万亿元,实现托管费收入31.03亿元。推动“双碳”转型,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银行”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题。公司树立打造绿色银行的理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已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纳入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按照国际标准逐步搭建公司ESG框架组织体系,明确自身践行双碳战略的路线图,以体系化、数字化、可视化方式推进绿色银行建设。公司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有效整合传统信贷产品以及并购、债券、股权、银团、撮合等金融工具,全力打造“跨银行间市场、资本市场、碳金融要素市场”的绿色金融超市。打造绿色“专属产品+标准产品”的服务体系,不断巩固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竞争优势,做强、做优“浦发绿创”品牌。截至报告期末,绿色信贷余额达3,113.35亿元,居股份制同业前列,其中长三角区域绿色信贷余额1,218.58亿元,公司绿色信贷带动二氧化碳减排超过1,000万吨,折合减少标准煤燃烧量超过2,276万吨。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下累计向84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47.08亿元,排名股份制银行首位,带动年度碳减排量为333.8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公司共承销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及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合计153.81亿元,其中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金额106.31亿元;承销全市场首单境内境外双认证的碳中和债券,发行金额8.4亿元,上海地区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行金额50亿元。金融市场业务积极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不断提升业务创新力度。完善ESG投资框架,加强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以及绿色票据投资配置,投资标的包括全市场首批“碳中和”债券、首批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首单绿色主权熊猫债、首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绿色”双概念公司债等。公司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债券承销,荣获国开行颁发的“绿色低碳先锋奖”;积极研发绿色结构性产品,为个人投资者开辟投资绿色资产新路径。公司发布国内首支经标普认证的覆盖海内外ESG资产的多资产量化指数“浦银-北极星ESG指数”,推进“绿色投资”和“绿色财富管理”领域创新探索。科技金融业务方面,公司聚焦“硬科技”创新,打响“科创上市找浦发”品牌。科技金融持续做大生态圈,推出全周期、全流程、跨市场、智能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报告期末,科技企业客户新增6,847户、贷款增长642.05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中超70%为公司服务的客户。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用户发展,打造“全景银行”作为行业内率先提出“开放银行”理念的先行者,公司坚定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拓展数字化创新生态,运用数字科技为业务创造价值增量,赋能产业数字化能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面向全用户、贯穿全时域、提供全服务、实现全智联”的“全景银行”建设进入新阶段。强化业务赋能,拓展生态场景,数据成果应用取得实效。从行业客群专业化经营、公司客户双周期价值体系化经营、小微企业数字化风控等方面施力,全方位、多层次推动构建数据驱动的金融市场智慧经营体系。公司抢占产业互联网高地,落地以总战客户为核心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33个、在线供应链91条,高效联通上下游客户710户,投放循环信贷资金超800亿元。公司全力拓展API“千家万户”链接工程,创设245个新型API组件,新增链接达标客户逾2.2万户,助力结算性存款、有价值客户、代发和AUM等业务增长。优化线上渠道客户体验,围绕“客户+负债+渠道+资产”四大领域,打造交互极致体验。加快拓展各类场景,提升平台获客、活客、留客效能,推动用户向客户高效转化。通过构建浦惠到家、靠浦薪、云财资等平台,服务个人客户日常生活,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线上数字化工具箱。公司手机银行交易量首破千亿级大关;零售手机银行MAU增至1,758万户,较年初增42%;浦惠到家平台注册用户突破2,000万大关,交易额超4.5亿元。深化“最智能的财富管理银行”建设,有效促进MAU向AUM转化。精心打磨“数字理财专员”,累计促活客户4,900万人次,深化数据资产经营,创设132个“数据+算法+场景”组合的服务型数据资产,助力营收增加52亿元。三、公司业务概要(一)公司主营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险箱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外汇买卖;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离岸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托管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经营的其他业务。(二)公司主要业务情况1、公司金融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化客户经营,着力服务实体经济,为客户提供商业信贷、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电子银行、跨境业务、离岸业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持续推进数字生态经营工作,强化金融创新,主要经营指标企稳回升,报告期内实现对公营业净收入642.88亿元。客户分层分类经营持续深化,不断夯实客户基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数达到189.72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1.73万户。总行战略客户经营报告期内,按照战略客户(集团)的行业特征、资金管理、收付款、上下游供应链以及产品赋能需求等多维度制定一户一策经营视图,形成差异化经营策略。发挥总行平台优势,打造集团圈、行业圈及供应链圈,带动生态圈经营和高价值获客。截至报告期末,总行战略客户本外币对公存款余额8,222亿元,本外币对公贷款余额5,573亿元。对公存贷款业务公司进一步优化信贷客户结构,大力支持升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产业,严控“两高一剩”行业的资金投放。截至报告期末,对公存款总额为33,677.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39.38亿元,增长8.50%;对公贷款总额(不含贴现)为23,217.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55.88亿元。投资银行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共主承销债券1,540支,主承销金额7,407亿元,其中承销债务融资工具5,326亿元。公司ABN承销规模合计319.15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承销49.15亿元。并购金融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境内外并购融资余额1,323亿元,新发放并购贷款600.06亿元。交易银行业务报告期内,电子渠道交易量70.9万亿元;支付结算活跃客户37万户。供应链核心客户达974户;上下游供应链客户数达15,254户;汽车金融上下游客户数达2,336户。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量突破7,900亿元;在岸外币投放余额为87.97亿美元。普惠金融报告期内,公司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要求,从深化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强数字普惠发展、强化产品创新、补齐制度短板、发挥政策协同和部门协作等方面,不断扩大普惠客户触达面和覆盖面,稳步推进普惠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并完成监管各项要求,业务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末公司普惠两增口径贷款余额3,196.88亿元;两增口径小微贷款户数23.18万户。当年普惠口径累放利率4.86%,普惠口径不良率1.54%。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单列信贷计划和风险限额、制定差异化的行业投向政策,通过增强补贴力度及减费让利优惠措施,优化普惠金融专项考核,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鼓励普惠贷款投放,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整体效能。报告期内,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数字化经营模式。坚持“批量化获客、标准化经营、数字化支撑、智能化风控”经营策略,并依托各类新兴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数字化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相关创新成果及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效。国际业务平台报告期内,国际业务平台(含离岸、自贸区和海外分行)紧抓市场机遇,聚焦核心客户经营,加快业务结构优化,推动各项业务取得较好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国际业务平台资产合计人民币3,693.03亿元。报告期内,累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0.97亿元。2、零售金融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数字科技与客户经营相结合,全面推进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瞄准重点业务、短板业务,深挖市场潜力,不断完善产品创新、渠道经营、管理机制建设,提升标准化客户服务水平。零售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零售贷款余额达到18,746.29亿元,营业净收入提升至659.30亿元。个人客户与存款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深化客户获取与经营,线上探索场景平台新模式,打造数字化、精细化、闭环化的客户经营体系,优化客户服务评价管理,线下提高网点智能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客户满意度和获得感。个人客户(含信用卡)突破1.38亿户,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保持稳步增长。AUM个人金融资产余额(含市值)达到3.87万亿元,个人存款余额达到10,021.62亿元,较年初增长631.06亿元。零售信贷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立足改善民生,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强化全链路数字化合规内控。截至报告期末,个人贷款总额18,746.29亿元,其中住房贷款总额为8,989.53亿元。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加强普惠型产品创新推广,实现长三角区域内分行线下经营性贷款政策共享,创新推出“宅抵速贷”,便利小微企业融资;优化推广“浦惠税贷”,数据驱动服务千万开票企业;打造供应链多维图谱,推广标准化产品,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客户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同时,积极助力民生消费,深化场景运营,“浦银点贷”已搭建公积金渠道近130条,覆盖北上广深等共计114个城市;“发呗”业务已嵌入包括教育培训、商城分期、装修、信用购机等多个消费场景;汽车金融模式落地,涵盖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等领域。数字化赋能资产质量管理,建立零售信贷业务全流程数字风控体系,已实现反欺诈、授信审批、风险预警、贷后管理及催收的全环节模型及策略覆盖;实现零售信贷业务总分行集约审批,深化推进专职审批人和审批质量后督机制,持续推进风险管理专业化建设。财富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聚焦客户需求,运用财富智能化系统,实现科学合理的客户资产配置和个性化财富规划。提供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优化财富产品线,全市场遴选优质产品,加强客户经营,引导长期投资理念,提升盈利体验。深入集团协同合作,实现产品、渠道及服务创新,有效拉动基金、保险、信托业务规模增长,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及影响力。报告期内,个人客户持有的理财产品余额10,344亿元,其中新净值产品余额9,494亿元,占比提升到91.78%;基金保有量达到1,860亿元,非货基金股份制排名第二;保险资产迈上千亿台阶;财富收入达到67.57亿元。借记卡及支付结算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与285家合作伙伴打造联名卡及主题卡,推出线上定制卡号和卡面服务、优化线上领卡邮寄服务,并成为首批手机号码支付、刷脸支付、OPPOPAY、VIVOPAY支付合作推广银行,丰富用户无卡支付体验。报告期内公司新发借记卡1,161.68万张;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发卡量8,620.60万张。收单业务方面,在严守合规与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服务实体经济;对私业务方面,提供多方位服务和工具,落实人民银行减费让利政策,带动对私商户客群的经营;对公业务方面,通过API输出,增强公司收单业务延展性与适配性;在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实现新一代统一收单平台上线,进一步提升收单业务服务能力。信用卡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信用卡业务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紧密围绕真实消费场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依托分群分层的金融生态,以全生命周期客户经营理念,持续探索贯穿客户、卡片、产品、权益并兼顾风险收益的可持续经营之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信用卡流通卡数4,843.45万张;贷款余额4,161.42亿元;浦大喜奔APP月活跃用户量达2,020万户。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额22,157.16亿元,实现总收入380.79亿元。私人银行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私人银行深耕客户经营,立足集团化优势,强化区域联动效应,优化私人银行客户分层经营模式,搭建涵盖全品类的私人银行产品体系,打造“财富传承、家族传承、企业传承、精神传承”为一体的私行服务品牌,夯实私人银行三位一体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的资产配置和综合服务能力,全方位的优化客户专属服务体验,加快提升私人银行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私人银行客户规模(月日均金融资产800万以上(含))2.7万户,管理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超过5,100亿元。3、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紧抓市场机遇,优化配置策略,深化创新转型,不断增强金融市场业务经营水平和投资交易能力,在确保全行流动性安全的同时提升经营效益、强化风险合规管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动运作资金类资产规模2.2万亿元。报告期内,实现金融市场业务营业净收入378.4亿元。投资交易业务同业业务方面,积极增配合意资产,加大资产证券化业务等标准化资产配置,推进普惠金融类ABS投资,加强普惠金融支持。债券交易方面,稳步提升择时交易和把握波段能力,有效抓住市场机会,稳步提升利差收益以及组合收入水平,拓展境内外宏观对冲策略,保持债券借贷业务市场第一梯队。票据业务方面,注重提升业务综合贡献,线上渠道增长迅速。代客代理业务方面,推进“浦银避险”品牌升级,发布2021年“浦银避险”市场展望蓝皮书,为“浦银避险”客户避险套保提供市场趋势分析,实现研究成果直达客户的高效输出,强化代客代理业务增值服务。同时,把握利率、汇率、贵金属及大宗商品市场机遇,拓展全方位、立体化整体式创新,保持场内交易全市场领先地位,接连落地要素市场首单及首批业务30余项,市场综合影响力持续提升。金融机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持续夯实客户产品加载、客户结构优化、服务水平提升和经营可持续性。截至报告期末,合作目标客户数累计突破3,200家,行业覆盖率63%;金融机构负债日均规模1.9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占比不断提升;线上同业平台服务支撑能力增强,平台累计客户数2,443户;“外滩12号同业合作沙龙”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各类线上活动占比进一步提升,区域层级沙龙的复制推广成效明显。资产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大力布局新产品,保障产品供给,理财产品余额10,896亿元,完全符合资管新规的理财产品规模达9,618亿元,较年初增长3,083亿元,占比88%。深挖业务机会,持续加大标准化资产配置,提升标准化资产占比,继续发挥银行传统优势,促进项目类资产起息;根据“严格合规、稳妥有序、管控风险、稳定客户”的基本原则,以资产压降带动产品压降,持续、扎实、稳妥地推动存量整改工作;筹谋未来,积极有序推进理财子公司筹备及开业工作,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转型取得良好成效。报告期内实现中间业务收入82.53亿元。资产托管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加速结构转型,坚持合规为先,确保平安运营。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托管业务规模14.47万亿元。报告期内,实现托管费收入31.03亿元。4、渠道与服务网点建设公司实行一级法人体制,采用总分行制。根据经济效益和经济区划原则,按照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布局,公司在国内大中城市以及沿江沿海、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先后设置了分支机构。报告期内,公司新设一级分行1家,同城支行63家,终止营业机构1家,新设社区银行21家,撤并社区银行40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伦敦开设了42家一级分行,共1,684个分支机构。电子银行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强化AI创新赋能,以体验优先,重塑业务流程,提升线上线下用户体验与服务效率。截至报告期末,个人网银客户3,880.61万户,报告期内交易笔数0.60亿笔,交易金额4.52万亿元;个人手机银行客户6,111.79万户,报告期内交易笔数3.59亿笔,交易金额11.56万亿元;互联网支付绑卡个人客户5,072.46万户,报告期内交易笔数35.42亿笔,交易金额1.68万亿元;现金类自助设备保有量4,716台,各类自助网点2,765个;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99.4%。运营支撑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效能、精益、价值、平安”为目标,完成“智慧运营”模式的构建,并提出未来三年“智慧运营+”体系建设方案。一是跨前支撑前台业务发展,通过完善前台联动机制、发挥运营专业优势、支持跨地域联动营销和总行战略直营等复合型支撑模式,进一步提升综合化、差异化运营服务能力。二是稳步推进网点轻型化建设,全面推动无纸化、无章化、电子档案等运营要素变革,落实直通化、线上化运营模式;升级6S管理,加大运营坐销力度,构建网点运营服务新模式。三是持续打造端到端流程,着力提升对公开户、代发、外汇等流程的端到端和线上化程度,从获客接触层、中台作业层、后台管控层着手,向流程中注入创新基因。四是完善集约化运营管理模式,打破机构、层级的限制,形成跨分行联动、总分行协同、中后台一体化的作业支撑体系,实现了“逻辑集中、物理适度分散”的作业模式,外汇政策审核、远程授权等业务实现跨区域代理,凸显业务支撑的柔性与弹性。同时,延展运营支撑深度与广度。五是推进“稳内控”措施确保安全转型,推进全行运营内控管理从“经验依赖和事后监督为主”向“数字分析和预防监控为主”转变,由“事后”向“事前、事中”转变;重构内控管理体系,加大数据在检查中的应用,精准定位问题,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守住风险底线。四、关于未来发展的讨论和分析1、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截至报告期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余额337.66万亿元,同比增长8%,总负债308.38万亿元,同比增长7.7%。监管部门持续加大风险防控工作力度,《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保险机构恢复和处置计划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对各银行资本管理和风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同时,监管部门对重点领域包括房地产、地方隐性债务、互联网金融业务、银行负债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均发布了多项政策,进一步加强了银行经营和各业务环节的风险防控力度,保证了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2、行业格局和趋势2021年,银行业经营状况基本平稳,资产规模稳步增长,资产质量稳步提升。银行业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人民币贷款新增19.95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同比增加6,234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4.9%,涉农贷款增长11.2%,持续加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处置不良资产3.1万亿元。当前,商业银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纵观各家商业银行“十四五”战略布局,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科技赋能是各家行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商业银行正朝着更轻型、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加快转型发展。3、公司发展战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公司根据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编制了2021-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和创新规划,明确了“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动全行成为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的战略目标。公司将坚守长期主义,不断强化战略目标和总体布局的统筹引领,聚焦数字化、集团化、国际化、市场化、精细化等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客户体验和数字科技双轮驱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行业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加快推进轻型化、“双碳”和数字化转型,推动浦发银行成为客户信赖的首选银行,资本市场的优质蓝筹,广大员工共享发展成果的温馨家园,合规稳健、监管放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令人尊敬和信任的优秀企业公民,努力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4、2022年度公司管理措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海市委市政府及监管部门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坚决防范金融风险,围绕“坚守长期、夯实基础、整体推进、数字赋能”经营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结果导向,全面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建设,奋力开创浦发银行新发展格局。——加大资产高质量投放。抓好今年稳增长政策机遇,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加快提升合意资产获取能力。持续强化对普惠金融、制造业、新经济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稳步调优资产结构。深化客户融资总量管理,全面整合各类融资服务,积极满足客户全方位、全渠道金融需求。——加强结算性存款拓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各类结算服务的产品和流程。强化数字赋能、行业洞察与客户体验监测,加快建设“大结算”场景,为各类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融资、代发、收单、托管等优质服务,促进结算性存款增长。——加快夯实客户基础。厚植“用户思维”,深化数字技术运用,积极打造线上线下“全链路”的客户经营体系。加快扩盘公司客群规模,提升分层分类经营质效。畅通零售API-MAU-AUM的循环链路,打造长尾客户向中高端客户输送的“增长飞轮”。持续增强行业洞察、场景融合和穿透能力,促进同业客户深度高效经营。——持续打响特色业务品牌。强化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把科创、绿色、投行、自贸等业务打造成轻型化转型的“尖兵”。持续加大财富、私行资源投入,优化产品布局和客户旅程体验,驱动AUM和中收联动增长。进一步做强浦银避险、同业销售、资管理财和托管等特色业务。——强化风险合规内控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提升风险合规内控管理质效,确保经营行稳致远。强力推进不良处置化解,加速存量和增量风险出清,推动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深化数据应用,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合规审计管理体系,夯实内控管理基础。——纵深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整合各类场景、流程和服务,打造产业数字金融SaaS平台,加快探索平台化生态经营新模式。深入构建企业级内部管理平台和大数据能力体系,激活数据要素,赋能业务发展,驱动全景银行建设进一步提级增效。——夯实高质量发展管理基础。落实落细,深入做好资产负债、运营、人力资源管理、数据治理等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打牢科技底座,推动各类创新加速转化为生产力。稳步推进集团化、国际化经营。5、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从经济金融形势看,全球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趋于放缓。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同时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疫情局部散发,部分行业和地区依然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持续承压。从监管环境来看,商业银行不仅在信贷投放、全面风险管理、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面临更加审慎的监管要求,同时,在理财产品、资管业务、影子银行及资本要求等方面面临高标准的监管规则,这要求商业银行继续转变经营模式,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从竞争环境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持续深化,商业银行在客户经营、产品定价、资产获取、风险管理等方面依然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日益加快,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均将发生重大变化,对商业银行的环境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600000 2021三季报 1、集团整体经营情况(1)经营效益: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坚定推进转型发展,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21年1-9月,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34.84亿元,同比减少52.47亿元,下降3.53%。利息净收入1,013.89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70.66%;非利息净收入420.95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3.20亿元。实现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5.36亿元,同比减少32.06亿元,下降7.17%。成本收入比率为24.14%。(2)规模情况: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80,643.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41.65亿元,增长1.44%;本外币贷款总额47,765.2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25.53亿元,增长5.35%;对公贷款总额24,256.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98.53亿元,增长5.20%;零售贷款总额18,603.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0.51亿元,增长3.80%。报告期末负债总额73,937.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3.59亿元,增长1.22%;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44,657.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93.09亿元,增长9.55%;对公存款34,299.33亿元,较上末增加3,155.44亿元,增长10.13%,零售存款10,328.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4.33亿元,增长7.65%。(3)资产质量:公司持续推进不良压降、严控风险成本、把控投放质量,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实现连续“双降”。报告期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本集团后三类不良贷款余额772.8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80亿元;不良贷款率1.62%,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48.62%,较上年末下降4.1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40%,较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4)资本情况:公司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持续满足资本监管法规和政策要求。报告期末,公司集团口径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5%,资本充足率为14.05%。
600000 2021中报 一、公司业务概要(1)公司主营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险箱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外汇买卖;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离岸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托管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经营的其他业务。(2)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2021年上半年,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内外需求回升,中国银行业继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保持了资产增速合理适度,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同时,避免过快增长推高杠杆率。另一方面,银行业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取得进展,风险持续收敛,银行业整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一手抓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有效应对了年初以来快速变化、错综复杂形势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银行业整体运行稳健,风险可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银行保险机构稳健性显著增强。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余额达到6.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90.3%,较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54%,与年初基本持平。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6%,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二、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己任,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趋势,积极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支持国家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助力国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支持上海“三大任务一个平台”“四大功能”“五个中心”建设和“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重大任务,助力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公司持续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优势,打响“长三角自己的银行”品牌。公司充分发挥总部在上海的优势,加大对长三角区域的资源投入力度,实施差异化的资源配置政策。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机制体制,提高效率效能,形成长三角区域的优势特色,成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增长极。公司围绕客户需求和体验的关键痛点,强化市场对标,努力提升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业务形成投资银行、交易银行、国际业务三大优势业务集群,在科创金融、自贸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做强特色;零售业务“四极”驱动,以数字赋能增强客户经营效能,构建最智能的财富管理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浦银避险”代客服务以及资产托管服务等业务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公司致力建设全景银行,加快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围绕全行经营管理的各类应用场景,面向“全用户”、贯穿“全时域”、提供“全服务”、实现“全智联”的数字化转型要求,助力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公司具有较强的数字科技研发创新和应用能力,依托各类数字技术强化精准营销、精准服务,推出业内首个金融数字人,业内首发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引领数字化服务模式创新,将开放银行建设推进到“全景银行”新阶段。公司丰富集团经营业态,不断提升集团整体协同能力,加快集团数字化生态场景建设。树立“一家银行”理念,通过建立联合作战指挥、运行、保障等协同经营机制,逐步实现集团内各层面的一体化经营能力。公司依托自贸、离岸和海外分行、海外投行子公司“四位一体”国际平台,聚焦核心客群需求,加强海外业务拓展。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团队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管人员具备丰富的金融从业和管理经验;通过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打造了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公司打造与“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品牌影响力居于行业前列,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持续尊重与维护金融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实现高效治理并促进可持续发展。三、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及竞争优势分析(1)公司总体经营情况上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以“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动全行成为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为战略目标,围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营发展工作,各领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具体情况如下:经营效益稳步增长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73.6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47.22亿元,同比增加11.56亿元,上升3.44%;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8.38亿元,同比增加8.83亿元,上升3.05%。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为0.3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5.36%,成本收入比为23.88%。资产负债规模均衡增长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81,231.2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29.02亿元,增长2.17%;其中,本外币贷款(含贴现)总额为47,448.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08.53亿元,增长4.65%。本集团负债总额74,626.59亿元,增长2.17%;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为44,065.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00.21亿元,增长8.10%。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和优化,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资产投放实现较快增长;对公贷款余额(不含票据贴现)24,500.0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42.21亿元,增长6.25%;零售贷款余额18,326.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4.15亿元,增长2.25%。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676.62亿元,非利息净收入297.03亿元。资产质量整体向好报告期内,持续加大风险化解处置力度,保持资产质量向好趋势,截至报告期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本集团后三类不良贷款余额为777.4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7.21亿元,不良贷款率1.64%,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覆盖率达151.26%;贷款拨备率(拨贷比)2.48%。集团化、国际化综合贡献不断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强化协同力度,推动子公司落实监管要求,保持稳健发展,主要投资企业经营稳中提质,充分利用跨境业务平台,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截至报告期末,主要投资企业合计实现营收58.24亿元、净利润24.15亿元;国际业务平台资产合计3,721.9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1.64亿元。香港、新加坡、伦敦三家海外分行克服疫情影响,保持经营稳定,取得良好业绩。香港分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新加坡分行持续打造大宗商品服务特色,伦敦分行有效助力公司跨欧亚、跨时区经营。四、可能面对的风险从国际环境看,受新冠肺炎病毒变异等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可能有所反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从国内经济形势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复苏态势良好,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但下半年出口增长动力下降,消费复苏难达预期,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从金融运行方面看,发达经济体实施的低利率和宽松货币政策将在未来一段时期持续,这将增加资产泡沫和投机风险,影响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国内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金融监管环境持续趋严,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绿色金融、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面临更加审慎的监管要求。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及监管要求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策略及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金融业持续扩大开放、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对商业银行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600000 2020年报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公司总体经营情况及竞争优势分析公司总体经营情况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本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与监管要求,全面服务好“六稳”“六保”工作,把握“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新变化、新趋势,围绕公司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施客户体验和数字科技双轮驱动,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加大风险成本计提,夯实稳健发展的基础,经营工作取得较好进展。资产负债均衡发展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79,502.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442.89亿元,增长13.48%;其中,本外币贷款总额为45,339.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80.72亿元,增长12.62%。本集团负债总额73,044.01亿元,增长13.34%;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为40,764.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86.31亿元,增长12.37%。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报告期内本集团保持营业收入稳步增长,集团口径实现营业收入1,963.84亿元,比上年增加56.96亿元,同比增长2.99%;实现利润总额666.82亿元;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3.25亿元。2020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为0.7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0.81%。成本收入比率为23.78%,比上年上升1.20个百分点。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内,本集团多措并举,调结构、稳增长成效显著;三大业务板块营收占比持续优化,零售业务贡献继续保持领先;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1,385.81亿元;非利息净收入578.03亿元,同比增长25.21%。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报告期内,本集团信贷业务运行平稳,新发生不良趋缓,风险处置有序,年末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资产质量趋势向好,截至报告期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本集团后三类不良贷款余额为784.6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4.20亿元,不良贷款率1.73%,较上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覆盖率达152.77%,比上年末上升17.83个百分点。稳步推进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报告期内,本集团主要投资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17.64亿元,净利润34.73亿元,覆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村镇银行、科技银行、境外投资银行、货币经纪等。境外分行资产规模突破2000亿元,其中香港分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新加坡分行持续打造大宗商品服务特色,伦敦分行有效助力全行跨欧亚、跨时区经营。二、公司主要业务情况1、公司金融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化客户经营,着力服务实体经济,为客户提供商业信贷、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电子银行、跨境业务、离岸业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持续推进数字生态经营工作,强化金融创新,主要经营指标企稳回升,报告期内实现对公营业净收入618.94亿元。客户分层分类经营持续深化,不断夯实客户基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数达到167.9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3.01万户。战略客户经营业务总行战略客户:截至报告期末,总行战略客户人民币对公贷款余额4,974亿元;人民币对公存款余额7,001亿元。低成本存款日均4,143亿元。分行战略客户:截至报告期末,分行战略客户人民币对公存款日均3,128亿元,其中低成本存款日均2,364亿元。人民币对公贷款余额2,97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897亿元。对公存贷款业务公司进一步优化信贷客户结构,大力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产业,严控“两高一剩”行业的资金投放。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对公存款总额31,037.9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27.69亿元,增长11.61%;对公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26,620.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40.67亿元,增长16.35%。投资银行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承销债券1,534单,主承销金额7,375亿元,其中债务融资工具5,445亿元。金融债47单,金额445.29亿元;境外债162只,金额367.03亿元。支持国家疫情防控,落地疫情防控债券45单、公司份额206.95亿元,其中20华发(疫情防控债)SCP003为全国首单疫情防控债。助力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全国首单国企混改专项中票(20久事MTN001)、全国首单长三角科创企业集合短融(20长三角科创集合CP001)。践行普惠金融,创设并发行全国首批、公司首单标准化票据“浦发浦票盈2020年度第一期标准化票据”创设多单风险缓释工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对制造业、绿色金融等实体经济信贷支持,落实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1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绿色信贷余额为2,628亿元,银团贷款余额2349.97亿元。交易银行业务紧紧围绕全行核心任务,服务公司全量客户,推动公司数字化经营转型。交易银行迅速响应,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搭“双循环”快车,国际国内贸易融资逆势增长;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化服务升级;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行业领先;精耕细作,丰富交易银行服务品牌。报告期内,公司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量突破5700亿元,同比增长54.27%;电子渠道交易量58.11万亿元,公司业务离柜率突破99%,网点对公业务自助分流率突破90%;公司支付结算活跃客户数突破12万户,同比净增2万户。截至报告期末,在岸外币投放余额为66.88亿美元;供应链核心客户达628户;上下游供应链客户数达12344户;其中汽车金融上下游客户数达1871户。普惠金融报告期内,面对新冠疫情对小微企业造成的重大影响,公司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出台一系列措施,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普惠金融服务:2020年末公司普惠两增口径贷款余额2,709.58亿元,较年初净增668.69元,增幅32.76%;两增口径小微贷款户数18.75万户,较年初净增3.75万户。当年普惠两增口径累放利率4.78%,较2019年下降0.73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充分研究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差异,单列信贷计划和风险限额、制定差异化的行业投向政策等,同时通过加大FTP补贴力度、强化考核激励、规范小微企业收费、优化普惠金融尽职免责制度、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多项举措,鼓励普惠贷款投放,赋能普惠业务提质增效,助力实体经济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化普惠金融数字化经营模式转型,坚持批量化获客、标准化经营、数字化支撑、智能化风控,实现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线上流程再造。一是加强小微移动金融服务,优化手机银行小微服务专区,陆续迭代支付结算、额度试算、预约开户、还款试算等功能;二是搭建集合浦慧APP、个贷小程序、房抵快贷H5等个人经营性贷款品种的线上服务平台,升级个人经营性贷款客户的数字化服务模式;三是实现线上融资品种全覆盖,推出包括:在线保理、在线福费廷、银税贷、在线贴现、“宅抵速贷”等各类标准化小微在线产品,满足客户多层次多场景的融资需求;四是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技术的行业应用,以区块链技术应用切入各行业开展深度服务,并不断升级服务方案;五是与多家优质核心企业或供应链平台合作开展在线供应链融资业务,高效、便捷地解决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中小微客户的融资需求。国际业务平台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发展,依托海外分行、自贸区分行、离岸打造完善境内外一体化的国际业务平台,积极对接国家对外开放重大战略,致力于为“走出去”中资企业、“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报告期内,国际业务平台(含离岸、自贸区分行和海外分行)紧抓市场机遇,聚焦核心客户经营,加快业务结构优化,推动各项国际业务取得较好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国际业务平台资产合计3,496.83亿元人民币。报告期内,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8.48亿元人民币。2、零售银行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全景银行为指引,强化数字化经营,提高客户体验;瞄准重点业务、短板业务,深挖市场潜力,持续深化客户服务、产品创新、风控体系、管理机制、渠道体系的数字化水平,数字赋能成效显著,营业净收入提升至733亿元,继续保持第一收入贡献。零售存款突破9000亿元大关,零售贷款1.78万亿元,个人金融资产余额(含市值)达到3.13万亿元,总体实力巩固提升。在推动业务增长的同时,坚持“零售四极驱动”再升级,夯实零售客户分层经营基础,不断提升零售可持续增长动力。零售客户及管理客户总资产报告期内,公司行运用数字化提升客户经营能力,优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获得感。聚焦全景银行探索客户经营模式,布局发展“浦惠到家”平台,注册用户数从年初的188万户快速达到1100万户;深耕出行、生活、居住、教育、文旅等领域,加大金融服务向客户场景的延伸,提供特色化优质金融服务;强化公私联动,全力开拓代发业务,代发金额同比增幅27%,保持较好增长水平。加强消保和个人客户信息保护工作,不断健全消保工作制度体系,构建客户体验监测平台,优化服务质量监测体系。截至报告期末,零售客户数(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突破1.18亿户,管理个人金融资产余额(含市值)达到3.13万亿元,保持稳步增长;个人存款余额达到9,390亿元。财富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夯实经营发展基础,为客户提供专业财富管理服务。聚焦头部企业开展合作,强化集团协同,加大产品创设力度和销售模式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市场预判,及时调整产品策略,推动基金、保险、信托等代销业务销售不断上台阶。试点推出虚拟营业厅,通过多点视频、场景互动、体验友好、全程双录等模式,为一线队伍提供标准化客户触达手段;推出智慧营销助手,帮助理财经理向客户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财富管理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个人理财产品余额9,928.06亿元,新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在个人理财中的占比提升30个百分点,取得明显进展;基金实现较快增长,基金保有规模同比增幅220%,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财富管理收入达到70.7亿元。零售信贷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丰富零售信贷产品体系,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优化业务经营体制机制。截至报告期末,个人贷款总额17,767.94亿元,其中住房按揭贷款8,419.67亿元。创新推出全数据驱动、全流程在线、全自主风控的信用类普惠贷款产品“浦慧税贷”,小额全线上消费贷款“浦发发呗”,集看房、买房、贷款、生活为一体的场景生活化APP“甜橘APP”,同时实现还款变更、结清证明等八项贷后服务的7*24小时全线上办理。疫情期间,公司针对重点产品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开通调整还款计划绿色通道,合理设置还款宽限期,帮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与广大客户共克时艰。借记卡及支付结算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与500余家合作伙伴打造联名卡及主题卡,推出线上定制卡号和卡面服务、优化线上领卡邮寄服务,并成为首批手机号码支付、刷脸支付、OPPOPAY、VIVOPAY支付合作推广银行,丰富用户无卡支付体验。报告期内公司新发借记卡891.29万张;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卡量7529.60万张。收单业务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通过API、智能终端、公众号、小程序、APP等线上线下渠道服务各行业销售收款需求,服务便民缴费、交通运输、零售、卫生、教育等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易用的支付体验。信用卡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信用卡业务各项指标保持稳健增长,风险平稳可控。截至报告期末,流通卡数4,372.22万张,流通户数3,157.40万户;信用卡透支余额3,721.17亿元。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额21,792.25亿元,信用卡业务总收入449.89亿元。报告期内,信用卡中心积极践行“全景银行”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客户体验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要求,大力推进开放生态建设。通过API、小程序等方式促进生态场景服务能力与合作伙伴场景服务能力双向融合,初步构建了开放合作、场景驱动、协同联动的多元场景金融生态。同时,在深化数据赋能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持续升级风控体系与客户经营体系,打造了业务、数据、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决策中枢系统,经营管理量化决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科技创新驱动方面,推进信用卡智能机器人系统群建设、流程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等系列工作落地,努力探索科技驱动业务的着力点。其中自主研发的智能催收机器人,带动催收业务成效正向增长,荣获上海市“金融创新成果提名奖”。客户体验方面,将客户体验延展至客户用卡生命周期,以客户用卡生命周期的业务旅程为横坐标,接触渠道为纵坐标,绘制客户体验旅程的全景视图。同时,从客户视角出发,制定各旅程客户触点体验指标及标准,完成客户体验监测体系搭建,开展评估并持续优化,形成常态化体验闭环监测,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荣获中国银联2020年跨行服务座谈会“客户服务突出贡献奖”。私人银行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私人银行坚持“价值永续”的核心定位,秉承“传承的不只是财富”的品牌使命,依托浦发银行在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领域的市场领先优势,整合集团优势,创建融资一体化,境内外一体化,公私一体化联动服务模式,加快完善高净值客户经营体系,打造以高净值个人客户及其家族、家业为服务对象、全面呵护客户家族财富管理和企业持续经营的“管家式”私人银行服务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私人银行客户规模近2.4万户,管理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近4700亿元。3、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动顺应监管要求,强化客户经营,加大产品和业务创新力度,扩大业务规模,优化业务结构,紧抓市场机遇,不断增强金融市场业务运作水平和投资交易能力,提升经营效益、强化风险管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动运作资金类资产规模2.12万亿元。报告期内,实现金融市场业务营业净收入408.73亿元。投资交易业务同业业务方面,公司抢抓市场窗口,推动业务稳健开展,资产证券化投资规模稳步增长。债券交易方面,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波动,择机调整债券策略,紧抓市场创新机遇,获取超额收益。票据业务方面,持续推动业务创新,提高数字化建设,加快业务转型。代客代理业务方面,强化“浦银避险”品牌建设,发布2020年“浦银避险”市场展望蓝皮书,向市场传递专业判断和策略建议,升级代客代理业务服务。同时,公司有效把握利率、汇率、贵金属及大宗商品市场机遇,积极发挥专业能力和市场领先优势,积极布局利率衍生业务、外汇结构性产品、外汇E联盟、商品E联盟、利率E联盟、